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蘇州話簡介

    2022-02-23    蘇州   

    蘇州話,俗稱“蘇州閑話”,是一種吳語方言,屬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長期以來蘇州話一直是吳語的代表方言之一,在歷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蘇州話以軟糯著稱,素有“吳儂軟語”之美稱。

    蘇州話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方言之一,保留很多中古漢語要素,其顯著特征為完整保留中古漢語的濁音,保留平上去入的平仄音韻,保留尖團(tuán)音分化,保留較多古漢語用字用語,能夠與古代韻書《切韻》、《廣韻》等基本匹配。

    現(xiàn)代蘇州話有28個聲母,49個韻母,7個聲調(diào),聲韻調(diào)系統(tǒng)也是吳語的一般情況。蘇州話有很多特征詞、俚語和特殊的語言現(xiàn)象,是蘇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江南文化的瑰寶。

    蘇州話不僅是生活語言,也是一種文學(xué)語言!逗I匣袀鳌肥亲钪膮钦Z小說,全書由文言和蘇白寫成。蘇白是江南最流行的語言。傳承與保護(hù)蘇州話是每一位蘇州人的責(zé)任。

    蘇州話

    語音

    音韻

    老派標(biāo)準(zhǔn)蘇州話是28個聲母,49個韻母,8調(diào)。蘇州郊區(qū)很多都保留了翹舌音聲母,故部分地區(qū)具有33或34個聲母,F(xiàn)代新派蘇州話(蘇州市區(qū))有27個聲母,46個韻母,7個聲調(diào)。20世紀(jì)初蘇州話仍保留四聲八調(diào)系統(tǒng),但是現(xiàn)在陽上與陽去歸并,所以剩7個調(diào)(城區(qū)),但常熟、張家港等地仍然是保留有8個調(diào)。

    蘇州話的主要語言特征有:

    (1)塞音、塞擦音聲母三分,主要保留古全濁聲母。清濁對立用音標(biāo)舉例為[b]和[p]的對立,也就是英語的b[b]與普通話的b [p]的區(qū)別。英語“big”中的“b[b]”就是濁音,而“spend”中的“p[p]”實際發(fā)的音就是不送氣輕音/p/。濁音系統(tǒng)是吳語區(qū)別于其他發(fā)言的最大特點,這也是對中古漢語(唐宋時期)的繼承。

    (2)蘇州地區(qū)基本保留中古四聲的分野,各分陰陽,共8個聲調(diào)。如常熟、張家港是8個聲調(diào);而蘇州市區(qū)、昆山、太倉是7個聲調(diào),陽上并入陽去。

    (3)保留古疑母[?]。如:我/??u/、外/?a/、吳五/??/

    (4)中古咸攝和山攝的一二等字分為兩類韻母,寒/??/-山/s?/。

    (5)[z]音詞頭s變規(guī)律,也就是[z]音詞頭清化規(guī)律。所謂z音詞頭s變,也就是所有的z音,如果在一個詞語中處于開頭的位置,則這個[z]要發(fā)成s的音,但是仍然保持濁音時的聲調(diào)與氣流。例:辰光 ,人民 ,石頭。但是如果z音在詞語的中間,則依然保持[z]的發(fā)音。

    (6)gh[?]音詞中弱化現(xiàn)象。gh[?]是比較難掌握的一個音位。當(dāng)這個音在所在的詞語中處于開頭的位置時,需要完整的發(fā)出來。但是如果是在詞語中間,則會弱化,甚至脫落。舉例:粉fen紅ghon。實際發(fā)成fen51-'on。

    (7)分尖團(tuán)。

    (8)古果遇兩攝混同。

    聲母

    ●新派

    蘇州話總共有27個聲母(包括零聲母,不包括評彈翹舌聲母),如果算上評彈翹舌聲母(也就是老派蘇州話中的聲母),那么蘇州話的聲母總數(shù)可以達(dá)到31個。如果再將'm和m類的分列,則有36個。蘇州話完整的保留中古濁音,即“巴”,“怕”,“爬”三字聲母相互對立,這也是吳語的共性。

    蘇州地區(qū)各縣級市聲母數(shù)目不一,常熟話33個聲母、張家港話34個聲母、昆山話27個聲母、太倉話28個聲母。

    老派

    下表列出老派蘇州話的聲母系統(tǒng),根據(jù)《蘇州方言志》(1998)。

    雙唇音唇齒音齒齦音齦腭音軟腭音聲門音
    鼻音/m/忙米問木/n/南努納/?/娘女宜肉/?/岸餓咬外
    塞音清音送氣/p?/噴飄破匹/t?/湯天貪塔/k?/開寬肯哭
    不送氣/p/包邊波八/t/東低短跌/k/高姑瓜各/?/安煙彎怨
    濁音/b/排皮步白/d/唐甜團(tuán)達(dá)/ɡ/共狂軋搿
    塞擦音清音送氣/??/草妻穿拆/??/欺勸巧卻
    不送氣/?/糟豬戰(zhàn)作/?/京菊鬼交
    濁音/?/棋群窮巨
    擦音清音/f/方非覅福/s/山西生色/?/虛戲曉訓(xùn)/h/海蟹荒黑
    濁音/v/房馮微伏/z/邪社儒宅/?/孩效葉月
    邊音/l/來連亂落

    陸基所著的《注音符號·蘇州同音常用字匯》,記錄的是1935年時的最老派(亦稱舊派)蘇州話語音,其中反映的蘇州話聲母系統(tǒng)如下:

    雙唇音唇齒音齒齦音卷舌音硬顎音齦腭音軟腭音聲門音
    鼻音/m//n//?//?/
    塞音清音送氣/p?//t?//k?/
    不送氣/p//t//k//?/
    濁音/b//d//ɡ/
    塞擦音清音送氣/??//????//??/
    不送氣/?//???//?/
    濁音/?/
    擦音清音/f//s//?//?//h/
    濁音/v//z//?//?/
    邊音/l/
    近音圓唇/?//w/
    不圓唇/j/

    /???, ????, ?, ?/四個翹舌音僅存于最老派和少部分老派蘇州話,尤其是評彈老演員所使用的蘇州話。據(jù)《現(xiàn)代吳語的研究》,舊派蘇州話分/???/組和/?/組,新派蘇州話不區(qū)分兩者。其中,中古的章組聲母在最老派蘇州話文讀中絕大多數(shù)為翹舌,莊組及知組除部份陽聲韻外則多為平舌。盡管如此,根據(jù)《一百年前的蘇州話》及趙元任先生的一些實地調(diào)查,當(dāng)時蘇州話白讀音的翹舌分布遠(yuǎn)小于文讀,且較為不規(guī)則。在如今的蘇州市區(qū),除極少數(shù)評彈演員外,已無人能區(qū)分最老派蘇州話的平翹。但在蘇州郊區(qū)幾個點上仍有些許保留。

    /j, w, ?/三個聲母見于《字匯》所記錄的最老派蘇州話中。在記錄后來語音的《蘇州方言志》中,這三個聲母同/?/聲母均只用一個/?/聲母代表,即無論韻母是開齊合撮,一律陽調(diào)用?-,陰調(diào)用?-。這個差別實質(zhì)上是歸類的問題,不大是語音上本質(zhì)的差異。老派的/?/代表的是與后面元音同部位的濁擦音,無論后接元音的洪細(xì)。

    零聲母限于陰聲調(diào)字,開始時往往帶有喉塞音。蘇州話的全濁聲母/b, d, g, ?, z, v/起頭并不很濁,可表示為[b?, d?, g?, ??, z?, v?]。

    老派和新派都分尖團(tuán),古見溪曉三母的字在今細(xì)音前讀/?, ??, ?/,與古精清心三母的字讀/?, ??, ?/不同音。例:“雪”/si??/≠ “歇”/?i??/。不分尖團(tuán)的蘇州話被公眾視為不標(biāo)準(zhǔn)的蘇州話。

    韻母

    ●新派

    新派蘇州話(蘇州市區(qū))是46個韻母。蘇州地區(qū)各縣級市韻母數(shù)不一,昆山和太倉話41個韻母,常熟話50個韻母,張家港話42個韻母。

    今蘇州話韻母表如下:

    老派

    《蘇州方言志》記錄的老派蘇州話有49個韻母,見下表:

