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塔云山簡介

    2021-12-06    商洛   

    塔云山,位于陜西鎮(zhèn)安縣城西南35公里處,距西康高速公路東坪出口15公里,主峰海拔1665.8米。山上十余處古樸、奇巧的殿堂樓閣,始建于明萬歷二十五年。2003年被列入省二級文物保護單位。

    塔云山是馳名秦、鄂、川、豫等地的道教名山,形似寶塔,直聳云端,素有“金頂刺青天,松海云霧間”之美譽。其道教古建筑群建于明正德年間(1505—1521),由一館、一塔、一廟、一堂、九殿組成,風格古樸而清雅。尤其金頂觀音殿,建于塔云山萬仞絕頂之上,三面懸于萬丈深淵,可謂鬼斧神工,令人嘆為觀止,被稱為“秦楚一柱,絕頂道觀”。清乾隆以來曾五次對塔云山古建筑群進行過修葺,為省級二級文物保護單位。

    塔云山

    景區(qū)簡介

    “金頂旋轉在九霄,腳踩飛云魂飄渺。果是人間一仙界,天宮勝景獨這好!边@昔日志士名人詠詩贊譽的,就是位于鎮(zhèn)安縣之西的柴坪鎮(zhèn)安坪村的塔云山奇觀。

    塔云山,又名討兒山,海拔1665.8米,邑人進士晏安瀾改今名。由一館、一堂、一廟、一塔、九殿組成,始建于明萬歷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清代和民國皆有增修。

    塔云山的第一景是塔云仙館。5間正堂,兩層樓閣,是專為上山進香和游客設置的食宿之所,可容納500余人。

    公館正中嵌鐫著“塔云仙館”四個大字,熠熠閃光。

    公館右上手是一座大殿,青堂瓦舍,雕梁畫棟,粉墻彩繪,有12尊生機盎然的泥塑神像。

    從大殿向東南繞一道彎,過一個小山埡,便可看到數十面排列整齊的石碑。

    塊塊碑文詳細地記述著修葺廟宇的年代和募資者姓名。

    從碑林前行10余米便是一塊開闊地,這里有靈宮殿、龍王殿、文官殿、玉皇殿、娘娘殿、祖師殿和八仙堂。在龍王殿后山,八仙堂左側有一座古樸典雅的玉石塔。

    塔底圍2米,高5米,分為五層建制。

    塔壁有玉溪氏題寫的“半世從未染紅塵,自是蓬萊第一人,身古熏名云玉石,念動塔里貯陽春”楹聯(lián)。

    塔門坊有石刻對聯(lián)一副,上聯(lián)“果滿善圓千秋鞏固”,下聯(lián)“功高德厚萬古流芳”。

    順石塔再向崖巔攀登,約1.0米的險厄處有一座面積不足2平方米的小廟。故命此廟為“舍尸殿”。從“舍尸殿”轉身向右攀,又有一個山巔,山巔上有一座3間兩樓的殿堂,名曰“一殿門”,又叫“化錢爐”,殿門匾楷書“天外云峰”4個大字。

    登塔云觀奇景,絕妙處在金頂。

    金頂就是觀音殿。這座不足6平方米的小廟,建筑十分險厄。

    它居于塔云山頂,三面懸于萬丈深淵,是用4根石柱插入石縫,用石條鋪墊立基,廟頂用黃銅鑄尖。

    黃銅頂經陽光照耀,閃爍出萬道金光,故有金頂之說。

    這座觀音廟有4根翹角飛檐,每根翹檐各掛21斤重的銅鈴一顆。銅鈴隨風舞動,發(fā)出有節(jié)奏的音韻,青龍活靈活現形欲騰飛起舞,其工藝精湛堪稱一絕。

    廟門額橫匾石刻“塔云山”3字;石雕楹聯(lián)是“樹長菩提蔭庇人天百歲;花開覆缽香蕩世界三千”。

    規(guī)模

    塔云山,俊秀、高聳、險峻,遠眺如破土而出竹筍,清新秀麗,近看又像聳入天際的高塔,雄偉壯觀。

    古建筑群在海拔2000余米處,由一館、一堂、一廟、一塔、九殿組成。據碑文載,廟宇建于明萬歷年間(1582),清乾隆、道光、光緒、民國期間曾五次修葺初具規(guī)模,壯觀古樸。

