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履歷
少年時曾入蠶業(yè)學堂學習 , 向往實業(yè)救國。
辛亥革命后,他在縣立中學讀書,率先剪掉辮子。畢業(yè)后先后當過教員、警官、記者和稅務員。后為省財政廳廳長楊永泰賞識,推薦給新會縣公署,公費保送去法國留學。
1920年抵達法國,先習法文,再入巴黎大學學習經濟學。他與胡國偉等創(chuàng)辦《先聲周報》,風行于僑界;又參加組織“旅法華人救國聯(lián)合會”,聲援反對列強的斗爭。
1924年12月,與曾琦、李璜等在巴黎玫瑰城共和街寓所創(chuàng)立中國青年黨,被選為宣傳主任 。他把《先聲周報》作為青年黨的機關報,宣傳該黨政治主張。
1925年回國后,先后在上海大廈大學、法政大學以及武昌中華大學講授經濟、政治學科。
1926年,應云南都督唐繼堯之邀赴滇,受聘為省公署高級顧問,旋任新辦的民治學院教育長,同時兼任東陸大學教授和云南講武堂政治教官。
1927年唐繼堯離滇,張子柱亦去職,應邀往越南海防新會華僑辦的“時習學校”任教。
1928年返國 ,赴香港創(chuàng)辦西南中學(當時唯一的新制中文學校) 。同時與胡國偉等創(chuàng)辦《香港時報》和《探海燈》三日刊,宣傳中國青年黨的主張 。
“九一八”事變后 ,張子柱利用所辦的報刊 ,呼吁國人抗日救亡,捐獻救國。自此后數年間,投身為香港僑界服務。他先后任東華三院、保良局總理、僑港新會商會主席、鐘聲慈善社社長、孔圣會會長、自衛(wèi)團團長、華商總理、值理等職?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曾被蔣介石召見,受聘為國民政府軍事參議院參議。返港后,任南京銀行香港分行副行長。次年又與友人創(chuàng)辦中國書局,出版教科書 。
1941年底,香港為日軍侵占,張子柱避居澳門。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先后任國民參政員、制憲、行憲國大代表、國民政府經濟部政務次長、工商部政務次長,一度代理部長。 曾于1947年率領代表團往古巴 ,出席聯(lián)合國貿易暨就業(yè)會議,為副首席代表。
1950年與友人合資組織北婆羅洲中國建設公司,任董事兼新村建設委員會經理。
1953年張子柱到臺灣出席“國民大會”,后被任為“光復大陸設計”委員、“僑務委員會”顧問、“中國青年黨”主席、“行政院” 政務委員等職 。
個人作品
著有《國家主義與世界潮流》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