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姓名 | 許漢青 | 官職 | 承信郎 |
民族 | 漢族 | 住址 | 福建泉州府南門外晉邑十都東石鄉(xiāng)鰲頭境許宅巷 |
功名 | 進士 | 歷史貢獻 | 勤王,抗蒙,護帝,殉國。 |
抗元事跡
南宋德佑二年(公元一二七六年三月)蟋蟀宰相賈似道弄權,國祚衰危,元軍大舉入侵,臨安淪陷。許漢青和其夫人(許夫人)開始散盡萬貫家財,招募許姓族丁,組織義軍,加緊操練,準備抗元。景炎元年(公元一二七六年)元兵直驅南下,張世杰元帥及陸秀夫樞密使,擁幼帝宋端宗(趙昰)皇子(趙昺)兄弟二人,御舟逃至泉州順濟橋,泉州招撫使舶司提舉浦壽庚,叛宋降元,閉城拒而不納,反以舟師助元追擊,至以皇子兄弟失散。端宗由張世杰元帥保護,由泉州東門法石,從水路經蚶江至圍頭灣,皇子趙昺由陸路逃至下輦村。在此國勢安危的緊時刻,許漢青和夫人急速率許姓族丁、義兵配合總兵劉洙,前來保護幼主趙昰。沿途與元軍大戰(zhàn)于苦墓埔,奮殺突圍,皇子得以脫險。途經許西坑,按計劃與張世杰在塔頭南岳廟會合,因形勢突變,張世杰已保端宗趙昰渡至漳州水營先走南安!蹦菚r,蒲壽庚率兵進剿可慕村,許漢青當機立斷派人護衛(wèi)趙丙向西逃走,他“自己和夫人負責殿后,組織族親和其他義兵于可慕村與蒲壽庚決戰(zhàn),雙方經過激戰(zhàn)多時,許漢青與夫人失散。許漢青退守東石畬家寨,焚招降書。拒降斬敵使,寧死不屈,舍生取義,以身殉國難!興化軍因腹背受敵,守將亦其岳父陳文龍也被俘,拒降解押,臨安途中,在岳武穆廟,舍生殉國。奔赴在閩西一帶的許夫人得聞親人先后殉難,更加激起她的抗元決心,化悲憤為力量,繼續(xù)在閩南招募義軍,聯絡畬族酋長蘭太后,起二十四峒畬兵會同漳浦農民起義,軍首領陳吊眼及閩北政和起義軍首領導起義軍黃華等繼續(xù)抗華到底。
壯烈殉國
祥興二年(公元一二七九年)宋元帥張世杰與元軍大戰(zhàn)于廣東崖山,因兵力不足而敗績,宋將陸秀夫抱幼主投海殉國。南宋就此結束。公元一二八零年,元朝政權稍定,由于許漢青和許夫人英勇抗元,泉、漳一帶許族也慘遭元軍殺戮,血跡斑斑。據《南詔許氏家譜》載:許夫人和陳吊眼兵敗后,“元兵實行剿鄉(xiāng)滅族策略,叛將蒲壽庚配合元軍對泉州許氏及泉南沿途的許氏族人進行大剿殺,火燒東石畬家寨,許夫人的故鄉(xiāng)許宅巷被鏟平,許漢青的府第化為灰燼。 許族親殺者殺,逃者逃至龍頭嶺石龜之間,依附族親,亦逃生到山區(qū),東石的許宅巷就此殘廢親矣。其許氏的族裔也分居在十九都林邊鄉(xiāng),依附鄰近許氏族親,后遷居于福建省金門縣。南詔許姓氏族因事牽抗元,亦慘遭清剿殺戮,幾于滅族,僅剩齔孑遺孤耐京公一人,伏匿于白井埔!焙髞恚S耐京潛回南詔,光復舊業(yè),繁衍子孫,為南詔許氏一世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