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靖江王府簡介

    2021-10-03    桂林   

    靖江王府是明朝藩王靖江王朱守謙的藩王府,坐落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林市漓江西岸,始建于1372年,有“閱盡王城知桂林”之說。

    其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縮小規(guī)制而建,是典型的明代藩王府規(guī)制,以獨秀峰為坐標的南北中軸線上,依次排列端禮門、承運門、寢宮、御苑、廣智門等主體建筑。

    靖江王府

    歷史沿革

    從秦始皇北筑長城,南修靈渠開始,便有了桂林。到唐朝時期,李靖在獨秀峰下構(gòu)筑子城,千余年來獨秀峰和王城一直是政府和學(xué)府所在地,從來沒有真正向市民和游客開放過,所以過去到桂林的游客,基本上無緣登獨秀峰、游王城。

    在獨秀峰讀書巖,還可找到800年前南宋人王正功留下的 “桂林山水甲天下” 的摩崖石刻真跡,“桂林山水甲天下”這一千古名句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靖江王城始建于1372年,規(guī)模宏大,門深城堅,布局嚴謹,氣勢森然。殿堂巍峨,亭閣軒昂,水光山色,恍如仙宮,比北京故宮早建34年,它還是南京故宮的精華縮影。明朝共有12代14位靖江王居住于此,歷時280年。

    如今不僅可領(lǐng)略到昔日王城的威嚴肅穆,而且還可親手撫摸600年城墻的滄桑歷史,清朝唯一的漢人格格孔四貞(即“還珠格格”)的家,就在這昔日王府的深宮禁地之內(nèi)。

    在這里還可以欣賞到戲劇的“活化石”——儺舞的表演,它是最初的宮廷演藝,起到祝福平安、敬神驅(qū)鬼的作用。

    宋代時這里是鐵牛寺,元代改為大國寺,后又稱萬壽殿。明太祖朱元璋封其侄孫朱守謙為靖江王,此處是藩邸。朱守謙在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開始建府,歷時20年才完工。桂林王城先后經(jīng)歷了14位靖江王,后來被清定南王孔有德所占而成為定南王府。清順治九年,農(nóng)民軍李定國攻克桂林后,孔有德縱火自焚,使有250多年的王城化為焦土。王城之內(nèi)的明代舊物,有承運殿前的明代石道,承運殿的雕欄、臺基、石欄和云階玉陛等供人游覽。宋高宗趙構(gòu)、元順帝妥歡孛兒只斤鐵木爾登基之前,曾在獨秀峰下居住,所以王城又被認為是潛龍之地。

    明靖江王以此地為奠王府基業(yè),占盡桂林地利。明洪武五年(1372) 六月(7月) 改靜江府為桂林府,設(shè)知府1人,轄2州7縣。靖江王設(shè)藩于桂林,修建靖江王府于獨秀峰南。

    明洪武五年六月十一日(6月28日) 置承宣布政使司于桂林府,設(shè)左、右布政使各1人,掌廣西政務(wù)。是年,朱守謙進駐桂林靖江王府。

    王城建筑是典型的明代藩王府規(guī)制,以獨秀峰為坐標的南北中軸線上,依次排列端禮門、承運門、承運殿、寢宮、御苑、廣智門等主體建筑。中軸線東西側(cè)的宮院樓宇均呈對稱布局。從明太祖朱元璋侄孫朱守謙受封靖江王起,前后共有12代14位靖江王在此居住。

    清政府將這座靖江王府改為廣西貢院,從這里走出了4位狀元、585位進士、1685位舉人,堪稱讀書人的福地。走進貢院,不僅可以想象當年科舉考試的盛況。還可以參與“模擬科舉考試”,并獲得“文憑”,親身感受學(xué)子們“十年寒窗”的艱辛和“金榜題名”時的喜悅。

    民國時期,孫中山先生曾在王城內(nèi)設(shè)立北伐的大本營,運籌北伐大計,現(xiàn)于獨秀峰下立有“中山紀念碑”,供后人瞻仰;后為廣西省政府,桂系領(lǐng)袖李宗仁、白崇禧的大本營。滄海桑田,經(jīng)歷600余年風雨的王城,雖履遭兵變?nèi)园菏滓倭ⅲ菄鴥?nèi)保存最完整的明代藩王府和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踏進王城,登上獨秀峰,會感受到靖江王府當年的巍峨壯麗;目睹奇妙的自然風光與中國傳統(tǒng)的建筑、園林藝術(shù)的完美結(jié)合;領(lǐng)略千年沉積的桂林山水文化與歷史文化的豐富多彩。

