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事略
至元八年(1271),閻復被舉薦為翰林應奉,以干練有才,又被選任會同館副使兼接伴使。
至元十年(1275),遷翰林修撰后出僉河北、河南提刑按察司事,召為翰林直學士。
十九年(1282),升翰林侍講學士;
二十年(1283),改集賢侍講學士;
二十三年(1286),再擢翰林學士承旨,朝廷詔旨多出其手;
二十八年(1291),出為浙西道肅政廉訪使,此時隨桑哥倒臺而罷官。成宗即位,復起任集賢學士;
大德元年(1297)改任翰林學士,再擢翰林學士承旨;
元武宗即位后,晉階榮祿大夫,授中書平章政事。
后辭官家居 ,卒后贈光祿大夫、大司徒、上柱國,封永國公,謚“文康”。
代表作個人作品
《靜軒集》50卷
史籍記載
閻復,字子靖,其先平陽和州人。祖衍,仕金,歿王事。父忠,避兵山東之高唐,遂家焉。
閻復始生,有奇光照室。性簡重,美豐儀。七歲讀書,穎悟絕人。弱冠入東平學,師事名儒康曄。時嚴實領東平行臺,招諸生肄進士業(yè),迎元好問校試其文,預選者四人,復為首,徐琰、李謙、孟祺次之。歲己未,始掌書記于行臺,擢御史掾。至元八年,用王磐薦,為翰林應奉,以才選充會同館副使,兼接伴使。扈駕上京,賦應制詩二篇,寓規(guī)諷意,世祖顧和禮霍孫曰:“有才如此,何可不用!”十二年,升翰林修撰。十四年,出僉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司事,階奉訓大夫。十六年,入為翰林直學士,以州郡校官多不職,建議定銓選之法。十九年,升侍講學士,明年,改集賢侍講學士,同領會同館事。二十三年,升翰林學士。帝屢召至榻前,面諭詔旨,具草以進,帝稱善。二十八年,尚書省罷,復立中書省。帝勵精圖治,急于擇相,一日,召入便殿,諭之曰:“朕欲命卿執(zhí)政,何如?”復屢謝不足勝任,帝謂侍臣曰:“書生識義理,存謙讓,是也,勿強!庇放_改提刑按察司為肅政廉訪司,首命復為浙西道肅政廉訪使。先是,奸臣桑哥當國,嘗有旨命翰林撰《桑哥輔政碑》,桑哥既敗,詔有司踣其碑,復等亦坐是免官。
三十一年,元成宗即位。以舊臣召入朝,賜重錦、玉環(huán)、白金,除集賢學士,階正議大夫。元貞元年,上疏言:“京師宜首建宣圣廟學,定用釋奠雅樂!睆闹S盅裕骸扒肥刳,昨有司并入民籍,宜復之!逼浜笤t賜孔林灑掃二十八戶、祀田五千畝,皆復之請也。三年,因星變,又上疏言“定律令,頒封贈,增俸給,通調(diào)內(nèi)外官”。且曰:“古者刑不上大夫,今郡守以征租受杖,非所以厲廉隅。江南公田租重,宜減,以貸貧民。”后多采用。
大德元年,仍遷翰林學士。二年,詔賜楮幣萬貫。四年,帝召至榻前,密諭之曰:“中書省庶務繁重,左相難其人,卿為朕舉所知!睆鸵怨莨䦟O對,帝大喜,即遣使召入,相之;復亦拜翰林學士承旨,階正奉大夫。十一年春,武宗踐祚,復首陳三事,曰“惜名器,明賞罰,擇人材”,言皆剴切。未幾,進階榮祿大夫,遙授平章政事,余如故。復力辭,不許,上疏乞骸骨,詔從其請,給半俸終養(yǎng)。時仁宗居東宮,賜以重錦,俾公卿祖道都門外。及即位,遣使召復,復以病辭。
皇慶元年三月卒,年七十七,謚文康。有《靜軒集》五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