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汗淖爾國家濕地公園
察汗淖爾國家濕地公園位于河北省尚義縣大營盤鄉(xiāng)境內(nèi),公園總面積5400公頃,其中水面3600公頃。公園景觀充分體現(xiàn)了干旱半干旱草原逐步過渡到沼澤濕地及咸水湖的完整演變過程,其植被環(huán)湖帶狀分布現(xiàn)象清晰,是天然的鹽生草甸植被資源庫;同時也是眾多國家重點保護鳥類棲息、繁殖和遷徙地和“加油站”;是開展?jié)竦厣锒鄻有钥蒲薪虒W、科普宣傳的理想場所,具有較高的保護和科學價值。
察汗淖爾是蒙古語,意為“白色之湖”,十年前受自然條件影響,察汗淖爾水量逐漸減少成為干旱半干旱草原。近年來,隨著尚義縣大力實施造林綠化和水利建設(shè)各項工程,生態(tài)環(huán)境日益改善,察汗淖爾水位持續(xù)上漲,已演變?yōu)樗孢_3600公頃,包含26個大小湖泊咸水湖。目前,察汗淖爾濕地內(nèi)有野生植物161種,水生底棲動物和水生浮游動物12種,鳥類141種,是眾多鳥類棲息、繁殖的遷徙地和“加油站”,2013年初被國家林業(yè)局批準建設(shè)國家級濕地公園。
察汗淖爾國家濕地公園規(guī)劃為5個功能區(qū),即濕地保育區(qū)、恢復重建區(qū)、宣教展示區(qū)、合理利用區(qū)、管理服務(wù)區(qū)。建成后,這里將成為一處集濕地生態(tài)觀光、濕地科普宣教、濕地休閑度假、濕地文化體驗四大功能于一體的公園。
門票價格:免費(僅供參考)
開放時間:全年開放
交通指南
景區(qū)地址:河北省張家口市尚義縣大營盤鄉(xiāng)境內(nèi)
乘車線路:尚義乘開往大營盤的班車,到大營盤西行可至。
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 體驗塞外風情好去處
中都原始草原是內(nèi)蒙古高原的重要組成部分,位于北緯41°8′,東徑114°線上,是緯度最低,距北京最近、保護最完好的原始草原。華北最大的內(nèi)流河安固里河在草原上自西向東流過,清澈的河水自古滋育著草原,保證了草原世代茂盛。
張北雄踞壩首,扼南北交通咽喉,乃兵家必爭之地。古有張庫大道直通大漠,今有207國道南北貫通,還有張化、張石、張商等省道高速,可謂阡陌交通!從北京八達嶺高速出發(fā),沿京張高速行至張家口市,再經(jīng)張石高速蜿蜒而上,只需3個小時,即可到達張北。中都草原,海拔1400米,屬大陸季風型高原氣候,特點是春秋時短,冬季偏長,夏季無風無暑,清涼宜人,七月平均氣溫18℃,最炎熱的天氣也不超過28℃,適宜消夏避暑,豐草期從六月至十月,這一時期是草原旅游的黃金季節(jié)。
國家AAAA級景區(qū),建立在中都草原腹地。草原面積3萬畝,被稱為京西第一草原。盛夏,草高沒腰,羊草、皮堿草、冰草等30多種優(yōu)質(zhì)牧草相依而生;夏秋季節(jié),大雁成行,野鷺駐足,牛羊成群,百鳥爭鳴;跳鼠、旱撻沙狐等在草叢中嬉戲跳躍,饒有情趣,有“沙平草遠望不頸、“風吹白草天無際”之詠。
度假村占地面積2500畝,度假村始終堅持蒙族風情和中都文化相結(jié)合的開發(fā)思路及產(chǎn)業(yè)定位,認真貫徹可持續(xù)發(fā)展宗旨,資源開發(fā)與保護并舉,功能設(shè)施不斷完善。截止目前,度假村投入建設(shè)資金6200萬元,可容納700多人就餐,400多人住宿,初步形成集避暑觀光、商務(wù)會議、休閑娛樂于一體的綜合型旅游度假村。
