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上海植物園簡介

    2021-10-03    上海   

    上海植物園(Shanghai Botanical Garden)位于上海市徐匯區(qū)龍吳路1111號,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是國內最大的市級植物園,占地面積81.86公頃,園內設有盆景園、牡丹園、薔薇園、竹園等十幾個專類園區(qū)。上海植物園于1974年起籌建,1980年1月1日正式建園,1996年被駐滬海外人士評為最喜愛的郊游目的地,2000年又被評為新千年“六一”好去處。

    上海植物園

    景點簡介

      上海植物園占地81公頃,1978年4月正式對外開放。園內設有盆景園、牡丹園、薔薇園、竹園等十幾個專類園區(qū)。其中盆景園占地3.3公頃,匯集了以海派盆景為代表的精品千盆,為國內最大國家盆景園之一。新改建的蘭室以民居式園林建筑為主題,占地1.11公頃。小橋流水,白墻青瓦,假山、水池、水溪、瀑布、小橋等小品,營造出高雅、別致的環(huán)境,提供游人一個良好的休憩場所。蘭室已收藏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將軍和日本友好人士贈送的一大批名蘭,共計300個品種。改擴建后的蘭室分為三個區(qū)域,分別為盆栽式展示區(qū)、自然式展示區(qū)、庭院式展示區(qū),還首次設立了蘭花展覽溫室,營造了蘭花原始生態(tài)環(huán)境。

      上海植物園位于徐匯區(qū)西南部,1974年起籌建, 占地81.86公頃, 是一個以植物引種馴化和展示、園藝研究及科普教育為主的綜合性植物園。

      展覽區(qū)設植物進化區(qū)(包括松柏園、木蘭園、牡丹園、杜鵑園、薔薇園、槭樹園、桂花園和竹園等)、盆景園、草藥園、展覽溫室、蘭室和綠化示范區(qū)等15個專類園,其中,盆景園、展覽溫室和蘭室在國內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植物引種以長江中下游野生植物為主,并為城市綠化收集和篩選大量的園藝品種,到共收集3500種,6000多個品種。宿根植物、花灌木、鳳梨科植物和仙人掌多肉類植物頗具特色。其中,傳統(tǒng)名花牡丹、山茶及木蘭的種質資源以及圍繞上海生態(tài)城市建設的園藝技術研究已求得豐碩成果。

      上海植物園多年以來不斷從國內外廣泛收集了各種觀賞植物,其中不乏有許多珍稀、瀕危植物曾多次在國際評比中獲獎。

      自1974年建園以來共接待了1,500多萬人次的國內外賓客,曾多次在國際評比中獲獎。上海植物園也是滬上攝影愛好者喜愛的外拍景點之一。上海植物園每年的春季和秋季都會舉辦花展。經(jīng)過三十多年的建設,上海植物園已成為一個真正的植物博物館。每年都有百萬游客在此感受春天的百花爛漫、夏日的荷風送爽、秋天的菊花傲霜、冬日的梅花凌寒。

    主要景點

      全園展出、游覽區(qū)域約60萬平方米。展出區(qū)域沒有照搬一般植物園通常的分區(qū)方法,既宣傳植物的科學知識,又展現(xiàn)多彩多姿的園林風貌。園內分植物進化、環(huán)境保護、人工生態(tài)、綠化示范等4個展出區(qū)和黃道婆廟游覽區(qū),各區(qū)下又分若干小區(qū)。各小區(qū)以專類植物為主景,配以園林建筑小品,形成不同意境的園林景觀和植物季相特色的山水園。

      植物進化區(qū)

      位于園中部,面積32.2萬平方米,占全園展出區(qū)域的62%。區(qū)的北、西、南三面環(huán)河,區(qū)中曲水縈回,聚于中央而成水生植物池,環(huán)池四周有蕨類園、松柏園、木蘭園、牡丹園、杜鵑園、薔薇園、槭樹園、桂花園、竹園。區(qū)內地形起伏,亭廊臺榭與花叢草地交相輝映。

      植物樓

      位于園中部南側,處于全園的中心點,東有干道直通東南園門。樓系兩層現(xiàn)代展覽館,混合結構,面積4420平方米。植物樓的北側和西側由香樟、龍柏、銀杏、桂花樹等高大喬木組成綠色屏障。南側庭園中央有一水池,太湖石駁岸,池周圍黃馨低垂。東南通過臨水平臺隔湖與環(huán)境保護植物區(qū)相望。

