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靈峰寺簡介

    2021-10-03    防城港   
    湖州靈峰寺建于南北朝的梁代。明代四大高僧之一藕益大師住持與此。 靈峰寺坐落在浙江省安吉縣遞鋪鎮(zhèn)水口村靈峰山的大雄峰,距縣城約12公里。 始建于五代梁開平元年(公元907年),名靈峰院。

    靈峰寺

    湖州靈峰寺

      湖州靈峰寺建于南北朝的梁代。明代四大高僧之一藕益大師住持與此。

      門票:5元

      靈峰寺位于皋蘭縣水阜鄉(xiāng)水阜村西側如鳳山頂,東距定火城(俗稱舊城子)約500米,南臨砂溝,西為水阜后砂溝,北距保定堡(俗稱堡子)約800米。靈峰寺因建在如鳳山頂,民間傳說其神求之靈驗而得名。

      靈峰寺始建于明天啟三年(1623年),修建時在如鳳山下用粗石塊打成石條臺階,鑲嵌為踏步,沿山形拾階而上,約十多米可直達山門。山門坐西向東,兩旁四根通天大柱,建兩層樓閣(看河樓),左右各建一間小閣,共三間。靈峰寺大殿坐西向東,內塑釋迦牟尼佛像1尊,身高1.86米,兩旁塑有肖釋月氏佛和彌勒佛各1尊,在側還各塑有9尊羅漢,計18尊。南北建有廂房,北廂房塑有地藏王菩薩像,兩邊各塑有5尊手拿笏板向地藏王朝拜的十殿閻君。南廂房為百子宮,內塑三霄娘娘(即瓊霄、碧霄、云霄)3尊,并有100個泥塑娃娃神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寺院內古榆參天,將寺院全部遮蔭。殿閣內有鐵鐘一口,高1.4米,直徑70多公分,重約600余斤,響聲可傳十余里,此鐘在“文化大革命”中丟失,下落不明。寺院山門、殿字布局嚴整,雕梁畫棟,起脊臥閣。山下河溝環(huán)繞,建有臥橋與古寺相連,形若彩虹。故《皋蘭縣志·古跡》稱:靈峰寺“縣治大河以北,以為勝景。”

      明崇禎年間(1628年一1644年),靈峰寺遭兵燹焚毀,僅存遺跡。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當?shù)厝罕娭亟āS赫?1734年)和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又分別重修,嘉慶、道光年間屢有補修,同治年間二次毀于戰(zhàn)亂。光緒時,皋蘭十八堡民眾再次捐資重修。1968年靈峰寺被拆除,部分木料用于修建水阜小學。

      1978年以后,隨著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逐步落實,經(jīng)當?shù)匦沤倘耸康亩喾奖甲吆陀嘘P人士的慷慨解囊,在原址上新建了靈峰寺一部分建筑物,其建筑風格與繪畫雕刻藝術都超過了原有的風貌。每逢初一、十五,本村和鄰近的善男信女都到靈峰寺燒香拜佛,祈求平安。靈峰寺又逐漸恢復了往日的繁華景象。(王錫奎)

    三臺縣靈峰寺

      三臺縣靈峰寺位于縣城北邊15公里處靈興鎮(zhèn)。

      歷史上的靈峰寺,依山傍水而建,布局錯落有致,規(guī)模十分宏大。據(jù)《清嘉慶三臺縣志圖》描繪:跨河有橋,宛如“缺月初弓”,建于鐵琴遇“仙”——得“旃檀”處,因名“遇仙”。其山有平臺三層。過遇仙橋,拾級登山二三十步,即至第一重平臺。其上由南而北,依次建山門、天王殿、七佛殿、轉輪殿、大雄殿和搖碑亭。由轉輪殿左側梯徑向上,達第二重平臺。其上由南而北,建“西天佛國”坊、大悲殿;左右兩廂,建僧寮齋堂。出“西天佛國”坊向南,有峰雄峙,形似牛頭,是為第三重臺,也是全寺制高點。其上,由北向南,設文昌殿、雷祖殿,其東建華嚴閣、睡仙殿。文昌殿西,石筑高臺,上設碑林,陳列初唐“丹青宰相”閻立本《釋迦文佛立像》碑、盛唐“畫圣”吳道子《觀音大士立像》碑及南宋左朝奉郎蜀州通判王咸父《靈峰院鐘樓記》碑等歷代名碑。其寺占地面積,當在一萬平方米之上。

