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胡彬夏(1888—1931),1902年6月到日本,在日本實踐女子學校學習。 1903年4月8日,她和林宗素、曹汝錦等發(fā)起成立“共愛會”,她是“共愛會”負責人。每月定期召集會議,討論婦女教育和婦女權益問題。她還是江蘇留日同鄉(xiāng)會主辦的刊物《江蘇》的編輯,《江蘇》特辟“女學論叢”欄目,為“共愛會”擴大影響。她自己積極在《江蘇》上撰文《祝共愛會之前途》、《論中國之弱女子不得辭其罪》等文章,提倡“振興女學,恢復女權”,還鼓勵和組織其他會員撰寫并發(fā)表有關婦女解放的文章。在她的努力下,幾乎每個會員都有女權啟蒙和婦女解放的言論發(fā)表,宣傳婦女解放。她們希望每個婦女都能學習科學新知,盡一個公民的職責,天下興亡,匹婦有責。她在日本期間相當活躍,是婦女解放活動組織的中心人物。1907年她考取本省留學美國資格,成為我國首批官費留學美國的女性,同時考取的其他三位女子是王季茞 、曹芳蕓和宋慶齡。
1908年,她和王季 、曹芳蕓入威爾斯利大學預備學堂學習,宋慶齡入新澤西州薩密特鎮(zhèn)的波特溫學校學習。胡彬夏在美國學習7年,1914年大學畢業(yè)回國,回國后在多所大學任教。1916年她曾主編商務印書館發(fā)行的《婦女雜志》。不管她在教學中,還是在編輯中,她都強調(diào)婦女要有學問,要有所作為。她說“吾婦女欲見重于人,必先為家國社會有所興作焉”,又說“女子可做之事,改良家庭”,“改良家庭即整頓社會”。她強調(diào)家庭之于社會的重要性,與梁啟超等男性改良派所說的賢妻良母有完全不同的內(nèi)涵,胡彬夏所說的改造家庭是要塑造完全不同的國民,將孩子教育成具有男女平等思想的國民。后來胡彬夏還參與中華職業(yè)教育社的發(fā)起,她希望通過職業(yè)教育,讓更多的女性獲得知識。她于1931年去世,年僅4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