    塔云山地形陡峭,奇石嶙峋,有峰嶺、峽谷、絕壁等各式地貌。

    森林茂密,風光旖旎,大樹參天、空氣清新,山上道教建筑依山勢而筑,雕梁畫棟,建筑風格十分獨特,歷經400多年,依然保留尚好。

    特別是高聳于萬丈懸崖上的金頂,更是遠近有名。

    金頂不足3平方米,建于塔云山頂,三面為千仞絕壁。登臨金頂朝拜,腳踏流云,聽松濤、賞圓月,素有“金頂刺青天、松海云霧間”之說。

    景區(qū)資源

    風景秀麗的塔云山景區(qū)位于陜西省鎮(zhèn)安縣境內,處于北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過渡地帶,這里氣溫適宜,空氣濕潤,雨量充沛,是各種樹木生長發(fā)育的良好地區(qū);經我們初步調查,該區(qū)有木本植物283種,其中喬木樹種78種,灌木樹種193種,木質藤本植物12種,是秦嶺山脈木本植物分布比較集中的地區(qū)之一。

    塔云山景區(qū)樹木的優(yōu)勢種類有6種,其中落葉闊葉樹種有銳齒櫟和栓皮櫟兩種;常綠闊葉樹種有刺葉櫟和匙葉櫟兩種;針葉樹種有油松和華山松兩種。這6種樹木分別占據著不同的坡向和坡位,形成塔云山景區(qū)主要森林植物群落。

    塔云山景區(qū)珍貴樹種有血皮槭、玉蘭、領春木、白皮松和堅樺等種類;觀賞樹種主要有紫荊(饃饃葉)、四照花、黃櫨、胡枝子、盤葉忍冬等種類;糧油樹種有板栗、核桃、野胡桃等;生物能源樹種有黃連木、漆樹等;野菜樹種有香椿、青莢葉(葉上花)、短枝六道木(神仙豆腐)等;野果樹種主要有懸鉤子、野櫻桃、三葉木通(八月炸)、四照花等。(吳 振 海2011年8月15日)

    景區(qū)文化

    塔云山古建筑群已有400年歷史,不知有多少志士名人到此一游,從墻壁題詩中可以想見游客對此地景觀怦然心動。今選數首:

    (1)“金頂旋轉在九霄,腳踩飛云魂飄渺。果是人間一仙界,天宮勝景獨這好。”

    (2)“青松參天數千年,懸崖絕壁百丈澗。誰不稱贊華山高,華山僅只這一半!

    (3)“青云悠悠蓋塔云,萬古流芳皆是春。穿云碧峰飄飄然,煜照仙界香紛紛!

    【這怕是當地人的打油詩吧。應該是的。作為打油詩雅俗共賞!

    塔云山廟宇雖遭“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然而,處于群眾的齊心保護,古建筑雄姿尚存,有一僧一道上山護持,景觀盎然,很值得一游。

    觀塔云山偶得

    雷 濤

    子午深處一道觀,云中白鶴遨九天;

    老君青牛今猶在,總把鎮(zhèn)安當涵關。

    (作者系陜西省政協(xié)常委、文教委主任,原陜西省作協(xié)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

    塔云山

    張志琛

    不占后事不求神,為尋勝境訪塔云。

    眼觀絕頂搖欲墜,身臨危崖行未暈。

    放眼云天三萬里,捫心可藏一點塵?