      靈峰寺地理位置重要,水陸交通發(fā)達,古今名流,多會于此!拔魈旆饑本挢蚁鄠鳛榇筇剖ド适舟E;五代氣功大師、理學家陳摶,據(jù)說曾于此隱居;北宋梓州狀元蘇易簡,曾在其地飲酒賦詩。南宋至明、清,靈峰寺高僧輩出,僅見諸著述和碑刻者,就有鐵琴、寶勝、智悟、可辰和萬星等人。鐵琴為靈峰寺南宋鼻祖,因得婆叟仙臂功,其寺由此聲名大著。寶勝為鐵琴后繼,于紹興丁已“創(chuàng)建鐘樓于院之山頂”。其樓高七仞,合五丈六尺,高大雄偉,巍峨壯麗,舉首仰望,動人心目!霸舅聫U”后,智悟于明永樂間“勵志復興古剎,不數(shù)年而底于成”。靈峰寺于是再度輝煌。沙門可辰,為“本州(潼川)本壩(白巖壩)人”乃于明萬歷間,“游南海、登普陀,延訪至人,勇猛精勁,十年而歸。出所藏古名筆佛”——閻立本《釋迦文佛立像》,吳道子《觀音大士立像》,重摹刊刻維摩天大士像碑、彌勒古佛像碑于左右。明末,靈峰寺復毀于兵火。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潼川知府令本境紳士“接南路夢龍屆(在今景福鎮(zhèn))僧萬星,來山修葺?嘈哪蓟,新修觀音、七佛、天王并雷神諸殿。”可辰“坐化”之后,其徒眾遵照遺囑,“竭力蓄樹,寒暑不辭。每栽一樹,即頌經(jīng)一卷!鼻昂笫,累計植柏凡“五千四百八十根”。從此,靈峰寺林木森郁,鳥語花香,山水之秀,風光之美,甲于潼川。清嘉慶年間三臺知縣將“靈峰仙跡”收入“三臺六景”,并繪圖存志。

      靈峰寺現(xiàn)為三臺縣旅游文化勝地。每年正月初一、十五,觀音二月十九誕辰,六月十九成道日,九月十九涅磐日均是香客游客遍山,熱鬧非凡。

    長樂市靈峰寺

      靈峰寺位于福建省長樂市江田鎮(zhèn)友愛村,始建于唐大中七年(853年),名“龍龕寺”。明永樂二年重建,永樂皇帝賜額“靈峰禪寺”,明嘉靖二年第二次重修,F(xiàn)有大雄寶殿、觀音閣、一片瓦觀音巖等建筑。觀音閣建在巖洞,巧就洞勢,令人贊嘆。寺周有50多幅宋元明清及現(xiàn)代名人摩崖題刻,如清同治年間《紅樓夢》研究專家黃見三游靈峰寺詩刻,現(xiàn)代文壇巨匠冰心“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墨跡等,現(xiàn)已辟為“長樂刻石”景點。

    福鼎靈峰寺

     位于福建省福鼎市秦嶼鎮(zhèn)冷城村。建于唐咸通九年(868),宋淳熙十六年(1189)遭火焚,明天啟七年(1627)重建,清光緒十年(1884)重建,占地1500平方米,坐北朝南。大雄寶殿面闊3間,進深3間,重檐歇山頂。左右各有一漁池和廂房,內有清重建靈峰寺碑記一塊,唐宋石柱18根,宋石斛一只,宋塔銘文2塊,唐、宋香爐座各1只,宋須彌座臺基1座,殿前臺階左右有唐宋石浮雕(花、人物、獅子)24只,保存較好。1989年1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五臺山靈峰寺