    開口呼齊齒呼合口呼撮口呼
    /ɑ/排拉街蟹/iɑ/借家寫雅/uɑ/怪快歪淮
    /?/包超刀高/i?/苗焦刁要
    /?/班追丹改/u?/關(guān)灰塊彎
    /o/巴茶瓜花啞/io/亞靴
    /i?/邊尖天也
    /?/半專端甘/i?/捐原圓鴛/u?/官寬歡換
    /? ~ ??/否州丟狗歐/i?/九丘牛休油
    /?/資次師是/i/非姊低基/u/布婆夫符/y/居渠虛羽
    /?/知吹書時
    /?u/租多土河
    /?/浜張打硬/i?/想良姜央/u?/橫
    /ɑ?/幫糖康裝/iɑ?/江旺/uɑ?/光狂荒汪
    /?n/本春能根/in/賓平心英/u?n/滾昆混溫/y?n/軍群訓(xùn)云
    /o?/風(fēng)東工翁/io?/窮濃兇泳
    /a?/襪殺搭鴨/ia?/甲鴨/ua?/刮甩滑挖/ya?/曰
    /ɑ?/百拆客壓/iɑ?/爵掠虐俠腳約
    /??/不哲得割/i??/筆即跌吉一/u??/骨闊忽活/y??/粵桔缺月
    /o?/八足各惡/io?/覺曲局浴育
    /?l/兒而
    /m?/嘸畝
    /n?/唔(~篤,即你們)
    /??/吳魚五
    /?/一韻,女性是地道的[?],男性偏央接近[?]。此音是蘇州話的特別標(biāo)志,可以與鄰近的昆山、常熟、無錫、吳江等地方區(qū)分開來。例如:“好”/h?/。/?l/韻只在書面語出現(xiàn),它其實是成音節(jié)的/l/,即/l?/。其音值不穩(wěn)定,一般先發(fā)央元音/?/,緊接著舌頭向上抬起,有時舌尖碰到硬顎,有時不碰到。舊派蘇州話多一套卷舌聲母,因而相應(yīng)地多出兩個舌尖韻母/?/和/?/。/i??/韻在/p, t, ?/三組聲母后讀[i??],在/?, ?/聲母后讀[i??]。/?n, in, u?n, y?n/四韻中的/n/不是地道的[n],也不是地道的[?]。發(fā)音時舌尖一般不抵住硬顎,可以向前些,也可以向后些,有較大的個體差異。

    相比之下,《字匯》所反映出的韻母系統(tǒng)見下表。它與后來的《方言志》之間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以黃底字表示出來。

    /?, ?//ɑ//?//?/>/?//?//o//?//?/
    /i//iɑ//i?//i?/→/i?//i?/
    /u/>/u, ?u//uɑ//u?/>/u?//u?//uo/>/o//u?/
    /y//yo//y?/
    /?n//ɑ?//?//o?/
    /in//i?/
    /un//uɑ?//u?/
    /yn//yɑ?//yo?/
    /ɑ?//a?//??//o?/
    /iɑ?//ia?/)/i??/
    /uɑ?//ua?/)/u??//uo?/>/o?/
    /ya?/)/y??//yo?/
    /?l//m?//??/>/n?, ??/?

    聲調(diào)

    一、單字調(diào)

    蘇州城區(qū)蘇州話的單字聲調(diào)按照傳統(tǒng)語言學(xué)來講,共有7個,陰平/陽平/上聲/陰去/陽去/陰入/陽入。城區(qū)陽上與陽去合并。吳縣有20多個鄉(xiāng)鎮(zhèn)陽上、陽去有別,陽上??(31) 降調(diào),陽去???(213) 降升調(diào)。

    和漢語普通話的聲調(diào)不同,蘇州話的聲調(diào)是清、濁分明的。如上面說的“陰聲調(diào)”就只在以清輔音打頭的音節(jié)中出現(xiàn),而“陽聲調(diào)”就只在濁輔音打頭的音節(jié)中出現(xiàn)。清輔音不會出現(xiàn)陽聲調(diào),濁輔音也不會出現(xiàn)陰聲調(diào)。

    蘇州市區(qū)以及昆山、太倉等地的單字調(diào)在7個,而常熟、張家港等地的單字調(diào)在8個。以下為蘇州市區(qū)聲調(diào)表:

    調(diào)號調(diào)類調(diào)值例字
    1陰平44翻機(jī)西東梯初
    2陽平24煩奇齊銅提余
    3上聲51反喜死懂體彩
    4陰去523泛記細(xì)凍替報
    5陽去231飯忌聚動地造
    6陰入43法激息督鐵削
    7陽入23罰極席讀笛滅

    二、連續(xù)調(diào)

    連續(xù)調(diào)是在實際說話中出現(xiàn)的調(diào)。其劃分的單位不是單字,而是一個語流,如一個單詞,一個詞組短語。吳語連續(xù)變調(diào)情況十分復(fù)雜,很多的吳語音韻學(xué)家為之奮斗,想搞清楚連續(xù)變調(diào)的規(guī)則,卻在研究這個問題時出現(xiàn)了很多困難,到現(xiàn)在為止,吳語連續(xù)調(diào)的規(guī)律仍然各家所云,嘆為觀止。但始終沒有一個明確簡單的規(guī)律可找。蘇州話的連續(xù)變調(diào)情況大致規(guī)律如下:

    1.在實際語流的一個單詞或短語中只要有促音節(jié)(入聲),其入聲本身的音調(diào)就不變。如:角落。連讀依然和兩個單字的讀法一樣。

    2.實際語流中的一個單詞或短語中,第一個音節(jié)的聲調(diào)對整個單詞或短語的聲調(diào)起決定性的作用,而第一音節(jié)聲調(diào)基本是不變的。這樣的情況占到80-90%左右。如:開關(guān)

    3.在把握第一個音節(jié)聲調(diào)的基礎(chǔ)上,下面的聲調(diào)就好把握了,這可以用一個“橋”型來掌握。(通常吳語的聲調(diào)在最后一個音節(jié)下降。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重音)

    以下列出的是《蘇州方言志》中蘇州話雙音詞連續(xù)變調(diào)的規(guī)律表。黃底表示的是前字變調(diào)的連續(xù)變調(diào)模式,其余均是后字變調(diào)。可見,蘇州話二字組連續(xù)變調(diào)最主要的特征還是前重后輕,即屬于前重式變調(diào),只有首字陰上和陽上去時有例外。其前重式的特點雖然不及上海話強烈,但仍然十分明顯。在前重式變調(diào)中,每個字組的非首字與北京話的輕聲實質(zhì)上是類似的。

    有趣的是,蘇州城區(qū)方言雖陽上、陽去相混,但在陰入+陽上去二字組中,后字陽上和后字陽去的二字組卻表現(xiàn)不同,古陽去字保持其本調(diào)。前字陰入也是最為穩(wěn)定的二字組類型,這種環(huán)境下陽去字的本調(diào)才得以保持。

    前字舒聲入聲
    陰平
    ??55
    陽平
    ??13
    陰上
    ??51
    陽上去
    ??31
    陰去
    ???513
    陰入
    ??5
    陽入
    ??3
    陰平
    ??55
    ?? ??(55 21)?? ?(55 2)
    陽平
    ??13
    ?? ??(13 33)?? ?(13 2)
    陰上
    ??51
    ?? ??(51 33)?? ??(51 21)?? ??(51 21)?? ?(51 2)
    ?? ??(51 33)
    陽上去
    ??31
    ?? ??(13 33)?? ?(13 2)
    ?? ??(31 21)?? ?(31 2)
    陰去
    ???513
    ?? ??(55 21)?? ?(55 2)
    ?? ??(51 33)?? ??(51 33)?? ?(51 2)
    ?? ??(51 21)
    陰入
    ??5
    不變不變不變
    ?? ???(5 313)
    陽入
    ??3
    ?? ??(3 21)不變

    除此外,蘇州話還有兩種輕聲,無喉塞音尾的是??(21) 調(diào),有喉塞音尾的是?(2) 短調(diào)。例:心·浪(/sinlɑ?/,“心上”,與“新郎”/sinlɑ?/同音)、里·向(“里面”)、兒·子。

    例子1:

    獅子  平降

    獅子林  平平降

    獅子林公園 平平平平降

    例子2:

    老蟲(注:老鼠) 上降

    老蟲藥(老鼠藥) 上平降(促)

    可見,吳語一個單詞或短語中,通常只出現(xiàn)一次上升,一次下降,而中間的大部分是平的。

    4.句例:“今朝點我勒海西祠胡同個蘇州論壇浪鄉(xiāng)發(fā)仔一個帖子! 這句話只要拆分成以下語流:單詞/短語,即:“今朝點 我 勒海 西祠胡同個 蘇州 論壇浪鄉(xiāng) 發(fā)仔 一個帖子!逼狡浇-降-促促-平平平平降(促)-平平-上平平降-促降-促平平降。