在迎賓區(qū)可以感受熱情的蒙族歌舞表演;在購物區(qū)可以選購炫目的蒙族飾品、紀念品;在餐飲區(qū)可以品嘗地道的奶制品、手把肉、烤全羊等蒙食美味;在娛樂區(qū)可以坐旱板牛車、草原摩托、卡丁車、騎馬、騎駝、射箭等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相結(jié)合項目;在迎賓廣場正面草坪處建有成吉思汗園,園內(nèi)用漢白玉塑造有成吉思汗坐像,還有戰(zhàn)車、宮帳,園內(nèi)高插祿馬旗和蒙族人民的圣物“蘇力德”。還有設(shè)立于天然牧草間的敖包:游客可在敖包前祭祀、祈福、攝影留念。
交通指南
景區(qū)地址: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郝家營鄉(xiāng)三寶盤村北
乘車線路:張北乘開往郝家營的班車,到郝家營后在換乘三寶盤的小巴可達。
黃羊山國家森林公園 三大景區(qū)不容錯過
黃羊山森林公園位于涿鹿縣城西北5公里處,屬燕山余脈,占地面積31611多畝,最高海拔達1563米。黃羊山,又名黃陽山,因有黃羊繁衍出沒、黃伯陽在此隱居而得名。公園森林資源、地質(zhì)資源十分豐富,有喬、灌、草等植物1700種;山峰參巒疊嶂,野生動物繁多,有狍子、獾、野豬等數(shù)十種,還有鳥185種;擁有我國北方罕見的鐘乳石狀地貌及蘊含悠久宗教文化的許多人文景觀。整個公園分為清涼寺、香峰寺、龍王堂和塔山四大景區(qū)。
1992年,涿鹿縣黃羊山森林公園正式對游人開放。2004年,通過了國家專家組的考察驗收,正式晉升為國家級森林公園。涿鹿縣黃羊山森林公園是我省第一個省級森林公園,是張家口市集生態(tài)、人文、宗教、文化于一身的又一個旅游景點。整個公園分為清涼寺、香峰寺、龍王堂和塔山四大景區(qū)。2005年4月24日上午,涿鹿縣黃羊山國家級森林公園正式舉行了揭牌儀式。
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布赫為“黃羊山國家森林公園”題名。全國人大農(nóng)業(yè)與農(nóng)村委員會原主任委員、原林業(yè)部部長、天津市委原書記高德占為公園題詞:“千古文明開涿鹿,黃羊勝景天下?lián)P”。全國政協(xié)常委、民盟副主席吳修平題詞:“走進綠色,回歸自然”。
景區(qū)1、龍王堂
龍王堂位于黃羊山南峰的一個100多米高的懸崖峭壁中,是遼金年間建成的道教圣地。文革期間被毀后,現(xiàn)已修復。水晶宮、玉皇閣、觀音殿等依山傍崖,巧奪天王,水晶宮內(nèi)的泉水常年清水不斷,被稱為“神水”,水質(zhì)柔軟,清爽可口,傳說能治百玻特別是北方極其少見的溶洞有3處,深不可測,形態(tài)逼真的鐘乳石步移景異,使人大開眼界,仿佛置身于九天仙境,令人嘆為觀止,極具觀賞、游玩和科研價值。1995該景區(qū)曾出土“金元寶’’十六枚,重二十七公斤。
景區(qū)2、香峰寺
香峰寺地處黃羊山國家森林公園之顛,地勢開闊松林環(huán)繞,常年云霧繚繞。春夏季綠草如茵,林木滴翠,百花爭艷,處處百鳥鳴唱,蜂蝶翻飛,秋季層林盡染,冬季銀裝素裹。大殿上放眼望,重山盡覽。大殿下是念佛堂和寮房,更是一妙處,周圍被群山環(huán)繞宛如七瓣蓮花中蓮蓬…
景區(qū)3、清涼寺
黃羊山國家森林公園的清涼寺始建于漢,擴建于唐,明末清初達到鼎盛階段,是我國北方頗具盛名的佛教圣地,寺內(nèi)有大雄寶殿、觀音殿、四大天王殿、愣和尚祠和鐘鼓二樓等,院內(nèi)的“龍鳳松”和“臥龍松”已有千年歷史?滴、乾隆和咸豐皇帝都曾到此拜佛求經(jīng),許多文人墨客曾光臨寺院,留下真跡碑文50余塊。清涼寺有稀世之寶鮮為人知:愣和尚——能禪大師肉體佛是寶物之一;寺中珍藏佛經(jīng)數(shù)萬卷,藏經(jīng)數(shù)量與完整程度可與山西五臺山媲美;文革期間,登果法師把“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捻成繩,才使“繩經(jīng)”得以保存,成為珍貴文物......
