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歷
土金的本名生前已被人遺忘,而藝名“王刻石”卻享譽(yù)遐邇。死后,人們?yōu)榱思o(jì)念他,將其居住的王村叫做“巧匠王”。王刻石15歲時能夠刻獅補(bǔ)桌,匠心獨(dú)運(yùn);后刻在禹州第一座皇上“御批敕建”的龍池節(jié)孝坊上的“二龍戲珠”、“雙鳳戲牡丹”、“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千姿百態(tài),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后來,臨汝一財主用重金請刻石為之建坊。其中所刻的石雕算盤,稍有風(fēng)吹便嘩嘩作響。竣工后,財主問刻石:“你還能刻得比這座牌坊更好嗎?”刻石說:“藝無止境,一個會更比一個精妙!必斨髋略儆腥似刚埻蹩淌ㄔ焓粫咭恢,壓住自己的氣,就暗下毒手,將王刻石殘害身亡,年僅三十余歲。
生平事跡
刻獅補(bǔ)桌
刻石15歲那年,正值王村村西“正覺寺”修葺,方丈請刻石的父親按照設(shè)計,刻制一個供人焚香祭祀的石供桌。雙方言明,如果刻出的供桌,既刻工精細(xì),又符合尺寸,賞錢兩串,否則罰錢兩串,工算白費(fèi)。不料在即將竣工交驗時,老石匠一時不慎,打掉了供桌外腿的一個角,萬般焦急無奈。此時刻石靈機(jī)一動,在供桌缺損處刻了一對石獅子。交工時,方丈發(fā)現(xiàn)兩獅昂首挺胸,口含寶珠,俯于桌前,天然成趣,滿心歡喜,又加賞錢兩串。
名聲大振
乾隆重十六年(1751),王刻石在城西南鴻暢承攬了一項王家牌坊的建造工程。他在父親傳統(tǒng)技藝的基礎(chǔ)上大膽創(chuàng)新,獨(dú)出心裁。在兩廂過梁上雕刻了“二龍戲珠”、“雙鳳戲牡丹”,在石柱上刻了“嫦娥奔月”、“吳剛伐桂”。整個石坊結(jié)構(gòu)渾然一體,巍然壯觀。建造石坊,在宋代已開始流行,到明清時期,光縣城之內(nèi)就有各種石牌坊72座,但其雕刻工藝無一可與王刻石之工藝相提并論者,由此王刻石名聲大振。
龍池花坊
乾隆十九年(1754),王刻石又承擔(dān)了禹州第一座皇上“御批敕建”的龍池“節(jié)孝坊”。原來,龍池村(今禹州市火龍鎮(zhèn)龍池村)有個儒生叫周國才,娶妻李氏,新婚不久,國才病故。李氏青年守寡,孝養(yǎng)公婆,始終不渝。其侄孫周生員出任布政使,為彰其祖母李氏節(jié)孝德行,親寫奏章,上疏皇上,被德宗皇帝恩準(zhǔn),建造跨街牌坊(這對“女子建坊必順街而立”的俗規(guī)是個破例)。
王刻石雕刻此坊更加標(biāo)新立異。他在坊的橫梁上修筑起斗拱和屋檐,飛檐起脊,如同閣樓。高10米,寬7米,四柱三間,牌樓式樣。華表地面以上高度4米,重約兩噸。屋額兩面,分別刻著“二龍戲珠”、“獅子滾繡球”。中間正楷陰刻“旌表儒士周國才妻李氏節(jié)孝坊”十三個字。字額上邊是紅石透欞雕刻花鳥圖案。坊額正面為“文王訪賢”、“太公垂釣”等浮雕。背面是“郭子儀縛子上朝”故事雕刻。再上,刻有“圣旨”牌,高置正中,下有“欽旌貞節(jié)”四個大字。兩邊分別刻有“下八仙”和“中八仙”圖像。橫梁石上刻有“丹鳳朝陽”、“天馬行空”等八幅圖案。另有“喜鵲鬧梅”、“鵪鶉叨谷”等浮雕,千姿百態(tài),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F(xiàn)為市文物保護(hù)單位。
臨汝遺恨
龍池花牌坊建成之后,王刻石的名字聲播遠(yuǎn)方。臨汝一財主用重金請刻石為之建坊?淌邶埑鼗ㄅ茦堑幕A(chǔ)上,又有大的突破,其中有一石雕算盤,稍有風(fēng)吹便嘩嘩作響?⒐ず,財主問王刻石:“你還能刻得比這座牌坊更好嗎?”刻石說:“藝無止境,一個更比一個精妙!必斨髋略儆腥似刚埻蹩淌ㄔ焓粫咭恢,壓住自己的氣,就暗下毒手,將王刻石殘害身亡,年三十余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