    語法

      部分單音節(jié)形容詞重疊式加“里、能、叫、則”等后綴,主要做狀語。如蘇州“慢慢較”,常熟“慢慢能”。形容詞的生動形式構(gòu)成復(fù)雜,蘇州有ABB、AAB、ABCD等幾種形式,分別表示不同程度。如“綠”——“綠汪汪”——“碧碧綠”——“碧綠生青”。表示極高程度的格式,蘇州有A里A、A完A完的形式。關(guān)于過去式,過去的工作行為,常使用語素“曾”。進(jìn)行體和持續(xù)(存在)體有有明顯的區(qū)別,不使用普通話的“著”。有后置的謂語修飾語“快”,用在動詞短語后。可能補語的否定形式,代詞賓語常出現(xiàn)在動詞和補語的中間,如“講俚勿過”。單音動詞的重疊式很常用,可以出現(xiàn)在如下格式里:掃掃干凈、做做好、想想定當(dāng)。在雙賓語句中,間接賓語常放在直接賓語后。量詞能直接后名詞節(jié)后,前面不需要數(shù)詞“一”和指示代詞。連續(xù)變調(diào)和語法結(jié)構(gòu)有較密切的聯(lián)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區(qū)別不同的句法形式。

    詞匯

    (一)表語法手段的詞:

    1.否定詞一般是“弗”。

    2.表所屬、領(lǐng)有的結(jié)構(gòu)助詞是“個”。

    3.表疑問的副詞用“阿”,加在動詞短語前。

    4.表給予的動詞和表被動的助詞同形,一般是“撥”“把”。

    5.粘著的方位詞“上”,一般說“浪”。

    6.有虛化補語“脫/落”,用在動詞后,相當(dāng)于普通話的“掉”。

    7.死和殺:單獨的動詞用死,作補語時說“殺”(或?qū)懽鳌吧贰保?/p>

    (二)有一些構(gòu)造形式特殊的擬聲詞,這些詞優(yōu)勢還兼擬態(tài)摹狀。

    (三)后綴,“兒”很少,“頭”和“子”常用。

    (四)有很多特征詞。

    人稱代詞

    蘇州話的人稱代詞是:

    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
    單數(shù)我/??u/(奴/n?u/)乃/n?/俚/li/
    唔倷/n?n?/(俚倷/lin?/)
    復(fù)數(shù)伲/?i/唔篤/n?·to?/俚篤/li·to?/

    僅有部分老年人,主要是老年婦女稱“奴”/n?u/作為第一人稱單數(shù)代詞。蘇州的東郊和西郊都說“奴”,因此城區(qū)的人大多認(rèn)為“奴”是鄉(xiāng)下口音。/??u/不寫作“吾”,因為蘇州話“吾”讀/??/,只用于書面語。

    第三人稱單數(shù)“俚倷”見于《海上花列傳》,原寫作“俚乃”。它可能是“唔倷”的前身,現(xiàn)已不使用。

    蘇州方言用來表示人稱代詞復(fù)數(shù)的后綴是“篤”/to?/,相似的后綴也存在于其他吳語方言中。

    名詞

    寶貨(無能的人)門腔(舌頭)迷露(霧)場化(地方)
    鑊子(鍋子)辰光(時候)朝飯早飯晝飯/中飯/點心(中飯)
    霍顯(閃電)凌唐(冰錐)晏模樣(快到時間)夜頭晚間(晚上)
    灶下間(廚房)老掐辣(精明、老練的人)好婆/媼婆/親婆(祖母)墨坨坨(污跡,有時引伸為糊涂的人)
    物事(東西)夜飯(晚飯)寒寒豆(豌豆)老蟲(老鼠)

    代詞

    哀丈、該丈、哀實梗(這樣)彎丈、歸丈(那樣)幾化(多少)
    俚篤(他們)啥個、啥物事(什么)俚(他)

    指示代詞

    近指中指遠(yuǎn)指
    哀/?/~ 該/k?/搿/g??/彎/u?/~ 歸/ku?/

    李小凡《蘇州方言語法研究》認(rèn)為近指和遠(yuǎn)指的兩組指示詞同源。這些指示詞都不能單獨作主語賓語,需要與后接的量詞、方位詞結(jié)合才可以。

    動詞

    牽記(牽掛)鈍卵(意氣用事)勿礙(無礙,無妨)沰雨(淋雨)
    厾脫(丟掉,扔掉)搞落(花費錢財)打葛(主動詢問要不要)觸睬(訓(xùn)斥,挖苦)
    俏(胡攪,搗亂)失掭(失策,考慮不周,疏忽)胡調(diào)(無原則地胡亂應(yīng)付)忽浴(洗澡)
    落雨(下雨)批開(想開,派遣)出道(成人立業(yè))央(做出傲慢的樣子)
    陰損(暗中作弄,損害)

    形容詞

    一、特征詞中的形容詞

    齷齪、下作(下流,現(xiàn)在有"壞",“素質(zhì)低”的意思。)老茄(少年老成)
    熱絡(luò)(親熱)鏖糟(au tsau)(臟物,或形容骯臟、惡心、煩惱)
    惹氣(za chi)(令人生氣的,引人不愉快的)觸氣(tsoh chi)(令人不快的)
    寫意(sia i)(近義詞:適意、樂惠,舒適)洋盤(不識貨)
    難板(難得)牌潮(粗俗,下賤,丟臉)
    促掐/ts???k???/:居心不良,伎壞隱瀉(隱蔽的)
    狼杠(大而笨重)豁燥(做事利索)
    舒齊(完成,準(zhǔn)備好)花搭(顏色不勻,不正經(jīng))
    殺念(過癮,有勁兒)搞花(紋絲狀)
    不稱不光(不偏不倚,不多不少)馬健。ㄟ^分熱心,反不討好)
    木角(不靈敏,懵懂)

    二、連綴形容詞

    甜:甜稀稀(略帶甜味)、甜味味(甜得淳正)、甜津津(甜得有回味)

    酸:酸濟(jì)濟(jì)(酸得不強)、酸溜溜(酸得微妙)

    苦:苦答答(苦得難過)

    辣:辣蓬蓬(辣得舒服)、辣豁豁(辣得微妙)、辣齊齊(略帶辣味)

    癢:癢徐徐(緩慢襲來)、癢稀。òW得不暢快)

    滑:滑膩膩(滑得不爽)、滑塌塌(滑得留不。、滑格思(滑中帶澀)

    硬:硬八八(硬中有軟)、硬橋橋(不服貼)

    軟:軟綿綿(柔軟,柔和)、軟冬冬(軟得有彈性)

    其他:臭烘烘、香噴噴、白搭搭、青奇奇、黃芡芡、綠澄澄、笑嬉嬉、哭比比、暗出出、兇巴巴。

    副詞

    啷(……上:身浪,心浪)搭(和,對,跟,and,with)齊巧(恰巧)
    賽過(好像)純光(僅僅)本生(本來)
    板要(偏要)特為(故意)剛巧(剛才)