    如今王城景區(qū),開辟了承運殿“王府春秋”文史展廳,開放了太平巖文化石窟,恢復(fù)了貢院科舉考試舊觀。

    地理環(huán)境

    靖江王城南北長556米,東西寬355米,占地面積19.78萬平方米,始建于公元1372年,其城垣全部采用巨型方整的料石砌成,城墻厚5.5米,高近8米。王城周圍是3里長的城恒,內(nèi)外以方形青石修砌,十分堅固。城開東南西北四門,分別命名為“體仁”(東華門)、“端禮”(正陽門)、“遵義”(西華門)、“廣智”(后貢門)。堅城深門,氣勢森嚴。整個王城的宮殿建筑采取嚴格的中軸對稱,“左祖右社、前朝后寢”的布局方式營造,中軸線上的承運門、承運殿高大華麗,氣勢非凡,體現(xiàn)了王權(quán)的至上的思想。方城南面的正陽門,有清代兩廣總督為表彰連中“三元”(解元、會元、狀元)的臨桂人陳繼昌而立的“三元及第”坊,東華門上的“狀元及第”坊則是為道光年間新科狀元龍啟瑞而建,西華門上的“榜眼及第”坊是為同治年間榜眼于建章而建。 明代靖江王府,規(guī)模宏大,四周以巨石砌城垣,方正莊嚴在桂林城中自成一城,故稱王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始建,占地283畝。城中有桂林眾山之王獨秀峰,平地拔起,眾山環(huán)繞,孤峰獨秀,為我獨尊,有天然的王者氣勢。

    主要景點

    王府

    洪武五年(1372)在獨秀峰下營建靖江王府,洪武二十五(1392)年建成。王府按照朝廷對藩王府所作的規(guī)定構(gòu)筑, 其主要建筑前為承遠門,中為承運殿,后為寢宮, 最后是御苑。圍繞主體建筑還有4堂、4亭和臺、閣、軒、室、所等40多處,占地19.78公頃, 規(guī)模宏大。從建成到明代覆滅的257年中,這里住過12代14位藩王。據(jù)明王士性《廣志繹》載宗室二千人,歲食藩司祿米五萬兩,故藩貯不足供, 而靖宗亦多不能自存者?梢姡易宓娜丝谥,盤剝民脂之鉅,地方財政負擔之重。即使這樣,王子王孫的日子還不大好過。順治九年(1652)農(nóng)民軍攻克桂林,王府的新主人清將孔有德兵敗自盡,縱火焚燒,王府化為灰燼。王府建造前,在獨秀峰下,唐有學(xué)宮,宋有鐵牛寺,元稱大圓寺,后改萬壽殿。王府被毀后,順治十四年(1657)建貢院。1921年,孫中山集師北伐曾駐節(jié)于此。民國初年,這里先后為第二師范學(xué)校、模范小學(xué)、第三高級中學(xué)、甲種工業(yè)學(xué)校校址。民國145年(1925)冬, 辟為中山公園。1937年為廣西省政府所在地,抗日戰(zhàn)爭期間被毀,后重建,F(xiàn)為廣西師范大學(xué)校址。獨秀峰巍然矗立,王府舊物,唯余承運殿前的雕欄與云階玉陛, 有道是無情最是此中山, 閱盡王孫只等閑。

    靖江王城

    它是明太祖朱元璋其侄孫朱守謙被封為靖江王時修造的王城。據(jù)明代黃佐《廣西藩封志》記載,王城辟有四門,南日端禮(后改正陽),北回廣智(后稱后貢);東日體仁(后謂東華);四日遵義(后改西華)。城垣左為宗廟,右為社稷。城內(nèi)有承運門,承運殿。圍繞宮殿主體建筑,還廣建樓堂廳院,亭閣軒室,構(gòu)成一個舍碧輝煌、規(guī)模宏大的建筑群。獨秀峰挺拔俊秀,矗立城中。山上建有玄武閣,觀音堂,三客廟、三神祠等。山下有月牙池。

