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吳氏的父親名為吳輝,字光修,曾為漢奉車校尉,丹陽太守。吳夫人父母早逝,吳夫人和弟弟吳景居住在吳郡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
后來,孫堅聽說了吳夫人才貌雙全,想要娶她為妻。吳夫人的親戚們討厭孫堅,認為孫堅為人輕浮、狡詐,將要拒絕孫堅的要求,孫堅感到非常羞愧和遺憾。吳夫人知道孫堅不好惹,就對親戚們說:“為什么要為了愛惜我這個小女子而招惹禍事呢?如果他(指孫堅)待我不好,也是我命該如此!
于是吳夫人便嫁給了孫堅。在熹平四年(公元175年)生長子孫策;光和五年(182年)生次子孫權;光和七年或中平元年(184年)生三子孫翊;又生幼子孫匡(生年不詳)以及一個女兒。
輔子遷徙
中平元年(184年),朱儁奏請孫堅擔任佐軍司馬,孫堅將家眷都留在九江郡壽春縣,隨朱儁南征北戰(zhàn)。
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逝世,時任長沙郡(治所在今湖南省長沙市)太守的孫堅起兵響應討伐董卓的關東聯(lián)軍,吳夫人一家搬到廬江郡舒縣(今安徽省廬江縣西南)。
初平二年(191年),孫堅因攻打荊州牧劉表而被劉表的部下黃祖殺死,吳夫人一人撫養(yǎng)年幼的孤兒們,嚴格地教誨諸子。不久吳夫人一家遷往江都,曾受到張紘的照顧。
初平四年(193年),孫策離開江都準備去壽春投奔袁術,當時吳景任丹楊郡(治所在宛陵縣,今安徽省宣城市)太守,但未到任,留在吳郡曲阿縣(今江蘇省丹陽市),于是派呂范帶家人遷徙到曲阿。
興平元年(194年),孫策受命為袁術攻打廬江,劉繇深怕為袁術、孫策所吞并,產生誤解、猜疑。但孫策的家人都在州中,于是,朱治到曲阿迎接吳夫人及孫權等幼弟,侍候贍養(yǎng)。
后來在孫策征討江東的時候,吳夫人從曲阿遷往歷陽縣(今安徽省和縣),又遷往九江的阜陵縣(今安徽省全椒縣附近)。195年(興平二年),孫策擊破劉繇后,派部下陳寶到阜陵接吳夫人和弟弟們回曲阿。后來孫策駐扎在江東的中心城市吳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吳夫人也因此回到了故鄉(xiāng)。
軼事典故
夢懷日月
東晉時干寶所編的《搜神記》記載了吳夫人懷孕孫策和孫權的傳說:吳夫人第一次懷孕時夢見月亮進入自己的肚子,就生下了孫策。第二次懷孕時夢見太陽進入自己的肚子,又生下了孫權。她把她的夢境告訴了丈夫孫堅,孫堅大為高興,說:“日與月是陰與陽的精華,是極貴的象征,我的子孫何其興旺!”
于吉之爭
《江表傳》記載,孫策在治理江東和吳郡的末期,逮捕了傳教行醫(yī)的道士于吉,想要殺掉他。很多人同情于吉,他們讓婦女們拜見孫策的母親吳太夫人,請她救于吉。吳太夫人便對孫策說,于吉為將士們治病療傷也是為了幫助孫策的軍隊,不可以殺。但孫策不聽,終于將于吉殺害。該事件后來被羅貫中寫入《三國演義》,并加以神化,成為演義中孫策的重要死因之一。
家族成員
父親:吳輝
丈夫:孫堅
兒子:孫策,字伯符,孫堅長子,長沙桓王。
孫權,字仲謀,孫堅次子,孫吳開國皇帝,即吳大帝。孫翊,字叔弼,孫堅三子,官至偏將軍,領丹陽太守,后被部下殺害。孫匡,字季佐,孫堅四子,妻為曹操弟女,早逝。去世追尊
建安七年(202年),吳夫人去世。吳夫人去世后,與夫君孫堅合葬,兩人的合葬墓位于今蘇州盤門外青旸地,俗稱“孫王墳”。
黃武八年夏四月十三丙申日(公元229年5月23日),孫權稱帝,建立吳國,后改孫堅“墓”為“陵”,號“高陵”。追尊父親孫堅為武烈皇帝,追尊母親吳夫人為武烈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