      水生植物池

      位于植物進化區(qū)中央偏西南,面積7080平方米。池西岸有座雙坡面敞廊式水謝,鋼筋混凝土結構,面積105平方米。池內植睡蓮、荷花、芡實、花葉水蔥等水生植物。

      蕨類園

      位于水生植物池東側,占地1.2萬平方米。園內有座雙層頂傘形蔭棚,鋼筋混凝土結構,面積430平方米。園中種植鐵線蕨、鳳尾蕨、鱗毛蕨、貫眾、海金沙等10種蕨類植物。

      松柏園

      位于水生植物池東北部,占地8.3萬平方米。園內丘陵起伏,群植雪松、白皮松、龍柏、中山柏、羅漢松、香榧、水杉、墨西哥落羽杉、池杉、日本柳杉等54種裸子植物。

      木蘭園

      位于松柏園與水生植物池之間,占地1.5萬平方米。園內有只仿玉蘭花型的圓亭,鋼筋混凝土結構,面積28.2平方米。園中種植白玉蘭、二喬木蘭、廣玉蘭、黃山木蘭、天目木蘭、鵝掌楸、樂昌含笑等36種木蘭科植物。

      牡丹園

      位于水生植物池北,占地3.6萬平方米。園內建牡丹亭、牡丹廳和長廊,均系仿明清建筑,磚木結構,面積分別為16、54、72.5平方米。園內種植牡丹150個品種和芍藥萬株,其中有被譽為牡丹中的花王姚黃、花后魏紫,以及棗紅色的首案紅、青白色的昆山夜光、肉紅色的胡紅,還有紫喬、洛陽紅、大棕紫、玉樓春、烏龍臥墨池、晨玉、紫斑等精品。園內新增日本牡丹76個品種(包括花王、島錦等)、蘭州紫斑牡丹49個品種(包括書生捧墨等)、四川牡丹金腰樓、紅丹蘭、玉半白3個大品系,園內種植牡丹品種達到300余種。充實山茶品種50余種,并通過配置觀賞性強的品種,達到提高景觀效果、增強科學性的目的。每年四五月間,牡丹、芍藥爭先怒放,滿園姹紫嫣紅,成為滬上賞牡丹的最好去處。園內還配植香樟、月桂、杜英、紫椴、杜仲、紅果榆、楓香等86種喬灌木。

      杜鵑園

      位于水生植物池西北,占地3.4萬平方米。園內植春鵑、夏鵑、毛白杜鵑、西洋鵑、云錦杜鵑等各種杜鵑5000多株。園南有座鋼筋混凝土廊架,面積75.4平方米,廊側植獼猴桃2種7株。園西北是片柿林。北部主要種植秤錘樹、野茉莉、小葉白辛樹、賽山梅、垂珠花等野茉莉科植物。

      薔薇園

      位于水生植物池南側,占地3.4萬平方米。園內有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廊式薔薇棚架一座,面積166.3平方米。園中植垂絲海棠、櫻花、梅花、桃花、棠梨、山楂、紫荊、合歡等97種薔薇科、豆科植物,僅月季就有150個品種萬株。除了隆冬,園中花開不絕。

      槭樹園

      位于水生植物池西,占地5萬平方米。園東有一個面積1480平方米的水池,池周圍鋪設1300平方米的草坪。池北側的紅云亭為磚木結構,四角高翹,青瓦攢尖頂,面積12.25平方米。園內以槭樹科植物為主,共有160多種植物。紅云亭北山坡植山茱萸科植物,春日綠樹黃花,一片清香。園西紫薇區(qū)種植紫薇、浙江紫薇、石榴、欒樹、無患子等喬灌木。園東南為占地460平方米的葡萄區(qū),植葡萄、刺葡萄、雀梅藤、南蛇藤等以藤本為主的植物。園東、南部占地1萬平方米的紅楓區(qū),植紅楓、羽毛楓、樟葉槭、中華槭、羅浮槭,并配植黃櫨、火炬樹、烏桕等色葉樹,深秋層林盡染,令人賞心悅目。

      桂花園

      位于薔薇園南,占地1.9萬平方米。園內有座菊藝廊,混合結構,面積112平方米。園中植桂花、女貞、光緣苦櫪木、白臘樹、丁香、金銀木、木繡球、錦帶花等86種植物。

      竹園

      位于桂花園東,占地3.2萬平方米。園內有座仿傣家的竹樓架于溪水之上,為鋼管仿竹結構,面積64平方米。園中植孝順竹、剛竹、早園竹、鳥哺雞竹、金鑲玉竹、紫竹等85種竹類。

      人工生態(tài)區(qū)

      位于園東南部,占地11.6萬平方米。區(qū)內地勢平坦,園中兩條東西向的主干道橫貫了南北面。

      草藥園

      位于本區(qū)東南,占地2萬平方米。四周有圍欄,園門西向,門內為鋼筋混凝土的李時珍塑像,高2.5米,基座高0.65米。園東有高4米的黃石假山與砂積石假山各一座,占地分別為800平方米和200平方米。園西建面積20平方米的竹亭和面積55.29平方米的竹制棚架。園西北有一座面積98平方米的磚木結構溫室,用于培育不耐寒的藥用植物。園內有一面積840平方米的水池,池內種植水生藥用植物。全園共植草藥600多種。

