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吳雯,生于清世祖順治元年,卒于圣祖康熙四十三年,年六十一歲。原籍奉天遼陽,父允升以舉人官蒲州學正,遂占籍于此(其父后于順治十三年成進士),歿于任。吳雯與弟 吳霞孤貧,回不去 原籍,由母朱氏撫養(yǎng)成人,占籍蒲州。
吳雯少明慧,博覽群籍,自六經(jīng)、三史以及釋老、內(nèi)典等等,皆能淹貫。所居永樂鎮(zhèn)饒中條之勝, 呂洞賓、柳宗元、司空圖、 王維、李商隱或為此地人,或長期居住此地,人文之盛,遺跡多存。吳雯徜徉其間,雖繩床土銼,破屋漏日,而嘯詠自得,不易志向?滴跏四辏1689)召試“博學鴻儒”科,報罷。既試不售,乃游京師,謁父執(zhí) 梁熙、 劉體仁、汪琬等,皆激賞之。尤以詩見知于 王士禎,稱為仙才。一日,與 葉方藹同直,方藹讀其警句,下直就訪之,名大起。大學士 馮溥以扇索其詩,大書二絕答之。 趙執(zhí)信“懷舊詩序”中稱其“拙于時藝,罔躓場屋中。體貌羸丑,衣冠垢蔽,或經(jīng)歲不浴,人咸笑之。然詩才特超妙”。卒以不遇,歷游四方。晚年置圃鄭谷口,面 雷首山,望 太華山,有梅竹各數(shù)百株,中作草堂,署名鵝館?滴跛氖辏1704),其母病故。他哀痛過甚,亦病故,葬于永濟西南姚溫阡。王士禎曾為其撰墓志銘。吳雯娶妻祁氏,有二子:吳江蘭、吳崇厚,皆早逝。為吳雯留有一孫:吳逢源。吳雯后娶聶氏。
雯工于詩,有鄉(xiāng)人 元好問之風,性尤服善。 趙執(zhí)信諭詩好用馮氏法,攻人之短;后相值于都門,他出卷相示道:“曩之所攻,悉改之矣”!所著《蓮洋集》由弟弟 吳霞帶到京師,請 王士禎刪改審定。乾隆十六年(1751),汾陽劉祖刻《蓮洋詩集》。二十九年(1764),山東孫諤官司蒲州同知,從雯侄敦厚處得蓮洋所定原本,簡汰重刻。三十九年(1774) 翁方剛代雯從子秉厚作跋,刻《蓮洋集》后。四十四年(1779)四月入《四庫全書》有《提要》。
個人成就
吳雯博覽經(jīng)史子集,旁及釋老諸書,均得妙理。工詩。受知于 王士禎。王氏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 堪稱“仙才”者, 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本朝作者如林,然可稱仙才者蓮洋一人而已。清 趙執(zhí)信稱其為“千頃之波,不可清濁;天姿國色,粗頭亂服皆佳,其鄉(xiāng)自元遺山后一人而已!逼湓婋h潔微遠,自露天真,不使才,不逞博,不尚聲華,不求媚好,郁蔥秀拔,淵涵深沉,渺渺乎莫造其涯!端膸烊珪嵋贩Q:“雯天才雄駿,其詩有其鄉(xiāng)人 元好問之遺風。惟熟于梵典,好拉雜堆砌釋氏故實,是其所短”。
書法亦為大家。 馮溥嘗宴文士于京師萬柳堂,飲次,以扇乞先生書,先生為大書二絕句,目無余子。書法服膺馮班之說,行草書皆得王大令風格。同時 陳奕禧以書名,于吳氏尤引為同調(diào)。嘗得古銅印,上鐫“河聲嶠色”四字,大喜,謂己所卜居合當勝處,侈為神畀。
光緒八年(1882) 張之洞任山西巡撫,建四徵君祠以 傅山、 閻若璩、吳雯、范鎬鼎合祀!
代表詩作
【答人】
自卜條南舊隱居,明星玉女對攤書。
門前萬里昆侖水,千點桃花尺半魚。
【明妃】
不把黃金買畫工,進身羞與自謀同。
始知絕代佳人意,即有千秋國士風。
環(huán)佩幾曾歸夜月?琵琶唯許托賓鴻。
天心特為留青冢,青草年年似漢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