    三元及第坊 在靖江王城南面正陽(端禮)門上。清代學(xué)者阮元任兩廣總督時為連中三元的陳繼昌所立。三元, 是省級的鄉(xiāng)試、會試和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均名列第一,分別獲得解元、會元、狀元稱號的縮略。自唐代以科舉取士1000多年來,連中三元的僅13人,清代兩百多年中僅有2人。陳繼昌是臨桂人,把用巨石鐫刻的牌坊置于王城正門之上,是封建社會給科舉成名者的至高榮譽。

    貢院

    這塊曾因科舉時代屢出狀元而名揚天下的風水寶地,現(xiàn)已按舊制恢復(fù)部分號舍,供游人參與。您不僅可以想象當年科舉考試的盛況,而且還可以感受學(xué)子們“十年寒窗”的艱辛和“金榜題名”時的喜悅。

    狀元及第坊

    在王城東華門上,原坊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為新科狀元龍啟瑞建,毀于光緒二十六年(1900)。在這之前,張建勛、劉福姚分別于光緒十五、十八年登上殿試第一申榜首。在4年的兩科中,桂林繼唐趙觀文和陳繼昌、龍啟瑞之后,一連出兩名狀元,震驚了全國,一縣八進士,三科兩狀元傳為佳話。重建狀元及第坊時,把4人的名字并列在坊前。

    榜眼及第坊

    在王城西華門上,同治四年(1865)為于建章而立。會試后的殿試, 由皇帝親自選拔,按一、二、三甲3個層次,公榜公布名次,二三甲各取百人以上。一甲只限3名獲狀元、榜眼、探花稱號。榜眼就是第一甲的第2名。于建章,永福人,任過翰林院編修、貴州鄉(xiāng)試典試、山東學(xué)政等職。

    獨秀峰

    于桂林王城內(nèi),它是王城景區(qū)不可分割的部分。最早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詩句就刻在獨秀峰上。桂林山水甲天下800年一直作為點評桂林山水景色的不朽名句,但在20世紀80年代前,此語出自何人之口卻懸而未決。有的說它最早起源于宋朝末年李曾伯桂林山川甲天下詩句的一音之轉(zhuǎn),也有的說它是來自于清代金武祥詩中的辭句。

    獨秀峰與桂林著名的疊彩山、伏波山三足鼎立,是桂林主要山峰之一,相對高度66米。由3.5億年前淺海生物化學(xué)沉積的石灰?guī)r組成,主要有3組幾乎垂直的裂隙切割,從山頂直劈山腳,通過水流作用,形成旁無坡阜的孤峰。獨秀山體扁圓,東西寬,端莊雄偉,南北窄,峭拔峻秀,有南天一柱之譽。山上建有玄武閣, 觀音堂, 三客廟、三神祠等,山下有月牙池。晨熹夕照,披上太陽的光輝,儼然一位紫袍玉帶的王者,故又被稱為紫金山。南朝宋顏延之詩,未若獨秀者,峨峨郛邑間;唐張固詩謂孤峰不與眾山儔,直上青云勢未休。都突出寫它介然兀立的氣勢。

    歷史人文

    至正年間,農(nóng)民出身的朱元璋利用農(nóng)民起義推翻元朝,建立了朱明王朝。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為了鞏固朱明王的一統(tǒng)天下,采取了“夾輔王室”一招,首封十大藩王,其中特封了他的侄孫朱守謙為桂林靖江王。

    洪武五年(1372),還在南京的靖江王府派出長史趙塤一干人來到桂林,踏勘風水,尋找吉壤。明清時代,風水學(xué)已是帝王建筑的精神支柱,他們終于選擇在獨秀峰南麓,原元順帝的潛邸建筑王府,洪武九年(1376),又在龍騰虎踞的東郊堯山西南麓開辟王陵。洪武二十六年(1393)重修府邸,歷時二十多年,建成了比北京故宮早三十多年,酷似南京明內(nèi)宮的靖江王府。

    靖江王府系歇山式大屋頂,磨磚對縫清水墻,碧色琉璃瓦面,富麗堂皇。清代詩人戴文燈曾有詩留傳:

    朱戶愛開厥,雕楹更枕崗;

    綺疏承爪渭,碧瓦戲鴛鴦。

    曲沼龍頭瀉,高亮鷗吻張;

