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羅克威爾被稱為插圖畫家,但他主要的創(chuàng)作是封面畫,此外還畫廣告畫、宣傳畫、年歷畫。他的作品,在結構上寫實,在表情、動態(tài)上夸張,形成濃郁、生動的幽默感。他的靈感擷取自日常生活中的戲劇性插曲,而后凝練地加以展現。
他14歲時去紐約查斯美術和實用美術學校學畫。第二年中期,他考入國立美術學院,接受了嚴格的訓練。
1910年轉入美國最自由、最不拘泥于教規(guī)、也最使學生興奮的美國美術大學生社團學畫。他家境富裕,但卻去勤工儉學,以此更好地了解社會。
16歲時,他設計了四張圣誕賀卡,成為他走上繪畫事業(yè)的處女作。
17歲,他創(chuàng)作了第一本書籍插圖。
19歲,他被聘任為《少年生活》雜志的藝術指導。
22歲被聘為美國著名的《星期六晚郵報》雙周刊首席封面畫家。
作品特點
16歲就進入創(chuàng)作歷程的羅克威爾,以少年特有的敏銳、好奇、想象和純真的情感,經常捕獲到成年人所看不到的生活內容。他以兒童畫起家,其幽默詼諧的畫面不僅使青少年讀者愛不釋手,也深深吸引了成年人。他的創(chuàng)作潛力驚人,在數量、質量上都超過他人,從而聲譽鵲起。他在幽默中摻進的哀婉情調,更使他的作品善于撩撥讀者的心弦。他塑造的乞丐、小官吏、流浪漢、醫(yī)生等藝術形象是發(fā)噱的,但決不包含嘲弄的成分,而是滲透著深沉的同情,使人笑后產生哀婉的感傷。這種感傷與幽默一樣,幾乎貫穿在他所有的作品中。
他為馬克·吐溫的《湯姆·索耶歷險記》、《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作的插圖,在出版界和美術界獲得很大反響。
1937年他為納索酒家創(chuàng)作的壁畫《揚基歌》是一幅極具特色的杰作。它像一幕異常風趣的喜劇,古裝人物在他筆下竭盡夸張之能事。
羅克威爾在69歲高齡時,脫離了合作47年的《星期六晚郵報》,轉而為《展望》雜志畫稿。他把目光轉向貧窮、抗議種族歧視和太空實驗,展現出他備嘗人間甘苦后形成的成熟期藝術觀點。
30年代起,羅克威爾開始利用照相機作為輔助手段。越到晚年依賴越多,F在許多美國畫家利用照相機作畫,就來源于他的創(chuàng)舉。
1978年8月,他以84歲高齡去世。德《法蘭克福匯報》稱他的藝術達到了“20世紀的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