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少時家貧,小學四年便輟學,經(jīng)友人介紹到大同派報社當送報員。在進步人士影響下,民國27年(1938年)秋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后在詔饒邊境八仙山一帶村莊進行革命活動。民國30年(1941)春,任中共云和詔縣委委員,為打通閩南與粵東革命通道而努力工作。民國32年(1943)秋,中共云和詔縣委在烏山十八間召開會議,遭國民黨武裝警察襲擊,沈萬五帶頭突圍,終使與會同志安全脫險。同年11月,閩西南經(jīng)工總隊到閩南,沈萬五被抽調(diào)組織武裝小分隊配合作戰(zhàn),聲東擊西,打擊敵人。民國33年(1944)秋,在烏山外圍村莊建立緩沖區(qū),組織接頭戶出面當“白皮紅心”的保甲長或參加守望隊,從中掌握敵人情況。民國34年(1945)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在詔安官陂、平和大溪和云霄車仔墟等地打土劣,開倉賑濟群眾。民國35年(1946)秋,任中共云和詔縣委副書記,潛入城關(guān)八街、五街建立交通站,點燃城關(guān)革命火焰。民國36年(1947)1月,云和詔縣委下設4個工作團,沈萬五兼任南路工作團團長和第三大隊政委。民國37年(1948)2月,奉命到廣東饒平縣東界一帶開辟新區(qū),建立8個聯(lián)絡點,一支獨立大隊(內(nèi)建黨支部),一支海上游擊分隊,使革命形勢有較大的發(fā)展。民國38年(1949)4月,沈萬五在詔安后嶺村部署任務時,被國民黨省保安團包圍。突圍時腹部中彈,壯烈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