    暗風金屈戊,明月玉瑯珰。

    王城周長三里(實測三里半),辟四門。在風水中軸線上,依次聳立端禮門、承運門、承運殿、寢宮。承運殿七開間五進深、二重檐,悉依初封時的親王之制。亦承以傳統(tǒng),坐北朝南。

    靖江王室成員在洪武九年(1376)就藩桂林時,僅是朱守謙一人,永樂元年(1403)二世朱贊儀復(fù)藩桂林時,已是十三人(有九兄弟四姊妹),正統(tǒng)十一年(1446)增至二十五人,萬歷三十七年(1609)已達三千余人。人數(shù)猛增,歲祿暴升。明代給諸王的棒祿非常優(yōu)厚,洪武初,王爺享一萬一千石至二萬石,永樂后也都在一千石,加之枝茂般宗室的歲祿,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

    藩王不治民政,但王府內(nèi)卻有為王爺專門服務(wù)的三司七所等龐大機構(gòu),諸如長史司、儀衛(wèi)司、承奉司、典膳所、典寶所、良醫(yī)所、工正所等等。他們坐食厚祿,不勞而獲,不農(nóng)不仕,吸民膏髓,成為社會的寄生蟲。

    歲祿是永遠不夠揮霍的,王府就利用特權(quán)盤剝勞動大眾。有史料記載,一是公開搶劫,太監(jiān)們經(jīng)常奉命帶著旗校軍人上街,見著需要的或喜歡的拿著就走。二是強行霸占,崇禎五年(1632),王府在昭平指說一大片民田是王田,即強行收租。三是仗勢勒索,王府差官每年都要到廣東領(lǐng)取官鹽,但每次都乘機夾帶私鹽。返回途中,又抬高鹽價,逼迫商人收購,市價是五兩銀子十四包,王府卻只給十二包,不買還不行。

    明末崇禎煤山自縊后,第十三任靖江王朱亨嘉認為自己王府、王陵的風水好,竟以郡王之輩與親王搶占皇位,而自稱監(jiān)國,并以省城兵力與南明隆武朝廷抗爭,結(jié)果兵敗梧州,終被檻送福州,被唐王幽死。其世子連夜奔逃全州湘山寺為僧,即是后來的畫家石濤。這時,受命來王府擒拿朱亨嘉的思恩參將陳邦博,乘機將王府的珍器寶玩一一掠空,運至南寧府中占為己有。

    至永歷四年(清順治七年,1649年)閏十一月十七日,漢奸、明朝降將孔有德率領(lǐng)清軍南下,占領(lǐng)桂林,“擒斬偽靖江王并偽世子、將軍、中尉、閣部、總兵文武等官四百七十三員,招撫二百四十七員”,其余兩千余宗室紛紛出城逃逸,靖江王府成了孔有德的定南王府。

    這時的陳邦博眼看清軍攻邕,即刻投降了清軍,并以數(shù)船裝運上靖江王府和在省城的所掠,送給在桂林的孔有德,以表敬意。

    可是兩年不到,已是聯(lián)明抗清農(nóng)民領(lǐng)袖的李定國率領(lǐng)大西八萬農(nóng)民軍和五十匹大象,從云南打到桂林,以“象陣前列,勁卒山擁”之勢大敗孔有德,直逼王府。

    自古叛徒?jīng)]有好下場,孔有德自知末日來臨,他放生了一子一女,令妻妾李、白二氏自繞,再令火燒王府,他就在熊熊大火中,拔劍自刎,與王府和其所掠財物共付一炬。王府只剩下三大建筑的云階玉陛、焰頭勾欄、曲沼龍頭和陪葬在王陵墓群中的青花梅瓶珍瓷了。那放生的女兒孔四貞,即是后來清廷唯一賜封的漢族公主。

    王城保護

    靖江王城是桂林作為全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最顯著的標志,文化積淀十分深厚,歷史地位十分重要。對王府進行“拆圍透墻”是“尋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價值”的有力舉措,有利于彰顯其歷史文化品位,進一步豐富桂林旅游文化內(nèi)涵,“拆圍透墻”后既能有效疏解提升老城,改善周邊居民生活環(huán)境,又是一項城市改造工程、文化工程和民生工程。

