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閣位于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市,是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是一處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藝術結晶的古建群。蓬萊閣的主體建筑建于宋朝嘉祐六年(1061年),素以“人間仙境”著稱于世,其“八仙過!眰髡f和“海市蜃樓”奇觀享譽海內外。
蓬萊閣歷經風雨滄桑,如今已發(fā)展成為以古建筑群為中軸,蓬萊水城和田橫山為兩翼,四種文化(神仙文化、精武文化、港口文化、海洋文化)為底蘊,山(丹崖山) 、海(黃渤二海)、城(蓬萊水城)、閣(蓬萊閣)為格局。
蓬萊閣景區(qū)先后榮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全國創(chuàng)建文明行業(yè)先進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旅游行業(yè)最佳誠信單位”、“全國首批5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文明單位”、“中國馳名商標”、“山東省質量管理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服務標準化示范單位”等稱號,導游科獲得“全國青年文明號”和“全國巾幗文明示范崗”等殊榮。
景點簡介
蓬萊閣下,有一座蓬萊水城。水城沿著丹崖絕壁向南筑起,為我國現存古代海軍基地之一,又名備倭城,原為宋代邊防水寨“刁魚寨”舊址。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依山勢構筑城墻,引海水入內,以停泊船艦,操練水師。
蓬萊水城周長約1.8公里,面積25平方公里,整個城池只有南北兩門,北門叫水門,門上建有柵閘,以控制船只出入;南門為振陽門,與陸地相連,供車馬行人出入。北門設有兩座炮臺,分列東西,控制附近海面。水城進可攻,退可守,實為一嚴密的海上防護體系,在我國海港建筑史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極高的歷史文物價值。
主體建筑蓬萊閣為雙層歇山并繞以回廊,上懸清書法家鐵保手書的金字匾額,給人 以渾厚凝重之中不失明媚亮麗的感覺。登閣環(huán)顧,神山秀水盡收眼底。由于得天獨厚的 地理環(huán)境,這里不僅一年四季景色有異,就連一日之間也變幻無窮,清晨,在觀瀾亭看 紅日初升,霞光萬道,蔚為壯觀;黃昏,漫步閣下賞晚潮萬頃,富有詩情畫意。世傳蓬萊有十處仙景。“海市蜃樓”為一奇觀,每年春夏,夏秋之交,空晴海靜之日,時有海 市出現,海上劈面立起一片山巒,或奇峰突起,或瓊樓迭現,時分時聚,縹緲難測,不 由人不心醉神迷。千百年來,慕名而至的文人墨客絡繹不絕,雖然大飽眼福的人不過十 之一二,卻留存了觀海述景的題刻二百余石。近代愛國將領馮玉祥也為此題寫了“碧海丹心”四個道勁有力的鮮紅大字。虛幻的瓊樓玉宇為古老的“蓬萊仙境”增添了神奇的色彩,故陳運和詩稱“蓬萊閣 是一部不朽的神話著作”。如今,整修一新的古閣 又煥發(fā)出炫目的光彩,以嶄新的姿態(tài)迎接著游人,激發(fā)著人們對美好未來的追求。
素有仙境之稱的蓬萊,傳說蓬萊、瀛州、方丈是海中的三座神山,為神仙居住的地方,自古便是秦皇漢武求仙訪藥之處。廣為流傳的“八仙過海”的神州傳說,便源于此,相傳呂洞賓、鐵拐李、張果老、漢鐘離、曹國舅、何仙姑、藍采和、韓湘子八位神仙,在蓬萊閣醉酒后,憑借各自的寶器,凌波踏浪、飄洋渡海而去,留下“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的美麗傳說。
