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據(jù)錢希文(?錢福森堂侄)回憶和 劉海文同志編著的《 宣化出土古代墓志錄》記載:錢福森兄弟三人,錢福森排行老大,二弟早亡,三弟錢福甲。 錢福森幼時讀書“鄉(xiāng)里以才子稱之,20歲后,到 宣化 柳川書院讀書,老師很器重,好讀史書,擅長詩賦,每次考試名列前茅。清光緒甲午年間(1894),科頌鄉(xiāng)薦,以舉人出身為國史館謄錄官。三年后(1897),考績保獎,分發(fā) 山西補用 盂縣知縣。1911年,到 山西理交城知事,后任 山西 石樓縣知事,又被招至 宣化縣授以行政科長,代理知事”。
軼事典故
錢福森任職期間以除莠安良為已責,任 山西交城知事時,交城素產(chǎn) 鴉片,政府下了禁煙令,錢福森親自率人馬冒酷暑到山谷間巡查,奸佞者有所畏懾。始告肅清 城南鄉(xiāng)一姓韓年輕女子,在溪邊洗衣時,被匪徒誘奸不遂被殺,匪徒遠逃。 錢福森微行密訪,得知一姓馬的頗涉嫌疑,可能逃往包頭,便帶人追至包頭,捕獲馬匪,如法治罪。并為韓姓女請旌表(舊時朝政用立牌坊或掛匾額等方式,以表揚遵孝禮教之人)以慰韓女而昭其節(jié)烈,此事受到當?shù)匕傩辗Q頌,人稱神明。 錢福森在石樓期間,勵薄俗治村政,修屈產(chǎn)古跡亦多,因家有老人卸任回籍。 宣化縣李知事早聞錢的為人,托 劉君壽昌致書招之,授以行政科長而行知縣事。李知事不辭而去后,眾推 錢福森為代理知事,以維持 宣化縣現(xiàn)狀,錢關(guān)懷桑梓,義不容辭,公事紛紜,責無旁貸,及至力竭患病不能起,在宣化縣城公寓病逝,享年61歲。
相關(guān)事件
錢福森任職期間清廉從政,沒有置辦過田宅。在錢家沙洼故居仍是祖上留下的十余間破瓦房。 錢福森生有三子,長子駿文,次子錦文,三子豹文。二子錦文早亡,長子駿文在家務(wù)農(nóng),三子豹文畢業(yè)于 山西法政專門學校,曾任武川縣煙酒事務(wù)局局長。錢福森在 柳川書院讀書時和郭維城為同窗學友,民國十一年,郭維城等纂修出版《 宣化縣新志》,卷首列序文三篇,依次為直隸省教育廳長張謹、宣化縣知事陳時雋、 山西 石樓縣知事錢福森所撰,錢福森也是該志校閱之一。該志卷十七藝文志,載有 錢福森所作《響水鋪》、《柳河川》等6篇詩歌。錢過世后,其墓志碑文便是郭維城撰文、劉景南書寫,孫慶祥篆刻的。
附:
響水鋪
河水滔滔去,砰訇石有聲。
亂山奔絕塞,寒日沒孤城。
涿鹿秋云合,雞鳴古驛橫。
崎嶇疑蜀道,世路總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