    常用

    順倒可用的詞
    轉(zhuǎn)彎—彎轉(zhuǎn)熱鬧—鬧熱要緊—緊要
    道地—地道乳腐—腐乳氣量—量氣
    單字詞
    做事行,棒
    (音ka)如“嘸介事”、“不搭介”即是“沒有事”、“不相干”。
    (音huai)拋棄。如拋棄東西,叫“甩脫末事”。
    助詞,如“困末困格嘸腳床”、“著(穿)末著格破衣裳”。
    不好稱“丘”。如不好的人叫“丘人”。壞得很稱“丘得來”。
    發(fā)掘東西。稱小偷叫“扒手”。瞎忙叫“扒肚腸”。
    擁擠。如公園內(nèi)很擁擠,說是“公園里軋得來”。
    即女孩,嬰兒的愛稱,也稱囡圄。
    即男孩。
    浮在水面上,叫“氽”。
    傳染。如說傳染給人叫“過人”。
    洗滌。如洗衣服稱“汏衣裳”。洗頭稱“汏頭”。
    和“太”字相同。
    “也”字的意思。如說我也要看書,就稱“我匣要看書”。
    藏好。如叫人藏好東西,就說“亢格物事要亢得好點”。
    愿望意起哄稱“咋骨頭”,或違拗人家好意,都稱“咋”。如勸小孩不要取鬧,就說“勿要咋”。
    即“窺”。
    按摩。如身上酸疼用手“擼擼”。
    折斷。如折斷樹枝,稱:“拗?jǐn)鄻錀恐Α。死去青年人俗稱“拗嫩頭”。
    ①發(fā)語詞,如叫“阿哥”、“阿姐”、“阿憨”等。②疑問詞,如“阿是”、“阿曾”、“阿對”、“阿要”、“阿有介事”等。
    喝。如喝茶叫“呷茶”。
    給。如給人一冊書,叫“撥俚一本書”。
    和“哪”字同意,如問“哪處”叫“洛搭”;“哪里”叫“洛里”。
    決定助詞,用在語尾;如“曉得哉”、“來哉”。意思和“了”字相同。
    他;又叫“俚奈”。他們叫“俚篤”。
    硬賣。如“握撥奈”。
    ①(音葛)和“個”意同,如他有個兒子叫“俚有格伲子”。又同“的”,如我的母親稱“我格姆媽”。②(音割)與“這”同,如“格樁事體”、“格搭蠻好”。
    作“晚”。天黑了稱“天晏哉”。
    和“上”字意同。如說天上叫“天浪”,山上叫“山浪”,水面上稱“水浪”等。
    有。如有財產(chǎn)叫“賅家當(dāng)”。
    移動。如把臺子移過來叫“拿臺子捅過來”。
    躲藏。如說躲避叫“盤攏”。
    用手撕。如“格張紙頭搭我哼脫俚”。
    用手將東西分裂開。如“把桔子一百二”。
    ①與“和”字意同,如“魚和肉”稱“魚勒肉”等。②“在”字的意思,如“勒浪”、“勒篤”、“勒嗨”等。
    許諾。如許給他一張戲票,叫做“嗨俚一張戲票”。
    什么。如為什么叫“為啥勒”,什么事叫“啥事體”。
    開玩笑。如說“摟摟白相相”、“勿要摟白相”。
    和“在”字意同。如問:“在哪里“,叫”登勒啥場化“。
    和“很”字意同;也作“極其”。如“蠻好”、“蠻對”等。
    ①“同”的意思。如同人去玩,叫“搭俚去白相”。②助詞,如那里叫“洛搭”。
    把食物斜切成薄片叫批,如“批火腿”等。
    轉(zhuǎn)音為“刮”,打人稱“摑”。如打人耳光,叫“摑耳光”。
    爬。如叫人爬起來,就稱“ 踣起來 ”。
    起初的意思。如剛剛落難,稱“暴落難”。
    粘貼。又作“得”。如把標(biāo)語貼貼牢,叫“拿個標(biāo)語霍霍牢”。
    ①水溢。②物滿!爸噱伷衷铡薄
    心思不大安定,情緒激動。
    兩字詞
    一徑老是這樣的意思。
    一淘在一起的意思。
    乃末相當(dāng)于“那么”的前置詞。如“那么弄僵了”,說“乃末弄僵哉”。
    小開店主人的兒子。
    勿局就是“不行”、“不好”的意思。
    天生本來,如:“俚倷天生丘脾氣”。
    實梗這樣。如“這樣漂亮”稱“實梗標(biāo)致”。
    火冒發(fā)怒,又作“光火”。
    加二(二音ni)更加的意思;如“加二勿好”。
    打棚開玩笑,含有故意取笑或搞亂的意思。
    寫意舒服的意思。又作愜意。
    頭挑最好的意思。如列為第一等的稱“頭挑頭”。
    生得本來就是這樣。
    外勢外面。如“外勢鬧猛得勿得了”。
    由性索性、愈加的意思。
    劃一交談時,突然想起另一事的急轉(zhuǎn)語。
    老調(diào)①老一套。②死的別名。
    眾牲畜牲。
    米糝飯粒,俗秒“米粞”。
    熱昏瞎三話四。做事越軌的人為“頭腦熱昏哉”。
    殼張料到。沒有料到,叫“勿殼張”。
    作興可能的意思!拔鹱髋d”又作“勿應(yīng)該”。
    扳要一定要這樣,有絕對的意思。
    烏蘇身上不干不凈,不舒服。天熱時,“身上烏蘇來”。
    席斜形容亂七八糟的樣子。
    定堅堅決的意思,又作“定歸”。
    赤佬鬼,是蘇州人罵人的口頭語。
    顯煥體面的樣子。
    結(jié)棍①形容身體結(jié)實。②形容厲害。③形容東西很多。
    推扳較差。尚好叫“勿推扳”。
    繞腳糾纏人家。
    黃落答應(yīng)的事落空。
    著乖機(jī)靈,能見機(jī)行事。
    喔空做事不實在的意思。
    溫暾①形容不冷不熱,又稱“溫同同”。②稱脾氣不爽快的人,叫“溫吞暾水”。
    割裂絕對無可挽回,有時加重語氣,稱“割割裂裂”。
    腔調(diào)態(tài)度樣式。稱勿好的樣子和態(tài)度為“啥格腔調(diào)”。
    側(cè)倒商品一起賣出或買進(jìn)。
    蹩腳喻人落魄窮苦。②喻物品質(zhì)低劣。
    膩脂骯臟,令人作嘔。
    纏夾誤會和弄錯的意思。如說:“格樁事體纏夾勒嗨哉”。
    嘸沒/嘸不沒有
    三字詞
    一眼眼很少的意思。又少又小,稱“一米米”。
    一歇歇形容時間短促,只有一會兒。
    下巴涎不假思索地硬搬別人的說話,稱:“拾仔人家格下巴涎”。
    小娘圄對女孩子的一般俗稱。
    勿臨盆不服氣的意思。
    勿連牽不行或不成樣子的意思。
    勿色頭倒霉的意思。
    勿靈光不好的意思。
    勿來事不愿、不成、不行,又稱“勿來三”。
    半爿俏形容事情做得一半好。
    夾手帳形容不是當(dāng)面接頭的事情。
    呆板數(shù)預(yù)先可以料到。
    嘸青頭形容不懂人事或不成人之意。
    嘸沒用不中用的意思。
    拆家敗形容賣盡家產(chǎn)的人,又稱“敗家精”。
    拆爛污不負(fù)責(zé)任。
    偷屎乖形容偷巧學(xué)乖的人。
    掉搶花弄虛作假。
    做手腳從中作弊。
    眼眼調(diào)恰巧。
    搭訕頭和不相識的人不必要的攀談。
    窠里翻形容同道中人反目。
    掮木梢誤接困難多或行不通的事情。掮人家的木梢,即上了人家的當(dāng)。
    辣豁豁形容辣得比較厲害。通常以“極”、“甚”解,如痛極叫“痛得辣豁豁”。
    橫豎橫破罐子破摔的意思。
    鴨屎臭不光采。
    險介乎幾幾乎的意思。
    觸霉頭遭遇不幸的事情。
    偎灶貓指像在灶腳邊取暖的懶貓一樣,萎靡不振的人。
    窩里反內(nèi)部造反,今稱之為“內(nèi)耗”。
    觸浮尸把不好的事物推給別人 搧小扇子——煽動,挑撥
    鴨屎臭鴨為水禽,愛潔,但食螺螄等肉食,屎很臭。這里意為“出乎意料,說不過去,不好意思等。
    嚼白蛆胡說八道
    窮兵崩大鬧
    釘頭貨不好對付的人
    豁翎子暗示,含蓄的提醒
    夾篙撐橫生枝節(jié),增加麻煩
    四字詞
    一塌刮子完全包括在內(nèi)。
    七勿搭八①語無倫次。②做事不對頭。
    刁鉆促掐形容奸刁刻薄的樣子。
    三角六湊多種情況下的湊合。
    汗毛凜凜形容受到驚嚇的恐懼狀態(tài)。
    私弊夾帳作事有弊端。
    壽頭碼子做事不知好壞的人,又稱“壽頭壽腦”。
    呆頭木息形容呆若木頭的樣子。
    連襠碼子串通一氣的人。
    嘴花野味花言巧語。
    占占上大得寸進(jìn)尺之意。
    實四實六光明磊落。
    哭出拉嗚滿臉悲苦。
    結(jié)葛縷兜形容多和亂的意思。
    神咒胡嘴胡說八道,胡里胡涂。
    偷來人生形容急性、做事魯莽、冒失之人。
    彈眼落睛怒目圓睜的樣子。又形容非常刺目。
    勒煞吊死形容拖泥帶水或吝嗇之意。
    惡拉勿出形容心里說勿出的難過。
    冤枉孽障遭受冤屈的意思。
    暗毒老虎形容內(nèi)心陰險惡毒的人。
    舔嘴洛縮形容吃東西時的饞狀。
    翹嘴篤舌形容內(nèi)心的不愉快表情。
    噴司悶勁單從自己角度考慮做事
    一刮兩響干脆,爽氣
    狗皮倒灶吝嗇,小氣
    關(guān)門落閂不能再商量
    勿著牢刀該說不說,該做不做,不該的反去說去做
    黑踢襪搭摸不透底細(xì),黑洞洞
    殺殺辣辣干脆,厲害

    短語

    1. 你好 = 乃好

    2. 大家好 = 大家好

    3. 早上好 = 早阿

    4. 吃飯了嗎 = 飯阿吃勒

    5. 吃過了 = 吃過哉

    6. 還沒吃呢 = 還朆吃勒

    7. 不好意思 = 弗好意思

    8. 麻煩你了 = 麻煩乃哉

    9. 沒關(guān)系 , 不要緊 = 弗礙個,弗要緊

    10. 謝謝 = 謝謝

    11. 不用謝 = 覅謝得個

    12. 有人嗎 = 阿有人阿

    13. 我走了 = 我走哉哦

    14. 再見 = 再會

    15. 有空來玩 = 有空過來白相哦

    16. 我來了 = 我來哉

    17. 好久不見 = 長遠(yuǎn)弗見

    18. 行不行啊 = 阿來賽阿/戛

    19. 行的 = 來賽個

    20.不知道 = 弗曉得

    俗語

    罵太平山門(指桑罵槐,不指名地罵人)

