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葉祥松,男,1957年10月生,漢族,湖北赤壁市人,中共黨員,經濟學博士、教授、 西北大學政治經濟學和世界經濟專業(yè)博士生導師,F(xiàn)任 廣東財經大學經濟貿易與統(tǒng)計學院院長、廣東財經大學重點學科國民經濟學學科帶頭人。兼任中國宏觀經濟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全國綜合性大學《資本論》研究會常務理事、廣東省經濟學會常務理事、廣州市房地產協(xié)會和廣州市房地產學會理事、廣 東證券高級顧問。
個人履歷
1974年7月參加工作,曾先后當過農民、小學教師、軍人;1979年9月——1983年7月在 中南財經大學經濟學系讀政治經濟學專業(yè),獲經濟學學士學位;1983年7月——1987年9月在湖北省中共咸寧地委黨校任教,1987年破格晉升為講師;1987年9月——1990年6月在 廣西大學經濟系政治經濟學專業(yè)讀碩士研究生,獲經濟學碩士學位,1988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0年7月——1995年11月在 武漢工業(yè)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任教,1994年破格晉升為經濟學副教授;1995年11月至今在 廣東財經大學任教,1997年被廣東省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破格晉升為經濟學教授,同年考入 華南師范大學政治經濟學專業(yè)讀博士研究生,師從我國著名經濟學家湯在新教授。(2001年被 西北大學遴選為政治經濟學和世界經濟專業(yè)博士生導師。)參加工作20多年來,先后擔任 廣東財經大學經貿學院副院長、民營經濟研究所所長、廣東財經大學經貿學院院長;9次被中共咸寧地委黨校、 廣西大學、 武漢工業(yè)大學、廣東財經大學評為優(yōu)秀工作者和優(yōu)秀研究生,3次被評為優(yōu)秀共產黨員;4次被廣東財經大學評為先進科研工作者。
研究成果
近10幾年來,在全國70余種學術刊物上,獨立公開發(fā)表學術論文180余篇,其中在《求是》、《經濟學動態(tài)》、《管理世界》、《世界經濟與政治》、《當代亞太》、《中國改革》、《經濟學家》、《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國有資產研究》、《國有資產管理》、《江漢論壇》、《福建論壇》、《河北學刊》、《經濟評論》、《經濟論壇》、《學術研究》、《學術界》、《中南財經大學學報》、《財經科學》、《當代財經》等30余種國家級刊物和全國核心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108多篇,其中40多篇學術論文先后被《新華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中心全文復印或摘要。其科研成果多次獲省部級以上獎勵。公開出版學術著作、教材14部:其中專著5部、主編4部、副主編2部,參編3部,累計個人著述近500萬字。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省部級科研項目7項、主持廣東省教育廳“八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廣東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重大課題、陜西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課題等廳局級課題三項,參與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10余項,獨立主持完成校級科研項目3項。二十幾年來,結合教學和科研,為黨政部門撰寫大量調研報告,積極參與政府部門的經濟體制改革,為黨政部門決策提供參考依據(jù)。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產權制度與國有企業(yè)改革;農村經濟研究;華人經濟研究。
教學情況
先后為博士研究、碩士研究生、MBA和本科生主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專題、產業(yè)經濟學、管理經濟學、經濟學前沿問題、《資本論》、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等課程。曾獲武漢工業(yè)大學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一等獎。先后培養(yǎng)博士研究生9名,碩士研究生10余名。
學術論著
一 、公開出版的專著和教材
1.《三峽窗口》,武漢工業(yè)大學出版社,1993年1月。參編,撰寫2.1萬字。
2.《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武漢工業(yè)大學出版社,1993年7月,參編,1.8萬字。
3.《土地有償使用理論與實務》,中國商業(yè)出版社,1993年11月,副主編,撰寫4.5萬字。
4.《實用政務大辭典》, 湖北辭書出版社,1993年10月,副主編,撰寫10萬字。
5.《政治經濟學》,武漢出版社,1995年7月出版,主編。
6.《國有企業(yè)改革—探索、借鑒、啟示》, 中國商業(yè)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獨著。該書由
著名經濟學家于光遠作序,《南方經濟》《廣州日報》《商學論壇》發(fā)表書評,給予較高評價。
7.《政治經濟學》, 蘭州大學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主編。
8.《政治經濟學》,中山大學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主編。
