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葉政中男,漢族,1932年生,浙江金華人。學者。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1949年10參軍,后調朝鮮戰(zhàn)場。50年代調干(師教導營教員等)于華東師范大學本科畢業(yè);錯劃右派調四明山及新疆等地勞動,是中華孔子學會(原研究所)、中國孫子與齊文化研究會、中國國楹聯學會、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含省、市會員)、后陸續(xù)被邀為境內外眾多書畫文化團體院校組織的客座教授,高級研究員,高級編委、顧問名譽院長等。
1個人資料編輯
數十年來,由政教專業(yè)(以馬列主義為主)結合社會勞動實踐,關心東西方文明發(fā)展,著重研究老子、孫子,尤其是孔子的學說,以求“治平之道”,首先包括尋求世界諸政治的、宗教的意識形態(tài)之間固有合理的認同;最先提出馬克思主義、孫中山主義和孔子主義之間的同一性,感喟鄧小平(改革開放)理論及其實踐的“中(正)道思想。葉政中為新中國默默無聞宣示“中道”(中庸正道)第一人!靶蟹鱽y其所為”在逆境中,最早認定孔子的思想核心與其哲學指導思想的基礎是“中·和”。闡發(fā)新孔學之生命力。80年代初所撰《新中國孔學之綜述與展望》,匡亞明先生說很中肯,很有見識,曾不鄙辱教而欲過訪。曾于人民大會堂開幕的“(世界)儒學(新孔學)思想與市場經濟國際學術研討會”印發(fā)的《論文提要》中,收進了他的《中庸是宇宙人類的祥和之道》(又題和平正義之道,原草二萬多字),該文與世界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集會宣言:“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到孔夫子那里尋找智慧”的主張,與“世界和穩(wěn)、發(fā)展”的精神相合。全面揭示宇宙及于人類之中華中道精神,敢為人先。葉政中書道世家,祖父宏炳(憩堂)公系前清窮秀才,曾為湯恩伯(克勤),方國鈞和黃允文教授等塾師,靠教書,寫字為生,家鄉(xiāng)碑匾招牌等多為他所寫,但都未留名。
2主要成就編輯
他詩文書法少年嶄露頭角,是浙中地區(qū)書協早期成員。其書法評論和手跡遍及于境內外高校、博物館和國家、省、市級刊物并展覽等。曾獲銅至金獎等(含文化部、中國文聯頒發(fā)的)無數。入編典籍二百多種。輯入出書。其主要撰述有:“文革”前的《論孫子的道》、《老子非唯物即唯心辯》、《詩經愛情詩輯譯》等。“文革”后的《新中國孔學之綜述與展望》、《中庸是宇宙人類的祥和之道》(又題和平正義之道),以及擬寫中的《新孔學與人類命運之趨同》等;是浙中藏書之家(政府頒證)。2004年世界教科文衛(wèi)組織特邀為專家成員,2005年中國國家博物館畫廊聘為藝術委員、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