      盆景園

      位于本區(qū)西北部,占地4.1萬平方米。由周在春負責規(guī)劃,周在春、 章怡維、顏文武設計。園由序景、樹樁盆景、山石盆景和服務等四個區(qū)組成。園內有竹亭、竹廊、樹皮亭、柴門、藤架和青瓦粉墻的展室,構成江南庭院式園林。序景區(qū)里的盆景博物館第一館為磚木結構,面積115平方米;第二館為混合結構,面積374平方米。兩館均系江南民居式建筑,館中陳列中國盆景發(fā)展的史料,重點介紹海派盆景資料。區(qū)內展出“迎客松”、“松鶴延年”、“枯木逢春”等巨型盆景。

      樹樁盆景區(qū)中有一條曲曲折折的混合結構游廊,總面積為563平方米。游廊將全區(qū)分割成多個小院,院中陳列各式樹樁盆景千余盆,虬枝橫空,古樸入畫。游廊兩面空敞,下置圍欄,各院落有相對的兩門可出入。雨天或烈日當空時,游人在廊中就可以觀賞到兩旁院落中的盆景。區(qū)內勁松院的松柏類盆景有五針松、羅漢松、黑松、真柏、檜柏、金錢松、矮紫杉等樹種,蒼松翠柏、古樸素雅;ü旱幕ü惻杈坝忻贰⒂、紫藤、海棠、石榴、紅楓、火棘、胡頹子、臘梅等樹種,鐵干銀枝,繁花碩果。小型、微型盆景展覽原來是在一座名四景軒的仿明清建筑內。軒為混合結構,面積322平方米。軒中陳列的都是在數(shù)寸方圓的小盆中栽種的各種小樹樁,遠望猶如掌上之物,觀卻有曠野林木之姿。1995年移小、微型盆景于展覽溫室內。溫室為八角形,混合結構,面積443平方米。山石盆景區(qū)的水石盆景館系仿明清建筑,混合結構,面積449平方米。入口處有長達7米的以斧劈石制成的桂林山水盆景,氣勢雄偉。館內陳列以斧劈石、英石、石筍、鐘乳石、太湖石、浮石、砂積石、海母石、蘆管石等各種石料制成的水石盆景共28盆,把各種山川奇景盡收于咫尺之間。

      蘭花區(qū)

      中國蘭室于2000年3月建成,占地1.11公頃。小橋流水,白墻青瓦,假山、水池、水溪、瀑布、小橋等小品,營造出高雅、別致的江南園林景觀,提供游人一個良好的休憩場所。蘭室已收藏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將軍和日本友好人士贈送的一大批名蘭,共計300個品種。蘭室首次設立了蘭花展覽溫室,營造了蘭花原始生態(tài)環(huán)境。還專門設立了賞蘭、詠蘭、介紹養(yǎng)蘭技術的活動場所,使蘭室同時具有蘭花展覽和普及蘭文化的多種功能,使中國的蘭花進一步得到人們的熟悉和贊揚。

      展覽溫室

      作為園內的標志性建筑位于盆景園東側,草藥園西側。展覽溫室為大空間多斜面的塔形建筑,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高32米。屋蓋采用全玻璃天棚和幕墻結構,屋面承重構件和側墻國內首次采用防腐防銹的鋁鎂合金。溫室內環(huán)境采用自動環(huán)境控制系統(tǒng)為溫室植物提供適宜的生長環(huán)境。

      上海植物園展覽溫室室內布置設計熱帶雨林和室內花園兩大主題,展示世界各地熱帶植物3500余種。熱帶雨林展區(qū)設計展示東南亞溝谷雨林類型。選材主要采用原產(chǎn)我國西雙版納和海南的熱帶雨林植物,把熱帶雨林幾大重要特征,即絞殺現(xiàn)象、大板根、空中花園、老莖生花等,融匯布置成景點。展覽溫室展示的植物神奇多樣,包括胸徑2.3米,高14米,重達20噸的環(huán)紋榕(集絞殺、附生和木質藤本等熱帶雨林現(xiàn)象為一體),自然高度達70?80米的東南亞熱帶雨林中最高的樹種——望天樹;大板根植物四數(shù)木。老莖生花植物木瓜榕、大葉蜜心果、對葉榕等,這類植物一般是雨林下層小喬木,花開在莖上,便于昆蟲傳粉,是植物的一種生存適應。空中花園布置各種附生植物如卡特蘭、石斛等熱帶蘭花和寄生植物,有的葉形奇異、有的花色雅致、有的香味宜人。其他神奇的植物有劇毒的見血封喉、據(jù)傳是釋迦牟尼在其下覺悟的圣樹——菩提樹和據(jù)傳是釋迦牟尼在其下誕生的無憂花等。

