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姓名:李孚青
性別:男
出生年月:1664年
國籍:中國
時代:清朝
籍貫:江南合肥
民族:漢族
身份:詩人
個人簡介
李孚青(1664年-?),字丹壑,江南合肥人,祖籍河南永城。
清朝翰林、詩人。李孚青為大學士李天馥之子。
康熙十八年(1679年),年僅十六歲即考中己未科二甲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父喪后回鄉(xiāng)不仕。
《郎潛紀聞三筆·卷四》:李孚青十六歲入翰林:合肥李編修孚青,文定相國子也?滴跫何慈牒擦,年才十六。本朝科第之蚤,惟順治乙未滿洲伊文靖公桑阿,館選時與之同歲。
個人著作
工詩,著有《野香亭集》!锻砬绾m詩匯》錄其詩一首。
豫讓橋
女為悅己容,士為知己死。
壯哉一豫讓,乃能達斯旨。
吞炭復漆身,忠烈忘妻子。
國士與眾人,豈曰可方比。
斬衣志未成,報智亦足矣。
荒橋舊址空,流水只如此。
至今太行云,猶作劍鋒氣。
注釋
1.^《郎潛紀聞三筆·卷四》:李孚青十六歲入翰林:合肥李編修孚青,文定相國子也?滴跫何慈牒擦,年才十六。本朝科第之蚤,惟順治乙未滿洲伊文靖公桑阿,館選時與之同歲。
2.^2.02.1《詞林輯略·卷二·康熙己未》:李孚青,天馥子。字丹壑。河南永城人。散館授編修。著有《野香亭集》。
3.^《清史稿·列傳五十四·李天馥傳》
4.^《晚晴簃詩匯·卷四十七》
相關人物
與謝啟昆
翁方綱嘗于〈馮魚山詩集序〉稱云「予雖序蘊山詩,然實知其夙夜殫心職務,雖嘗以李丹壑目之,而不欲急趣其以詩名也!固N山謝啟昆,李丹壑即李孚青也。而魚山者,馮敏昌。此可見李孚青詩造詣之一端。
與王士禛
「往者漁洋之門獨許李丹壑為言詩得髓」。
家世背景
其父李天馥:
李天馥,字湘北,號容齋,安徽合肥人。明崇禎八年(一六三五年)生。七歲能詩,有神童之目。清順治進士,由庶吉士累擢戶部左侍郎,調吏部,以揚清激濁為己任。官至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滴跞四辏ㄒ涣啪拍辏┳洌u文定。著有《容齋集》。
同名人物
李孚青(1890~1947),又名李春岳。生于陽信縣徙義區(qū)北辛莊(今陽信鎮(zhèn)北辛村)。出身于剝削家庭。讀書10余年,19歲下學,在陽信縣衙柜房當學徒,后去濟南投靠李景林(國民黨駐山東司令),加入國民黨軍官學校學習。結業(yè)后,給李景林當隨身副官年余;丶液,跟隨趙壁(國民黨團長)在滄州一帶充任散兵收容所軍需,嫌收入不足所用,回鄉(xiāng)在勞衛(wèi)亭的庇護下經收陽信縣商業(yè)稅。1932年李行賄買通縣長劉子安,在縣公安局充任教育股長!捌摺て摺笔伦兒螅罴m集一伙地痞組成“游擊隊”。投靠日軍憲兵隊當靠山,被日軍憲兵隊長德安命為陽信縣憲兵隊長。由于李陰險心狠,治人有方,甚得德安信任。1940年憲兵隊改為清鄉(xiāng)隊,李任偽隊長。經常以“八路”罪名亂捕無辜百姓。一次李漢元等9名農民在一起打小牌,硬說是八路軍在搞地下活動,抓去全部槍殺。1942年偽陽信縣警備隊成立,李為大隊副。李本已有一妻二妾,竟又沖佛門強占了尼姑長林,還在南門里設外宅,強行與勞姓農家少女姘居。1945年春,偽縣長朱鴻昌投靠國民黨山東省挺進軍二十六縱隊司令王復成,李繼任偽陽信縣縣長兼警備大隊長,是年夏季,八路軍佯攻溫店偽據點,在洪家洼設伏誘李率部增援,李中計,全部被俘。三軍分區(qū)首長李廣文、黃榮海對其攻心,曉以民族大義,當時李也痛心疾首,表示不再為日軍賣命效勞。釋放后,仍蓄意與八路軍對抗。8月21日陽信城解放,二次被俘,經教育再次釋放。李反動立場仍然不改,潛逃到天津組織“還鄉(xiāng)團”。1946年夏,被樂陵縣公安局在滄州捕獲,押回陽信,處決于縣城西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