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軼事
兩岸三地胡琴名家聚香江獻藝
這場「胡琴家族」盛會,觀眾可以一睹河南戲曲常見的墜胡、外表有≥像箏的南方古老樂器文枕琴、來自古代波斯的艾捷克、最早流行于唐代北方游牧民族的鄉(xiāng)胡、琴頭好像個洋蔥頭,充滿伊斯蘭風格的新疆維吾爾族哈蜜胡、以及山西的晉胡等。兩岸三地的胡琴名家,將會帶來富有地方色彩的曲目。除了飽覽它們的特別音色之外,一睹它們優(yōu)美的造型相信亦是一大樂事。藝術(shù)總監(jiān)兼首席指揮閻惠昌表示:「這次難得邀請到多位胡琴名家聚首一堂,他們將會把眾多胡琴家族的成員介紹給樂眾。」他更笑說:「有好幾件樂器連我自己都沒有見過,所以機會非常難得,我很期待與它們會面!
演奏經(jīng)典胡琴樂章
音樂會邀請了來自內(nèi)地、香港與臺灣的胡琴名家,包括對改革文枕琴作出極大貢獻的黃福安演奏《港灣遐想》、國寶級演奏家劉崇增以少數(shù)民族的一胡、鄉(xiāng)胡、三胡及哈蜜胡演奏《中國少數(shù)民族一至四弦胡琴雜錦》。來自上海的演奏家邵琳,將會以艾捷克演奏《第一達斯坦間奏曲》;墜胡專家丁勝利則演奏三曲墜胡民樂,包括《養(yǎng)雞場的早晨》、《迎親人》及《家鄉(xiāng)的喜訊》;擁有「臺灣擂琴第一人」美譽的張舒然演奏《六畜興旺》;樂團高胡演奏家朱茸將會以高胡、二弦、椰胡演奏《粵曲串燒》。而樂團的嗩吶首席郭雅志更會拿起琴弓拉奏二股弦,與晉胡名家白兆云一同獻上《山西晉劇曲牌聯(lián)奏》。兩晚音樂會又將各以一曲大型胡琴作品作為壓軸演出,由樂團出色的胡琴演奏家演奏,首晚由魏冠華及陸云霞以京胡及二胡配合樂團演奏《楊門女將》,而次晚辛小紅及羅俊和以二胡及革胡演奏黃梅戲經(jīng)典《天仙配幻想曲》。第二屆香港胡琴節(jié)「胡琴大世界」,4日24及25日晚上在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