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光緒十四年,應征入伍,為吉林將軍府戍衛(wèi)營帳下從事,實際上成為吉林將軍的心腹隨從。光緒十六年,姚守良成為晚清名將、吉林將軍長順(末代皇后婉容的曾祖父)巡防營統(tǒng)領,協(xié)助蕩平匪寇,開倉放糧、賑濟災民。光緒二十年,甲午中日戰(zhàn)爭爆發(fā),12月13日,日本第一軍第二師團攻陷海城,東北重鎮(zhèn)遼陽吃緊。詔命長順率軍往援,節(jié)制奉天各軍。姚守良為清軍第一軍第三師團統(tǒng)領,奉命進攻海城,保衛(wèi)遼陽,擊退日本前鋒部隊,占領遼河出口營口,但由于其他部系清軍的節(jié)節(jié)敗退,姚守良奉命撤退錦州。
在主和派的鼓動下,清政府決定對日投降。4月17日簽訂了《馬關條約》,甲午戰(zhàn)爭以中國的失敗而告終,姚守良退守吉林,帶領吉林清軍練習西洋體操,整飭軍備。光緒二十五年,隨新任吉林將軍延茂清剿義和團,光緒二十六年,隨延茂鎮(zhèn)守北京安定門,抵擋八國聯(lián)軍攻打北京,城破兵敗,時任黑、吉將軍延茂闔室自殺,姚守良僅帶十三人,回到吉林,目睹國家滿目瘡痍,滿清的無能腐敗,決定不再為官,開始隨父習醫(yī),管理承德堂生意。此時復任吉林將軍的長順多次登門征召姚守良,都以敗兵為咎,堅決推辭。光緒三十三年,吉林改省,同年承德堂藥老爺子去世,姚守良獨掌吉林承德堂,懸壺濟世,治療瘡瘍壞疽,承德堂也成為關東最大的藥鋪。1948年,長春解放前夕,姚守良去世。
相關事跡
Ⅰ、清同治五年到七年期間(1867-1869年),姚郎中(尊稱,名不詳)背草藥從河北出關到關外治病救人,其創(chuàng)的脈治靈藥丸,擅治療老爛腿、壞肢、膿疽等使其很快在吉林烏拉站穩(wěn)腳步,被征招為吉林將軍府幕醫(yī)。同治十一年(1872),生子姚守良,光緒八年(1882),姚老爺子開辦吉林承德堂藥鋪,在吉林烏拉為當時藥鋪規(guī)模之最,吉林將軍長順親自到賀。
Ⅱ、光緒二十年(1894)吉林將軍長順正式提拔姚守良為守營長,練習西洋體操,整飭軍備、澄清吏治,成為繼任吉林將軍延茂得力將官;八國聯(lián)軍入侵,姚守良協(xié)助延茂鎮(zhèn)守北京安定門,終因兵力不足、城破兵敗,延茂闔室自殺,姚守良看到滿清政治腐敗、難有作為,獨身返回吉林烏拉,決定以醫(yī)為業(yè)。時長順將軍復任吉林將軍,征召姚守良,多次上門勸說,不就,光緒三十年(1904),生子姚鼐霖。
Ⅲ、光緒三十三(1907),吉林改省,設吉林巡撫。同年姚老爺子過世,時年36歲的姚守良獨掌吉林承德堂,此時承德堂名聲已冠譽關東,許多殘肢潰爛病人肢體獲得治愈。
Ⅳ、民國十九年(1930),長子姚鼐霖離開吉林市于長春縣開設承德堂分店,1932年長春縣改名為長春市,同年姚鼐霖改分店名為新德堂,此時日本已經(jīng)占據(jù)長春,1938年姚鼐霖返回吉林市。
Ⅴ、1945年日軍投降,1947新德堂起大火,燒毀一空,姚鼐霖重建新德堂,更名承德堂,1948年姚守良去世,同年長春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