      室內花園區(qū)設計展出四季變換的熱帶風光主題,包括姿態(tài)美麗的棕櫚科植物分區(qū)和豐富多彩的熱帶果樹分區(qū)。棕櫚科植物依據(jù)上層骨干樹配置分為大王椰子林、椰子林、檳榔林、假檳榔林,特色植物有巨型葉的董棕、傣族用于撰寫經(jīng)書的貝葉棕。展示熱帶果樹40余種,包括樹菠蘿、可可、咖啡和能改變味覺的神秘果等。精心配置色彩紛呈的熱帶花灌木和溫室花卉,再加上珍奇的食蟲植物、鳳梨科植物,把整個展覽溫室渲染得更加豐富、生動。

      環(huán)境保護區(qū)

      位于園中部南面,占地3.07萬平方米。區(qū)內種植對有害氣體的抗性植物,包括能吸收有害氣體的夾竹桃、臭椿、羅漢松、女貞、香樟、大葉黃楊、廣玉蘭、桑、構樹等植物,以及能指示某種有害氣體污染程度的雪松、金絲桃、酢漿草、桃等植物。區(qū)內建混合結構環(huán)保宣傳廊,面積144平方米。本區(qū)主要是宣傳發(fā)展綠化、保護環(huán)境的知識,向工礦企業(yè)推薦適用的環(huán)保樹種。

      黃石假山

      位于園東南部,占地392平方米,高7.5米,全部用黃石堆疊而成。山前為通向一號門的主干道,干道兩側種植高大挺拔的廣玉蘭行道樹,氣勢雄偉。山后干道以人字形分成南北兩條深入園的腹部。

      綠化示范區(qū)

      位于園東北部,占地4.44萬平方米。區(qū)內設有垂直綠化、綠籬、草花、地被、草坪和屋頂綠化等示范小區(qū),種植的大多是從外地或國外引種的新種類,配以廊、榭、棚架等園林建筑小品,景色優(yōu)美。

      垂直綠化小區(qū)

      位于本區(qū)東北部,占地540平方米。為表現(xiàn)垂直綠化的形式與效果,小區(qū)內有3組園林建筑。臨水處建綠蘿榭,雙層,混合結構,面積70.3平方米。混合結構的屏風式籬架,一列長52.5米,高2.5米;另一列長20米,高3米。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人字形廊式棚架,面積415平方米,廊內設坐椅。在這些建筑上攀援著獼猴桃、常綠油麻藤、廣東蛇葡萄、雞血藤、異葉爬山虎、山蕎麥、美洲南蛇藤等30余種藤本植物。

      綠籬小區(qū)

      位于本區(qū)東南部,占地2000平方米。區(qū)內種植欏木、金葉女貞、紅花繼木、厚皮香等新型綠籬材料及定型植物。

      草花小區(qū)

      位于本區(qū)南部西側和北部東側,占地1160平方米。區(qū)內植角堇、球根鳶尾等一二年生和多年生宿根、球根花卉。

      地被植物小區(qū)

      位于本區(qū)南部東側,占地920平方米。區(qū)內種植荷蘭菊、釣鐘柳、大濱菊、大花萱草、鳶尾、金雞菊、花葉蔓長春花、品種美人蕉、過路黃等多種地被植物,綠葉蔥蔥,色彩艷麗。

      草坪小區(qū)

      位于本區(qū)北部,占地3400平方米。主草坪為矮生多年生百慕大和黑麥草混播。種植細葉結縷草、馬尼拉草、海濱雀稗、鈍葉草等草坪植物,宛如一片綠茵地毯。

      屋頂綠化小區(qū)

      位于本區(qū)中部南側,占地212平方米。種植矮錦帶花、六月雪、紫葉小檗、小葉扶芳藤、花葉玉簪、金錢蒲等10多種宜于屋頂綠化的植物。

      黃道婆廟

      位于綠化示范區(qū)以北的園東北部,由黃母祠、陳列館及展廊、游憩區(qū)三個部分組成,占地4200平方米。

      黃母祠

      位于本區(qū)中部,始建年代有兩說:一說為元代;一說為明萬歷年間(1573—1619年)龍華里人張之象建,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建。此后,在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及1957年兩次重修,在“文化大革命”中損毀殆盡,1991年又重建,F(xiàn)為六架梁五開間,歇山頂、磚木結構。面積84平方米。祠堂正中有尊玻璃鋼的黃母半身塑像,高1米,基座高1米,神態(tài)莊重。祠內陳列黃道婆生平事跡。

      陳列館及展廊

      位于黃母祠北側,五開間懸山頂?shù)年惲叙^與三曲展廊連成一體,均系磚木結構,面積分別為87和123平方米。館內陳列中國棉紡織生產(chǎn)發(fā)展的歷史資料。

      游憩區(qū)

      位于本區(qū)西南部,占地2700平方米。中央為蓮花池,面積150平方米,池內植荷花。池西浮雕墻長14.2米,寬3.6米,底座高1米,墻上磚雕圖案為古代植棉、脫棉籽、紡紗、織布等紡織工藝流程。池南的上智舫三面臨水,磚木結構,面積27.7平方米。區(qū)內主要種植銀杏、桂花、臘梅、紅楓、青楓、桑樹、楓香、結香、杜鵑、十大功勞、剛竹等喬灌木,景色宜人。

