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竹子博覽園位于竹鄉(xiāng)安吉,是西湖邊那片竹海中的核心景區(qū),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首個大熊貓落戶的縣級基地,是一家集竹海觀光、竹文化主題體驗及科普教育為一體的竹類大觀園。輕舟賞竹翠,曲徑聞竹香,憑窗聽竹語,登高觀竹浪 ,396個竹子品種讓你體驗到“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竹子意境;四只國寶讓你感受大熊貓的迷人萌態(tài);識竹品竹之余,或泛舟湖上,或品茗林間,或挑戰(zhàn)自我,是深度體驗的江南竹文化之旅第一站。
園區(qū)簡介
安吉是中國第一竹鄉(xiāng),安吉竹博園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是竹鄉(xiāng)旅游的經典之作,王牌景點。到竹博園游覽,可以一覽世界各國的奇篁異筠,洞悉千載的竹子加工利用史。清風搖曳,竹影婆娑,占地1200畝的園內,遍植各類竹子389余種。置身其間,仿佛走進竹的海洋,它們有的偉岸凌空,有的低矮匍匐;或細如棒針,有的葉大如帛;有的色彩斑斕,有的古怪扭曲。
秋冬觀竹,可觀竹的形態(tài),觀竹稈的顏色和形狀,觀竹葉形,而春夏之際,觀看竹筍,則更是興趣盎然。且不說筍殼呈黑綠色的烏芽筍,紫紅色的金竹、青色的四季竹,花的角竹,也不說形如纓花槍的槍刀竹,甜的甜筍,苦的苦竹,單說那哺雞竹和黃甜竹,就讓人瞧上半天了。
在翠竹叢中,運用獨具匠心的造景藝術,述說源遠流長的竹子傳說和典故。泥墻壘筑的茅草房,栩栩如生地訴說著孟宗哭竹的故事;特異造型的竹廬,活靈活現地再現斑竹傳說;"墨竹院",翰墨飄香;"竹峰棧道",更著實體驗了一番《臥虎藏龍》中竹林騰飛的意境。
中國竹子博物館是6000年竹文化的濃縮,是中國一流、世界領先的竹子專業(yè)博物館。全館占地12000平方米,分歷史廳、資源栽培廳、文學藝術廳、工藝集萃廳、國際陳列廳等八個展廳。竹編《清明上河圖》,《蘭亭序》,世界最粗最大的巨龍竹,實心的古里竹等。以豐富的展品,詳實的史料,了解中國豐富的竹資源、悠久的竹歷史和光輝燦爛的竹文化。
竹博園內還備有豐富多彩的活動和節(jié)目。如鳥藝表演、跑馬、賽車、野營、燒烤、垂釣、穿竹迷宮、破梅花八卦陣、聽竹音樂、賞竹舞、或是湖上蕩舟、或是林中品茶……韻致無窮!
前世今生
安吉建縣于東漢靈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至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漢靈帝賜名“安吉”,源自《詩經·無衣篇》中詩句“豈曰無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安吉歷史悠久,古跡眾多。境內安城鎮(zhèn)的古城遺址,為秦漢時鄣郡的郡治所在地,古城墻保存至今。古城城墻用泥土夯筑,現四面還有城墻,城墻保留尚好。城略呈方形,東西長600余米,南北寬近550米,占地約0.33平方公里。秦漢時期,這里是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這一帶現已發(fā)掘出商、周、秦、漢、西晉、宋、元、明、清各個朝代一定數量的具有歷史、學、藝術價值的珍貴文物。
安吉名剎靈峰寺自梁代建寺始,歷來為文人墨客聚集之地。元代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楊維楨曾隱居在此。明代“四大高僧”之一、靈峰寺主持蕅益大師也是著名書法家,曾在靈峰寺留下佛學經典之作《靈峰宗論》,并在該寺圓寂。
園區(qū)景點
特色展品中國竹子博物館
中國竹子博物館于2000年10月26日開館,全館占地面積12000平方米,總投資2000萬人民幣,是由浙江省建筑設計院和省林學院園林設計廳設計的。館內呈群體結構,分為序廳、歷史資源廳、栽培利用廳、文學藝術廳、學術報告廳、工藝集萃廳、國際陳列廳等8個展廳;其中一展廳正在進一步規(guī)劃、布展、建設為專題展覽廳。它們反映了中華6000年的竹歷史、竹文化,以及古今中外各類竹工藝精品,各類竹筍標本,竹文化底蘊十分豐富。
竹園賞竹
竹種觀賞區(qū),除了聚集了安吉的鄉(xiāng)土竹種45種外其余從福建、江西、廣東、北京等全國17個省市移植引種,還有與泰國、美國、日本等各國交流的一些竹種,成為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品種最齊全的竹子王國,被譽為“竹類大觀園”。
每個竹種都有自己的一塊園地,片片竹林匯成了一片大竹海,我們徜徉其中,仿佛進入了竹的海洋,竹的世界,讓我們進入這翠綠、清涼的大自然享受一下吧!