9.《東南亞華人經濟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年5月,專著(第一作者)。
10.《國有公司產權關系和治理結構》, 經濟管理出版社,2000年7月。獨著。
11.《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陜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主編。
12.《中國市場經濟與所有制結構》,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主要作者。
13.《現(xiàn)代企業(yè)前沿問題研究》, 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獨著。
14 .《中國經濟熱點問題研究》, 西北大學出版社,2007年出版,獨著。
二、科研項目(縱向項目)
1.主持并獨立完成2000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轉軌經濟中我國國有 公司產權關系和治理
結構研究”,資助經費8.00萬元。
2.主持并獨立完成1998—200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九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國有資產管理、
監(jiān)督和營運機制研究”,資助經費3.96萬元。
3.主持1999—2000年度廣東高校第三批人文社科項目“珠江三角洲地區(qū)國有經濟調整與富余人
員再就業(yè)研究”,資助經費1.52萬元。
4.主持湖北省1995年度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湖北省農村社會保障問題研究”,資助經費0.50萬
元。
5.主持廣東省高教廳“八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東南亞華人經濟研究”,資助經費1.6萬元。
6.獨立完成1996年度廣東財經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項目:“中外國有企業(yè)制度比較研究”,資助經費
0.3萬元。(公開發(fā)表學術論文9篇,出版學術專著1部)。
7.獨立完成1991年度武漢工業(yè)大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湖北農村社會保障問題研究”。
8.獨立完成1995年度武漢工業(yè)大學社會科學項目“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研究”。資助經費0.1萬元。
9、主持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有公司治理結構研究”(2005年)。
10、主持陜西軟科學項目:“國有及 國有控股公司治理結構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資助經費1萬元(2005年)。
11、主持廣東省人文社會科學基地重大項目“廣東省民營經濟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資助經費10萬元(2006年)。
12、主持陜西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陜西省國有公司激勵約束機制研究”,資助經費1萬元(2005年)。
13、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2006年一般項目:“社會主義新農村經濟組織形式—“農聯(lián)”模式的理論框架與運行機制研究。資助經費5萬元(2006年)。
14、主持2007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農村機構改革與農村經濟組織創(chuàng)新—“農聯(lián)模式”及其運行機制。資助經費9萬元(2007年)。
15、主持2009年度佛山市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以 廣佛同城化先行推進珠三角區(qū)域經濟一體化”。資助經費3萬元(2009年)。
獲獎成果
1.《發(fā)達農村地區(qū)社會保障問題》(論文、獨立)獲1988—1990年度中國民政與社會福利學會優(yōu)秀論文獎。
2 .《三峽庫區(qū)秭歸縣綜合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主要參與人,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3.《農村剩余勞動轉移及其對策》獲廣東省勞動廳優(yōu)秀論文二等獎。
4.《國有企業(yè)創(chuàng)新的八大難題》(論文、獨立)獲“中草堂杯”第三屆廣東青年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湖北省企業(yè)家評價協(xié)會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廣東省第六次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
5 .《現(xiàn)代企業(yè)前沿問題研究》(著作、獨立)獲陜西省第八次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
6.獲廣東財經大學“科研工作特殊貢獻獎”(2001年)。
7.四次獲得廣東財經大學科研先進工作者(1997、1999、2000、2007)。
8.兩次獲得廣東財經大學先進工作者(1998、1999)。
9.兩次獲得廣東財經大學先進共產黨員(1999、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