交通指南
景區(qū)地址: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城西北5公里處
乘車線路:涿鹿縣乘出租或步行至清寧堡村可達。
自駕線路:高速--八達嶺高速--京張高速--懷來雞鳴驛出口下高速--涿鹿縣--清寧堡--黃羊山國家森林公園
河北古代皇室陵墓群-清西陵
清西陵位于河北易縣境內(nèi),地處京、津、保金三角地帶,總面積237平方公里。是一處典型的清代古建筑群。2000年11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2001年1月評為國家首批4A級景區(qū)。
清西陵始建于1730年,葬有雍正、嘉慶、道光、光緒四位皇帝及后妃80余人,是我國現(xiàn)存最大、保存最完整、建筑類型最齊全的古代皇室陵墓群。
清西陵景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秀美,西倚云蒙山,北靠永寧山,東接金龍峪,南望東西華蓋山,易水河玉帶環(huán)繞,龍湖等四座人工湖泊散布其間;華北地區(qū)最大的古松林遍布景區(qū),林木覆蓋率達68%,這里大氣環(huán)境質(zhì)量達到國家一級標準,負離子含量高達1萬個每立方厘米,被贊譽為:“可以深呼吸的天然氧吧”。
陵寢規(guī)模
清西陵有規(guī)模宏大、體系完整的古建筑群,是一處環(huán)境幽雅、風景秀麗的游覽勝地。在方圓200華里、面積800平方公里的陵區(qū)內(nèi),有華北地區(qū)最大的人工古松林。從建陵開始,清王朝就在永寧山下、易水河畔、陵寢內(nèi)外,栽植了數(shù)以萬計的松樹,現(xiàn)在這里有古松1.5萬株,青松幼柏20余萬株,陵區(qū)內(nèi)松柏蔥郁,山清水秀,14座陵寢掩映在松林之中,若隱若現(xiàn),儼然一幅絢麗的山水畫。
陵區(qū)內(nèi)千余間宮殿建筑和百余座古建筑、古雕刻,氣勢磅礴。每座陵寢嚴格遵循清代皇室建陵制度,皇帝陵、皇后陵、王爺陵均采用黃色琉璃瓦蓋頂,妃、公主、阿哥園寢均為綠色琉璃瓦蓋頂,這些不同的建筑形制,展現(xiàn)出不同的景觀和風格。[1]清西陵共有14座陵寢,帝陵4座:泰陵(雍正皇帝)、昌陵(嘉慶皇
帝)、慕陵(道光皇帝)、崇陵(光緒皇帝);后陵3座:泰東陵、昌西陵、慕東陵;妃陵3座,其他陵寢4座(懷王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爺陵等)。共葬有4個皇帝、9個皇后、56個妃嬪以及王公、公主等76人。
泰陵
清西陵的首陵,清朝入關(guān)后第三代皇帝雍正的陵墓,并附葬其孝敬憲皇后、敦肅皇貴妃。
泰陵始建于1730年,完工于1737年,歷時8年,是清西陵14座陵墓中建筑時間最早、規(guī)模最大、體系最完整、典制最完備的陵寢,在長達2.5公里的神道上,共有建筑76座,占地127畝。在這些建筑中,尤以大紅門前三架巍峨的石牌坊最為引人注目,被譽為“國粹”。
慕陵
位于陵區(qū)的最西端,始建于一八三一年,完工于一八三五年,內(nèi)葬道光皇帝及孝穆、孝慎、孝全三個皇后。慕陵建筑規(guī)模雖沒有泰陵的宏大,但它那別出心裁的設(shè)計以及獨特的建筑手法,卻成為清代帝王陵寢中絕無僅有的藝術(shù)珍品。
崇陵
是中國封建皇帝最后一座陵墓,始建于1909年,完工于1915年,內(nèi)葬光緒皇帝和孝定景皇后。1938年被一群不明身份的人將地宮盜掘,1980年清理并對游人開放,是陵區(qū)唯一開放地宮的陵寢。
昌西陵