竹類品種介紹
龜甲竹
金鑲玉 黃稈京竹 孝順竹 青皮剛竹 紫竹 斑竹
唐竹 長葉苦竹 狹葉倭竹 筇竹 大佛肚竹 花毛竹 紅竹
方竹 早園竹 羅漢竹 淡竹 黃稈烏哺雞竹 白哺雞竹 粉單竹
黃皮剛竹 鳳尾竹 茶稈竹 雞毛竹 闊葉箬竹 菲白竹 鋪地竹
交通指南
上海
自駕車:104國道至湖州,11省道至安吉,04省道往杭州方向開約10分鐘,右面拐彎(有路牌提示),全程約3.5小時。
出游無車者:在上海滬太路車站、來北站乘至安吉的班車,安吉汽車站有至竹博園景區(qū)的中巴車。
杭州
自駕車:04省道往安吉方向,至青山加油站再向安吉縣城方向約6分鐘左右,左面拐彎(有路牌提 示),全程約1小時。
出游無車者:(1)杭州汽車北站,30分中一班快客至安吉,安吉汽車站有中巴車至竹博園景區(qū)。
(2)杭州汽車北站,乘至安吉長途汽車(非快客)直接至竹博園路口下。
嘉興
自駕車:318國道至湖州,11省道只安吉繞城,從繞城04省到04省道往杭州方向開約10分鐘,右面拐彎(有路牌提示),全程約3小時。
出游無車者:(1)嘉興站有班車直打安吉,安吉汽車站有至竹博園景區(qū)的中巴車。
(2)嘉興站成湖州的客車,湖州汽車站有多路至安吉班車,安吉汽車站有至竹博園景區(qū)的中巴車。
寧波
自駕車:直接上寧波至安吉的高速公路,從繞城告訴下走04省道往安吉方向,至青山加油站再向安吉城方向 約6分鐘左右,左面拐彎(有路牌指示),全程約4小時。
出游無車者:(1)乘寧波汽車南站至安吉的汽車,安吉汽車站有中巴車至竹博園景區(qū)。
( 2)乘寧波汽車南站至杭州的汽車,在杭州汽車北站安吉汽車站有中巴車至竹博園景區(qū)。
南京
自駕車:寧杭高速至“湖州南”出口下,11省道至安吉繞城,從繞城04省道04省道往杭州方向開約10分鐘,右面拐彎(有路牌提示),全程約3小時。
出游無車者:(1)南京汽車東站有班車直達安吉,安吉汽車站有至竹博園景區(qū)的中巴車。
(2)南京汽車東站乘湖州的客車,湖州汽車站有多路至安吉班車,安吉汽車站有至竹博園景區(qū)的中巴車。
無錫
自架車:走錫宜高速,換寧杭高速,寧杭高速至“湖州南”出口下,11省道至安吉繞城,從繞城04省道 04省道往杭州方向開約10分鐘,右面拐彎(有路牌提示),全程約2小時。
出游無車者:1)無錫西站有班車直達安吉,安吉汽車站有至竹博園景區(qū)的中巴車。 2)無錫西站乘車至湖州,湖州汽車北站乘至安吉長途汽車(非快客)直接至竹博園路口下。
蘇州
自架車:318國道至湖州,11省道至安吉繞城,從繞城04省道04省道往杭州方向開約10分鐘,右拐(有路 牌提示),全程約2小時。
出游無車者:1)蘇州汽車站有往安吉的班車,安吉汽車站有至竹博園景區(qū)的中巴車。 2)蘇州汽車總站乘車至湖州,湖州汽車北站乘至安吉長途汽車(非快客)直接至竹博園路口下。
美食推薦
中國人講究“民以食為天”,而竹鄉(xiāng)安吉人民就地取材,形成了以筍為主要原料的特色菜。安吉有天然綠色無公害蔬菜、大竹海中產的鮮筍、野生鮮魚等各式農家風味小菜,還有味道鮮美的土雞。到了安吉您要想吃到地道的土家菜,那就要到安吉的農家樂去體驗一番了。
在縣城的江南小廚、城市廚房、UES餐廳能品嘗到便捷快速的中式快餐,店里不僅能吃到清淡的各式粥套餐,還能吃到菜式豐富搭配營養(yǎng)的套餐系列,如干菜扣肉套餐、魚香肉絲套餐、蟲炒醬鴨套餐不僅價格優(yōu)惠且味道鮮美。
除了菜式多樣的中式餐飲,竹鄉(xiāng)內也不乏西式風格的用餐環(huán)境,KFC、麥當勞兩家餐廳就坐落在縣城最繁華地段,披著日韓外衣的“名座”也不甘落后,店里料理做得比較正宗,價錢也可以接受,烤肉也很不錯,蘸著醬吃,味道獨特。
參觀指南
門 票
1. 中國竹子博覽園實行聯(lián)票制、票價為60元/張
2. 下列人員享受門票優(yōu)惠:大中小學生、教授、離退休人員、殘疾人
3. 憑導游證、記者證等有效證件可免票參觀游覽,身高110cm以下兒童免票