     坐落于山西省五臺山陽白谷口,始建於唐代,明成化年間予以重修。一九九八年,普化寺住持妙生募資重建。

      仰天大佛現(xiàn)在寺宇坐西向東,依山面水,站在漢白玉砌筑的平臺上,可以看見弓步山上天然的一尊仰天大佛,故名「觀佛臺」。在觀佛臺上,自北而南依次建有東臺聰明文殊殿,內供聰明文殊玉像;中臺孺童文殊殿,內供孺童文殊玉像;南臺智慧文殊玉像;北臺無垢文殊殿,內供無垢文殊玉像。五座殿宇全是二層三間,中間開門,兩旁設直欞窗,單檐歇山頂,仿唐結構,是五臺山新增的文殊菩薩道場。

      在漢白玉平臺的左側,還有一座元建的八角五層密檐式磚塔,即佛日圓明舍利塔。塔身實心,高約二十馀米。

    雁蕩山靈峰寺

      溫州雁蕩山靈峰下有靈峰寺,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建寺,是雁蕩十八古剎之一,歷代幾經(jīng)興廢,已非舊觀。靈峰周圍奇峰環(huán)繞,怪石林立,為雁蕩風景三絕之一。

    瑞安靈峰寺

      亦稱靈峰院,俗稱上硐寺,在瑞安馬嶼鎮(zhèn)上硐村永峰山蓮花盆地上,始建于唐乾符二年(875)。后梁乾化五年從許峰山移此,北宋淳化二年,稱靈峰院。

      清乾隆三十八年,僧德修、德源二法師重建大殿,弘揚佛法,道風遠播,于是同治七年,圣旨敕令重建,遂成一方名剎。因年代久遠,原大殿岌岌可危,1999年顯寧法師依原樣修復加高。今整座大殿30根石柱,青石磉子、梁、橋、斗拱皆為原物。

      大殿前有兩眼龍井,據(jù)說水若泛渾,則表示要下雨,頗為神奇。

      大殿后左側有宋朝狀元墓。

      后山右側有靈峰寺文度、筠軒法師之墓。

    江口靈峰寺

      在莆田市江口鎮(zhèn)風光旖旎的院里自然村,有座千年古剎叫靈峰寺!镀翁锟h志》載:“其山五峰環(huán)立,形勢特異”。寺有九座主殿,梵宇僧舍,櫛次鱗比,氣勢恢宏。當年香火鼎盛,寺僧多達數(shù)百之眾。唐御史邑人黃滔有詩云:

    系馬松關不忍歸,

      數(shù)巡清茗一枰棋。

      欲登絕頂留人宿,

      猶侍滄溟月滿時。

      而今繁華逝去,荒煙野草,一片凄涼景色,寺址多處已成民居。

      《江口鎮(zhèn)志》載:“周圍群山環(huán)抱,狀如一朵開放的九品蓮花,中央山塢平野,廣疇百畝,寺院位于蓮心,故別名蓮峰院。該寺曾被認為是南少林遺址,尚待后人考證!

      另一種說法,即靈峰寺曾是南宋端宗福州小朝廷君臣逃難駐蹕之處。景炎二年(1277年)八月,元軍大舉人閩,攻陷福州。端宗趙昰和廣王趙昺在文天祥、陸秀夫等陪護下,乘船逃離福州,沿海岸向廣東方向進發(fā)。他們途中曾駐蹕此寺,時間應在景炎二年八月以后,下限應是在景炎三年四月之前。景炎三年四月,端宗趙昰在廣東駕崩,年僅八歲的廣王趙昺立,改元祥興。這就是說,端宗福州小朝廷君臣駐蹕靈峰寺,是景炎二年八月至景炎三年四月,這八個月中的一段時問。許多跡象表明,這種說法是可以成立的。