始建于公元1851年,完工于公元1853年,埋葬著嘉慶的孝和;屎。與其它皇后陵寢比起來,昌西陵的規(guī)制大為縮減,較前代各后陵大為遜色,但也有其獨特和值得稱道的地方。在寶頂月臺前方,神道上的第七塊石板是塊回音石,站在上面說話,無論聲音大小,都可以聽到宏亮的回音;環(huán)繞寶頂?shù)牧_鍋墻,是回音壁,如果兩個人分別站在東、西兩端,面壁低聲細語,聲音像打電話一樣清晰。
永福寺
俗稱喇嘛廟,是乾隆皇帝為祭祀他的父皇雍正和生母孝圣憲皇后,為他們祈求冥福而特意修建的。公元1787年春開始修建,1788年秋落成,是西陵境內(nèi)唯一的一座皇家陵寢御用寺廟。它的修建,是清朝政教合一政治制度的體現(xiàn),也是清朝陵寢建筑體制完備的象征。
歷史沿革
清西陵始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歷經(jīng)18世紀中葉至19世紀初,余緒延至民國年間。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選此為陵址。雍正的陵址本來是選在清東陵九鳳朝陽山,但他認為“規(guī)模雖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帶砂石,實不可用”,因而將原址廢掉,命另尋萬年吉地”。選陵址者奏稱,易縣永寧山下是“乾坤聚秀之區(qū),陰陽匯合之所,龍穴砂水,無美不收。形勢理氣,諸吉咸備。”雍正皇帝覽奏后十分高興,也認為這里“山脈水法,條理詳明,洵為上吉之壤”。自此,清各代皇帝便間隔分葬于遵化和易縣東、西兩大陵墓。西陵自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首建泰陵,至公元1915年光緒的崇陵建成,歷經(jīng)186年,共建有帝陵4座,后陵3座,王公、公主、妃嬪園寢7座,埋葬著雍正、嘉慶、道光、光緒4個皇帝,9個皇后,56個妃嬪及王公、公主等共80人。宣統(tǒng)皇帝溥儀于1967年去世,最初安葬在八寶山。于1995年遷葬到清西陵的華龍皇家陵園。建筑面積達5萬多平方米,共有宮殿1000多間,石雕刻和石建筑100多座,構(gòu)成了一個規(guī)模宏大、富麗堂皇的古建筑群。
清西陵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11月,清西陵與清東陵一起,被第24屆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清西陵特色
清西陵有華北地區(qū)最大的古松林,數(shù)以萬計的古松、古柏把這一帶裝點得清秀蔥郁,古樸大方。清西陵北依峰巒疊翠的永寧山,南傍蜿蜒流淌的易水河,古木參天,景態(tài)雄偉。陵區(qū)內(nèi)千余間宮殿建筑和百余座古建筑、古雕刻,氣勢磅礴。
清西陵有規(guī)模宏大、體系完整的古建筑群,是一處環(huán)境幽雅、風景秀麗的游覽勝地。陵區(qū)內(nèi)松柏蔥郁,山清水秀,14座陵寢掩映在松林之中,若隱若現(xiàn),儼然一幅絢麗的山水畫。
旅游提示
在參觀游覽時,要有保護文物的意識,不要亂刻亂畫,隨意攀登。
公共交通提醒:
1. 距 北京 機場距離約: 137.9 公里,車程時間約: 1小時45分鐘;
2. 距 保定 汽車站距離約: 69 公里,車程時間約: 59分鐘;
3. 距 保定 火車站距離約: 68.1公里,車程時間約: 59 分鐘;
4. 距 保定 市中心距離約: 70 公里,車程時間約: 60 分鐘;
公交:
市內(nèi)乘坐公交1路,1路大站快車空調(diào),7路,8路,10路,22路,36路,50路,52路,55路,56路,58路,306路,311路,316路,621路到保定客運中心下車,然后坐客車至易縣,縣城坐9路公交或打車到達景區(qū)。
