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克里斯多福·艾什伍德(Christopher Isherwood,1904~1986),英美小說家、劇作家,活躍于上個世紀(jì)20年代到80年代。艾什伍德曾就讀于劍橋大學(xué),后在美國任文學(xué)教授,代表作有《單身》、《柏林故事》等,多部作品被改編為電影并獲多項國際大獎。艾什伍德受到英美文學(xué)界和好萊塢評論家的廣泛贊譽,其作品被美國國家圖書館與《時代》雜志評入二十世紀(jì)一百部最佳英語小說。
克里斯托弗·艾什伍德他是受到英美菁英文學(xué)界和好萊塢評論家廣泛贊譽的文學(xué)大家,他被毛姆與弗吉尼亞伍爾夫譽為掌握英國小說的未來。他是E.M福斯特欽點的接班人;他是W.H奧登的終生摯友;在中國,他備受周恩來、宋美齡推崇。在美國,卡森.麥卡勒斯視其為偶像,寫出了《心是孤獨的獵手》,杜魯門.卡波特由其名著為靈感寫出了《蒂凡尼的早餐》。在他生活的年代里,他是二十世紀(jì)最偉大的也是最具爭議的作家,他是當(dāng)時的奧斯卡王爾德,他是藝術(shù)的繆斯,他是時代的浪子。
同性戀文學(xué)
《單身》最美的同性戀文學(xué)
克里斯托弗·艾什伍德的小說出版于1964年,在那個充滿了躁動、反叛和不安的年代里,這樣一部沉靜而悲愴的小說被評價為“最美的同性戀文學(xué)”。在那個年代里,同性戀開始大規(guī)模地上街、表達(dá)自己的性取向、聲討自己戀愛和結(jié)婚的權(quán)利。1980年代的早期,剛剛二十歲出頭的湯姆·福特讀到了這本小說,尚處在懵懂時期的他還不能完全理解書中的那種十幾年的“同性之愛”,但是小說依舊打動了他。福特說:“我當(dāng)時已經(jīng)明白了自己是一個同志,但是還沒有一個戀人,我也沒有公開宣揚這件事。正好是在那段時間我看到了這本小說,小說中的苦悶、悲觀和彷徨的情緒打動了我。那種令人窒息的壓抑氣氛和消極的情愫真真切切地寫出了我的感受。我渴望找到自己的愛情,但是又無處開口,就像小說里的喬治一樣,我甚至想過自殺!
在讀過小說之后,喬治的形象就在福特的腦海中長久地停留。他說:“當(dāng)時,這本書打動我的是主人公的單純和勇敢。2006年,當(dāng)我尋找一個合適的項目去籌備我的第一部電影拍攝的時候,我經(jīng)常想起這個小說,書中的男主角喬治總是在我腦中揮之不去。我于是又重新讀了一遍這本書!睆1980年到2006年,近30年的時間,福特從一個青澀的少年長成了一個在時尚界呼風(fēng)喚雨的大腕,但是拍攝這個影片念頭,時時刻刻縈繞在他的心頭?赡軐τ诟L囟,拍攝《單身男子》不僅僅是處女作這么簡單,它更像是福特在大銀幕上的回歸之旅。福特說:“對于四十多歲的我來說,這書中傳達(dá)的信息又不一樣了,重要的是讓我產(chǎn)生共鳴,撞擊著我的心靈最深處。一個男人某一天不能看到自己的未來,這是多可怕的事情;諒解看似是生活中的小事,其實比大事還難于處理。所以,電影里面有我很多感覺。我覺得生命是現(xiàn)在最重要的,它和我現(xiàn)在的內(nèi)心非常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