    更喜道長殷勤意,賜茶貽杖論機因。

    (作者系原商洛市委常委、商洛市政府常務副市長,2007年9月因病逝世)

    不登塔云難為仙

    董發(fā)亮

    云卷峰巒天地間,凝是銀河又一天。

    久居山底低眼界,不登塔云難為仙。

    (作者系原商洛市文聯(lián)主席)

    登鎮(zhèn)安塔云山

    陳繼先

    群山懷抱一塔影,煙霧縹渺疑仙境。

    遠眺云海心自靜,遐想宇宙妙韻生。

    (作者系原商洛市政府副秘書長)

    登鎮(zhèn)安塔云山

    張順時

    踏荊撥棘林愈深,不盡紆回幽徑蔭。

    輕步漫游云外殿,扶欄遠眺霧中村。

    日近咫尺天欲傾,淵深萬尋地疑沉。

    石級坐觀景斜照,驚心未平汗仍淋。

    (作者系商洛市詩詞學會副會長)

    游塔云山

    史少博

    初春訪鎮(zhèn)安,喜上塔云山。

    雪涌天池埡,云封北翅巚。

    瓊枝搭古道,玉壑墜青煙。

    問道登金頂,尋仙入紫館。

    游人朝九殿,飛鳥隱巖巒。

    欲做逍遙客,常居不愿返。

    讀邙山草堂居士《重上塔云山》

    壬辰年四月二十九日阮甲智

    秦楚一柱塔云山,人文深厚非等閑。

    悟道凌虛思抱樸,探幽攬勝尚登攀。

    天池金頂古松月,險路青峰幾道彎。

    此處修行宜趁早,莫嘆塵世少紅顏。

    尋夢塔云山

    姚元忠

    千步拾級萬仞巔,頂禮膜拜白云端。

    但見金光射牛斗,忽聞風鈴震宇寰。

    松濤灌耳若蕩舟,流云繞膝欲成仙。

    蓬萊凈地滌心塵,道氣盈胸夢自圓。

    仙境塔云山

    陳興旺

    車在山中行,人是霧中仙。

    對面不相見,飛鳥鳴林間。

    松濤蕩耳鼓,金頂隱云端。

    霧擁靈氣動,仙境塔云山。

    已巳末登塔云山二十二韻

    姚元性

    塔云秀鄂陜,孤危傲群峰。

    酷暑威難避,攜登懷暫騁。

    攀援何艱險,臨巔余悸驚。

    松濤澎湃遠,煙靄縹緲行。

    金頂熘晴光,晨昏鳴寺鐘。

    撥草驚睡蟒,投石深谷應。

    折荊拂雨露,敞懷沐仙風。

    倚樹歇困足,飲泉頓心清。

    倦愁羨高鳥,自在擊長空。

    訪道忘歸程,醉攬萬山青。

    塔云春

    畢曉瑩

    薄霧輕籠半山間,翠煙淡染青階前。

    如夢幻境拂心塵,石雨松風撫琴弦。

    云游畫中不知返,飛花落葉隔經年。

    渺渺修途深幾許,迢迢塔云悟道禪。

    塔云山觀感

    徐堂義

    秦嶺南麓有仙山,山在云霧飄渺間;

    一塔高聳奇峰上,群仙聚會古廟前。

    奇花異草香四季,蒼松翠柏映百年。

    登臨忘卻回家路,身在九宵已成仙。

    踏雪登塔云

    陳鴻賓

    癸巳上元瑞雪天,群賢畢至塔云山。

    銀裝素裹南北峰,云蒸霧罩金頂觀。

    飛天崖畔聽松濤,轎頂亭旁撫壽杉。

    太上老君今何在?身在云霄人亦仙。

    塔云山賦

    陳風軍

    巍巍秦嶺,皓皓塔云。煌煌圣地,渺渺仙境。秦楚一柱,道觀絕頂。聚天地之靈秀兮,翠微風華之絕代;融日月之精華兮,沉香昭彰之盛名。南望長江如龍,水涌東海;北眺關山若虎,巒奔西京。勢若天戟,峭拔直擎刺天界;形如鐵塔,凌威群岳冠三秦。五千言太上宗室,曠世奇觀唯福地;百二關魯班鬼斧,漢唐宮闕此蓬瀛。

    妖嬈塔云,毓秀鐘靈。四時八節(jié),綺艷繡錦。春日和秾,縹緲浮云。夏意蔥蘢,佳木欣欣。秋光廖廓,霜染層林。冬風凜冽,銀妝霧凇。朝觀紅日云天開,夕攬風月驚鵲鳴。問道前塵與后世,忘懷時序之迭更。