保定出租車起步價5元,另加燃油費1.5元。兩公里后每公里1.2元(晚上1.4元)超出6公里后因有空駛費每公里1.4元(晚上1.8元)。以保定火車站為出發(fā)點到白洋淀景區(qū)約100公里,打車約200元左右。
自駕提示:
京石高速-----廊諑高速-----京昆高速-------張石高速西陵出口下,下高速后右轉(zhuǎn)2公里-----到達清西陵景區(qū)
中外聞名的地道-戰(zhàn)冉莊地道遺址
河北省清苑縣冉莊村,地處保定市西南30千米的冀中大平原上,位于京、津、石、滄之間。中外戰(zhàn)爭史上聞名的地道戰(zhàn),就發(fā)生在這里。1937年“七七事變”后,日軍大舉南侵,采勸鐵壁合圍”、“縱橫梳篦”的清剿戰(zhàn)術(shù),進行滅絕人寰的“大掃蕩”,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
冉莊人民以其聰明才智和創(chuàng)造精神,巧妙地設(shè)計了各種工事和地道口,部署不同的作戰(zhàn)方法,在普通的村莊,創(chuàng)出了不平凡的業(yè)績,被譽為地道戰(zhàn)模范村。聶榮臻元帥曾為此親筆題詞:“神出鬼沒,出奇制勝的地道戰(zhàn),是華北人民保家衛(wèi)國,開展游擊戰(zhàn)爭,在平原地帶戰(zhàn)勝頑敵的偉大創(chuàng)舉。
1959年8月,冉莊地道戰(zhàn)紀念館落成,聶榮臻元帥題寫了館名,楊成武將軍為展廳題寫了“冀中冉莊地道戰(zhàn)展廳”牌匾。冉莊地道戰(zhàn)紀念館展廳占地面積980平方米,廳內(nèi)珍藏著大批寶貴文物,主要有挖地道使用過的鎬、鐵锨、轆轤和照明燈;民兵集合、作戰(zhàn)使用過的銅鑼、軍號、牛角號;士兵工廠制作的土槍、土炮、翻火子彈及使用過的工具;烈士遺物、遺詩、資料、照片、獎旗及抗日支前用具等。1961年3月4日,冉莊地道戰(zhàn)遺址被國務(wù)院列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被確定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公共交通提醒:
①從客運中心乘坐保定至陽城、李莊、北段莊的公交車,可以到冉莊,到達冉莊地道遺址景區(qū)(票價8元)。
②從保定火車站坐32路、304路到榮校,倒車到冉莊,到達冉莊地道遺址景區(qū)。
③從保定火車站先坐7路到清苑縣汽車站,然后乘坐清苑直達冉莊地道遺址景區(qū)的班車。
駕車路線:從北京方向來走京港澳高速公路,清苑縣路口下道南行3公里,再右轉(zhuǎn)駛?cè)胪ㄍ角f的縣級旅游專線公路;從石家莊方向來走107國道或京港澳高速,望都下道,走省級旅游線向東行20公里。
奇險峻峭 天生橋瀑布群風景區(qū)
阜平天生橋地質(zhì)公園所處地層為阜平群中、下亞群,由于地殼發(fā)生大規(guī)模變動使園內(nèi)峰巒重迭,蒼山如海,小溪縱橫,奇險峻峭。
阜平天生橋瀑布群景區(qū)位于阜平縣西南,海拔2144m的百草坨東側(cè)的朱家營天生橋溝中,這是一條天然的山谷。生態(tài)原始、山勢險峻、氣氛神奇。山谷中一連分布著九級瀑布,形成一個規(guī)模浩大的瀑布群,被譽為華北最大的瀑布群。這里還有變質(zhì)巖天生橋,有阜平巖群變質(zhì)巖、有冰川遺跡、有災害地質(zhì)遺跡,這些地質(zhì)遺跡具有典型性和獨特性。
景區(qū)特點
