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魏徵去世之前,唐太宗命令李安儼住在魏徵家,及時報告魏徵的病情。太子李承乾用重禮賄賂侯君集及李安儼,讓他們刺探太宗的心思,李承乾謀反事情暴露,李安儼和侯君集、趙節(jié)、杜荷都被處死,李安儼的父親九十多歲了,唐太宗賜予奴婢贍養(yǎng)他。
知識延伸--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是626年7月2日(中國唐朝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由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朝首都長安城(今陜西省省會西安市)大內皇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fā)動的一次流血政變。李世民殺死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成為皇太子并掌握實權,旋于同年9月4日(八月初九甲子日)繼承皇帝位。
李姓起源
李姓源出有三:1、出自嬴姓,為顓頊帝高陽氏的直系后裔。顓頊生大業(yè),大業(yè)生女華,到女華之子皋陶之時,作了堯帝的理官(相等于現在的法官)。其子伯益被賜為嬴姓,后子孫歷三代世襲理官的職務,其子孫按照當時的習慣,以官為氏,稱理氏。理氏改為李氏的說法有兩種。一種說法是:商紂時,皋陶后裔理徵,在朝為官,因直諫得罪了商紂王,理姓家族將面臨滅族之災。在這種情況下,理徵有一兒子叫利貞,便逃至伊侯之墟避難。因食李子充饑,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稱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種說法是:據《姓氏考略》記載,周之前未見有李氏,自從有老子姓李,名耳,為利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為理官,理、李兩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為氏。顯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稱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國時,諸葛亮平哀牢夷后,賜當地少數民族趙、張、楊、李等姓。鮮卑氏有復姓叱李氏,漢化后,改為漢字單姓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據有關資料所載,唐開國元勛有諸將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鮮于氏等16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