    “拆圍透墻”后,靖江王城區(qū)域、改造后的東西巷和重建的逍遙樓,構(gòu)成桂林歷史文化集中展示區(qū)。

    對靖江王城進行“拆圍透墻”是“尋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價值”的有力舉措,“拆圍透墻”后,靖江王府的空間立體感將得到有效顯現(xiàn),成為桂林市中心城區(qū)歷史文化旅游新項目,進一步豐富桂林旅游文化內(nèi)涵。

    旅游信息

    交通信息

    靖江王城旅游提示: 景點位置:桂林市區(qū)

    景區(qū)榮譽:全國AAAAA級景區(qū)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西文化產(chǎn)業(yè)示范基地

    全票:130元(包含靖江王城、靖江王府、獨秀峰),兒童1.4米以上全票,1.4米以下免票。

    開放時間:每日7:30—18:30。

    交 通

    1、可乘公交1路、22路、99路、100路到市區(qū)中山中路樂群路口站,再往東50米即到。

    2、公交車10路、11路、14路、18路、30路、98路到市區(qū)解放東路解放橋站,再往北100米即到。

    實用信息

    靖江王城一年四季均適合游覽,每年4-10月是最佳的旅游時間,靖江王城地處廣西桂林地區(qū),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較為溫和,夏長冬短,年降水量多,陽光充足,年平均溫度為19度,光照充足,四季分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當然,出行一定要留意天氣變化,以免因此受到影響。

    游覽方式

    王府精華游

    1——承運門:靖江王府正大門,取義“奉天承運 皇帝詔曰”之意。

    2——王道:王府600多年前鋪設(shè)的青石板路,舊時為身份、權(quán)力、地位的象征,只有尊貴的王爺、王妃可走,王道是整個王城的中軸線,亦為桂林市的中軸線,桂林城市以此為中心,向四周輻射開來。

    3——承運殿: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興建,為靖江王府主殿。明朝時期為靖江王處理軍政要務(wù)的地方,后為廣西省政府辦公樓。高大的臺基雕欄、云階玉陛均為明代原物,似在默默訴說當年繁華,F(xiàn)辟有《王城春秋》陳列廳,完美演繹桂林歷史文化的變遷。

    4——福泉井:清代貢院考生敬若神明,臨考必飲之吉祥水。

    5——夫妻樹:龍馬潛形,陰陽相生;槐榕合抱,奇趣盎然。

    6——龍爪樹:原名厚殼樹,樹齡250年,因其樹形極像龍爪,又稱“龍爪抓青天”。樹身幾次被燒,卻仍然生存至今,是靖江王府的歷史見證。

    7——寢宮:明時為王爺王妃住所。門前設(shè)有“孫中山駐節(jié)處遺址”紀念碑,紀念孫中山先生將這里設(shè)為北伐大本營。

    8——中山紀念碑:始建于1925年,碑高8.7米,底座寬3米,碑身為三面形,代表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塔身三面分別刻著“中山不死”、“總理遺訓(xùn)”、“主義常新”; 碑座為五角形五層臺階,代表孫中山的五權(quán)憲法;周圍18根石柱用鐵鏈相連,代表當時獨立的18個省,心連心擁護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和五權(quán)憲法。

    9——月牙池:原有獨秀泉,明初因泉鑿池,形如月牙。與圣母、春濤、白龍并稱為桂林四大名池。池中曲欄水榭,池畔垂柳依依,為王府御園一景。池水冬夏不涸,峰影倒浸其中,山翠盡落。

    10——讀書巖:位于獨秀峰東麓,南朝劉宋時期,著名文學(xué)家顏延之任始安郡(今桂林)太守時,常在巖洞內(nèi)讀書寫詩。巖有兩口,既利采光,又通風透氣,冬暖夏涼,內(nèi)有天然石床、石凳。巖洞依山傍水,摩崖石刻甚多。這里是嶺南文教的發(fā)源地,是桂林歷史文化名城的奠基!肮鹆稚剿滋煜隆鼻Ч琶渚统鲎赃@里。

    11——太平巖:獨秀峰西麓的天然洞穴,是靖江王拜仙修煉之處,供奉著玄武帝及六十甲子保護神像,其中六十甲子保護神像摩崖石刻是國內(nèi)唯一展示最集中的地方。世人皆知十二生肖,但與自己屬相對應(yīng)的太歲保護神是誰?人們常說的“誰敢在太歲頭上動土”中的“太歲”原為何意?太平巖內(nèi)的六十甲子太歲保護神像摩崖石刻為您解開此謎。

