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花園-古柏堆秀,浮碧澄瑞
如果你是一直沿中軸線緩步而來,自過了午門后就幾乎見不到什么草木,皇家的威嚴和暑氣的威力,在不見一枝半葉的御路上展露無遺。假若在烈日暴曬的迷亂中,忽然迎面一片墨綠,在你眼前鋪展開來——那便是到御花園了。
位居中軸線上的御花園御花園位于坤寧宮的正后方,是宮里最大的一座花園。在12000平方米的空間里,沿中軸對稱展開,密布了二十幾座殿、亭、閣等建筑物,布局緊湊,富麗而具氣派;配以山石花樹,秀雅多姿,一步一景。
除了建筑的密集,園中還遍植高大的喬木,尤以古柏為多;其中不乏“人”字柏和連理柏,欽安殿前那株曾跟溥儀合照的“明星樹”也成了不少觀眾拍照留念的首眩它們從古至今為宮中的人擋風(fēng)遮陽,時移世易,你還是能感受到那三百年來的碎蔭滿地,從未變遷。
溥儀曾在在欽安殿前的連理柏前留下留影御花園的東北角是一座湖石堆疊而成的小山,山上筑亭名“御景”,是明清皇帝后妃登高賞景的好去處。山前兩側(cè)置“水法”一對,將山中暗藏的水缸蓄滿水后,山前石蟠龍口中便可噴水。經(jīng)過修繕,如今“雙龍吐水”的景觀復(fù)現(xiàn),只在夏日上演,切不可錯過。
堆秀山與御景亭
堆秀山前的水法自明代起御花園中便已開挖池子,蓄水養(yǎng)魚!睹鲗m史》記載,萬歷十一年(1583年)園中已有亭臨于池上,“左曰浮碧,右曰澄瑞”,兩亭分列欽安殿兩側(cè)。孟郊有詩曰:“洞庭如瀟湘,疊翠蕩浮碧。”當池里飄浮著翠綠的蓮葉之際,或許真能給你置身于瀟湘水畔的感覺。至于“瑞”,古時候代指憑信之玉器,“澄”則有水清而靜之意,合起來似乎能聯(lián)想到池水的光澤有如無瑕清透的玉石。歇息于亭臺之中,無論是觀花還是聽風(fēng)吟雪都可從容不迫。休息夠了又能繼續(xù)上路,探索一下中軸線以外的納涼好地方。
翠蓮浮碧
綠蔭環(huán)繞的浮碧亭(左)與萬春亭(右)
寧壽宮花園-古華楸樹,曲水流觴
寧壽宮花園是乾隆皇帝建來頤養(yǎng)天年的地方,所以又稱乾隆花園,位于內(nèi)廷外東路,寧壽宮內(nèi)。乾隆曾六下江南,深受江南園林吸引,所以寧壽宮花園將大量江南勝境作為仿效藍本,打造了這樣一座“集錦式”的花園。
乾隆花園鳥瞰示意圖衍祺門是花園正門,進門后迎面便有太湖石山橫亙,山雖高不過三米,但因離得實在是近了,便有高山立于前的錯覺,忍不住想一探這屏障后的風(fēng)景。這便是文震亨所言“凡入門處,必小委曲,忌太直”的緣由所在吧。沿路行三五步,山石便向兩邊退讓一兩分,十數(shù)步后,豁然開朗,應(yīng)了王維那一句“山口潛行始隈隩,山開曠望旋平陸”。如此,才進花園就仿佛已經(jīng)探入了桃花源,興味油然而生。
“凡入門處,必小委曲,忌太直”繞過山來,東邊是湖石堆疊的假山,主峰設(shè)承露臺;西邊是禊賞亭,內(nèi)有流杯渠,是乾隆帝與臣下飲酒對詩曲水流觴之處;位居“山水之間”的,便是古華軒了。
古華軒內(nèi)外古華軒是一座敞軒,軒內(nèi)整體以楠木雕刻百花圖案,古樸淡雅;軒檐前有老楸一株,建軒之前已在,為了保留楸樹,古軒的位置也稍有將就。楸樹每逢春夏之際,滿樹花開,璀璨如錦,因之以“古華”名此軒。乾隆花園現(xiàn)存喬木82株,將近一半都集中在古華軒所在的這進院落。在這間四面開敞的軒內(nèi),周遭景色一覽無遺,微風(fēng)透過開揚的門窗拂入軒內(nèi),你可以就這樣隨風(fēng)靜靜品味古老的年華與那些逝去的時光,盡情忘形于山水之間,正如軒中楹聯(lián)所書那般:“明月清風(fēng)無盡藏,長楸古柏是佳朋”。
禊賞亭內(nèi)流杯渠
乾隆花園里頗為清凈的“園中園”,看看你能不能找到<( ̄︶ ̄)>
慈寧宮花園-清心禮佛,靜憩觀魚
紫禁城內(nèi)廷外西路,慈寧宮以南,便是慈寧宮花園,是皇太后、太妃與太嬪們的休憩之地。始建于明嘉靖年間,乾隆時期的大規(guī)模改造,奠定了今日所見慈寧宮花園的整體格局。
慈寧宮花園鳥瞰圖紫禁城內(nèi)的花園中,慈寧宮花園是相對特殊的一座。它不僅僅是游憩的地方,還兼具了宗教的功能,是太后太妃們的禮佛之地,因此花園里自帶肅穆清冷的氣氛。此外,不同于御花園、乾隆花園的密仄,在那里建筑、山石甚至?xí)紦?jù)全園一半以上的空間,慈寧花園布局疏朗,北部以咸若館為中心,集中分布佛堂與佛樓,南部的花園區(qū)則屋宇散布。
慈寧宮花園的核心建筑:咸若館自乾隆以來,慈寧花園作為宮中禮佛之所,相對其它華麗奢侈的宮殿,自有幾分神秘、莊嚴的氛圍;因少有外人紛擾,又顯得格外清幽典雅,獨有一種寧靜和諧。禮佛需要靜心,在這里即便你不修佛,也能靜下心來體驗?zāi)欠N獨特的清凈無為,縱使沒有香煙裊裊、梵音陣陣,內(nèi)心的平靜已如涼風(fēng)習(xí)習(xí)。
臨溪亭除了禮佛,花園的游憩作用并沒有淡化,相反這里花壇數(shù)量極多,一年四季景色皆異,園中植有松柏、銀杏、楸樹、海棠等,盛夏之際濃陰匝地;▓@南部有一水池,上架石券橋,臨溪亭便建于橋上;池邊圍以漢白玉欄桿,池底亦鋪漢白玉,池中栽蓮花,亦曾養(yǎng)魚。近水可得月,臨溪方得魚,遙想當年,安坐亭中可觀花賞魚,享受一刻寧靜,未免不是賞心樂事。
碎蔭滿地的慈寧宮花園
慈寧宮花園正值滿院槐花的時節(jié)宮中的園林由于環(huán)境的限制,往往以小見大,巧妙布局。無論是御花園的林木參天,建筑井然密集;還是乾隆花園的古華攬景,流杯渠上吟詩作對;或是慈寧花園的池上蓮香,佛樓肅穆和諧;這一切都是往日宮廷生活的點滴。其實,有時候燥熱的并不是天氣,而是內(nèi)心。俗語不是說嘛:心靜自然涼。夏日悠悠長,如果你還在對去哪里避暑猶豫不決,那么不妨到故宮里的皇家花園來轉(zhuǎn)轉(zhuǎn)。只需放下內(nèi)心的浮躁,感受自然的呼吸,自可沁心而涼。
“舒服~~喵~(>^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