    做花手心(暗里耍花招,使壞)

    斷鏈條活猻(坐立不穩(wěn),不安穩(wěn)的人)

    搞百葉結(jié)(胡攪蠻纏)

    掐脫頭葛蒼蠅(遇事慌亂)

    螞蝗叮螺螄(緊叮不放)

    氽脫木排撩筅帚(丟西瓜揀芝麻)

    門門勿落空(處處占便宜)

    爛木頭氽勒一浜里(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關(guān)亡討口氣(探人口風(fēng))

    說嘴郎中嘸好藥

    瓦爿部亦有翻身日

    上歪一寸,下歪一尺

    順風(fēng)背纖,逆風(fēng)扯蓬

    要保粘囡平安,常帶三分饑寒

    烏頭風(fēng),白頭雨

    小暑熱吼吼,大暑涼颼颼

    破甏腌不出好咸菜

    年輕苦,風(fēng)吹過,老來苦,真正苦

    金窠銀窠,不及自家草窠(或“不及屋里狗窠”)

    棉紗線扳倒石牌樓

    又做師娘(指巫婆)又做鬼(音居)

    蜓蚰吃百腳(蜈蚣),各自有一法

    出頭椽子先爛

    小雞踏勿碎瓦,泥鰍翻勿起浪

    荷葉包不住沙角菱

    燈草勿能做拐杖

    快馬勿用鞭摧,響鼓(鑼)勿用重錘

    靛缸里撈勿出白布

    鴨吃礱糠雞吃谷,各人自有各人福

    俏眉眼做給瞎子看

    吃素碰著月大

    千年文書好合藥

    繡花枕頭一包草

    做一回憨大,學(xué)一回乖

    順風(fēng)蓬勿要扯足

    七石缸,門里大

    屋請了個箍桶匠

    炒蝦等勿及紅

    老大多,打翻船

    交人交心,澆樹澆根

    托人托仔皇伯伯

    救仔田雞餓仔蛇

    新箍馬桶三日香

    搖仔半日船,纜繩也勿曾解

    馬夾嘸不罩袖,說話嘸不繞頭

    日里講到夜里,菩薩還在廟里

    含在嘴里怕烊,吐出來怕冷,咽下去怕鯁

    伲子勿養(yǎng)爺,孫子啃阿爹

    家里出仔絞家精,三缸清水六缸渾

    上午皮包水,下午水包皮

    商量北寺塔,兜轉(zhuǎn)六城門

    迷露開,曬得呆(迷露吳語指霧)

    老傷酸痛,天要變動

    春寒凍殺老黃牛

    歇后語

    先說前句,隱去后句,以示含蓄。例如:

    湯罐里篤鴨——獨出張嘴

    臺子底下打拳——出手勿高

    郎中開棺材店——死活有進(jìn)帳

    老壽星插草標(biāo)——賣老

    麻將牌突勒河里——牌潮(下流、不知恥)

    八仙桌浪第九位——軋不上

    一粒米篤粥——米氣也嘸沒

    太湖里消(刷)馬桶——野豁豁

    老蟲落勒書箱里——咬文嚼字

    死人額骨頭——推勿動

    月亮里點燈——空掛名(明)

    快刀切豆腐——兩面光

    自鳴鐘斷發(fā)條——金身勿活絡(luò)

    兩個啞子困一橫頭——嘸商量

    閻羅王屋里賊偷——老鬼失匹

    弄堂里拔木頭—直出直進(jìn)

    淘籮里坐笆斗—篤定、穩(wěn)妥

    六月里穿棉鞋—日腳(日子)難過

    四金剛的琵琶(或稱:棉花店里死老板)--勿能彈(談)

    熟語

    浪子回頭金不換(只要有決心痛改前非,前程無限)
    娘娘相公自家叫(夫妻要相互尊敬,然后也會引起人家尊敬)
    刀切豆腐兩面光(處理得恰到好處,雙方都顧到)
    外香骨頭臭(表面不差,內(nèi)里搞鬼)
    樹高千丈,葉落歸根(為人不能忘記根本)
    窮算命,富燒香(窮人想等好運,喜歡算命;富人志得意滿,歡喜燒香還愿)
    蘆席浪(上)爬到地浪(上)(相差無幾)
    一代做官七代窮(做官必然造孽,因而禍及子孫)
    雨落勿要爬高墩(櫈),窮人勿要攀高親(承認(rèn)客觀現(xiàn)實,不要脫離實際)
    朝中無人莫做官,千里做官只為財(凡事都要有基礎(chǔ),凡事都有個目的)
    人情(婚喪禮金)不是債,背仔子沿街賣。(“人情”比債還難逃)
    門前結(jié)仔高頭馬,勿是親來也是親。(世態(tài)炎涼之一:有權(quán)有勢就有親)
    只認(rèn)衣衫不認(rèn)人,嫡親娘舅陌路人。(世態(tài)炎涼之二:無權(quán)無勢斷六親)
    人老珠黃勿值錢,酒盅甩到酒缸邊。(世態(tài)炎涼之三:人老無用,遭人輕視)
    鹽缽頭里出蛆(蒼蠅不會叮在鹽上,怎會出蛆,意即“荒唐”)
    一退六二五(原為一句珠算口訣,即每個16兩秤的1兩,只等于10兩秤中和0.625兩。這里用“以多變少”的隱意,借用“推出多事”“推得大事變小,小事變了”之意。)
    一只褲腳管(形容串通一氣的人)
    心勿勒肝上(形容忘性大的人)
    外香骨里臭(對外頭人要好,對自己人厭惡的意思)
    軋扁骷顱頭(形容兩面勿討好)
    老皮膿滾瘡(老是這樣不會好之意)
    夾蚌炒螺螄(形容忙中更增加別人麻煩)
    赤腳地皮光(形容一無所有)
    拆空老壽星(拆空,事成畫餅之意。即喻事情糟糕。)
    釘牢黃包車(形容老是釘住別人)
    活猻勿賅寶(形容藏不住東西)
    活猻爬肚腸(形容歡喜無事搬弄東西)
    犟頭擺耳朵(形容不肯聽人說話,表現(xiàn)執(zhí)扭的態(tài)度)
    脫落面頰骨(形容不怕坍臺的人)
    眼睛地牌式(做事突然遇到困難雙目圓瞪嚇呆時的狀態(tài)。)
    新鮮活死人(形容知覺遲鈍的人)

    辨析

    區(qū)域之分

    我們常說的一般特指蘇州城區(qū)的話,或者蘇州城區(qū)的口音。蘇州周邊的話通常區(qū)分開說,比如無錫話、常熟話、吳江話、太倉話等。但這里的蘇州口音主要是從語音的分來來說。

    吳語包括吳語太湖片、臺州片、東甌片等。太湖片又再次分為諾干個小片,如蘇滬嘉小片、毗陵小片、杭州小片、湖州小片等等。但是因為蘇滬嘉小片面積較大,我們可以再次分口音。這里就產(chǎn)生了口音之分,如蘇州口音、太倉口音等。蘇州全境除了張家港有毗陵小片的外,都是蘇滬嘉小片的。而且以蘇州口音為主,包括、吳江、昆山、常熟、張家港南部等。在張家港東北部還有一部分沙地口音。在昆山南部有部分嘉興口音。當(dāng)然,太倉另成為一口音。其實,蘇州口音還包括無錫大部分地區(qū)。雖然我們區(qū)分無錫話、常熟話等,事實上,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更親緣。對于很多非吳語區(qū)的人來說,是很難聽出來蘇州口音這種大口音下的區(qū)別的。

    口音差異

    吳語與官話和其他非官話方言相比,有許多獨特的地方,主要體現(xiàn)于:保留全部全濁聲母,單元音韻母多,鼻音韻尾少,聲調(diào)多、有入聲,有較多文白異讀,連續(xù)變調(diào)復(fù)雜,等等。這些是吳語內(nèi)部各方言點共有的特點,在此不作贅述,F(xiàn)就江蘇省東南部北部吳語太湖片兩大小片(蘇滬嘉小片與毗陵小片)間在語音、詞匯、語法等方面呈現(xiàn)出的差異作系統(tǒng)總結(jié),以求更為清晰地將蘇南吳語東西兩片的差異凸現(xiàn)出來。

    一、語音差異

    (一)“河、湖”是否同音

    普通話“河”he、“湖”hu 不同音,毗陵小片也不同音,然而在蘇滬嘉小片中,這兩個字字音相近。

    (二)“家、牙”等字的讀音

    “家、牙、加、價”等字的韻母,蘇滬嘉小片是a,毗陵小片則是o。

    (三)單元音韻母的多少

    總體上,吳語的單元音要多于官話,但在吳語內(nèi)部是不平衡的——最多的是蘇州、上海,最少的可能是常州、宜興、溧陽等。有的字在蘇州話里韻母都只有一個元音,而在常州話里與官話一樣是復(fù)合元音。

