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莎拉·科爾石 年表
1935年4月16日出生于德國林姆靈格若得/南哈茨(Limlingerode/ Suedharz)一個電信機械學專家的家庭。原名英格荔德·本史代恩(Ingrid Bernstein) 。
1936舉家遷往哈爾博城(Halberstadt),在那里她完成高中學業(yè)。隨后,她開始了一段林業(yè)工的學徒期,但不久后就中止了。
1954-1958在哈勒(Halle)學習生物學。取得生物學學位。 期間曾在制糖廠、收養(yǎng)院、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合作社工作。
1958年結(jié)識詩人瑞內(nèi)爾·科爾石(Rainer Kirsch),與其從1960年至1968年保持婚姻關(guān)系。
1960年莎拉在父親死后沒有幾年的時間,第一次在雜志發(fā)表其詩歌作品時,便開始用莎拉(Sarah)這個猶太的名字作為自己的筆名,以表示對納粹時期大規(guī)模迫害、殺戮猶太人及排猶主義理論的抗議。
1963-1965于萊比錫(Leipzig)約翰內(nèi)斯·貝歇爾(Johannes R. Becher)文學研究所學習。
1965年起為自由撰稿人、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語作家協(xié)會成員。與丈夫共同出版詩集《與巨蜥交談》,獲Erich-Weinert-Medaille 獎。
1967年她的第一本用自己名字發(fā)表的詩集名為《逗留》,其主題致力于探討人與自然的平衡。
1969年與瑞內(nèi)爾·科爾石離婚后,莎拉·科爾石搬往東柏林居住并生育了一個孩子。作家職業(yè)之外,她又是新聞工作者、電臺工作人員和翻譯。
1973年她的詩集《咒語》被評價為“在整個用德語寫作的女詩人的圈子里,性和色欲方面表現(xiàn)最為自由的一個”。發(fā)表有短篇小說《海面上非凡的山一般高的浪》及《豹女子》,以傳記體撰寫了一位女工的生活。獲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海因里!ずD膶W獎(Heinrich-Heine-Preis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作家協(xié)會會長之一。
1976年出版有詩集《順風》,主題關(guān)于愛、分離、孤獨。再現(xiàn)了她與西柏林詩人克里斯多夫·邁克爾(Christoph Meckel)之間的生活經(jīng)歷,他們因柏林墻而被迫分開居住。參與抗議取消曲作者沃爾夫·比爾曼(Wolf Biermann)國籍一事的簽字活動。因此事,她被民德統(tǒng)一社會黨和作家協(xié)會除名。
1976年起被國家安全局注意。
1977年八月遷居德意志聯(lián)邦共和國,居于西柏林。
1978作為維拉·馬西莫(Villa-Massimo)獎學金獲得者,在羅馬居住。出版有《冬日詩章》及《貓腦袋上的膏藥》。
1980年與君特·格拉斯(Guenter Grass)、托馬斯·布拉氏(Thomas Brasch)、彼得·使耐德(Peter Schneider)合撰一封致聯(lián)邦總理亥爾穆特·史密特(Helmut Schmidt)的公開信,要求史密特對美國的外交政策持更具批判性的疏遠態(tài)度。
1981被授予奧地利國家文學獎。
1983年起居住于梯棱恒/史萊斯維克-霍爾史代恩(Tielenhenn/Schleswig-Holstein)。
1984出版有詩集《貓生活》,獲弗立德里!ず蔂柕铝知劊‵riedrich-Hoelderlin-Preis )。
1988年出版了被視為自傳的散文集《一部編年史·粗暴雜燴》,盡管在書中莎拉本人盡力使讀者相信它只是出于虛構(gòu)。獲美因茨(Mainz)文學獎及史萊斯維克-霍爾史代恩(Schleswig-Holstein)藝術(shù)獎。
1989年出版了被《法蘭克福匯報》(FAZ)描述為“悲觀且怯于交際”的詩集《雪之暖》。
1991年出版有散文集《搖擺草坪》,這個低地德語詞的意思是“沼澤上的草坪”,在其上邁步,每一個步子都是不明確的。同年出版有插圖日記《谷殼》,人們了解到這位女詩人也是一名畫家。
1992年于漢堡(Hamburg)“卉普訥”(Hoeppner)畫廊舉辦了名為“特殊性”的小開本水彩畫展。出版有詩集《金冠鬼王的女兒》,以此贏得1993年的彼得·胡禾爾獎(Peter-Huchel-Preis)。莎拉拒絕被選入柏林藝術(shù)學院,因為覺得它是從前的官方詩人以及向安全局通風報信者的“藏身窟”。
1994年出版了創(chuàng)作于海灣戰(zhàn)爭及“民德安全局大披露”時期的書《簡單的生活》,這是一本包含了散文片斷和數(shù)首詩的文學性日記。
1996年獲德國語言及詩歌協(xié)會的布希納獎(Buechner-Preis),受贈60.000德國馬克。被卡塞爾(Kassel)綜合大學接納為“戈日姆兄弟教授”(Gebrueder-Grimm-Professur),客座講課。
1996/97作為詩學客座講師,赴法蘭克福(Frankfurt/Main)大學。
1997年獲威斯特法倫.利普(Westfalen-Lippe)浪沙夫協(xié)會(Landschaftsverbandes)的多若斯特·許斯霍夫獎(Droste-Huelshoff-Preis),受贈25.000德國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