人物簡介
霍端友,是平陽霍氏后裔,約為霍仲孺世系第四十三代孫。唐宋年間祖上自平陽遷入常州定居武進縣。宋徽宗崇寧二年(1103)癸未科狀元,授宣義郎。不過一月,擢為秘書省校書郎,遷著作佐郎,起居郎,中書舍人;兆谫n穿金紫服。此前,給事,舍人只能服黑角帶,改服之制自霍端友開始。針對朝廷重內(nèi)輕外,霍端友提出內(nèi)外侍從更出迭入的建議,并身體力行,自請外任,以顯漠閣待制知平江,改陳州。
霍端友為政不以嚴刑酷法立聲威,以寬仁為尚,在百姓中頗具聲望。陳州地勢低洼,久雨則積水,霍端友令疏新河八百里,由于離淮河太遠,積水仍不易流入淮河,霍端友又請示朝廷再開河二百里,徹底根除了陳州水患;舳擞褳槿苏保瑑(nèi)侍石燾傳詔,索要瑞香花,霍端友不從,被彈劾罷免。以后,霍端友被禮部召入京都,轉(zhuǎn)吏部,官至通議大夫,因病去世后,贈宣奉大夫。
霍端友3個兒子霍文炳、霍蠡、霍支伸均為宋代官員,從而形成武進霍氏這一名門旺族;舳擞阎畬O霍超龍,年僅18歲就得中進士,宋理宗喜其年少有為,特命常州地方官將其居地改為“早科坊”。
宋史文載
霍端友,字仁仲,常州武進人;兆诩次唬哌M士第一,授宣義郎。不閱月,擢秘書省校書郎,遷著作佐郎、起居郎、中書舍人,服金紫。故事唯服黑角帶,帝顧見之,曰:“給事、舍人等爾,而服飾相絕如是!笔济瑤弭~。進給事中、大司成、禮部侍郎。端友言:“朝廷尊安,重內(nèi)輕外?闪顑(nèi)外侍從更出迭入,以奉禁闥,殿大邦,俾天下之勢如持衡,庶無首重尾輕之患。”疏入,即請補郡,乃以顯謨閣待制知平江。改陳州,為政以寬聞,不立聲威。陳地污下,久雨則積潦,時疏新河八百里,而去淮尚遠,水不時泄。端友請益開二百里,徹于淮,自是水患遂去。內(nèi)侍石燾傳詔索瑞香花數(shù)十本,端友不可,疏罷之。復(fù)以禮部召,轉(zhuǎn)吏部。官至通議大夫。卒,贈宣奉大夫。
春渚紀聞
毗陵李端行與鄉(xiāng)人霍端友同在太學(xué),時霍四十余矣,一日倦臥,忽起坐微笑。端行詢之,霍云:“我適睡,聞窗外有人云:u2018霍端友子明年作狀頭。u2019故自笑也!倍诵兴剌p之,因謂之曰:“爾遲暮至此,得一第幸甚,若果為大魁,則何天下乏才之如此也!奔榷司阒卸Y部選,御試唱第之次,端行志銳意望魁甲,即前立以俟臚傳,忽聞唱“霍端友”,而色若死灰矣。
霍姓來源
霍姓源出一
出自殷姓。商代汝州為霍國,國都在今河南省汝州市汝河南古城一帶,汝州一帶是商湯的兒子霍侯的封地,一直傳到周武王滅商。周武王大軍包圍朝歌后霍侯曾帶兵救援,行至黃河時聞商王已死,便回國準備據(jù)汝水死守。周武王占領(lǐng)朝歌后揮師南下包圍霍國,霍侯投降。周武王將汝州市楊樓鎮(zhèn)一帶劃出一塊地方讓霍侯為食邑,霍侯建小城開始了平民生活;艉罴昂笕艘恢币曰魹樾。為防止霍侯造反,周武王將自己的第六子叔處封到霍地,建立新的霍國,管理和監(jiān)視霍人。這就是中國古代地圖冊上汝州同時出現(xiàn)兩個霍城的原因。叔處及后人也就改姬姓為霍姓了。周武王死后,傳兒子姬誦繼位,是為成王。由于成王年幼,其叔父周公旦(武王弟)為避免各諸侯反叛,便自己攝政當(dāng)國,安定大局。叔處和封到今上蔡的蔡叔不滿,就散布謠言,說周公要篡奪皇位,結(jié)果成王對周公旦起了疑心,硬起內(nèi)訌。封在朝歌的商紂王的兒子武庚利用次機會,串通管叔等人,聯(lián)絡(luò)一批殷商的貴族,并且煽動?xùn)|夷幾個部落,聯(lián)合造反。周公和召公消除誤會后,奉成王之命調(diào)動大軍,率軍東征。歷時三年,平定了叛亂,武庚被殺,管叔上吊自殺,蔡叔充軍,將霍叔改職,遷往山西安置,有其兒子繼承侯位。這就是后來的山西霍姓。
霍姓源出二
出自姬姓,以國名為氏,是周文王的后代。周文王第六子,周武王的弟弟叔處,是武王的同母兄弟。武王臨朝執(zhí)政后,封叔處于霍(今山西省霍縣南),建立了霍國,人稱霍叔。周武王滅商后,既想讓商代的貴族得到安居,但又提防他們叛亂,就將商代的一部分貴族遷居到山東、山西一帶,并封自己的親族到那里,以便監(jiān)督,霍叔就負有這種責(zé)任。當(dāng)霍叔、管叔、蔡叔共同負責(zé)監(jiān)督之責(zé),被稱為“三監(jiān)”。到周成王時,霍叔隨同管叔和蔡叔勾結(jié)武庚叛亂,失敗后被廢為庶人,由他的兒子繼任霍君。霍國于公元前661年被晉獻公滅掉;艟暮笕怂煲栽瓏麨樾眨Q霍姓。
得姓始祖:于霍(霍叔);糁菽撕(nèi)外霍姓始祖開基的地方。根據(jù)《姓纂》和《廣韻》等書記載,霍姓的來源追溯到公元前十一世紀,距今已3100多年前的西漢初期,周武王臨朝執(zhí)政之后,封其弟叔處(又名叔武、于霍)建立了霍國(當(dāng)今山西省霍州市);糁莶痪们鞍l(fā)現(xiàn)的清乾隆三年的霍叔遺址碑,就是歷史上霍國存在的又一史實佐證。叔武受封后,被人們稱為霍叔,周武王滅商后,既想讓商代貴族安居樂業(yè),又提防他們叛逆造反,將部分貴族遷于山東、山西一帶,并命霍叔、管叔、蔡叔共同負責(zé)監(jiān)督之責(zé),權(quán)力之大,被稱為“三監(jiān)”。到周成王時,管叔、蔡叔勾結(jié)紂王之子武庚叛亂,也就是歷史上的“管蔡之亂”,失敗后霍叔受到牽連,被廢為庶民,但霍國依然存在,并由霍叔之子繼任國君。直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也就是公元前661年,霍國被晉太公所滅,霍地歸晉,稱為霍邑;艟暮笕怂煲栽瓏麨樾,稱霍姓。因此遠古的霍州是霍姓中國人的最初發(fā)源地,也是霍氏開宗立姓、繁衍、槽遷的地方。故霍氏后人尊于霍為霍姓的始祖。
霍姓源出三
出自先姓,公元前661年被晉獻公滅霍,將霍地封給先且居,稱霍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