    歷史發(fā)展

      籌備建園

      1972年底,在上海市園林管理處莊茂長的倡議下,開始著手研究將龍華苗圃逐步改建為植物園。次年秋,在市園林處程緒珂的策劃下,由該處設計組完成了植物園的規(guī)劃方案,上海市革命委員會于1974年3月5日批準這個建設項目。初建和擴建工程總體規(guī)劃由市園林處設計組周在春負責,葉金培參與了初建的規(guī)劃;綠化設計由周在春、秦啟憲等負責。建園工程分兩期進行。

      一期工程

      第一期為改建原龍華苗圃,參加編寫植物名錄的有北京林學院的陳俊愉、張?zhí)祺,市園林處的莊茂長、張連全、徐欣、陳定慧;辦公樓、植物樓、模擬展覽溫室等大型建筑的設計由上海工業(yè)建筑設計院的陳翠芬、管式勤負責;道路、涵、閘、下水道的設計由上海市市政設計院負責。大型建筑由上海市第七建筑工程公司施工;路、涵、閘由上海市第二市政工程公司施工;其余工程項目由市園林處綠化工程隊施工。

      地形改造和綠化施工于1974年開始,至1978年初公園已稍具規(guī)模,遂于同年4月1日局部開放,1980年元旦上海植物園籌備組撤銷,正式定名上海植物園。1984年一期工程竣工,總投資額為1028.39萬元。

      二期工程

      1981年后,上海市人民政府批準將共青苗圃、龍華公園、吳淞公園的部分土地改作它用,以植物園相鄰的土地補償。為此,從1984年起在新增的土地上實施第二期工程,由市園林工程公司施工,工程于1987年竣工,總投資額為648.59萬元。

      國家4A級景區(qū)

      2012年1月6日,上海植物園通過國家旅游局的審批,晉級為“國家AAAA級景區(qū)”

    引種馴化

      植物的引種馴化是上海植物園的主要科研任務。根據(jù)1978年全國第二次植物園工作會議的分工,上海植物園主要從事觀賞植物的引種,以收集華東地區(qū)植物為主,適當引進國內各地及國外有經(jīng)濟價值的植物。公園從 露地木本植物、露地草本觀賞植物、溫室植物、藥用植物、盆景植物等方面開展大量的引種馴化工作,經(jīng)歷了廣泛引種—專類引種—珍稀瀕危引種三個逐步發(fā)展過程。

      通過種子播種、直接采集野生小苗和建立引種基地,收集較大規(guī)格野生苗等途徑,1973一1989年從國內外引入露地木本植物種籽、苗木、枝條共14877號,現(xiàn)保存的1541種(包括變種)生長良好,已向各單位推薦應用的園林樹木45種,其中有猴樟、紅果榆、墨西哥落羽杉、大籽獼猴桃、海岸松、亮葉臘梅、豪豬刺、琴葉榕等。在收集到的91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中,露地木本植物有68種,其中屬一級保護的珙桐、水杉、禿杉3種;屬二級保護的伯樂樹、夏蠟梅、普陀鵝耳櫪、連香樹、天目鐵木等24種;屬三級保護的梓樹槭、羊角槭、領春木、天目木蘭、黃山木蘭、銀鵲樹等41種。

      露地草本觀賞植物

      上海原有露地草本觀賞植物220種,至1984年已達到51科301屬1430種,先后推薦過適于公園、街道綠地花壇用的草花種類有大花三色堇、繁星矮石竹、重瓣須苞石竹、大花亞麻、重瓣耬斗菜、異果菊、來氏菊、蘭目菊、大花矮牽牛、矮金魚草、重瓣金盞菊、麗春花、矮種一串紅、矮種重瓣太陽花、彩葉草、超矮大麗花、大花萱草、矮美人蕉、冰花、大花英蓉葵等。

      溫室植物

      原龍華苗圃有溫室植物43科207種,至1983年底已發(fā)展到104科650種。此后相繼建成模擬展覽溫室和從國外引進大溫室,從而保證了引種栽培工作的快速發(fā)展,特別是百合科、鳳梨科、天南星科、竹芋科等引種更為出色,1989年全園已有各種溫室植物1000種(包括栽培變種)。

      藥用植物

      藥用植物從建園初期的100多種,發(fā)展到1983年的514種。1982年通過“上海樹樁盆景風格研究”課題的專家鑒定,從此使海派盆景躋身于全國五大盆景流派之列。海派盆景不僅風格清新,而且使用的植物材料也非常豐富,結合引種工作不斷選用一些新的盆景材料,如樟子松、金錢柏、珍珠黃楊、粉葉柿、山楂、赤楠、小葉六道木、南非凌霄、龍爪棗、哈克木、小葉鵝掌柴等,使盆景植物材料從幾十種發(fā)展到140余種。