    這一特征與地理位置并不完全吻合,好些地方的韻母在雙元音和單元音之間,反映了從雙元音向單元音過渡的過程。

    (四)是否區(qū)分尖團(tuán)

    什么叫尖團(tuán)?下面每一對字,前后不同音,為分尖團(tuán),前一個是尖音,后一個是團(tuán)音。

    箭—劍 清—輕 小—曉 西—希 錫—吸 相—香

    古代漢語是區(qū)分尖團(tuán)的,后來越來越多的方言放棄了這種區(qū)分。吳語區(qū)原本都分尖團(tuán),近年上海在移民和普通話的沖擊下,很多人已經(jīng)不分。蘇錫常三市的本地居民是大都分尖團(tuán)的。蘇州普遍分尖團(tuán);無錫市轄區(qū)完全分尖團(tuán),江陰基本完全區(qū)分,宜興不分;常州市區(qū)老派區(qū)分尖團(tuán),中新派不分,溧陽、金壇基本上不分。

    (五)有無翹舌音聲母

    官話中有翹舌音zh、ch、sh、r和平舌音z、c、s兩組聲母,吳語原來也有這樣的區(qū)別。

    大約一百多年前,就有一些方言逐漸失去翹舌音聲母,全都讀成平舌音了。這種變化與尖團(tuán)音的變化一樣,也是由東西兩頭向中間擴(kuò)展。常州可能在100多年前就已沒有翹舌音,蘇州約在100年前完成這一變化。但在評彈等曲藝中,仍保留翹舌音,F(xiàn)蘇南地區(qū)中,只有常熟/張家港/江陰東南鄉(xiāng)/無錫東鄉(xiāng)/蘇州個別郊鄉(xiāng)還保留了翹舌音韻母。

    二、詞匯語法差異

    (一)代詞的用字

    蘇南各地具體用字的差別較大,基本是一個地方一個樣。

    1、 讀音差別很大,有時甚至是一點關(guān)系都沒有,如都是“他”的“俚”(蘇州)、“渠”(常熟)、“佗”(常州、無錫)。

    2、 反過來,有些看似不一樣的詞語,反而讀音卻差不多,更令人眼花繚亂。如蘇州話中“伲”是“我們”,在常州、無錫人聽來,還以為是“你”呢。蘇州話里的“哀”相當(dāng)于近指的“這”,上海話的“哀”恰好相反,相當(dāng)于遠(yuǎn)指的“那”。再如吳江話的“伊”是“他”,無錫話的“伊”卻是近指的“這”。

    3、 沒有兩處特別相同或特別不同。上海與吳江話中的“他、他們”都是“伊、伊拉”,好象很相近,但其他六的代詞卻全不一樣。常熟話中的“我們”跟無錫話一樣,都是“偶俚”,但“你們”卻與無錫話的“你俚”不同,說成“嫩篤”,又跟蘇州話的“唔篤”相近。

    從上海到常州,直線距離僅160余千米,差別卻很大,F(xiàn)將蘇南吳語主要代表方言點的人稱代詞列示如下:

    普通話蘇州常州無錫吳江常熟
    唔奴
    我們我家我俚伲堆我俚
    你們唔篤你家你俚唔那堆嫩篤
    俚、唔倷
    他們俚篤佗家佗俚伊拉渠篤
    這里哀搭該頭伊搭格里里搭
    那里彎搭過頭過搭基面格搭

    (二)“子”尾

    “兒子”、“鞋子”等的“子”尾在北部吳語的東片地區(qū)也是“子”,從無錫往西,如無錫、常州、宜溧等地,就把“子”發(fā)成促音“則”。(當(dāng)中可能有零星的特例,如武進(jìn)東緣部分農(nóng)村與蘇州等一樣)。應(yīng)該相信“則”是“字”的變音,“則”其實本來就是“字”。

    (三)“你的”和“紅的”等的“的”是否相同

    “你的”表示領(lǐng)屬,“紅的”表示形狀,在語法上有所區(qū)別,在普通話和多數(shù)方言中,兩個“的”并無差異。

    在蘇滬嘉小片中,這兩個“的”也是相同的,都讀成“個”,或略有音變。但在常州小片中,這兩個“的”卻不一樣,“你的”的“的”也是“個”,“紅的”的“的”卻是“佬”。毗陵小片的方言中,把“孩子”說成“小佬”,其實就是“小的”的意思。

    (四)有無發(fā)問詞“阿”

    以“阿”作發(fā)問詞的現(xiàn)象,主要集中在蘇南東部的蘇州、無錫等地,西片的常州(上海也是)則大多沒有。上海、常州都習(xí)慣說“去伐”,“伐”就相當(dāng)于“嗎”,與普通話僅有發(fā)音的略微差異,在語法形式上相同。而在蘇州話里,一般都說“乃阿去”。常州小片中的武進(jìn)東部邊緣由于受蘇州小片的影響,也常會以“阿”作發(fā)問詞。

    歷史

    蘇州話是吳語的代表,也是中國最悠久的方言之一。早在商代泰伯奔吳的時候,蘇州話的前身——上古吳語就已經(jīng)形成了。蘇州話發(fā)展有兩個變動比較大的時期:晉代和明代。晉代時中原話和當(dāng)時的古吳語結(jié)合形成中古吳語。明清兩代是蘇州話最輝煌的時期。

    商代——形成期

    一般認(rèn)為,“吳”的概念自周朝泰伯奔吳、建立“句吳(勾吳)”起始。 上古吳語就是這個時候形成的。當(dāng)時,江南地區(qū)仍然是蠻夷之地。而泰伯奔吳,建立了吳國,古中原的發(fā)達(dá)文化與江南地區(qū)文化融合為吳文化。中原的語言和當(dāng)時江南越人的語言結(jié)合,形成了上古吳語。

    周代——發(fā)展期

    隨著周朝的建立,漢語在周朝開始分化。據(jù)《孟子》《呂氏春秋》等相關(guān)資料進(jìn)行判斷,先秦時代的漢語,分為夏、齊、楚、越四大方言。越方言,就是指的上古吳語,分布長江下游江南一帶。據(jù)資料顯示,當(dāng)時吳越地區(qū)語言相通。上古吳語所使用的地區(qū)大致比今天的北部吳語區(qū)范圍略大。當(dāng)時最大的城市是吳國首都姑蘇。

    漢代——擴(kuò)張期

    漢代的時候,上古吳語流傳到東南地區(qū),形成閩語。吳縣(今蘇州)是當(dāng)時東南地區(qū)的最大的城市,也是吳郡的郡治。因此,當(dāng)時蘇州的方言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晉南朝——變革期

    漢朝末年,中國北方出現(xiàn)大動蕩,一直到隋朝才結(jié)束。西晉末年永嘉南渡,使得上古吳語受到中原話影響,形成了中古吳語。同時吳語也包圍了當(dāng)時的政治中心建康,成為士大夫必學(xué)的語言,并相互滲透。吳語的影響力也逐漸增大。

    隋唐宋元——平穩(wěn)發(fā)展期

    隋朝建立之后的700年間,建康等大城市相繼被摧毀或衰落。蘇州是唐朝江南道的道治所在,蘇州又再次成為江南最大的城市。蘇州話在這700年間,一直在慢慢發(fā)展變化。在南宋的時候,也受到當(dāng)時杭州話的影響。

    明清近代——輝煌期

    明代開始由于江南地區(qū)的發(fā)達(dá),較多蘇州人能夠從勞動中解放出來,從事其他行業(yè)。其中讀書是蘇州人從事較多的行業(yè)。從唐代到清代,蘇州地區(qū)的狀元占有所有狀元的很大的比例,明清一度達(dá)到五分之一。上層社會的精英中較多的也是蘇州籍。蘇白在明代從江南的流行語言成為士大夫的流行語言。越昆曲、評彈都以蘇白為標(biāo)準(zhǔn)音,甚至一開始的京劇都曾使用過蘇白。古人云:“善操海內(nèi)上下進(jìn)退之權(quán),蘇人以為雅者,則四方隨之而雅,俗者,則隨而俗之!鄙蠈由鐣绕涫墙系貐^(qū)的上層人物大多以蘇州話為榮。甚至不同地區(qū)的人交流也有使用蘇州話的。 另外,當(dāng)時戲劇業(yè)開始發(fā)展,蘇州話成了四大白話之一:京白、韻白、蘇白和粵白。姑蘇城被大明士紳名流列為游學(xué)天下必得一游的五大都會之一,上至后妃宮眷、官宦妻女,下至民間匹婦乃至江湖藝女,更以穿著蘇式服裝,學(xué)說蘇白,操唱吳歌,引為驕傲。尤其對各式妓女來說,衣必吳妝,話必蘇白,擅長吳歌,成為必備之技能,非如此不足以自抬身價。蘇州話在當(dāng)時相當(dāng)于江南民間的“普通話”。[6]

