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與史實
九歲時繼承教位,為人沉默寡言;兆诔鐚幰院螅菜拇伪徽僦翓|京,建醮內(nèi)廷,賜號“虛靖先生”,視秩中散大夫,并賜昆玉所刻“陽平治都功印”等。
張繼先得宋徽宗恩寵,卻志在沖淡,喜在山中曠逸自怡,清靜修道,屢乞還山。作庵于上清宮后,為心齋坐忘之所,徽宗親書“靜通庵”賜之,有亭名“翛然”,并建靈寶、云錦、真懿三觀,改祖師祠為演法觀。據(jù)稱他曾預知國難,托弟子王道堅轉(zhuǎn)告徽宗當“修德弭災”。其弟子吳真陽,王道堅等有名于世。
思想與著述
張繼先提出“心”為萬法之宗,論述心神,無惡與符法的關(guān)系,認為人身有“精氣、元氣、元神”三寶,稱只要把握自身的元神即可通天,擯棄他法,是謂“破妄”。 張繼先會通祥宗,除繼承其家傳符箓道法之外,亦兼修內(nèi)外丹。他認為人之所以輪回于三界,出入于生死,乃是由于“一念萌動于內(nèi),六識流轉(zhuǎn)于外”,故須“齋戒以神明其德”,應“慎言語,節(jié)飲食,除垢止念,靜心守一,虛無恬淡,寂寞無為,收視返聽,和光同塵”,使“一直澄湛,萬禍消滅”,認為“道不遠,在身中”,“神馭氣,氣留形,不須雜術(shù)自長生”,勸來拜受天師秘箓者脫去世網(wǎng),反求諸己,“俱登道岸”。 有著作《大道歌》(即《明真破妄章訟》)、《心說》等傳世,后代天師明張宇初輯有《虛靜真君語錄》七卷,多敘述張繼先的理論與方法,其中的《心說》謂心與神,道異名而同義,守一虛無,即離塵絕世。一念萌動,即墮輪回之苦。其論說、書信、詩歌,明張宇初編次為《三十代天師虛靖真君語錄》行世,收入《正統(tǒng)道藏》。另外,《正統(tǒng)道藏》又收有署題“虛靖張真君著”的《明真破妄章頌》。
鹽池收妖
宋徽宗崇寧二年(1103),山西解州鹽池水溢,采鹽不成,鹽稅收不上來,地方官忙急報朝廷;兆诼爤螅阍儐柕朗啃焐裎,徐回答說:“這是孽蛟作怪,必須請張?zhí)鞄焷硎昭!被兆诒闩扇烁敖鼾埢⑸,禮聘張師來京。
且說這一代天師,正值第三十代,名叫張繼先。幼年時,人就稱為真仙,九歲嗣位為天師,應詔來到京師時,年僅十三歲;兆谝娒,便問:“你住在龍虎山,曾見過龍虎否?”張繼先答道:“住在山中,老虎是常見到的,龍呢,今天才見到龍顏!被兆诖笙,讓他畫上符來;兆谝贿吙捶贿厗柕溃骸八撵`驗從哪兒來?”繼先回答:“神氣寄寓在上面,靈驗也就跟著來了!被兆谟謫査芍逕捊鸬さ姆叫g(shù),繼先回答說:“這是山野之人的事業(yè),陛下只要清靜無為,功德同于堯舜,便已足夠!被兆诼牶蠛苁歉吲d,賜宴而出。
次日,徽宗才對他說:“解州鹽池水溢,民眾遭受災害,所以召你來救治!睆埨^先受命之后,馬上在鐵簡上畫符,讓弟子祝永佑跟著太監(jiān)同往解州,將符投入鹽池岸崩之處。過了一陣子,震雷驚電轟鳴,白晝?nèi)缁,及天光重開,有孽蛟被斬死在水中。聽了太監(jiān)回來報告,徽宗便問張繼先:“你治死孽蛟,派遣的是哪位神將?能讓我見一見么?”回答說:“臣所召役的,便是關(guān)羽,馬上就可召來!闭f完便手握印劍施法召將,關(guān)羽隨之現(xiàn)身;兆谝灰姵粤艘惑@,手上正好拿著枚崇寧年間鑄的銅錢,便擲給關(guān)羽,說:“以這錢名封你。”所以人們稱關(guān)羽為“崇寧真君”。
張繼先收妖之后,大得徽宗贊賞,便想長留他在宮中,但繼先卻堅辭還山。過了若干年,朝廷又召他入京,徽宗對他說:“宮中似乎有妖怪,你須幫我驅(qū)除!崩^先回答說:“聽到古人說,邪不勝正,只要陛下您趕快修德,妖怪必定自己消失!币粫䞍,太監(jiān)來報,仁濟亭真的出了妖怪,那妖精附在一個少年身上,抱頭嗚嗚地哭。天師對他說道:“你自己把自己本心蒙昧了,墜落在迷途,不知還返。
趕快恢復你本來面目!”那少年聞說倒仆在地,好一會兒才蘇醒過來;兆跒榇朔鈴埨^先為“太虛大夫”,但他沒有接受仍堅辭還山。徽宗末年,政治混亂。繼先眼見禍亂將起,曾借麻姑故事發(fā)揮說:“蓬萊水淺,滄海又要變桑田了嗎?”及靖康之亂,大家才明白他話中別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