具體優(yōu)惠洽談:李先生,錢小姐
湖州至安吉生態(tài)旅游專線班車
到達景點:天荒坪蓄能電站、安吉竹博園、吳昌碩紀念館
發(fā)車時間:每逢星期六、日開班(節(jié)假日每日發(fā)車)
時間7:30 售票
乘車地點:湖州汽車總站
票價:108元
科研科普
國際交流
安吉竹博園與日本、韓國等國開展多項對外交流,交換竹種, 探討研究。并完成“竹子在城鎮(zhèn)園林綠化中的應用技術初探”課題、“竹類植物城市綠化應用技術與示范推廣”課題,獲得“浙江省林業(yè)廳、林學會第五屆科技興林獎”。2005年11月9日,竹博園獲得“首屆梁?破摘劇。
竹林造景
竹子作為我國古典園林中重要的植物材料,已經有悠久的應用歷史。從周秦開始,竹子已經被用于造園中。唐、宋時期,竹子在造園中得到進一步的應用,明、清時期,竹子造景達到了鼎盛時期。江南園林幾乎無園不竹,竹景成了江南園林藝術的代表;竹與石頭、亭子、水體、園路等搭配,營造出竹徑通幽、粉墻竹影、移竹當窗等園林景觀。
自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以來,我國的風景園林得到了快速發(fā)展,城市中建設了大量的街旁綠地,在這些街旁綠地中,人們隨處可見竹子的身影。竹子在現代城市綠地景觀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作用,其造景的功能也得到了人們的重視和認可. 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增強,許多城市公園逐漸免費向市民開放。在這些現代開放式公園中的,竹子成為了主要的造景材料之一。公園中,竹子以片植的形式種植,獲得了很好的綠化和景觀效果。 現代都市里居住密度高、私人空間不足已成為現代社會的一個特定問題。竹子也開始在現代居住區(qū)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在架空層綠化中竹子往往是造景的主要材料。
竹類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
1. 對中國竹文化進行全面總結和研究
2.竹子文物、竹制品、竹工藝的收集整理
3.竹子品種的引種栽培、以園林作品形式加以展示的研究
4.竹文化的弘揚與旅游相結合,綜合提高社會、經濟和生態(tài)效益
竹子種苗開發(fā)
近年來發(fā)表的文章:
1.苦竹種群生物量結構研究,竹子研究匯刊,2004,23(2):26-29
2.方竹筍礦質元素營養(yǎng)成分的研究,竹子研究匯刊,2007,26(4):37-39
3.毛竹基因組大小和序列構成的比較分析,中國科學,2007, 37(4):488-492。
4.金佛山方竹筍礦質元素營養(yǎng)成分的研究,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08年,25(1):27-28
5.樂器用紫竹栽培技術,世界竹藤通訊,2009年,7(3):19-22。
6.安吉竹博園竹子種質資源研究現狀,2009年第12期。
獲獎項目:
1.《中國安吉竹子博覽園創(chuàng)建技術研究》于2008年獲浙江省林業(yè)廳/林學會“科技興林二等獎”;獲湖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正在進行的項目:
1.《植物新品種穩(wěn)定性、一致性、特異性測試——剛竹屬》
2.《大熊貓喜食竹種篩選與營養(yǎng)成分分析》
3.《竹子國家級種質資源異地庫建設》
