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字筠庵,遼東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由紫陽令擢升興安州(今安康市)牧。時正饑荒,李翔鳳嚴禁部屬搜刮民財,讓百姓休養(yǎng)生息。有司以聞,派使者來興安調(diào)查災情,李翔鳳不憚險遠,援山度谷,策杖相從,跋涉四十晝夜,遂得具情呈清朝廷豁免歷年累欠錢糧,減輕百姓負擔。鑒于興安州五十年無登科及第者,設學堂育子弟,培養(yǎng)地方人才。為防水患,康熙二十八年修萬柳堤,補修惠壑堤、長春堤和萬春堤。治興安七年,政績頗著,百姓以愛民官吏立祠。地方名士劉應秋著文
字筠庵,遼東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由紫陽令擢升興安州(今安康市)牧。時正饑荒,李翔鳳嚴禁部屬搜刮民財,讓百姓休養(yǎng)生息。有司以聞,派使者來興安調(diào)查災情,李翔鳳不憚險遠,援山度谷,策杖相從,跋涉四十晝夜,遂得具情呈清朝廷豁免歷年累欠錢糧,減輕百姓負擔。鑒于興安州五十年無登科及第者,設學堂育子弟,培養(yǎng)地方人才。為防水患,康熙二十八年修萬柳堤,補修惠壑堤、長春堤和萬春堤。治興安七年,政績頗著,百姓以愛民官吏立祠。地方名士劉應秋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