    12——茶莊:茶莊是游客游覽中途的休息專用場所,服務(wù)功能設(shè)施完善,為游客提供全方位、人性化的旅游服務(wù)。

    13——獨秀峰:位于王城景區(qū)中心,得名于南北朝詩人顏延之“未若獨秀者,峨峨郛邑間”的詩句。孤峰平地拔起,巍然屹立,陡峭高峻,氣勢雄偉,被贊譽為“南天一柱”,與疊彩山、伏波山三足鼎立于桂林市內(nèi)。霞光照耀下,彷如披上紫袍金帶的王者,所以又稱作紫金山。自古以來獨秀峰就是桂林的著名風景區(qū),被譽為“獨秀奇峰”。清代詩人袁枚寫詩贊道:“來龍去脈絕無有,突然一峰插南斗。桂林山形奇八九,獨秀峰尤冠其首!狈屙斢歇毿阃,依欄極目,全城秀色盡收眼底.

    14——玄武閣:始建于明萬歷年間,是一座鎮(zhèn)守龍脈的圣廟。因左側(cè)露天供奉有極其罕見的天然龜蛇合形玄武像,加上右側(cè)石壁上天然生成有一個“壽”字,玄武閣理所當然成為方圓千里諸法場之首。歷代靖江王在此祈求風調(diào)雨順,王位永固,長命百歲,從此列為皇家禁地。清朝及民國時期也只有極少數(shù)政界名流、文壇泰斗有幸登臨此處。

    15——觀景臺:位于獨秀峰頂東側(cè),立于其上可俯瞰漓江和桂林全城,城內(nèi)外鱗次櫛比的官廨民宅無不盡收眼底。

    16——城墻:桂林王城,位于桂林市中心,為明朝靖江王府的城池。明洪武三年,朱守謙受封為靖江王;洪武五年(1372年)在此修建府第,二十六年(1393年)筑城。

    17——貢院:清代建廣西貢院于此,是桂林的文脈所在。曾為中國西南地區(qū)最大的鄉(xiāng)試考場,出進士585位,其中狀元4位。中國古代科舉考試歷史上最后一位“三元及第” 者陳繼昌,就是出自廣西貢院。

    18——孔廟:清代鄉(xiāng)試考生祭祀孔子的場所,內(nèi)設(shè)清代廣西貢院科舉文化成就展覽館。

    美食指南

    靖江王城位于桂林市內(nèi),市內(nèi)的美食選擇比較多,下面具體介紹下:

    1、桂林小吃比較集中的地方一個是中心廣場旁邊的桂林人旺角美食城,還有一個是中心廣場八桂大廈5樓的好大媽飲食廣場(微笑堂也有一個分店),都是自助性質(zhì)的餐飲名店。

    2、桂林餐飲業(yè)當數(shù)小南國和金龍寨為首,這兩家分店較多,外地來的游客可以到解放西路(微笑堂附近)找到這兩家店(相隔一個街口,并排而開),可要提前訂餐,否則就要等人家翻臺喲。金龍寨旁邊有一家叫“參湯坊”的小店,他家主要是木桶飯和煨湯,味道非常好好,價格也便宜,強烈推薦!

    3、新興的飯店還有過解放橋(近七星公園)的自然客酒樓,口味很好,價格也不高。新概念原創(chuàng)桂林菜-味道制造,有很多特色菜。在桂林七星大酒店旁邊。

    住宿指南

    靖江王城位于桂林市市內(nèi),這里的各項旅游設(shè)施都很齊備,所以來這里完全不用擔心住宿問題,高中低檔酒店應(yīng)有盡有,服務(wù)、安全、衛(wèi)生、價格等都很讓人滿意。除了黃金周和周末的住宿略見緊張之外,其它時間里有大量的旅店可供游客選擇。

    而且大桂林以中山中路(南門橋-博愛醫(yī)院)為直徑的內(nèi)環(huán)線是很合適旅游住宿的,桂林主要的旅游景點和商業(yè)區(qū)都在這個圓上。

    相關(guān)文章
    熱點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