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jīng)歷
1994年考入沈陽音樂學院附中作曲專業(yè),先后師從隋立本和姜盛林。
1997年考入沈陽音樂學院音樂學系,
2001年考入沈陽音樂學院音樂學系西方音樂史專業(yè)研究生,師從彭永啟
2004年畢業(yè)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留校任教。2007年獲全額獎學金赴荷蘭烏特勒支大學(UtrechtUniversity)攻讀音樂學專業(yè),師從德國音樂學家KarlKuegle和UlrikeHascher-Burger
2009年畢業(yè)獲哲學碩士學位,同年回國任教。
2008年參與德國Cantate唱片公司發(fā)行的Godsygelovet:MusikausdemKlosterLüne的部分唱片編輯工作
2009年赴德國漢諾威威恩豪森進行修道院及音樂寫本實地考察工作。目前主要從事西方音樂史教學與科研工作,研究領(lǐng)域集中于中世紀與文藝復興音樂及西方早期音樂寫本。
專業(yè)論文
共發(fā)表相關(guān)專業(yè)論文10余篇,參與多部教材及專著的編輯和校對工作,多次在國內(nèi)大型專業(yè)性會議上宣讀論文并發(fā)言,完成和參與科研課題“2010年度遼寧省高等學?茖W研究立項計劃”和西安音樂學院院級課題“西方中世紀記譜法研究”,先后舉行學術(shù)講座“中世紀音樂寫本研究概述”、“北德中世紀晚期修女院音樂寫本”、“西方早期音樂寫本個案研究”和“作為音樂體裁的維勒萊:馬肖《命運的治療》中的u2018女士,毫無保留靠近你u2019”等,學術(shù)成果在國內(nèi)業(yè)界獲得較大反響。
主要學術(shù)成果
包括:《拉索的國際化風格初探》(樂府新聲,2001年第3、4期);
《音樂家霍存慧創(chuàng)作年表》(樂府新聲,2002年第1期);
《歷史進程中的國際化風格——從奇科尼亞到拉索》(音樂研究文集,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5);
《“研究劫夫,開創(chuàng)未來”——劫夫研究會成立大會暨劫夫教育思想學術(shù)座談會綜述》(樂府新聲,2005年第3期);
《關(guān)于中國的西方早期音樂研究》(樂府新聲,2006年第4期);
《作為一種音樂體裁的維勒萊——馬肖<命運的治療>中的維勒萊“女士,毫無保留靠近你”》(“2011·北京·西方早期音樂研討會”上宣讀,樂府新聲,2011第3期);
《兩座修院和一軸寫卷:有關(guān)布魯塞爾寫本19606的新知》(文化藝術(shù)研究,2011第4期);
《中世紀修道院中的音樂與音樂寫本》(北方音樂,2012年第3、4期);
《北德中世紀晚期修女院音樂寫本W(wǎng)ienhausen, Klosterarchiv, Hs. 34.b的現(xiàn)代編輯》(音樂天地,2012第2期);
《北德中世紀晚期修女院音樂寫本——Wienhausen, Klosterarchiv, Hs.34.b的寫本學研究》(遼寧省高等學?茖W研究立項計劃課題,樂府新聲,2012年第2、3期);
《創(chuàng)作實踐與教育理念——劫夫音樂創(chuàng)作、教育思想學術(shù)研討會綜述》(音樂生活,2013年第6期);
《歷經(jīng)十載后中國西方音樂研究的新里程——2013 沈陽西方音樂學會第四屆年會述評》(樂府新聲,2013年第4期);
《開放多元的中國西方音樂研究之路——2013沈陽·西方音樂學會第四屆年會述評》(人民音樂,2014年第1期);
英文學位論文“Liturgical Chant in a North German Nunnery of the Late Middle Ages: Studies on Wienhausen, Klosterarchiv, Hs. 34. b”(烏特勒支大學,2009);
《音樂寫本個案研究:呂內(nèi),修道院檔案館,第31號》(“2010·廣州中國西方音樂史學會第三屆年會”上宣讀);
《關(guān)于中國的西方早期音樂研究(2004-2013)》(“2013·沈陽中國西方音樂學會第四屆年會”上宣讀,即將發(fā)表于北方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