    仰首神山,更崇千仞之峻;涉身云梯,堪嘆萬丈之崟。地孕塔,塔生云,云云是天堂;天生云,云孕山,山山皆仙境。三十六階,階階云梯是天道;一十八盤,盤盤幽徑為人生。一石一峰一傳奇,一松一樹一高品;一步一道一境界,一云一象一乾坤。嗟夫!險奇峻秀神,幻象混太清。

    塔云險兮,危崖兀立,崄崄峭壁,峨峨巉巖。云開九面之瑞色,幻天外云峰;柱生千尋之祥光,擎凌霄寶殿。龍吟虎嘯,昂昂然胸負高志;流浪飛瀾,澹澹然神馳思淵。

    塔云奇兮,鳳凰涅槃,奕奕北峰,邐邐南山。松譜四季之高曲,浮曉林霧靄;藤繪千載之古意,沉暮山云嵐。異卉芳菲,菁菁然醉臥丹青;怪石嶙峋,煥煥然光耀文膽。

    塔云峻兮,直插霄漢,岑岑岧峣,嵯嵯絕岈。巖飛錚錚之勁松,倒掛三秋月;澗隱汲汲之翔鸞,媲美二月花。登臨巋巔,洋洋乎魂銷羽化;潛行祥瑞,飄飄乎御風天涯。

    塔云秀兮,玉筍孑立,香霧娑娑,紫煙央央。泉流燦燦之幽石,鑒搖遐木葉;廊回婉婉之小橋,虹飄瑞草香。蘊玉藏輝,巍巍乎高山仰止;懷珠含章,湯湯乎江河浩蕩。

    至若亭臺樓閣,斗拱飛甍;堂館廟觀,畫棟雕梁。爭鋒西岳,競秀武當。三足鼎立,芳名遠揚。而圣山藏典,神藪仙巒。云集泰斗,幽隱群賢。仙道明達斷指化緣,花開優(yōu)缽香蕩三千世界;宿儒安瀾傾囊向道,樹長菩提蔭庇百歲人天。太上老君騎牛出關,飛天懸崖丹霞銘文神通物理;九天玄女禪水洗心,云鶴瑤池虹霓舞袂沐香浴艷。楊將八姐鏖戰(zhàn)雞魔,叱咤魑魅魍魎威震響云;豫州淑女喜結秦晉,遙嫁巴山蜀水璧合珠聯(lián)。嗟乎!奎星博彩兮太極為尊,塔云圓融兮百川是岸。

    風瀟瀟兮天宇澄,日曈曈兮思翮飛。登臨絕頂兮玄覽天下,長嘯山川兮恢弘志氣。臥枕塔云,乘物游心,精騖八極,三教九流本元一;憑藉天風,馳目騁懷,心游萬仞,三界九霄始菩提。贊曰:秦嶺第一仙山,人間無雙福地。

    萋萋芳草,郁郁幽蘭。悠悠栗鄉(xiāng),肅肅道觀。時維盛世,乾旋坤轉。洞開境界,再譜鴻篇。共襄仙境,大道源遠。天宮獨好,神州大觀。磬鐘和鳴,葳蕤塵寰。美哉,塔云之魂生生不息!壯哉,華夏之祉,國泰民安!

    代表景點

    塔云山景區(qū)旅游資源品種繁多,結構布局合理,依據國家標準《風景名勝區(qū)規(guī)劃規(guī)范》,塔云山有一級景點11處,二級景點8處,典型三級景源13處,分為土地嶺游覽區(qū)、過風埡游覽區(qū)、塔云山金頂游覽區(qū)、西北村游覽區(qū)。

    塔云仙館

    塔云山的第一景就是塔云仙館。仙館五間正廳,兩層樓閣,是專為上山進香者和游客設置的食宿之所,可容納500余人。

    公館正門用蘭色琉璃瓦鑲邊,正中嵌鐫“塔云仙館”四個蘭光閃爍的大字。公館右上手是一座大殿,大殿青堂瓦舍,雕梁畫棟,粉墻彩繪,有12尊生機盎然的泥塑神像。從大殿向東南前進,繞一道彎,過一個小山埡,便可看到數十面排列整齊的石碑。

