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平章事歷史沿革
唐朝
唐初,以 中書省、 門下省、 尚書省 綜理政務(wù)。 中書、門下二省地處宮內(nèi),尤為機要,故常聯(lián)稱。 三省長官( 中書令、 侍中、尚書左右仆射)并為宰相。宰相議事的政事堂初設(shè)于門下省,后移至中書省。唐初,除三省長官為當(dāng)然宰相外,皇帝又指令其他官員參預(yù)朝政機密。其本 官階品較低者,則用“ 同中書門下三品”或“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武周時改稱為“同 鳳閣 鸞臺三品”或“同 鳳閣鸞臺平章事”)的頭銜,亦為宰相! 同三品”是因為中書令、侍中是中書、門下 正三品官,加此銜以示其與中書令、侍中享有同等權(quán)力及待遇。 貞觀十七年(643年), 李績?yōu)?太子詹事同中書門下三品,是此號第一次出現(xiàn)。其后,以此銜為參政標志,雖本官 品級高于三品者也要加此銜才得為宰相! 平章”意為評議辨別,引申為斷決處理。受此銜者,是唐代非 中書令,門下 侍中而又實際擔(dān)任宰相者。史載貞觀四年(630年), 戴胄以 民部尚書同平章國計;八年,左仆射 李靖以疾辭位,詔令其病稍痊愈,三兩日一至 中書門下 平章政事。這都是此銜出現(xiàn)的早期記錄。至高宗 永淳元年(682年),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始成為四品以下知政事者的頭銜,其位在“ 同三品”之下。
“同三品”及“ 同平章事”都屬差遣性質(zhì),本身并無品秩,任此職者必另兼職事官街。凡五品以上 職事官經(jīng)過皇帝授權(quán)即可充任,不受資歷限制,這便于皇帝從中級官吏中選拔親信以分相權(quán)。“同三品”一銜,高宗、武后、中宗時期使用最多, 玄宗時已逐漸減少。 肅宗 至德二載(757年) 李麟為 同中書門下三品是此銜最后一次授任。“同平章事”則自 永淳以后逐漸增多,至肅宗 乾元元年(758)以后,成為以他官知政事者的唯一頭銜。而原為當(dāng)然宰相的 三省長官之中, 尚書仆射的 相權(quán)自 貞觀末年即已開始削弱,到 唐玄宗時,已完全被排除于宰相行列之外。 中書令、 侍中在 安史之亂以后,經(jīng)常用來加授給元勛、上將,也逐漸變成虛銜。于是唐代后期及 五代,“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才是真宰相。此外,以 節(jié)度使等而兼中書令、侍中或 同平章事的也是虛銜,被稱為 使相!巴秸率隆彪m通常自五品以上官員中選拔,但拔充此職時,多轉(zhuǎn)為 中書侍郎或 門下侍郎,這是因為中書、門下兩者始終是政府樞要機構(gòu)之故。
宋朝
宋代 節(jié)度使加 同平章事者,僅為虛銜,非實職!缎绿茣ぐ俟僦疽弧罚骸疤趪L為 尚書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職,由是仆射為 尚書省長官,與 侍中( 門下省長官)、 中書令( 中書省長官)號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輕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職,而假以他名…… 貞觀八年,仆射 李靖以疾辭位,詔疾小瘳,三兩日一至 中書門下平章事,而u2018平章事u2019之名蓋起于此…… 永淳元年,以 黃門侍郎 郭待舉、 兵部 侍郎 岑長倩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u2018平章事u2019 入銜,自待舉等始。自是以后,終唐之世不能改!薄端问贰 職官志一》:“宋承唐制,以同平章事為真相之任,無常員;有二人,則分日知印。以丞、郎以上至 三師為之!庇帧稄埧鳌罚骸敖B興五年,除尚書右仆射、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 樞密院事!苯鸫 尚書省和元代的 中書省、尚書省均置平章事,位在兩省丞相下。