因為蓬萊閣的神奇景象和宏偉規(guī)模,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并稱為“中國四大名樓”。閣內文人墨寶、楹聯(lián)石刻,不勝枚舉。蓬萊閣現已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傳說漢武帝多次駕臨山東半島,登上突入渤海的丹崖山,尋求“蓬萊仙境”,后人就把這座丹崖山喚作蓬萊;腥缦删车ぱ律搅⒃诤_,臨海的一面是陡峭的絕壁,山巖紋理是暗紅色,故有此名。
蓬萊是古代登州府署所在地,管轄著九個縣一個州,是當時中國東方的門戶。久負盛名的登州古港,是中國古代北方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和軍港,與我國東南沿海的泉州、明州(寧波)和揚州,并稱為中國四大通商口岸,并且是我國保存得最完好的古代海軍基地。明末設巡撫于登萊,曾出過袁可立等十四位登萊巡撫,登萊隨成重鎮(zhèn),規(guī)模達到極盛。蓬萊依山傍海,所以又以“山海名邦”著稱于世,山光水色堪稱一絕。
蓬萊閣建于山頂。遠遠望去,樓亭殿閣掩映在綠樹叢中,高踞山崖之上,恍如神話中的仙宮。蓬萊的魅力不僅在于它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和蒼茫豪放的山海風光,而且在于它有著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在我們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神話中,有兩個很重要的系統(tǒng)。一個是昆侖神話系統(tǒng),一個是蓬萊神話系統(tǒng)。昆侖神話系統(tǒng)發(fā)源于西部高原地區(qū),它那瑰麗的故事傳到東方以后,與浩瀚的大海這一自然條件結合起來,形成了蓬萊神話系統(tǒng)。蓬萊也就自然成為中國東方神話的策源地。)《山海經》和《封禪書》中,都把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描繪得活靈活現,于是便引得齊威王、燕昭王派出探險家到海中尋求神山,秦始皇東巡求藥、漢武帝御駕訪仙。據史籍記載,蓬萊城北海面常出現海市,散而成氣,聚而成形,虛無縹緲,變幻莫測。那些好事的方士便以海市的虛幻神奇,演繹出海上三神山的傳說,惟妙惟肖地描繪出一個令世人向往的神仙世界,更為蓬萊平添了幾分神采。后來八仙過海的故事也加盟到這里,就更加生動迷人了,被稱為“人間仙境”也就名副其實。
地理環(huán)境
地理位置
蓬萊閣在蓬萊市區(qū) 西北的丹崖山上,1982年與水城同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面積有32800平方米。
蓬萊閣包括三清殿、呂祖殿、蘇公祠、天后宮、龍王宮、蓬萊閣、彌陀寺等幾組不同的祠廟殿堂、閣樓、亭坊組成的建筑群,這一切統(tǒng)稱為蓬萊閣。自宋嘉裕年間起,歷代都進行了擴建重修。
秦始皇訪仙救藥的歷史故事和八仙過海的神話傳說,給蓬萊閣抹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因而古來即有“仙境”之稱。世傳蓬萊、方丈、瀛洲在海之中,皆神仙所居,人莫能及其處。其言恍惚詭異,多出方士之說,難于取信。而登州所居之邑曰蓬萊,豈非秦漢之君東游以追其跡,意神仙果可求也,蓬萊不得見,而空名其邑曰蓬萊?使后傳以為惑。
據方士三山之說,大抵草木鳥獸神怪之名,又言仙者宮室偉大,氣序和平之狀,餐其草木,則可以長生不死。長往之士,莫不欲到其境而脫于無何有之鄉(xiāng)。際海而望,翕然注想物外,不惑其說者有矣。嘉?辛丑,治邦逾年,而歲事不愆,風雨時若,春蓄秋獲,五谷登成,民皆安堵。因思海德潤澤為大,而神之有祠俾,遂新其廟,即其舊以構此閣,將為州人游覽之所。層崖千仞,重溟萬里,浮波涌金,扶桑日出,霽河橫銀,陰靈生月,煙浮霧橫,碧山遠列,沙渾潮落,白鷺交舞,游魚浮上,釣歌和應。仰而望之,身企鵬翔;俯而瞰之,足躡鰲背。聽覽之間,恍不知神仙之蓬萊也,乃人世之蓬萊也。上德遠被,恩涵如春,恍若致俗于仁壽之域,此治世之蓬萊也。后因名其閣曰蓬萊,蓋志一時之事,意不知神仙之蓬萊也。
景點文化
