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在職期間,循分守職,盡心盡力,民心皆悅。惟對上官不愿溜須拍馬,阿諛逢迎,主動辭官歸黔,在貴陽貴山書院任主秉鈞在貴陽從教多年,尤以教其子孫為最艱辛,作有《寒燈課讀圖》詩:“曠代箕裘一線延,未亡人補欲傾天。飲茶自許心如石,畫荻難尋筆似椽。三尺伶仃遺膝下,十年辛苦共燈前。分明母德兼師范,記取唐風蟋蟀篇!焙笃渥訉O多有建樹。長子寇本璣,鄉(xiāng)試舉人;次子寇本域,清同治十(1871)年辛未科第二甲第120名進士,官翰林院編修。長孫寇宗華,同治六(1867)年丁卯科舉人,光緒年間,先后出任福建省蒲田、閩縣等知縣,善操琴,藏有明末清初時名家所著《琴學金針》1本和明代潘潞王所制古琴1張,稱“潞琴”。次孫寇宗雋,光緒十八(1892)年壬辰科劉福姚榜第二甲第132名進士,出任云南云龍州知州。后人常用“做官奠如教子”語所贊。
清道光十(1830)年,底寨重修萬興橋,秉鈞回到家鄉(xiāng),見橋已成,十分高興,寫有《重修萬興橋》詩2首。后病故于貴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