    塊塊碑文都詳細的記述著修葺廟宇的年代和募資者姓名。在龍王殿后山,八仙堂左側有一座古樸典雅的玉石塔。

    塔底圍2米,高5米,分為五層建制。塔壁有玉溪氏題寫的“半世從未染紅塵,自是蓬萊第一人。

    身古熏名云玉石,念動塔里貯陽春”的楹聯(lián)。塔門坊有石刻對聯(lián)一副,上聯(lián)寫“果滿善圓千秋鞏固”;下聯(lián)寫“功高德厚萬世流芳”。

    順石塔再向崖巔攀登,約10米的險厄處有一座面積不足2平方米的小廟。該廟三面環(huán)于萬丈懸崖,廟門前只有容人一跪之地,稍不當心就有跌落深淵,粉身碎骨之險。故命此廟為“舍尸廟”。從“舍尸殿”轉身向右攀,又有一個山巔,山巔上有一座三間兩樓的殿堂,名曰“一殿門”,又叫“化錢爐”,殿門匾楷書“天外云峰”四個大字。

    傳說,世有觀音,能超眾生,而凡有所求者,必先在“化錢爐”祈禱、凈身、潔心,然后才能到觀音廟許愿還愿。

    因此,殿門香火甚盛。其門聯(lián)石刻首“元都百二河山凝瑞色;圣地三千客闕起祥光。”

    觀音殿

    登塔云觀奇景,絕妙處在金頂。金頂就是觀音殿。這座不足六平方米的小廟,建筑十分險厄。它居于塔云山頂,三面懸于萬丈深淵,是用四根石柱插入石縫,用石條鋪墊立基,廟頂用黃銅鑄尖。黃銅頂經陽光照耀,閃爍出萬道金光,故有金頂之說。這座觀音廟有四根翹角飛檐,每根翹檐各掛21斤重的銅鈴一顆。銅鈴隨風舞動,發(fā)射出有節(jié)奏的音韻,在萬丈懸崖之上,聽到這叮叮當當的鈴聲,更增添了空中樓閣的雅靜。廟門首是一條石雕青龍,青龍活靈活現欲騰飛起舞,其工藝精湛堪稱一絕。廟門額橫匾石刻“塔云山”三字;石雕楹聯(lián)是“樹長菩提蔭庇人天百歲;花開覆缽香蕩世界三千。”游人登上金頂,有暢游天宮般的享受。

    其他

    塔云山左有弛風山,其山勢陡峭,古松參天。站立弛風山頭可以收覽塔云山全景,是游人憩息的好去處;右為東風山,其山巍娥壯觀,林木幽森,靠近山坡處有一寬敞牧馬坡,順牧馬坡而上,遠眺,塔云山、舍尸崖、金頂均收眼底。

    旅游信息

    游記

    尋夢大秦嶺,問道塔云山

    安黎

    滾滾長江東流去,巍巍秦嶺從西來。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而秦嶺則是中華兒女的父親山。

    層巒疊嶂的秦嶺,盤踞陜西中部,橫跨華夏南北,它呈現著帝王般不可一世的霸氣,也映現著一位父親的寬厚與慈祥。

    秦嶺姿態(tài)萬千,雄奇壯美。在它恢弘律動的篇章里,最為燦爛的典章,最為奇崛的“畫龍點睛”之筆,則是位于鎮(zhèn)安縣境內的塔云山。

    鎮(zhèn)安位于長江上游,坐落秦嶺南麓,山川秀美,人杰地靈。從古都西安啟程,僅用一小時,就到了風景如畫的鎮(zhèn)安縣城。站立縣城之巔,塔云山的雄姿在飄忽的云霧里,捉迷藏一般地若隱若現。

    塔云山從秦嶺的千萬座山峰里脫穎而出,金雞獨立,它有著“一覽眾山小”的孤傲,有著“直插云霄”的挺拔,有著大力士的矯健和雄闊,又有著大家閨秀的嫵媚和多姿。它的特質,可以用5個字來概括,那就是“險、奇、秀、峻、神”。