朱家營溝谷深邃曲折,時寬時窄,山間溪水清流,時隱時現(xiàn),但潺潺的水聲,總伴隨你在耳邊回響,有時象雄壯的交響曲,激昂、豪放;有時又象優(yōu)美的輕音樂、悅耳動聽,給山谷帶來無限生機和活力。溪流兩側(cè)是懸崖陡壁,巍峨雄偉,奇峰怪石,千姿百態(tài),惟妙惟肖,十分逼真,有的如威武的大將軍,鎮(zhèn)守山谷,有的象兇猛的鱷魚,匍伏溝中,那犬牙交錯的崖石,芨芨欲墜,十分驚險。
谷中九級瀑布,宛如九條巨龍,它們從崖壁上急流直下,最大的瑤臺瀑布落差112米,奔騰的瀑布,勢如奔雷走電的飛虹,聲若驚雷,響徹山巔;有的瀑布如玉龍飛舞,氣勢磅礴,讓人震驚,令人贊嘆;就是枯水季節(jié),它具有另一番風韻,有的瀑布銀花飛濺,有的象噴灑的玉簾,有如月籠輕紗,秀女拔弦,十分動人。清脆的流水聲,宛如少女彈奏的抒情曲,撥動人們的心弦。當山風習來,帶過陣陣“蒙蒙細雨”,在陽光照射下,晶亮如玉,飄拂在人們的臉上,清新舒適,我們仿佛在雨露中沐裕飛瀑流霞,給深谷增加了多少詩情畫意,又給人們帶來了多少翩翩暇想。
谷中有一座宏大的天生橋,是我國首次發(fā)現(xiàn)的片麻巖天橋,距今28--29億年。這座天生橋是由山谷瀑流沿裂隙沖蝕崩塌而成,在全國罕見。橋面是由偉晶巖構(gòu)成,比較堅硬,微呈拱形;天生橋座落在落差112m的瑤臺大瀑布之上,橫跨瀑布南北兩端;天生橋十分巨大,橋長27米,寬13米,高13米。天生橋的地勢十分險峻,從橋上伏視,是百丈深淵令人生畏。奔騰的瀑布,呼嘯著從橋下飛瀉,形成百米瀑布,氣勢磅礴,瑰麗壯觀。天生橋上方有一高60m的瀑布,登上天生橋,鉆進瀑布的后面,又是一番絕妙的景色:透過瀑布垂簾,觀看白云蘭天,青山綠水,百花吐艷,此情此景,不禁使人想起《西游記》中的花果山水簾洞的美景。
朱家營天生橋溝上游分布著九級瀑布,全部集中在一條山谷中,是我國北方最大的瀑布群,從上到下瀑布分別高幾十米到一百多米,最大的瑤臺瀑布(就是天生橋之下的瀑布)落差112米。瀑布從山崖處凌空飛瀉,恰似銀龍飛舞,氣勢磅礴,異常壯麗,聲如雷霆轟鳴,響徹山間。豐水期,飛流直下,如萬馬奔騰,驚天動地;枯水期,輕流潺潺,撒珠拋玉,聲韻清脆,宛如輕音樂協(xié)奏;冬季,瀑布水凝,生成千百個,大大小小,姿態(tài)各異的冰瀑,猶如鬼斧神工造化出的玉雕。
每當陽春,山頂、陰坡上的冰雪、冰瀑尚未完全消融,然而谷中的碧草開始吐綠,山澗中已是山花爛漫,嫣紅的桃花率先給人帶來春的氣息,杏花也漫山遍野昂首怒放,迎春花、杜鵑花、丁香花競相開放,一朵朵、一簇簇,有如云霞飄蕩在山間,它們把翠谷打扮得五彩繽紛,分外妖艷。入夏,粉紅的海棠花,吐蕊綻放,各色野花爭奇斗艷,姹紫嫣紅,馨香四溢,松樹,柏樹郁郁蔥蔥,在這里可以欣賞蜂飛蝶舞,聆聽鳥語蟬鳴,習習涼風,拂面吹來,你會感到這里伏天無暑,氣候涼爽宜人。深秋,層林盡染,璀璨紅葉,如云似火,林濤呼嘯,枝繁葉茂的棗樹,獨領(lǐng)風騷,紅透的大棗,掛滿枝頭,獨特的棗林風光,為太行一景。那一潭潭碧水,浮起微微漣漪,魚的唼喋,風的細語,雨的輕歌,都使你感到恬靜、仿佛置身于世外桃園。隆冬,山風怒吼,大雪紛飛,冰封千里,草木枯萎,惟有青松翠柏,不畏嚴寒,頂風傲雪,巍然屹立。山谷中又見另一奇觀,懸崖峭壁上懸掛著巨大的冰瀑、冰簾、冰幔,猶如巨幅白綾垂掛,蔚為壯觀,有的象玉柳垂蔭,瑰麗奪目,透明的“冰鐘乳石”相聚叢生,含露滴流,垂簾而下;冰瀑連著冰潭,冰潭上各種形態(tài)的冰柱,“冰石筍”,晶瑩的冰花,有的象雪蓮花,有的像含苞待放的荷花,一簇簇,一團團的“冰蘑菇”,有的更象玲瓏寶塔,群峰爭秀……,晶瑩剔透,栩栩如生。在陽光照射下,五光十色,如此美麗,如此壯觀,給人以心靈的震憾,這純潔的冰雪世界,洗滌、凈化人們的身心,我們不禁感嘆,“江山如此多嬌”!