    清代開始出現(xiàn)了蘇州話小說!逗I匣袀鳌肥亲钪膮钦Z小說,作者江蘇松江府人韓邦慶。全書由文言和蘇白寫成,對話皆用蘇州方言是該書的鮮明特點,使用蘇白也是19世紀(jì)興起的吳語小說的共同特點。

    到了民國時期,蘇州話在上海的影響力最大。當(dāng)時很多上海的有教養(yǎng)的人往往說蘇州話,而不說上海話。民國很多小說也有大量的蘇州話的痕跡。如金庸的武俠小說中有很多蘇州話詞匯。蘇州話也是第一批擁有拉丁字母拼音方案的方言。

    近現(xiàn)代——危機(jī)的產(chǎn)生與保護(hù)的開展

    建國后,隨著普通話的推廣和外來人口的涌入,蘇州話使用沒有往日頻繁了。蘇州話作為蘇白,在歷史上有極高的地位,可以說只有文人雅士或者有文化的高層諸公可以講一口蘇州話,是身份的象征。而今,普通話的推廣使得地方方言尤其是吳語遭受前所未有的最低待遇。

    從上世紀(jì)90年代開始,隨著國家推廣普通話力度的增加和外來人口的壓力,蘇州話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式微。2011年,蘇州城市商報對蘇州的中小學(xué)生進(jìn)行了調(diào)查,有些學(xué)生不使用蘇州話甚至不會蘇州話。蘇州話面臨斷代危機(jī)。

    2014年7月底,百度百科發(fā)生蘇州話詞條被篡改事件。該詞條指出,蘇州話屬于北方方言,蘇州口音的普通話應(yīng)該作為新蘇州話來看待,而老蘇州話是通行于蘇州偏僻農(nóng)村的即將被淘汰的方言。并且進(jìn)一步強調(diào),蘇州文化是“落后文化”,蘇州文化對蘇州的發(fā)展幾乎沒有貢獻(xiàn)。此文一出,在網(wǎng)絡(luò)上引發(fā)不小震動,激發(fā)了很多網(wǎng)友對蘇州語言文化的關(guān)注。

    今蘇州話仍然在蘇州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有主要地位。蘇州人民應(yīng)該將蘇州話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

    文學(xué)

    從春秋時代,就有吳和吳國的名稱。當(dāng)?shù)胤窖越凶鰠钦Z,是從地名來的。六朝時,吳聲歌曲中的“我” 就用“儂”,這種說法一直用到現(xiàn)在,還留存在蘇州郊縣一些老農(nóng)口中,并轉(zhuǎn)聲為 “奴”。但那時的吳語總的來說和現(xiàn)代方言差距還很大。

    從明代留存的小說、傳奇、彈詞、民歌、笑話等文獻(xiàn)看,明清時代吳語面貌則與現(xiàn)代的蘇州方言較接近。如馮夢龍編的《山歌》,就幾乎完全是用吳語的。

    到了清代,方言文獻(xiàn)總量大增,成段成篇使用方言的很多。如清初的白話小說《豆棚閑話》第 10 則 “虎丘山賈清客聯(lián)盟 ” 里清客的話:我哩個生意,弗論高低,儕好同坐。得子時,就要充個豪杰;弗得時,囫圇是個臭癘。(我們的生意,不論高低,都可以同坐。得意時就要充個好漢,落魄時整個兒是個下三爛。)其中的“我哩(我們)、個(的)、儕(都)” 等方言詞,多數(shù)能在現(xiàn)代方言里找到。

    到清末,現(xiàn)代化印刷業(yè)發(fā)展起來,出現(xiàn)了著名的長篇蘇白小說,如《海上花列傳》、《九尾龜》、《九尾狐》、《海天鴻雪記》等!逗I匣袀鳌返谝换刂杏校翰欢鄷r,洪善卿匆匆出來。趙樸齋雖也久別,見他削骨臉,爆眼睛,卻還認(rèn)得。趨步上前,口稱“ 娘舅 ”,行下禮去。洪善卿還禮不迭,請起上坐,隨問:“令堂阿好?阿曾一淘來?寓來哚陸里?”(你母親好嗎?跟你一起來了沒有?住在哪里?)樸齋道:“小寓寶善街悅來客棧。無朆來,說搭娘舅請安!保ㄎ易≡趯毶平謵倎砜蜅。媽沒有來,說[讓我]跟舅舅請安。)其中“ 爆眼睛、娘舅、阿、阿曾、一淘、來哚、陸里、無娒、朆、搭” 等都是吳語,和現(xiàn)代吳語區(qū)別不大了。值得注意的是,對話中敬謙語使用得當(dāng),是現(xiàn)代人應(yīng)該學(xué)習(xí)的。

    民國時期,上海亦興起了方言小說的熱潮,其中很多作品都使用了蘇白。這些作品深受江浙滬吳語地區(qū)讀者的歡迎。

    兒歌

    1、杠鈴杠鈴馬來哉, 隔壁大姐轉(zhuǎn)來哉, 買個啥個小菜, 茭白炒蝦, 田雞踏殺老蝸, 老蝸告狀, 告畀和尚, 和尚念經(jīng), 念畀觀音, 觀音燒香, 燒不烏龜, 烏龜嚓屁, 嚓到xx嘴巴里。 吭鈴吭鈴馬來哉, 隔壁大姐轉(zhuǎn)來哉, 帶點啥個土特產(chǎn)? 嘉興粽子杭州籃, 葑門塘藕水莼菜, 娘搭送一眼,姐搭送一眼, 做做人情,娘亦歡喜姐亦愛。

    2、蘇州玄妙觀,東西兩判官, 東判官姓潘,西判官姓管; 東判官手里拿塊豆腐干, 西判官手里拿塊老卜干; 東判官要吃西判官手里的老卜干, 西判官要吃東判官手里的豆腐干; 東判官勿肯撥西判官吃豆腐干, 西判官勿肯撥東判官吃老卜干。

    3、搖船、擺渡,擺到齊門宄角頭,撿到一只挖耳頭,扒扒囡囡各死孔頭。

    4、嗯啊嗯啊踏水車,水車?yán)锵蛴袟l蛇,游來游去捉行蟆。行蟆盤勒青草里,青草開花結(jié)牡丹 ,牡丹娘子要嫁人,石榴姐姐做媒人,桃花園里鋪行嫁,梅花園里結(jié)成親,爸爸喊我水紅菱,姆媽喊我響鈴鈴。長手巾,揩房門,短手巾,揩茶盆,揩得房門茶盆亮晶晶個亮晶晶。

    5、炒,炒,炒黃豆,炒好黃豆翻被頭。

    6、小人要唱小山歌, 蚌殼里搖船出太湖, 燕子銜泥哆斷海, 螃皮魚跳過潼靈山。

    7、小囡小囡不要哭, 肚皮餓了吃冷粥 咸鴨蛋,醬汁肉,小囡吃了還要哭?

    8、嘛嘛馱,吃果果,爹爹轉(zhuǎn)來割耳朵。稱稱看,二斤半,燒燒看,三大碗。爺一碗,娘一碗,還有一碗挺勒門角落里齋羅漢。羅漢勿吃葷,買個面筋囫圇吞。

    9、補下來, 立起來, 淘淘米, 燒燒飯。 你吃幾碗飯? 我吃兩碗飯; 你吃幾棵菜? 我吃兩棵菜。 電燈掛起來, 票子挖出來, 清零框浪算算看: 冬菜冬菜大頭菜, 香蘿卜干咸橄欖。

    10、落雨哉,打烊哉, 小八剌子開會哉。

    11、小貓咪咪, 明朝初二, 買斤荸薺, 送把阿姨, 阿姨長,阿姨短, 阿姨頭上一只碗, 碗里有塊老卜干, 吃啊吃不完。

    12、一只老虎一只貓, 一個跟之一個跳, 跳過是只大老虎, 跌倒是只偎灶貓。

    13、一籮麥,兩籮麥, 三手拍大麥, 劈劈啪,劈劈啪, 大麥?zhǔn),大麥香?磨面做饅頭, 饅頭熟,饅頭香, 雪白饅頭請先生。

    14、背缸倒缸, 咸菜真香, 賣脫咸菜, 買斗黃糠, 背缸倒缸, 黃糠好香, 野菜拌糠, 豬玀養(yǎng)壯。

    15、編花籃,編花籃, 花籃里向有小囡, 小囡名字叫秀蘭, 秀蘭、秀蘭編花籃, 匍下去,立起來, 匍下去,立起來,……

    16、正月初一吃圓子,二月里放鴿子,三月清明去買青團(tuán)子,四月蠶寶寶上山結(jié)繭子,五月端午吃粽子,,六月里搖扇子,七月莆扇拍蚊子,八月中秋剝剝西瓜子,九月登高去打梧桐子,十月剝開棗紅小桔子,十一月太陽頭里踢毽子,十二月年底搓圓子。

