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爾羅斯部是蒙古古老部落之一,屬于迭列列斤蒙古(指尼魯溫蒙古以外的各蒙古部落),見于記載者有兀良哈、弘吉剌及其分部(亦乞列思、火魯剌思等)、許慎、遜都思、伯牙烏等十余部。郭爾羅斯部歷史悠久,成吉思汗時期它是輔助鐵木真統(tǒng)一蒙古各部的聯(lián)邦之一,北元時期它是勢力強(qiáng)大的兀良哈三衛(wèi)的組成員之一,而清初它也是科爾沁部的重要組成員之一。
郭爾羅斯是蒙古語“河”的意思。史書載有“豁羅刺思”、“火魯刺思”、“郭爾羅特”等不同音譯。始祖是烏巴什。
歷史
歷史上,蒙古諸部曾分為尼倫蒙古和迭兒列勤蒙古兩大部。迭兒列勤蒙古又分16部,郭爾羅斯或作豁羅剌思,與弘吉剌特和亦乞剌思兩部落同源,同屬迭爾列勤部落。相傳三部始祖與天女相愛結(jié)合,并生有三子。此事激起天庭大怒,三子被下令自天庭扔下人間,天母不忍,以金器相托降入人間,此三子即為郭爾羅斯、弘吉剌特和亦乞剌思三部落的祖先。弘吉刺惕部祖四世孫名“豁羅刺思”,郭爾羅斯氏族便出自這個人名。遼金時期,郭爾羅斯部徙牧于第二松花江與嫩江下游沿岸地區(qū),后為元朝的屬地。成吉思汗建大蒙古國,遣弟哈布圖哈薩爾征郭爾羅斯部,郭爾羅斯部成為哈薩爾的屬民,構(gòu)成科爾沁萬戶的一支。明朝時哈薩爾十六世孫烏巴什占據(jù)了郭爾羅斯之地,即以為所部號。子莽果仍之。與古郭爾羅斯人共同生活在此地,隸奴兒干都司撒叉河衛(wèi)。
范圍
郭爾羅斯部二旗附科爾沁左翼,天聰七年,臺吉古木及布木巴降后金,后封古木弟桑阿爾賽輔國公,世襲掌前旗,布木巴鎮(zhèn)國公,世襲掌后旗。其所部東界盛京永吉州,南界盛京邊墻,西及北界科爾沁,后以松花江為界將郭爾羅斯部分設(shè)前后兩旗。今黑龍江的肇源縣和肇州縣,還有綏化地區(qū)肇東市清朝時候是郭爾羅斯后旗,今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長嶺縣、德惠縣、農(nóng)安縣、乾安縣及長春市一部分地區(qū),是當(dāng)年郭爾羅斯前旗的主體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