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孫必振(1619~1688) , 字孟起,號臥云,諸城市相州鎮(zhèn)人。順治十六年(1659)進士。
康熙三年(1664)授淮慶府推官,康熙八年(1669)任山西陵川知縣,康熙十六年(1677)為河南道御史。后以病歸,卒于家。
必振為官多惠政。任淮慶推官時,監(jiān)兌漕糧至小灘鎮(zhèn),吏以例金兩千進,必振斥不受,并勒石戒來者。他還組織濟源民眾開渠引濟水,灌溉土地千余畝。
任陵川知縣期間,因縣踞太行之巔,民艱于汲,必振親于署西相地開鑿,得甘泉以濟民。陵川經(jīng)兵燹,道路阻塞,必振又率眾鑿山開道以通行旅,人號“孫公峪”。以是離任之際,“民遮道數(shù)百里,既去,立祠祀名宦”。
其任河南道御史,首陳河南漕糧折色之弊,并奉命視察浙江鹽政,力剔宿弊。
《聊齋志異·孫必振》所寫,即其渡江軼事。平生能識人,縣人李澄中舉博學鴻儒,實其所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