    17、鵓鴣鴣,要做窠。 早上做,露水多; 點心做,熱勿過; 夜里做,蚊子多; 想想還是明朝做。

    聽感

    一種方言好聽與否,其實不在于是否易懂,而是主要取決于語調(diào)、語速、節(jié)奏、發(fā)音以及詞匯等方面。吳語與湘語(指老湘語)是漢語七大方言語系中形成最早的方言,因此吳語至今保留了相當(dāng)多的古音。吳語的一大特點在于保留了全部的濁音聲母,具有七種聲調(diào),保留了入聲。在聽覺上,一種方言如果語速過快,抑揚頓挫過強,我們往往稱這種話“太硬”;但如果語速過慢,缺乏明顯的抑揚頓挫,我們往往稱這種話“太侉”。蘇州話語調(diào)平和而不失抑揚,語速適中而不失頓挫,在發(fā)音上,感覺是較靠前靠上,這種發(fā)音方式有些低吟淺唱的感覺。

    所屬方言

    蘇州話屬于吳語太湖片。

    吳語太湖片,即為北部吳語,是狹義的“吳語”。它是吳語中最大的一個方言片,以太湖為中心區(qū),分布在蘇南浙北上海的廣大地區(qū),地域及人口都達(dá)到吳語使用總數(shù)的65%,為影響力最強的一支吳語,很多人錯誤地將吳語太湖片認(rèn)為是吳語的整體。吳語太湖片可再分為毗陵、蘇滬嘉、苕溪、杭州、臨紹、甬江等六小片。其雖然分布于蘇滬浙皖四省市,但內(nèi)部通話程度較大,故合為一片。

    吳語太湖片是人們狹義上認(rèn)為的“吳語”概念。很多人認(rèn)為吳語僅僅是蘇南、上海、浙北一代的語言,但其實吳語區(qū)不僅僅包括長江三角洲以及太湖、錢塘江周邊一帶(蘇錫常、上海、杭嘉湖甬紹一帶),還包括浙中浙南廣大地區(qū),如金華、臺州、麗水、溫州、衢州甚至江西上饒、福建浦城以及安徽南部部分地區(qū)。

    人們對于吳語太湖片的誤解與粵語概念相類似,一般人意識中的粵語其實是粵語廣府片(廣州)的經(jīng)典粵語方言,而并非粵語區(qū)的全部。吳語太湖片便相當(dāng)于粵語廣府片,屬于經(jīng)典吳語,以蘇州話、上海話為代表。然而由于歷史原因,吳語并未同粵語一樣產(chǎn)生標(biāo)準(zhǔn)音,因此蘇州話、上海話均非吳語標(biāo)準(zhǔn)音,但上海話由于融合了較多其他小片的語言成分以及官話成分,較易于聽懂,故可將上海話稱為“吳語通用口音”。

    吳語太湖片凡67縣市,人口6600萬人。太湖片內(nèi)部在吳語當(dāng)中較為一致,大體可以相互交流。內(nèi)部細(xì)分毗陵(常州)、蘇滬嘉、苕溪(湖州)、杭州、臨紹(紹興)、甬江(寧波)6個小片。片與片之間語法、詞匯、發(fā)音差異不大,僅是語調(diào)有所區(qū)別,能作基本溝通。

    北部吳語通常以蘇州話或者上海話為代表。

    評彈話

    特點

    評彈蘇州話是蘇州評彈中使用的藝術(shù)化語言。有人將其看成是所謂“正宗”的蘇州話。其形式穩(wěn)定,不像一般口頭語言,是評彈演員的基本功,發(fā)展不及一般蘇州口話來得快。

    評彈蘇州話是較為老派的蘇州話,同現(xiàn)在多數(shù)蘇州人講的口語是不一樣的。凡是要說唱蘇州評彈的人,首先要學(xué)的就是評彈蘇州話。

    從語音的角度來講,評彈蘇州話有幾個明顯特點:

    1.帶翹舌聲母。

    現(xiàn)在蘇州市區(qū)的語言已經(jīng)沒有翹舌音。民國初年,老派蘇州話里還存有翹舌音。如今只有在郊區(qū)以及評彈藝人的口中還聽得見翹舌音。評彈蘇州話保留著老派蘇州話的這個特點。實際上,評彈音中的翹舌音的分布同普通話是不一樣的,平翹之分一般以常熟一帶的典型老派吳語的分法為準(zhǔn)。

    2.文白異讀相對較多。

    文白異讀現(xiàn)象是吳語中比較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在評彈的唱詞中,由于基本上采用的都是古代官話,所以文白異讀比日常生活要多。許多日常生活中已經(jīng)幾乎不用的文讀,在彈詞中還有。另外,對于著名歷史人物如像曹操劉備等人,他們說話要用所謂的“中州韻”,用的都是蘇州官話,所以文讀就更多了。

    從用詞造句的角度來講,評彈蘇州話交替用蘇白和官白,從而來適應(yīng)不同人物身份的需要。評彈中說表也就是敘述描寫的部分,一般都是用蘇白來表述。

    行話

    蘇州的俗語,其中一部分是舊時從書場里流傳出來的。

    如蘇州閑話中常能聽到的“樂惠”或“小樂惠(小樂胃)”一說。有些人喜歡每晚幾兩老酒、一碟花生幾只雞爪,優(yōu)哉游哉品嘗咂摸,自稱“小樂胃”,意思是胃里快樂適意。延伸出去,也指那些會過小日子之人,每天去園林吃吃茶、湖畔釣釣魚,稱為“小樂惠”,有安逸享樂之意。其實,此詞原應(yīng)為蘇州舊時書場里的行話“小落回”。

    以前書場的說書人,表演到中途,往往要“落一落書”,歇一歇擦把臉,品一口茶潤潤喉嚨。聽眾也可松弛一下,下座來走動或上廁所。因一回書暫時中斷十來分鐘,未正式落書,故稱為“小落回”。小落回后,場外聽白書之人,就可堂而皇之地進(jìn)場,立著聽書,偶有空位還可坐坐,拾個“書屁股”,過過“小落回”之后的舒暢安逸之癮。以前蘇州人聽書的較多,“小落回”的說法也慢慢流傳到了民間,只是時間一長纏夾不清,便以訛傳訛,弄得面目全非!逗喢鲄欠窖栽~典》還聽音生文,將“小落回”寫成了“小樂胃”,使人誤解。

    蘇州俗語“出道”,亦源自評彈界的行話。蘇州人把某孩子長大成人,能走上社會自立了,而且在外兜得轉(zhuǎn),稱為“出道”。蘇州評彈最早的行會組織,是清代王周士組織的光裕社。當(dāng)年光裕社刻有一本藝人手冊《出道錄》,里面除制定行規(guī)外,還有道訓(xùn)、經(jīng)驗總結(jié)、前輩藝人說唱藝術(shù)評介等。書中有一項光裕社規(guī)定:“凡同業(yè)出道時,零貼三百文,領(lǐng)書本,待晚年終世,將書領(lǐng)喪費”。藝徒凡學(xué)習(xí)評彈須拜師,學(xué)業(yè)有成,自己開始獨立跑碼頭,要辦拜師酒,稱為“出大道酒”,并交納出道費,購買一本《出道錄》,表示永記師門規(guī)矩。

    還有一俗語“起爆頭”,是指事情正平穩(wěn)正常地進(jìn)行中,突然有人出來橫插一杠。這也來自于評彈行話,說書人緊要關(guān)頭突然驚堂木一拍,“哇——啊呀呀——”“起爆頭”了,并且能與觀眾當(dāng)時的情緒達(dá)成一種心理默契!捌鸨^”過后,往往就要大落回了。說書先生在關(guān)鍵辰光,還喜歡“賣關(guān)子”來制造懸念,稍交待幾句后就抱拳一拱:“欲知后事如何,請聽下檔或明日請早”來吊足觀眾胃口!百u關(guān)子”流傳到日常生活中,就是形容一些人,說話做事到要緊時,故意繞彎子兜圈子故弄玄虛。此外在評彈中,插科打諢的“擺噱頭”,以及“拼檔”、“跑碼頭”、“軟檔”等行話,也都傳到了日常生活中成為俗語。

    專著

    《蘇州方言志》葉祥苓江蘇教育出版社1988

    《蘇州方言詞典》李榮主編 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8

    《蘇州方言地圖集》葉詳苓主編 龍溪書會1981

    《江蘇省志·方言志·吳語蘇州方言篇》鮑明煒主編 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8

    《蘇州話音檔》葉詳苓、盛毓青主編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蘇州方言語音研究》汪平武漢:華中理工大學(xué)出版社1996

    《蘇州方言語法研究》李小凡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8

    《標(biāo)準(zhǔn)蘇州音手冊》汪平 齊魯書社 2007年9月

    相關(guān)文章
    熱點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