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775年,比姆·森·塔帕出生于尼泊爾廓爾喀地區(qū),其父是尼泊爾沙阿王朝開國君主普里特維·納拉揚·沙阿手下的一名忠誠的戰(zhàn)士。 比姆所屬的塔帕家族是廓爾喀主要的貴族之一。11歲的時候,比姆同其他貴族子弟一起參加了在尼泊爾王宮中舉行的 bratabandha儀式,這是一種類似于成人禮的印度教儀式,儀式之后就可以開始讀書或是習武。由于當時比姆同王儲拉納·巴哈杜爾·沙阿(尼泊爾第三代國王)一同受禮,所以比姆與王儲成了好朋友,便作為王儲的侍從和秘書一直跟隨著他。
1799年,已經(jīng)成為國王的拉納·巴哈杜爾因為寵愛小王妃而失去理智,宣布讓位給小王妃所生的剛1歲的兒子吉爾班·尤達,造成朝政混亂。此后隨著王妃不幸病故,拉納越發(fā)胡作非為。最終國中動亂,他不得不逃往印度的貝拿勒斯。盡管加德滿都的新朝廷與英國的東印度公司簽訂了協(xié)議阻止拉納回國,但拉納最終還是在比姆的策劃下回到了加德滿都奪回了統(tǒng)治權(quán)。由于比姆的才華和功績,回國后,拉納便封比姆為沙阿王朝第一位首相,負責輔佐年幼的國王。
在印度期間,比姆與東印度公司有接觸,對印度各土邦被英國蠶食情況比較了解。為使尼泊爾免遭厄運,比姆建議拉納開始訓練近代化的軍隊,并且為了訓練軍隊,開始將部分貴族和寺院財產(chǎn)收歸國有,因此遭到了許多人的反對。此時,由于拉納性情怪異又生性多疑,終于釀成慘禍。1805年在朝會上,拉納懷疑其弟謝爾·巴哈杜爾圖謀造反,欲治罪,結(jié)果反為謝爾所殺。(謝爾被當場正法)于是,比姆成為托孤重臣、以首相兼攝政的身份開始了他長達31年的政治生涯。
指揮尼英戰(zhàn)爭廓爾喀戰(zhàn)爭
比姆上臺之后,首先是整頓朝政,然后開始出兵消滅西部未服的土邦。然而其軍事行動遭到了英國人的阻撓。當時的英國印度總督黑斯廷斯一心想占領尼泊爾最富饒的特萊平原地區(qū),于是從軍事干涉開始發(fā)展成全面的對尼戰(zhàn)爭。1814年,英印總督黑斯廷斯集中了24000兵力,裝備了近代化的槍炮,兵分五路入侵尼泊爾。尼泊爾一面向中國求援,一面集結(jié)了12000人的軍隊應戰(zhàn)。戰(zhàn)爭進行得異常激烈,雙方都遭受了重大損失,最終尼泊爾因寡不敵眾,中國援兵未到而失敗。尼泊爾被迫簽訂不平等的《薩高利條約》,割讓了大片領土給印度。但這次戰(zhàn)爭的殘酷也使英國受到震動,放棄了繼續(xù)征服的打算。
近代化改革
戰(zhàn)爭過后,尼泊爾疫病流行。1816年,吉爾達國王不幸染天花去世,2歲的拉金德拉繼位,由王太后拉利塔和首相比姆·森·塔帕執(zhí)政。為了奪回失地,廢除不平等條約。1816年,比姆·森·塔帕在法蘭西第一帝國幫助下開始了尼泊爾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改革。
其主要主張有:1、模仿歐洲改革軍制、軍服和武器裝備,建立軍火庫、兵工廠,設立駐軍點、兵營等。2、改革奴隸制度、廢除許多落后的習俗。3、統(tǒng)一市場、發(fā)展貿(mào)易,建立新的城市。4、建立近代的司法制度。5、重新劃分全國政區(qū),進行國土開發(fā)。6、開展外交行動,開出使節(jié)欲聯(lián)合中國、緬甸和印度的一些土邦一起對付英國人。
悲慘的結(jié)局
尼泊爾的改革引起了英國人的恐慌,他們拼命煽動舊貴族反對比姆。同時,隨著新國王逐漸成年,對比姆的諸多政策也不滿,尤其是比姆為增加軍費,削減了王室的經(jīng)費。1837年,拉金德拉在塔帕家族的政敵、受到英國人煽動的潘德家族野心家拉納·忠格·潘德的蠱惑下廢除了比姆的首相職位。1839年,拉納·忠格將比姆下獄,并百般侮辱。6月28日,不堪其辱的比姆在獄中用廓爾喀軍刀自殺。其后,拉納·忠格將比姆·森·塔帕碎尸后拋之荒野。一個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就這樣結(jié)束了一生。
歷史評價
拉納·忠格倒臺后,拉金德拉國王為比姆恢復了名譽。后世的國王又將比姆·森·塔帕追贈為尼泊爾國家英雄。其修建的著名的瞭望塔——比姆·森塔成為現(xiàn)今的人們緬懷他的地方。
同時代的人的評價:拉納·巴哈杜爾·沙阿國王曾稱贊比姆說:“如果我死了,國家不會滅亡。但如果他死了,國家將會毀滅!庇《儒a克帝國首任君主蘭奇達·辛哈(Ranjit Singh)說:“如果比姆能為我服務,我能做成許多我想做的事!笨枴ゑR克思則稱贊比姆·森·塔帕是亞洲唯一一個堅決不向殖民主義低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