    綠化種植

      植物配置按植物分類與專類觀賞相結合,室內與室外相結合,自然進化與人工進化相結合的原則設置。全園種植喬灌木8.87萬株,喬木與灌木之比1:1.33,常綠樹與落葉樹之比1:0.67。

      原龍華苗圃曾保存了數(shù)千盆格調高雅的盆景,籌建植物園以后,盆景的數(shù)量、質量都有較大發(fā)展,并且形成了獨特的海派盆景,在國內外享有聲譽。

      園內有草坪8.27萬平方米,花壇1117平方米;▔盎ň撤N植雞冠花、孔雀草、三色堇、羽衣甘藍、矮牽牛、金盞菊、花菱草、虞美人、雛菊、石竹、萬壽菊、一串紅等四季花卉,年用量5萬多株。

      苗圃主要集中在園西部和北面,共占地15.33萬平方米,全園各類生產(chǎn)養(yǎng)護溫寶9321平方米。全園先后引種栽培植物共3033種(包括種下等級)。圃內木本引種區(qū)占地6.89萬平方米,草花引種區(qū)占地6700千萬米,內有溫室1000平方米,年生產(chǎn)草花3萬多支。盆景生產(chǎn)區(qū)有地箱式苗床1000平方米,養(yǎng)護砂床1000平方米,養(yǎng)護溫室1937平方米。

    社會活動

    特色花展

      上海植物園每年都舉辦數(shù)個規(guī)模較大、主題各異的花展,如春季的綜合性花展“上;ㄕ埂,夏季的動感植物展、食蟲植物展、造紙植物展,秋季的能源植物展、國際名蝶展、南非花卉展以及冬季的迎新花展和迎春花展。經(jīng)過多年的努力,上海植物園的花展已經(jīng)成為滬上各大展覽的一朵奇葩,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認可。

    科普教育

      上海植物園科研中心現(xiàn)有35人,年齡基本上在25-45歲之間, 90%人員具有研究生以上學歷,高級職稱占40%。圍繞城市園藝這個戰(zhàn)略目標,下設觀賞園藝和環(huán)境園藝兩個研究方向。

      團隊以科學發(fā)展觀為統(tǒng)領,堅持立足上海、服務全國、接軌國際,圍繞建成將我園建成“國際一流植物園”的戰(zhàn)略目標,樹立“科技興園”的發(fā)展理念,大力推進技術進步和科技創(chuàng)新工作,緊密結合國家戰(zhàn)略需求和地方發(fā)展需要,通過植物種質資源創(chuàng)新和綠化技術革新,豐富城市綠化種質資源、挖掘能源戰(zhàn)略資源、解決城市環(huán)境問題。服務于兩個中心建設中優(yōu)美環(huán)境的需求。積極開展與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知名植物園和園林工程公司等的廣泛合作與交流并建立了戰(zhàn)略合作關系,同時培養(yǎng)研究生,2004年培養(yǎng)碩士研究生30多名,博士研究生2名,博士后3名。

      獲得了國家“十五”攻關計劃、“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以及上海市重大攻關項目等資助,并圍繞城市生態(tài)建設和辰山植物園建設的關鍵性科學問題,展開了多項科研工作。承擔的課題超過40多項,其中先后承擔國家攻關計劃、支撐計劃課題5項和省部級課題多項,通過科技研發(fā)和工程實踐,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已獲實用新型專利3項,發(fā)明專利3項;國家級獎2項以及上海市科技進步獎4項;發(fā)表論文超過150篇,主編、參編 5部專著,參編國家和地方垂直綠化技術規(guī)程2項;實生選育牡丹新品系6個(其中4個正在申請登錄之中),雜交育種選育茶花新品種8個,木瓜海棠新品種4個。

      上海植物園結合植物園資源的特點,科普工作銳意進取、大膽創(chuàng)新?破諆热萆,已從科學原理延伸至實際應用;活動形式上,已從靜態(tài)的文字展示拓展至參與性強的活動;活動時間上,已從常規(guī)的日間活動延伸至夜 間探險;活動地點上,已從園內講解擴展至社區(qū)課堂。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為上海植物園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上海植物園以多種形式開展植物科普工作。經(jīng)常對青少年作“科普導游”,把宣傳植物知識與游園結合起來,邊參觀,邊講解,寓教于樂,生動活潑;公園先后舉辦“大自然中的植物”、“植物與數(shù)理化的關系”、“21世紀生物學展望”、“植物與人類的關系”、“養(yǎng)花技藝講座”、“趣味植物學講座”、“國外植物簡介”、“綠化、美化與環(huán)境保護”、“樹種選擇與養(yǎng)護”、“環(huán)境綠化”等科普講座,有20萬人次聽講。受上海林學會委托,上海植物園在暑假期間多次舉辦中小學生林學夏令營,公園結合舉辦各類園藝展覽進行科普宣傳,如根據(jù)不同季節(jié)舉辦時令花卉展覽等,已舉辦各類展覽40次。組織編寫的園林科普知識小冊子有《蘭花》、《牡丹》、《小型盆景的制作》、《盆花培養(yǎng)》、《水仙》、《茉莉》等。主編或參加編寫出版的專著有《上海龍華盆景》、《上海園林植物圖說》、《園林花卉》等17種。

