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大唐人士
崔櫓,大中時舉進(jìn)士(一作廣明中進(jìn)士),仕為棣州 司馬。《無機(jī)集》四卷,今存詩十六首。
崔櫓詩詞
『蓮花』
崔櫓
影欹晴浪勢欹煙,恨態(tài)緘言日抵年。
輕霧曉和香積飯,片紅時墮化人船。
人間有筆應(yīng)難畫,雨后無塵更好憐。
何限斷腸名不得,倚風(fēng)嬌怯醉腰偏。
『惜蓮花』
崔櫓
半塘前日染來紅,瘦盡金方昨夜風(fēng)。
留樣最嗟無巧筆,護(hù)香誰為惜熏籠。
緣停翠棹沈吟看,忍使良波積漸空。
魂斷舊溪憔悴態(tài),冷煙殘粉楚臺東。
【春日即事】
崔櫓
一百五日又欲來,梨花梅花參差開。
行人自笑不歸去,瘦馬獨吟真可哀。
杏酪漸香鄰舍粥,榆煙將變舊爐灰。
畫橋春暖清歌夜,肯信愁腸日九回。
【春晚岳陽言懷二首】
崔櫓
煙花零落過清明,異國光陰老客情。
云夢夕陽愁里色,洞庭春浪坐來聲。
天邊一與舊山別,江上幾看芳草生。
獨倚闌干意難寫,暮笳嗚咽調(diào)孤城。
翠煙如鈿柳如環(huán),晴倚南樓獨看山。
江國草花三月暮,帝城塵夢一年間。
虛舟尚嘆縈難解,飛鳥空慚倦未還。
何以不羈詹父伴,睡煙歌月老潺潺。
【過蠻溪渡】
崔櫓
綠楊如發(fā)雨如煙,立馬危橋獨喚船。
山口斷云迷舊路,渡頭芳草憶前年。
身隨遠(yuǎn)道徒悲梗,詩賣明時不直錢。
歸去楚臺還有計,釣船春雨日高眠。
【岸梅】
崔櫓
含情含怨一枝枝,斜壓漁家短短籬。
惹袖尚馀香半日,向人如訴雨多時。
初開偏稱雕梁畫,未落先愁玉笛吹。
行客見來無去意,解帆煙浦為題詩。
【重陽日次荊南路經(jīng)武寧驛】
崔櫓
茱萸冷吹溪口香,菊花倒繞山腳黃。
家山去此強(qiáng)百里,弟妹待我醉重陽。
風(fēng)健早鴻高曉景,露清圓碧照秋光。
莫看時節(jié)年年好,暗送搔頭逐手霜。
【述懷】
崔櫓
白首成何事,無歡可替悲。
空馀酒中興,猶似少年時。
【三月晦日送客】
崔櫓
野酌亂無巡,送君兼送春。
明年春色至,莫作未歸人。
【華清宮三首】
崔櫓
草遮回磴絕鳴鑾,云樹深深碧殿寒。
明月自來還自去,更無人倚玉欄干。
障掩金雞蓄禍機(jī),翠華西拂蜀云飛。
珠簾一閉朝元閣,不見人歸見燕歸。
門橫金鎖悄無人,落日秋聲渭水濱。
紅葉下山寒寂寂,濕云如夢雨如塵。
【題云夢亭】
崔櫓
薄煙如夢雨如塵,霜景晴來卻勝春。
好住池西紅葉樹,何年今日伴何人。
【有酒失于虔州陸郎中肱,以詩謝之】
崔櫓
醉時顛蹶醒時羞,麹糵推人不自由。
叵耐一雙窮相眼,不堪花卉在前頭。
【題山驛新桐花】
崔櫓
雨余煙膩暖香浮,影暗斜陽古驛樓。
丹鳳總巢阿閣去,紫花空映楚云愁。
堪憐翠蓋奇于畫,更惜芳庭冷似秋。
長日老春看落盡,野禽閑哢碧悠悠。
逸聞趣事
崔櫓向來善于撰寫雜文,他所使用的文筆頗為華麗而又任意,比較能放得開。在讀了他的前輩作家杜牧的詩作后,他便極力學(xué)習(xí)杜牧的作法來提高他自己的詩作風(fēng)韻①。因此,像杜牧一樣,他的詩作也以絕句的成就最高;尤其在寫作有關(guān)狀景詠物方面便更是如此了。比如他在夏天面對蓮花時,就能吟出饒有如此風(fēng)調(diào)的好句來:
何人解把無塵袖,盛取清香盡日憐!
到了冬天,他面對梅花又禁不住手舞足蹈起來:
強(qiáng)半瘦因前夜雪,數(shù)枝愁向晚來天。
在寫完這詩句后,他仍還覺得意猶未盡,于是剎那間便又有了一聯(lián)好句躥上他的心頭,道是:
初開已入雕梁畫,未落先愁玉笛吹。
當(dāng)然,他在題寫離別送行時的作品也頗具特色,其中如有云:
云生柱礎(chǔ)降龍地,露洗林巒放鶴天。
正是由于崔櫓這眾多的膾炙人口的華麗精深之作,自然就使得他的詩名廣為傳揚了。于是,他在宣宗大中年間(847年~860年)順利考取進(jìn)士后②,便踏上了作官為宦的道路。
然而,他在做官時卻遇上了一件尷尬之事。因為崔櫓嗜好喝酒,而且一喝就非要喝個大醉方休不可;更使人難以忍耐的是,他在喝醉后往往還不想讓同伴早些走。知道他這性格的朋友都曾勸慰過他,但崔櫓卻仍沒有把人們的忠言當(dāng)回事兒;直到最后出現(xiàn)他向人道歉這一結(jié)局時,他才不得不改變那令人難堪的壞習(xí)慣。
那天在公宴場合,原本愛好喝酒而且確實也已經(jīng)喝醉了的崔櫓,這時仍拉著郎中陸肱的手不放,說是他得再陪他喝上一盅。知道崔這性格的陸肱已然站起來卻又只得違心地坐下,心想,免得由于這事把他跟同事間的關(guān)系給鬧僵了。誰知這業(yè)已醺然頹然了的崔櫓,卻開始用極為難聽的話語侮辱起陸肱來。陸當(dāng)即拂袖而起,并憤憤然地?fù)P長而去;當(dāng)下遂把整個宴會鬧得不歡而散。
大家終于把崔給勸回家去。第二天早上一醒來,對于昨晚的事情畢竟還有點記憶的崔櫓,越發(fā)覺得由于自己貪酒并強(qiáng)要人陪喝不算,居然還去侮辱了人家!想想自己這壞毛病也確實令人難以接受,他遂在悔恨之余寫了一首七絕詩來向陸謝罪,其詩云:
醉時顛蹶醒時羞,曲蘗催人不自由。
叵耐一雙窮相眼,不堪花卉在前頭。③
陸肱讀了崔櫓這出自肺腑的真誠的謝罪詩,不覺對之寬厚一笑,也就原諒了崔昨晚那魯莽的行為了。此后,崔便再也不敢像原來那樣死糾蠻纏著人家來喝酒;到了最后,他索性就把平生貪酒的壞習(xí)慣也給戒了。這也該算是他在吃過前虧,并在痛改前非之后的令人叫好之事。
按:① 此據(jù)《唐摭言》、《唐詩紀(jì)事》、《新唐書·藝文志》及《直齋書錄解題》等,唯《唐才子傳》作“崔魯”。② 一說為僖宗“廣明間進(jìn)士”。③ 醒、相,此處皆為仄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