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顏延之(384一一456年),字延年,瑯邪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官至金紫光祿大夫。顏延之是一個剛正不阿、敢于直言的人。南朝劉宋少帝景平二年(公元424年),他因觸怒權貴,受到排擠,出任始安(今桂林)太守。任職期間,他提倡懇荒,減免賦稅,貸糧貸種,為桂林的社會發(fā)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公元426年任永嘉太守。
顏延之少年孤貧,從小喜好讀書。他的詩文優(yōu)美自然,冠絕當時。其詩文與謝靈運齊名,后人并稱“顏謝”。他的詩歌善于數(shù)典用史,精深富博。即使做了始安太守,顏延之仍然手不釋卷。讀書是顏延之最感樂趣的事。桂林景色秀麗,是個讀書的好地方。這里洞奇石美,景致奇麗。獨秀峰東南麓有個巖洞,像一石室。令人稱奇的是石窗、石桌、石凳都是巧奪天工,自然天成。石洞環(huán)境十分清幽,顏延之發(fā)現(xiàn)后披荊斬棘,開辟小道,經(jīng)過精心修繕,把它辟為休憩之所。公余之暇,他常來巖洞讀書作文。這就是現(xiàn)在獨秀峰著名的景點,古今人們稱之為的“顏公讀書巖”。
唐桂管觀察使李昌崾特將學府建在“讀書巖”前,監(jiān)察御史鄭叔齊為此寫了《獨秀山新開石室記》。宋哲宗元裙五年(公元l090年),桂州太守孫覽,在巖口題字摩崖“顏公讀書巖”五字,并在李昌崾建學的舊址上創(chuàng)“五詠堂”,還把顏延之的《五君詠》刻在堂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