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杏林大橋,于2006年3月份正式動工建設的杏林(公鐵)大橋位于廈門市北部西海域,與廈門大橋相鄰,它是福廈鐵路的控制性工程,也是今后進出廈門島連接大陸的第五條跨海公路通道。鐵路部分北起福廈鐵路,南至廈門北站,長5.22公里,將來建成的福廈高速鐵路、龍廈鐵路、廈深鐵路都將在這里交匯。
大橋百科
功能用途:跨海公路、鐵路大橋,福廈高速鐵路、龍廈鐵路、廈深鐵路的交匯站
建設地點:高殿至杏林
建設長度:全長8.53千米,主橋長7.48千米,跨海橋長5.034千米
建設寬度:橋寬32米,雙向六車道
通行能力:3.38萬輛次/日
建成時間:2008年9月1日
大橋概況
于2006年3月份正式動工建設的杏林(公鐵)大橋位于廈門市北部西海域,與廈門大橋相鄰,它是福廈鐵路的控制性工程,也是今后進出廈門島連接大陸的第五條跨海公路通道。鐵路部分北起福廈鐵路,南至廈門北站,長5.22公里,將來建成的福廈高速鐵路、龍廈鐵路、廈深鐵路都將在這里交匯。
2008年9月1日,廈門最長的跨海大橋——杏林大橋建成通車,這是廈門繼高集海堤、廈門大橋、海滄大橋、 集美大橋之后,建成的第五條跨海進出島通道。
杏林大橋公路橋和鐵路橋平層合建。公路橋橋型采用雙駝峰設計。站在高崎端橋頭遠望橋的另一端,看到橋面呈波浪式起伏。主橋兩端豎曲線抬高,整座橋縱向形成M型,從側面眺望,就像兩座“駝峰”,因此又被稱為駝峰橋。設計單位稱,駝峰橋在海上猶如長龍翻騰,寓意“鷺島龍騰”。
杏林大橋最大的特色在于駝峰處兩側設立的觀景臺,市民可停在橋上看風景,這種設計屬全國首創(chuàng)。在觀景平臺登高望遠,遠處的同安灣、近處的杏林灣盡收眼底;海滄大橋、海堤、廈門大橋、集美大橋次第延伸,一覽無余。
杏林大橋是省重點工程,是福廈鐵路及公路進出島北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廈門經濟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大橋起點接杏林側杏前路至沈海高速,終點接廈門島高崎側高殿二號路及成功大道,全長8.53公里,主線橋長7.48公里,海上橋長5.034公里,引道路基1.050公里,采用雙向六車道一級公路標準,全橋寬32米,設計行車速度為80公里/小時。
據(jù)預測,至2010年,杏林大橋的日交通量將達到33800輛,可有效地分流廈門大橋的車流量,大幅度緩解廈門大橋日趨嚴重的超負荷交通壓力,解決全市十分關注的廈門島進出島交通瓶頸問題,從而把廈門島交通快速路網與島外的國道和高速公路便捷地連接起來,形成廈門市又一條完整的交通主動脈。
杏林大橋公路橋與鐵路橋同步施工;杏林互通由主線橋、匝道、北環(huán)高架橋、福廈鐵路及地面5層組成,投資約4.2億元,是目前我省規(guī)模最大、層數(shù)最多的互通立交橋。
大橋建設工期短、施工協(xié)調難度高、施工面狹小、工程地形復雜、高墩施工、工程量大。建設者通過優(yōu)化施工組織、創(chuàng)新施工工藝等方式,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了建設任務。
為確保鷹廈鐵路安全運營,下穿隧道采用管幕施工法,施工長度達到110米,在國內隧道施工中屬少見。
進島
三線直通大橋
3條進島線路起始點為:沈海高速杏林出口、杏林東路與杏林南路交叉口、集美北大道。
線路一:車輛由沈海高速杏林出口駛出后,右轉安仁大道,經錦園立交、杏前路,直行進入杏林大橋引橋,標志指示通往廈門島內的成功大道、廈門高崎國際機場方向及東渡港方向。該路段限速80公里/小時。
線路二:杏林東路與杏林南路交叉口及周邊車輛,沿杏林東路向南行駛至杏濱路口左轉,沿杏濱路直行至杏林互通立交,右轉匝道上橋,標志指示通往廈門島內的東渡港方向,限速60公里/小時。
線路三:集美北大道周邊車輛,經杏錦路,至園博苑路段直行上杏林互通立交,經右轉匝道上橋,標志指示通往廈門島內的東渡港方向。
出島
東渡路上橋最順暢
廈門島西部區(qū)域經杏林大橋出島連接道路較多,因此島內選擇市政府、輪渡、蓮坂轉盤3個出島起點,其中東渡路因靠上有高架下有公路的疏港路,出島最順暢。
線路一:廈門市政府方向車輛經湖濱北路右轉進入東渡路,行經東渡路、長岸路(疏港高架),直行進入杏林大橋引橋,標志指示通往杏林大橋。
線路二:輪渡方向車輛沿鷺江道行駛至湖濱西路左轉,行經湖濱西路、東渡路、長岸路(疏港高架),直行進入杏林大橋引橋,標志指示通往杏林大橋。
線路三:蓮坂轉盤方向車輛沿嘉禾路直行至石鼓山立交,往殿前方向行駛,經殿前一路至長岸路鐵路立交口右轉進入長岸路,然后直行上杏林大橋引橋。
經濟建設與生態(tài)保護的有機結合
杏林大橋立項伊始就提出,要實現(xiàn) 經濟建設與 生態(tài)保護的有機結合。大橋建設過程,正是這一結合的一次成功實踐。
大橋建設特別強調海洋環(huán)境保護。一方面,建立健全海洋環(huán)境保護及水土保持管理機構。為實現(xiàn)生態(tài)環(huán)保目標,項目部要求施工單位設置生態(tài)環(huán)保專職管理機構,配置專職環(huán)保監(jiān)測員,制定詳細的環(huán)境保護管理制度和措施。環(huán)保員負責日常工作,各施工作業(yè)隊配合,使生態(tài)環(huán)保工作層層落實;另一方面,制定嚴格的獎懲制度。加強施工過程中的環(huán)境管理和檢查,實行領導責任制和環(huán)境質量保護、預防制度。
同時,針對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突發(fā)事件,要求施工單位制定環(huán)境保護預案、中華白海豚應急救助預案等應急預案。廈門市邀請國家環(huán)?偩、國家漁政漁港監(jiān)督管理局等,多次組織大橋建設對白海豚保護區(qū)影響和保護對策專家論證會、評審會;在海上主橋招標文件中,明確把海洋環(huán)境保護作為重要條件。在施工過程中,采取嚴格的環(huán)保措施,減少對白海豚活動的影響,避免破壞文昌魚生活環(huán)境。
大橋采用公、鐵大橋合建方案,合理利用空間,縮小海上施工范圍,大幅度減少因不同步建設對環(huán)境造成的重復污染。這不僅符合城市規(guī)劃,有利景觀和環(huán)保,對通航影響較小,而且對節(jié)省投資和海域資源優(yōu)勢明顯。
有關人士評論說,杏林大橋的建成,實現(xiàn)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體現(xiàn)了資源節(jié)約、生態(tài)環(huán)保的理念,不僅實現(xiàn)了廈門島內外交通的又一次跨越,更將成為廈門發(fā)展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