    秦楚一柱,絕頂道觀。塔云山的金頂觀音殿,翹首于萬仞絕壁之上,三面懸于萬丈深淵,仰望壁巖,宛如刀削斧劈;俯視溝壑,仿佛深不見底。站在金頂之巔,恍惚的云輕拂面龐,迷亂的風時而晃動松林,人仿佛置身于虛無飄渺的仙境。

    “金頂刺青天,松海云霧間”。塔云山如同一支刺向天宇的利劍,劃破重重云層,而南翅峰、北翅峰和香爐峰等諸多山峰,簇擁而立;它們相互牽連,又彼此獨立,各展風姿,競相以自己的奇特招人眼目,形成了千峰爭奇,萬嶺逶迤的磅礴氣勢。

    金頂兩翼的南北二峰,猶如金頂的兩個翅膀,呈現著搏擊蒼穹的氣勢。南翅峰兩側的山脈,一座之上9座小山峰逶迤而去,仿佛9條巨龍正騰空飛躍;另一座則形若一只龐然之虎,虎視眈眈。龍騰虎嘯,威震八方。氤氳著塔云山這塊神圣寶地藏龍臥虎的地脈人氣。

    古松在石縫里茁壯,山花在山崖間綻放,鳥兒在枝頭翩躚歌唱,清泉在峽谷里潺潺流淌。滴水崖常年滴水如注,在生生不息的傳說里,顯得格外楚楚動人。

    千奇百怪的石頭,造型各異,神態(tài)可掬。蠟燭石不但形神兼?zhèn),更凝結著一個感人的勵志故事。傳說鎮(zhèn)安籍進士晏安瀾在這里刻苦學習,不覺夜幕降臨。正在他起身尋找光亮之時,忽見一根巨型蠟燭在山上熠熠生輝。他在蠟燭之下捧書閱讀,至天亮才發(fā)現,原來這根蠟燭是一根石柱。晏安瀾后來中榜,官至京城鹽政官,后人因此稱這塊石頭為“蠟燭石”。

    塔云山的樹木古老而蔥蘢,綠如波濤,隨山的起伏而起伏,隨山的幽深而幽深,隨季節(jié)的輪回而變化,隨天氣的陰晴而轉換表情。奇妙的樹木,或筆直如崗哨,或散漫如懶漢,或如困乏者躺臥在地,或似偷情者急不可待旁若無人的相擁相抱。

    奔流不息、逝者如斯的旬河、乾佑河,在塔云山腳下迂回曲折,潺潺流淌。喜怒無常的云霧,更使這座被傳說籠罩的奇山詩意朦朧。云彌漫山中,山坐擁云里!安蛔R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塔云山的云,比之廬山,更濃郁,更壯闊,更富于變幻莫測。云霧時而將整個山體吞噬,山脈頃刻間失去了蹤影;時而宛若一條輕盈的紗帶,纏繞在山腰,時而仿佛一團蓬松的棉花,飄蕩在山的頭頂。

    云霧忽然而來,忽然而退,仿佛調皮的情侶,與山捉迷藏。那些云霧,仿佛白色的海洋,仿佛洶涌的波濤,浩浩蕩蕩,起起伏伏,一望無際。一座一座的山峰,形似島嶼,孤立無援。

    奇崛的風光美不勝收,但塔云山更為引人入勝的,是它綿延千年的道教淵源。北有華山,南有武當山,中有塔云山,3座道教名山鼎足而立,遙相呼應。塔云山與道教的情愫,可追溯至戰(zhàn)國時期。老子騎牛東來,在秦嶺腳下創(chuàng)作出不朽的名篇《道德經》,于是秦嶺,就成了《道德經》的孕育與萌芽之地,而塔云山有著“秦嶺第一仙山,世間無雙福地”的美譽。這樣的稱謂,昭示著塔云山在中國道教界身份之尊貴與地位之顯赫。

