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其父馬朝林繼承祖業(yè),在馬彥翀童年即送入私塾讀書,他聰明好學,于一九〇六考中秀才。清末,商州開辦學堂,馬彥翀又去商州中學堂求學,畢業(yè)后又于西安陜西高等學堂學習,他在學校期間成績優(yōu)異,名列前茅。
高等學堂畢業(yè)后,馬驤接受焦子靜、王子瑞聘請,出任健本學堂教習。該校其實是陜西革命黨人進行秘密聚會的三大黨務機關(guān)之一(另兩處為公益書局和省咨議局),以培養(yǎng)革命人才為主要任務。嗣后,經(jīng)井勿幕、李襄初介紹,馬驤加入同盟會。宣統(tǒng)二年(1910年)春因井勿幕奔走各地開展活動,不恒厥居陜西,故同盟會郭希仁、焦子靜、鄒子良、李襄初、王一山、馬彥翀等十余人在西安大雁塔召開秘密會議,公推郭希仁為同盟會陜西分會支部長(郭其時公開身份是陜西咨議局議長),使西北革命組織愈形完善。會議之后,支部委派馬驤赴日本為黨人發(fā)動武裝起義購買軍火槍械。
生平
宣統(tǒng)三年(1911年)十月,馬驤自日本回到北京,聞知省垣已起義光復,即約陳會亭、范味腴諸人回陜贊襄革命。行至澠池,為清軍所阻,乃改由海道舟行至南京,面謁孫中山大總統(tǒng)。時當陜西東西兩路戰(zhàn)事正值吃緊,奉派與甘聘莘、王鳳文三人赴鄂請援,謁見黎元洪副總統(tǒng),商派鄂軍劉公、季雨霖兩部組成援陜軍。甘、王東返南京后,彥翀偕輕騎西進。軍至荊紫關(guān)后,聞陜西形勢緩合,和議正在進行,鄂軍來援與否不能確定,只好遣馬驤單獨回陜請示。民國元年(1912年)3月13日馬驤回到龍駒寨后,即通過龍駒寨營務處主任楊銘源致電西安總務府。此間,南北議和成功,清帝退位,陜西戰(zhàn)事結(jié)束,共和告成而罷。
同年二月初,陜西各界人士李陋吾等發(fā)起組建臨時省議會,取得軍政府當局贊同,遂于3月27日按東西南北中五區(qū)分別進行投票,每區(qū)議員8名,全省共40名。商州馬彥翀、于炳贏、王家賓三人當選。臨時省議會組成后,根據(jù)北京民國政府指示,又推選中華國民眾議院議員6人,馬彥翀名列其中,時年26歲。
成就
與抗日名將張自忠交好誼深。1935年華北事變后,張自忠出任察哈爾省主席、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兼天津市市長,力邀馬驤擔任察哈爾省秘書長及天津市政府秘書長。建國后,回陜出任西安紅十字會會長。1964年逝世,享年78歲。
在華山上留下的摩崖石刻白銀世界
中蕐民國廿七年四月廿二日(公元1938年)
偕內(nèi)子程彥玉及李藩侯夫人李筱蘭及石天柱嚴秀儂夫婦同游
遇大雪山白如銀別有天地固留題
商山馬彥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