竹文化與人類文明 竹為禾科竹亞科植物,全球約有70屬1200種。竹林總面積有3億畝,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其中亞洲最多,非洲次之,同緯度的歐洲幾乎沒有竹。我國竹類專家經研究證實,我國西南部山地不但是亞洲竹子的主要發(fā)源地,也是現代竹子的分化和分布中心。 我國種植竹子有悠久的歷史,通過對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的考古研究,證明7000多年前,我國民間便開始認識和種植竹子;在湖南洞庭湖新石器遺址發(fā)現竹子被用于建筑;在浙江錢山漾遺址(距今5300—4200年)有竹蘿、籃、簸箕、簞等出土文物,證明竹子用于日常生產,生活有5000年的歷史。中國人用竹筷、食竹筍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2200年前興建的歷史上的偉大水利工程——都江堰,就是竹子用于農田水利建設的典范。世界上最古老的自來水管便是竹子制作的,當時被稱為“筧”;最晚在漢代,已利用竹制成竹纜繩用于打井,由于竹纜的抗拉強度達每平方寸4000公斤,與鋼纜的抗拉強度相似,故早在漢代便打出了深度達1680米的鹽井,這種用竹纜打井的技術,19世紀才傳入歐州。1859年美國人用這種方法在賓夕法尼亞鉆出第一口石油井,為此人們把竹子喻為植物中的“鋼鐵”。竹子用于交通是在2000多年的西漢時期;用于軍事是在南宋以后;竹子用于造紙則始于晉代。 據最新資料表明,我國是世界上竹類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無論是竹林面積,還是蓄積量,竹筍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我國素有“竹子王國”之稱,擁有十分豐富的竹類資源和源遠流長的竹文化。境內有竹類40多屬、400余種,竹林面積約400萬公頃。自有文字記載,便有竹的敘述。我國第一部有關竹子的專著是晉戴凱之的《竹譜》,宋代僧人惠崇寫的竹譜今已失傳,到了清代陳鼎也有寫過竹譜。另外《易經》、《書經》、《周禮》、《禮記》、《爾雅》、《山海經》等書中,都有竹的記載。秦朝時,秦始皇已把竹子引種于咸陽的宮廷園林中。漢代的宮廷苑園中設有修竹園、竹圃。明清時有關竹子的栽培和利用逐漸興盛進來。 竹子是林業(yè)資源,也是園林綠化的重要植物。在《竹譜》中記有竹的種植是采用移栽母竹的方法,此法一直沿用至今。竹子的繁殖為地下莖繁殖,在地下莖的節(jié)間處長出竹筍,竹筍在土中有多粗,將來竹子就多粗,在土中有多少節(jié)將來竹子就長多少節(jié)。母竹產筍,公竹則無,每根竹子的某一層竹節(jié)上都由最初的一根竹枝生出,竹枝若分出岔的,春雨之后,24小時內可撥節(jié)1~2米,50天左右就長成,4~5年就成林。 當前,在人類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受嚴重破壞的時候,竹子可以幫助解決許多環(huán)境問題。竹子具有極強的抗輻射性,1945年,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下的原子彈,留下了地面核輻射的嚴重隱患。在爆炸中心及周圍區(qū)域,動植物幾近絕跡,惟有竹子活了下來。 竹子發(fā)達的根系可以很好地保持土壤水分,涵養(yǎng)水源。與其他樹種不同,砍掉地面上的部分,竹子的地下莖還會長出新的竹子,所以,竹子是防止土壤沙化和防止水土流失的理想植物。竹子與其他植物相比能多釋放35%的氧氣。這對凈化空氣、穩(wěn)定地球大氣成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從生態(tài)學的角度來看,竹子種得越多,越有利于空氣凈化。在當前人類居住環(huán)境受到污染的時候,生態(tài)學家呼吁:“讓竹子來拯救地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