阜平縣是古御道必經(jīng)之地,龍泉關(guān)位于縣城西部,距縣城30多公里處,素有冀晉咽喉要道、中國佛教圣地五臺山的東大門之稱。龍泉關(guān)是太行山中段明長城一處關(guān)隘,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自古以來兵家必爭之地,龍泉關(guān)古長城成為防御關(guān)外少數(shù)民族入侵的軍事設(shè)施,也是明清兩代封建王朝閉關(guān)鎖國,從而走向封閉落后、軟弱挨打的歷史見證。在龍泉關(guān)先后發(fā)生過各種不同類型的戰(zhàn)爭,早在宋朝楊六郎曾在此與北國交戰(zhàn)、清順治年間農(nóng)民起義軍攻破龍泉關(guān),攻陷阜平城;光緒年間,八國聯(lián)軍中的德國軍隊從龍泉關(guān)攻入山西,20世紀初的軍閥混戰(zhàn),以后又經(jīng)歷了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如今,來到龍泉關(guān),親臨古戰(zhàn)場,戰(zhàn)爭的消煙雖已成為過去,但歷史尤其是近百年的歷史,仍然深深刻記在阜平人民、乃至中國人民的心間。
龍泉關(guān)建于明正統(tǒng)二年,明萬歷四年重修,呈南北走向,總長1000m,中間是關(guān)門,兩邊馬道、戰(zhàn)臺、敵樓各一,磚石結(jié)構(gòu),定龍公路穿墻而過,現(xiàn)殘損嚴重,但當年清朝駐軍的營盤卻依稀可見。1956年公布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石上寫道:“萬里長城龍泉關(guān)”,1982年縣政府公布為縣文物保護單位。
天生橋國家地質(zhì)公園園區(qū)氣候?qū)贉貛О霛駶櫞箨懶詺夂颍杭靖稍锒囡L,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氣溫12.5℃,一月最冷,平均氣溫零下3.2℃,七月最熱,平均26℃。年降雨量615.6mm,最大降雨量1158.9mm,最小降雨量257.4mm,無霜期192天。高處氣候寒冷,六月上旬在海拔1600m以上背陰處仍有冰雪覆蓋。
景區(qū)植被屬華北植物區(qū)系——半旱生森林叢草原植被區(qū)系。植物呈垂直分帶,700m以下有油松、楊樹、柳樹、揪等8種及各種經(jīng)濟樹種。1700m~1000m之間生長松、樺、柏、胡枝子等,1000m以上有少量樺、山楊、雜木林及六道木、毛榛、苔蘚等灌草叢分布,1500m以上為落葉松。園區(qū)植被茂密,分天然次生林和人工飛播林。植被覆蓋率達80%以上。密林深處棲息著許多珍禽野獸,如山雞、鷹、貓頭鷹、布谷鳥、紅斑鳩等30余種,獸類有松鼠、山羊、狍子、狐貍等。
地址:保定市阜平縣天生橋鎮(zhèn)朱家營天生橋景區(qū)
公交:
從保定市乘坐1路; 7路; 8路; 10路; 17路; 22路; 50路; 52路; 55路空調(diào); 56路; 58路; 101路; 306路;311路; 316路; 621路空調(diào); 622路在客運中心站下車,客運中心乘坐到五臺的低速班車,到天生橋路口下車(西下關(guān))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