    低碳園林

       上海植物園占地80多公頃,園內遍布花草樹木。這些植物每年固定的碳十分可觀,但植物每年產(chǎn)生的枯枝落葉也不少,其中蘊含了大量的碳。如果這些枯枝落葉被焚燒,那植物辛苦固定的碳就會重新回到大氣中。如果進行填埋,那這么多的枯枝落葉將會增加垃圾處理的壓力。因此,上海植物園的管理者很早就在思考并著手有效地利用枯枝落葉,實現(xiàn)低碳園林的理念。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物質是循環(huán)的,因此垃圾在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是不存在的,利用得好,枯枝落葉就能進入有效的碳循環(huán)。經(jīng)上海植物園嘗試,堆肥是一個有效的方式,有可能將枯枝落葉所含大部分的碳長久固定在土壤中,達到尊重自然、永續(xù)發(fā)展的目的。

      上海植物園專家認為,除了公園綠地的枯枝落葉,堆肥也是廚余垃圾、農田秸稈處理的最佳方式。每到收獲季節(jié),焚燒秸稈造成空氣污染的報道屢見不鮮,而將廚余垃圾、秸稈進行堆肥處理,不僅實現(xiàn)了有效的碳循環(huán),而且還可增加土壤腐殖、改善物理結構。

      上海植物園自建堆肥場

      上海植物園嘗試建立了堆肥場,已有5年多的歷史。堆肥場位于園區(qū)四號門附,占地7畝,除了處理植物園本身的枯枝落葉以外,還幫一些外面的單位代為處理,如徐匯區(qū)全區(qū)一半的枯枝落葉、長寧區(qū)全區(qū)三分之一的枯枝落葉以及一些社區(qū)綠地送來的枯枝落葉。每年大約可以處理約6萬立方米枯枝落葉,制成堆肥、介質等,重又用作植物肥料或者園林布置。每年生產(chǎn)約2~3萬立方米的堆肥供園內外使用。這個項目不僅為植物園省下了大筆的垃圾處理費,也節(jié)約了肥料等的采購費,一舉兩得。并且堆肥是有機肥,對于土壤改良的作用是化肥不能比擬的。正在興建的辰山植物園溫室也使用了這些堆肥。

      在國內外,植物園自建堆肥場處理枯枝落葉是比較普遍的。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香港嘉道理植物園、北京植物園、廣東華南植物園等,都建立了堆肥場處理園內的枯枝落葉,而且項目都運行得比較成功。

      對于上海的公園綠地來說,這個項目也是完全可以推廣實施的。上海植物園可以對這個項目提供技術支持。此舉除了可以使枯枝落葉變身堆肥再利用外,還可以使其不進入垃圾行列,降低上海垃圾處置和運輸成本。而在公園綠地建立堆肥場,對于游園的市民來說,也是一種環(huán)境教育方式。市民可以看到垃圾分類處理的成果,有利于在城市中推行垃圾分類。

      堆肥如何“接力”植物碳固定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堆肥就可以達到這樣的目的。堆肥就是在人工控制下,在一定的水分、C/N比和通風條件下通過微生物的發(fā)酵作用,將有機物轉變?yōu)橛袡C肥料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機物由不穩(wěn)定狀態(tài)轉化為穩(wěn)定的腐殖質物質,在環(huán)境尤其土壤環(huán)境中不構成危害。堆肥分為高溫堆肥(好氧堆肥)和厭氧堆肥兩種方式。

      上海植物園使用的是高溫堆肥方式,流程包括:材料分類處理——搬運(將堆肥材料運往處理場)——堆垛第一次發(fā)酵(即發(fā)熱階段)——翻堆、破碎進行第二次發(fā)酵(即高溫階段)——翻堆、破碎進行第三次發(fā)酵(即降溫階段)——腐熟保肥階段——過篩、包裝至成品。制作堆肥的周期約30-50天。在這個過程中,堆肥的有機碳分解,一部分有機物轉化為水和二氧化碳,另一部分則轉化為腐殖質。