      一、趙昰群臣倉皇逃離福州,到興化州(南宋末期改興化軍為興化州)登岸補充給養(yǎng)是非常必要的。靈峰寺是規(guī)模宏大的一個寺院,容納得下小朝廷許多人馬。沿秋蘆溪流入興化灣的入?冢瑵q潮時船只可以直駛至靈峰寺附近,為端宗趙昰君臣駐蹕靈峰寺提供必要條件。

      二、趙昰君臣駐蹕靈峰寺,修建一小寨,挖了地道,構建防御工事,防止元軍突然來襲。至今這些防御工事猶在。小寨稱院里寨,地道則無人敢問津。還有石槽一個,所有這些都是歷史遺物。

      三、趙昰君臣駐蹕靈峰寺期間,曾向行政權力所及的地方征收農(nóng)業(yè)稅,以供逃難小朝廷的開支。升白旗則征收白銀,升紅旗則征收稻谷。這個傳說,加上地名,可以說明當時確有這么一回事。

      四、民間廣泛流傳村民58亭獲得大量白銀的事。前王村村民王某有天在院里山上打柴,避雨一塊巖石之下,無聊中用鐮刀敲擊巖壁,疏松的巖壁竟被敲擊出一個洞來。王某發(fā)現(xiàn)里面有很多灰白色金屬,他不知這灰白色金屬為何物,就隨便撿了兩塊綁在柴擔上帶回。時有村民58亭在山兜開一食雜飲食小店,王某在這里歇腳吃點心。58亭發(fā)現(xiàn)綁在柴擔上有兩塊白銀,問其所從何來。王某以實情相告。58亭發(fā)動全家連夜上山,挑回白銀18擔,因此成為巨富。這是個真實的事情,并非傳說或故事。農(nóng)民58亭致富后在山兜所建“五間廂”大厝今猶在。這件事說明端宗趙昰福州小朝廷君臣曾駐蹕靈峰寺。他們繼續(xù)南逃時,將無法帶走的白銀窖藏在山上巖石之中。這些白銀很可能是福州小朝廷的國庫銀,或是他們在此地征收的稅銀。否則,荒山野嶺那來那么多的白銀?

      五、莆田現(xiàn)存文天祥“圣跡海淘”的石刻。民間廣泛流傳陸秀夫娶蔡荔娘為妻的故事。莆田有陸秀夫衣冠冢。趙昰君臣從福州移駕興化州,在州治建一城隍廟,民間叫浙江廟。門口有副對聯(lián):“南渡衣冠懷故國,漢家日月麗中天”。這些足以成為趙昰福州小朝廷君臣駐蹕靈峰寺,曾在興化州活動的佐證。

     

    安吉靈峰寺

      靈峰寺,位于浙江省安吉縣白水灣鄉(xiāng)靈峰山(古稱北天目山),始建于五代梁開平元年(九○七),號「靈峰院」。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時吳越王錢 游靈峰,流連巖上之美,回杭后,賜「靈峰長興」匾額,以光山門,并施舍修寺,梵宇一新。宋治平二年(一○六五年)更名為「百福講寺」,英宗皇帝賜玉璽一方,以鎮(zhèn)山門。清乾隆十二年,更名為「靈峰寺」。

      靈峰寺是江南著名寺院之一,為凈土宗祖師道場。歷經(jīng)千載,高僧輩出,梁有義遴禪師業(yè)啟始。宋有仲賢,元有如月,明末有藕益大師創(chuàng)靈峰派,開一代宗風。清咸豐年間,寺毀于戰(zhàn)亂,片瓦無存。原天臺山國清寺住持諦隱大師發(fā)大誓愿興寺,歷經(jīng)風霜,八方勸募,不遺馀力,重修大殿、山門、禪堂等。

