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從軍闖王
從李自成起義,歷任威武將軍、權(quán)將軍,封臨朐男。
李自成敗于山海關(guān),由商洛走襄樊,迫于清軍追兵,率高一功、李錦、田化龍、黨守素、劉希堯、劉方亮、辛思忠、劉汝魁、李來亨、劉體仁、袁宗第、牛萬才等三十萬人渡江。
抗清
李自成死于九宮山后,接收何騰蛟的招撫,授總兵,李錦等人推高一功為總統(tǒng)。隆武帝賜名“必正”,封龍虎將軍,統(tǒng)帥御營前部右軍,封鄖陽侯。賜名“忠貞營”,歸堵胤錫管轄。
隆武元年(1645),屯兵公安、荊州之間,聯(lián)營百里。
隆武二年(1646),清軍大舉進攻忠貞營,堵胤錫命高一功、李錦率騎兵三萬、步兵七萬,號稱四十萬,圍攻荊州,被清軍小道偷襲,大敗,忠貞營精銳盡失。攻打商州又敗,走夷陵(今湖北宜昌),屯兵川東。
永歷二年(1648),晉封郢國公,攻打長沙不克。
永歷三年(1649),任兵部右侍郎,受命援救被困南昌的金聲桓,途中聞何騰蛟戰(zhàn)死湘潭,率軍十余萬撤退。
永歷四年(1650),李錦卒,命高一功兼統(tǒng)其軍。高一功受命與黨守素一起以五千人入衛(wèi)梧州。
永歷八年(1654),忠貞營途經(jīng)湖南保靖時,遭到已經(jīng)投降清朝的當?shù)赝了九沓M織的襲擊,高一功不幸中毒箭身死!
忠貞營
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1645年),李錦(即李過)、高一功等部大順軍 由陜西漢中南下,四月間經(jīng)四川省太平(今萬源)、東鄉(xiāng)、達州、夔州、新 寧等處進入湖北西部山區(qū)(即西陵峽一帶)①。經(jīng)過短期休整后,于六月間率兵東下,占領(lǐng)荊門州、當陽二城②。七月二十日,李錦、李友、賀籃、高一功、 劉汝魁、馬重禧、張能、田虎、楊彥昌九營會攻荊州,“填壕搭梯,扎棚挖 窯,百計攻打”③;清鎮(zhèn)守荊州副總兵鄭四維據(jù)城頑抗①。大順軍圍攻了半個 月,未能攻克該城。這支大順軍把老營(指隨軍家屬和輜重)安置于松滋縣草坪,兵馬分駐在湖北荊州府境到湖南澧州一帶,“橫亙?nèi)儆嗬铩雹凇?/p>
八月間,原先跟隨李自成東下的大順軍余部田見秀、劉芳亮、吳汝義、袁宗第、劉體純、張鼐、黨守素、藺養(yǎng)成、王進才、牛萬才等營雖然同明督 師何騰蛟達成合作協(xié)議,卻得不到糧餉供應(yīng),處境相當困難。吳晉錫當時擔 任南明衡永郴桂團練監(jiān)軍,曾經(jīng)向何騰蛟建議:“此輩久在行間,動則奮, 靜則玩,及其鋒而用之,分路進擊,可以大有功。”何騰蛟表面上贊成他的 意見,實際上卻采納了長沙道傅上瑞的主張,“以餉絀難之”③。田見秀、袁 宗第等部大順軍既然在湖南站不住腳,又聽說李錦、高一功等部已由四川東 下湖北,于是決定移軍北上。除了郝?lián)u旗、王進才二部留在何騰蛟麾下外, 東路大順軍主力都移營北上,“袁宗第及田、高諸部落奪舡而行,長沙之舡 頓盡”④,在駐于岳州的馬進忠⑤部接應(yīng)下轉(zhuǎn)入荊州地區(qū)。這樣,東、西兩路大順軍終于會合,李錦、高一功等人才獲悉了李自成殉難的詳細情形,自成的妻子高氏也轉(zhuǎn)入李錦(自成和她的侄兒)、高一功(高氏之弟)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