      上海植物園堆肥場在接收枯枝落葉后,首先會對其進行分類,將柔軟的樹枝,堅硬的樹枝、樹葉等分開,便于分別處理。少量樹枝經(jīng)過切片后或者粉碎后直接作為路徑或者裸露土地的覆蓋物,作為介質材料,以改善園林景觀。大量的樹枝、樹葉等分別進行粉碎,使其使其成為適于發(fā)酵的小塊,粒徑范圍在5-20mm左右。然后根據(jù)不同的材質(柔軟的樹枝,堅硬的樹枝、樹葉等)分開堆積,發(fā)酵所需的時間和摻入物也不一樣。從有機質含量、水分、溫度、碳氮比、碳磷比、PH值等方面對整個堆肥過程進行調整,其中的關鍵在于碳氮比(C/N)。

    附屬設施

    游樂設施

      1986年設電動小火車、電瓶童車和電瓶飄飄船。1988年在環(huán)境保 護植物區(qū)西部辟建兒童游樂場,占地7000平方米,內有水面1800平分米,90年代初起,設有蹦蹦床、童車、海洋球、蘋果機、慣性滑車、碰碰賽車、游覽電瓶車、碰碰船、激光射擊、汽槍射擊等游樂設施。

    餐飲設施

      玉蘭酒家位于園東中部,系多角形現(xiàn)代建筑,混合結構,面積2247平方米。酒家三面環(huán)水,西靠展覽溫室,南側遍植玉蘭樹,環(huán)境幽雅。茶室位于盆景園西、植物樓北,半臨水,為混合結構的兩層建筑,兩積310平方米,售品部有3處,總面積260平方米。

    門票信息

    開放時間

      1、入園時間(不含售票專類園)

      ① 持早鍛煉卡人員:6:00

     、 持門票游客:7:00

      2、閉園時間:17:00

      3、售票時間

      園區(qū)(不含售票專類園):7:00—17:00

      售票專類園(展覽溫室、盆景園、蘭室):8:30—16:30

    門票價格

      1、聯(lián)票(含大門票及售票專類園):40元/人

      2、大門票(不含售票專類園):15元/人

      3、售票專類園(購票在各專類園門口)展覽溫室:30元/人、盆景園:7元/人、蘭室:7元/人

    購票須知

      1、6周歲(含6周歲)以下或身高1.3米(含1.3米)以下的兒童可在一名成人陪同下免票入園(含售票專類園)。身高1.3米以上的6周歲(含6周歲)以下兒童需提供相應憑證。

      2、6周歲(不含6周歲)—18周歲(含18周歲)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下學歷學生憑本人身份證或學生證等有效證件享受半票(含港澳臺地區(qū))。

      3、70歲以上退休人員、離休干部、傷殘軍人、現(xiàn)役軍人、軍隊離退休干部、革命烈士家屬、殘疾人憑本人相關有效證件可免費入園;60歲—69歲人員憑本人有效證件享受門票(不包括售票專類園)8折優(yōu)惠。上述人員進入售票專類園需另行購票,購票享受優(yōu)惠票價,售票專類園聯(lián)票21元/人。如分別購買,具體為:展覽溫室21元/人、盆景園5元/人、蘭室5元/人。

      4、成人團隊、中小學生團隊(30人以上)需憑介紹信提前2天與經(jīng)營策劃科聯(lián)系享受門票優(yōu)惠。

    交通路線

    1號門

      上海植物園站:56、714、720、770、820、824、958、178、莘龍線、上奉專線、956(原徐吳專線)(招呼)

      附近交通

      上海植物園站: 714、720、770、824、958、973、178、956、

      莘龍線、上奉專線

      龍吳路百色路站: 56、820

      鄰專類園

      展覽溫室、 蘭室

    2號門

      龍水南路站:56、714、720、770、824、958、178(原龍吳線)、178大站車(原龍吳大站車)、上奉專線、956(原徐吳專線)(招呼)

      收費停車場,150個車位。

      附近交通

      龍吳路龍水南路站: 56、714、720、770、824、958、178、956、

      上奉專線、南川線

      停車場情況

      有一個停車場,可以停放150輛車,收費標準是10元一天

      鄰專類園

      黃母祠、綠化示范區(qū)

    3號門

      收費停車場,15個車位。

      附近交通

      百色路龍川北路站:820、720

      龍川北路百色路站:973、180、718、824、957、973、南南線

      園南新村站:131

      匯城新村站:131、720、957、973

      園南二村:720、820、824上海植物園站:957、180

      百色路龍川北路:973

      園南新村站:131、718、720、820、824、180(原上滄線)

      匯城新村站:131、718、720、857、957

      園南二村:720、820、824

      上海中學:閔行20路(原魯莘線)

    4號門

      附近交通

      石龍路站:地鐵3號線、111、144、156、164、957、

      上奉專線、南川線石龍路站:地鐵3號線、111、144、156、857、957、上奉專線

      3號線石龍路站,大約步行10分鐘可到達植物園4號門。

    停車情況

      2號門

      停車場情況

      有一個停車場,可以停放150輛車,收費標準是10元一天

      3號門

      停車場情況

      有一個停車場,可以停放15輛車,收費標準是10元一天

    相關文章
    熱點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