    明代皇帝朱棣把道教樹為國教,于是在全國各地,道教呈現出了蓬勃的燎原之勢。當朝廷舉官府之力,大肆修建武當山的時候,鎮(zhèn)安周邊多省民間百姓也在傾心竭力修建塔云山。到了清代,鎮(zhèn)安籍京官晏安瀾爭取到了朝廷與地方官府的支持,并會同眾多的社會賢達,對塔云山進行了大規(guī)模地修葺,建起了供遠路香客居住的“塔云仙館”,并親筆題寫了館名;道士成明達為塔云山的興盛殫精竭慮,最終坐化于山上,致使塔云山蜚聲海內外。四川、河南、湖北以及陜西境內的游客與香客川流不息,紛至沓來,燒香祈福。

    晏安瀾的身影已尋覓不見,道士成明達親和的面容已凝固成后人為他制作的石塑。但晏安瀾的遺存,卻清晰可見;成明達的魂魄,似乎還在山間徜徉。這副長達36字的對聯(lián),即為晏安瀾親筆所寫。對聯(lián)落筆不凡,氣貫長虹。晏安瀾為了紀念成明達的善德善行,特意為他樹立了“念功碑”,與成明達的坐化塔,與那些落滿歷史塵埃的大小碑石比肩而立,給塔云山,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內涵。

    歷史的煙云漸漸散去,但民間的傳說卻生生不息。這種傳說,本身就是道教文化的一部分。塔云山上云霧繚繞,而更多的傳說,也像一團團的迷霧,更使這座山充滿了濃郁的神秘色彩。歷史遺存、神話故事、民間傳說籠罩著整個山巒,附著于這里的一石一木,從而使這里的一切,都似乎有了神性與靈氣。天池里,7個仙女沐浴的景象隱約浮現;老子的塑像端莊慈祥,一種悟透人生之后的超然與淡然濃縮在臉上;舍身廟,百年流傳著旬河畔一位村婦因奉祀貢米,被親子溺污而狠心將兒子拋下,而返回家里孩子卻安然無恙。打兒窩,據說是一對戀人長相廝守的活化石,世世代代的百姓都在朝它的頂端扔著石子,祈求生子,祈求平安。飛天崖生滿古藤,香客拽藤攀越,心誠者不懼危險,心虛者望而卻步。轎頂山、雞叨崖、駝背梁、惠風亭等等,林林總總,不一而足。每一個景點,就有一個神奇的傳說;每走幾步路,總會與一個美麗的故事相遇;每一塊石碑,都凝刻著歲月豐富的表情,每一尊古典雕像,都在傳遞著楚楚動人的吟唱。

    “一館、一塔、一廟、一堂、九殿”的建筑群,體現著道家清靜無為、道法自然的風格。攀上“倚天門”,金頂近在咫尺。高高聳立的金頂,懸空于峭壁之上,似乎搖搖欲墜,又仿佛安之若素。金頂僅用四根石條支撐,創(chuàng)造了中國建筑史上令人驚嘆的奇跡。金頂的每一個部分,每一個細節(jié),都美輪美奐,巧奪天工,達到了驚人的藝術高度。從建筑學的角度仰望金頂,金頂的構造無與倫比,堪稱中國古典建筑的典范。從藝術的層面審視金頂,金頂集繪畫、雕塑、書法等多種美學元素于一身,實為藝術之瑰寶,千古之絕唱。

    金頂金雞獨立,奇絕天下;它的神奇與奇妙,堪比埃及的金字塔。金頂支架在4根巨大人鑿青石之上,但4個支撐金頂的長青石,究竟從何而來呢?又是如何運到這萬仞絕頂之上的呢,是天造神設,還是人力所為?天造神設過于虛幻,人力搬運又不大可能,于是,在塔云山,就形成了眾說紛紜的神奇?zhèn)髡f,更形成了一個等待破解的千古之謎。

    “金頂旋轉在九霄,腳踩飛云魂飄渺。果是人間一仙境,天宮勝景獨這好!彼粕,猶如一座聳立的豐碑,濃縮著世間所有的光華,站在歷史與未來的交匯點上,永恒地閃光,嫵媚而深情地歌唱……

    相關文章
    熱點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