      安吉縣政府對靈峰古剎甚為重視,一九八三年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單,批準修復開放,該寺現(xiàn)存或新修佛教建筑主要有山門、天王殿、三圣殿、藏經(jīng)樓、僧寮、客房等。又有《重建靈峰寺碑》、《明道人智旭碑》、《范公云碑》、《靈峰百福寺碑記》等四塊碑刻,以及藕益大師靈塔。寺前古樹參天,溪流潺潺;后山竹木茂盛,環(huán)境清幽,是信眾修法、香客禮佛的理想勝地。

      禪宗靈峰派創(chuàng)始人藕益大師系中國佛教史上著名人物,俗姓鍾,名際明,又名聲,字振宇,出家剃發(fā)后命名智旭,字藕益,別號「八不道人」,原籍江蘇省蘇州市木瀆人,生于明萬歷二十七年(一五九九年)。十四歲從憨山弟子雪嶺剃發(fā)出家,后住晟溪、溫陵、湖州、九華等寺院,但對靈峰寺情有獨鍾。他雅愛靈峰人樸景幽,三十三歲有偈語「靈峰一片石,信可矢千秋」。以后三次歸臥靈峰,長達十年之久。清順治十一年(一六五五年)在靈峰圓寂,弟子奉骨塔于大雄寶殿右側。大師著書甚豐,有《靈峰論》五十多部二百二十一卷,與憨山、紫柏、蓮池、并稱為「明代四大高僧」,后被奉為凈土宗第九祖師,他所開創(chuàng)的靈峰派以及他所倡議導的一代宗風,由他的高徒蒼輝法師繼承發(fā)揚。

    靈峰勝境山清水秀,巖奇峰異,林茂竹密,寺古境幽。他以其獨有的靈寺、靈峰、靈巖、靈泉享譽天下,可謂一點佛光滿山靈氣。旅游景點有以靈、古、秀、幽為特色的“靈峰十景”,是開展觀光游覽、佛事活動、尋奇探幽、求知索慧的理想場所。靈峰勝境,古樹名木眾多,修竹遍野。有木本植物64科231種,常綠、落葉闊葉林1500余畝及毛竹林400余畝。尤以靈峰寺四周廣達幾百畝的古樹群最為壯觀。古樹群樹體高大,樹型奇特,十分罕見。靈峰勝境是著名的佛教勝地,千年古剎靈峰寺與杭州靈隱寺并稱姐妹寺。靈峰寺歷逾千年,高僧輩出,最為著名的為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凈土宗第九祖師——蕅益大師,他四次歸臥靈峰并圓寂于靈峰寺。

    蒼山靈峰寺

      靈峰寺位于山東省蒼山縣下村鄉(xiāng)境內,坐落在魯南第一峰、天下第一崮的抱犢崮東麓。

      靈峰寺始建于隋朝,歷代王朝都要“敕封榜諭”。唐宋時寺內香火最為鼎盛,寺碑載僧眾達三百余人。 歷史

    上幾經(jīng)興廢,F(xiàn)尚存清雍正年間佛樓三座,明清時期碑刻十塊等寺院遺址。 寺廟三面環(huán)山,環(huán)境清幽。其內外,幾乎每一寸土地都被綠色覆蓋著,山水相依,幽深靜謐。這里的植被覆蓋率達到89%,含氧量極高,負離子比重大,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被譽之為天下三十六福地之一。

      2002年開始重修靈峰寺,在各級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經(jīng)過十方信眾的共同努力,陸續(xù)建成了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地藏殿、念佛堂、齋堂、客堂等殿堂和數(shù)十間寮房,塑造了莊嚴的全堂佛像。成為蒼山縣唯一一座合法對外開放的寺院,滿足了當?shù)匦疟姷男叛鲂枨蟆?

      重建后的靈峰寺,以弘揚佛教正法、利益大眾為已任,不應酬經(jīng)懺佛事,道風端正,教理、實修并重。每年在佛菩薩的圣誕或成道日,都要舉行盛大的法會,并組織佛七、六字大明咒七、供天,及每月一次的十二小時精進念佛等重要佛事活動。

    相關文章
    熱點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