北宋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主政事,知樞密院事(或 樞密使)主兵,稱為“二府”或“兩地”。 神宗 元豐五年(1082) 改革官制,以左仆射兼 門下侍郎,右仆射兼 中書侍郎為宰相。以后,除 南宋孝宗時期外,不再置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金代的尚書省和元代的中書省、尚書省均置平章事,位在兩省丞相下。
宋太祖為了削弱 相權(quán),旨令 同平章事只管行政,其衙門 中書門下稱為 政事堂。
北宋以同中書門下 平章事主政事,知樞密院事(或樞密使)主兵,稱為“二府”或“兩地”。 度支、鹽鐵、戶部 三司掌財務(wù);尚書、門下兩省在宋朝已式微,宰相的權(quán)力較唐朝稍小。神宗 元豐五年(1082年) 改革官制,以左仆射兼 門下侍郎,右仆射兼 中書侍郎為宰相。終南宋一朝,除 宋孝宗時期外,不再設(shè)置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同平章事一職,就此結(jié)束。
越南古代官制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越南語:ng trung th? môn h? bình chng s?),簡稱 同平章事( ng bình chng s?), 越南古代官制,與中國同。
交趾本是中國領(lǐng)土。秦時, 秦始皇派軍隊征服 百越,越南置于 象郡( 越南語:Tng qu?n)轄下,自此,越南置于中國 封建王朝統(tǒng)治長達十多個世紀。越南的經(jīng)濟、政治、軍事、文化、思想觀念、宗教信仰、生活習(xí)慣等都受到中國的深刻影響。
公元905年, 靜海軍節(jié)度使(T?nh H?i quân Ti?t s?) 獨孤?lián)p被貶職,流放到 海南島。與此同時,中國境內(nèi) 藩鎮(zhèn)割據(jù),政局混亂, 安南土著豪族 曲承裕則憑著他“寬和愛人”的性格及地方豪族身份,受到當(dāng)?shù)厝酥С,自稱 靜海節(jié)度使治理安南。唐朝朝廷被迫承認既成事實,公元906年正月曲承裕獲唐朝認可其官職,并加封 同平章事( ng bình chng s?),雖然名義上還是唐朝的官員,實際上曲承裕已建立起自主的政權(quán)。 造成了 交趾的割據(jù)傾向越來越明顯。 939年 吳權(quán)稱王,從而交趾(Giao Ch? )脫離中國統(tǒng)治,越南最終自立為國。
越南獨立后,更是大量引進中國的先進政治制度。公元1007年(宋景德四年) 黎莊宗(Lê Trang Tông) 黎龍鋌在政治機構(gòu)上推行“定文武 官制,一遵于宋”,在中央到地方實行 大宋中央君主集權(quán)制度,并繼承父志將 專制君主制大大向前推進一步。
越南 胡朝皇帝 胡季犛在陳朝時就擔(dān)任要職,陳朝 紹慶二年(1371年)農(nóng)歷五月,朝廷委任季犛為 樞密院大使。在陳朝昌符四年(1380年)農(nóng)歷五月,季犛因擊退 占人之功,得以“專領(lǐng)元戎,行海西 都統(tǒng)制”。陳朝昌符十一年(1387年)農(nóng)歷三月,上皇命季犛同平章事( ng bình chng s?),賜劍一把、旗一只,還題字“文武全才,君臣同德”,表示毫不懷疑胡季犛的才能與忠誠。還向胡季犛提到:“ 平章親族,國家事務(wù),一以委之 ……胡季犛由此實際掌握了 陳朝大權(quán)。
公元1409年,陳朝后裔 陳季擴在支羅縣(在今越南 河靜省)被擁立為帝(史稱重光帝Trùng Quang ),封阮帥為 太傅(thái phó),阮景異為 太保(thái B?o), 鄧容為同平章事(ng bình chng s?), 阮章為 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