蓬萊閣的主體建筑建于宋朝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坐落于丹崖極頂,閣樓高15米,坐北面南,系雙層木結構建筑,閣上四周環(huán)以明廊,可供游人登臨遠眺,是觀賞“海市蜃樓”奇異景觀的最佳處所。閣中高懸一塊金字模匾,上有清代書法家鐵保手書的“蓬萊閣”三個蒼勁大字,東西兩壁掛有名人學者的題詩。位于蓬萊閣下的仙人橋,結構精美,造型奇特,傳說為“八仙”過海的地方。
蓬萊蓬萊閣道教名勝。在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市城北一公里處的丹崖山巔。創(chuàng)建于宋嘉祐六年(1061年),明萬歷十七年(1589年)巡撫李戴于其旁增建了一批建筑,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知府楊豐昌和總兵劉清和主持進行擴建,使其大具規(guī)模,后又得以多次修繕,1982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閣高15米,雙層木結構,重檐八角,四周環(huán)以朱赤明廊,供人極目遠眺,閣上名人匾額楹聯(lián)眾多,猶以清代大書法家鐵保書的“蓬萊閣”巨匾著稱。閣下面臨大海,建筑凌空,海霧四季飄繞,素有“仙境”之稱。
史載秦始皇、漢武帝都曾為尋求仙藥先后來此,傳說秦方士徐福受始皇之遣由此乘船入東海去求仙丹,著名的“八仙過!鄙裨捁适聜饕嘣诖,自古為文人墨客雅集之地,歷來是道教煉士修真之境,閣之附近現存留歷代文人雅士觀海述景題刻二百余處;登臨閣廊,舉目遠望,長山列島時隱時顯,東北海疆碧波連天,春夏之際,海市蜃樓時時光臨登州海上,使人耳目一新,心曠神怡。閣南有三清殿、呂祖殿、天后宮、龍王宮等道教宮觀建筑,均依丹崖山勢而筑,層層而上,高低錯落,與閣渾然一體,總建筑面積達18900余平方米;閣東有東南建觀瀾亭,為觀賞東海日出之所,西側海市亭,因為觀望海市蜃樓之境而名,又因其三面無窗,亭北臨海處筑有短垣遮護,亭外海風狂嘯,亭內卻燃燭不滅,故又名避風亭,亭內墻壁上嵌有袁可立《觀海市》詩石刻九方。整個建筑陡峭險峻,氣勢雄偉,朱碧輝映,風光壯麗。是山東著名的旅游勝地。
蓬萊閣自古為名人學士雅集之地,閣內各亭、殿、廊、墻之間,楹聯(lián)、碑文、石表、斷碣、琳瑯滿目,比比皆是,翰墨流芳,為仙閣增色不少。蓬萊閣前常出現“海市蜃樓”奇觀,蘇東坡的“東方云?崭部,群仙出沒空明中。蕩搖浮世生萬象,豈有貝雀藏珠宮”,袁可立的“紛然成形者,或如蓋,如旗,如浮屠,如人偶語,春樹萬家, 參差遠邇,橋梁洲渚,斷續(xù)聯(lián)絡,時分時合,乍現乍隱,真有畫工之所不能窮其巧者”,正是“海市蜃樓”奇景的生動寫照。
傳說故事
蓬萊是中國漢族民間和道教傳說中著名的神仙住所和人間仙境。
傳說公元前3世紀,中國的統(tǒng)治者秦始皇聽說這里生產一種長生不老的藥物,而且還有神仙出沒。于是他下令讓一個叫徐福的人,帶領著很多童男童女前往尋找神藥。后來,中國道教就把該地作為圣地。而歷代朝廷也先后在這里建立了不少宮觀,蓬萊閣就是其中之一。
蓬萊閣坐落在山東省蓬萊市城北海邊的山崖上,最早創(chuàng)建于公元1070年的宋朝。它與滕王閣、黃鶴樓、岳陽樓一起并稱中國古代四大名樓。蓬萊閣是一個漢族古建筑群,主要由呂祖殿、三清殿、蓬萊閣、天后宮、彌陀寺等建筑組成。每個建筑又包括許多別具風格的樓、殿、亭、臺等。蓬萊閣的一大奇觀就是海市蜃樓,每年都能吸引無數的游人。
蓬萊閣同武漢黃鶴樓、湖南岳陽樓、江西南昌滕王閣齊名,被譽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樓。蓬萊閣虎踞丹崖山巔,它由蓬萊閣、天后宮、龍五宮、呂祖殿、三清殿、彌陀寺六大單體及其附屬建筑組成規(guī)模宏大的古建筑群,面積1.89萬平方公里。這里是觀賞“蓬萊十大景”中“仙閣凌空”、“漁梁歌釣”二景的最佳觀景處。
仙閣凌空:蓬萊閣高踞丹崖極頂,其下斷崖峭壁,倒掛在碧波之上,偶有海霧飄來,層層裹纏山腰,畫棟雕粱,直欲乘風飛去。游人居身閣上,但覺腳下云煙浮動,有天無地,一派空靈。前人詩云:“嵯峨丹閣倚丹崖,俯瞰瀛洲仙子家。萬里夜看日賜谷日,一簾晴卷海天霞。”
漁梁歌釣:蓬萊閣下海中,道道礁石高出水表,如翹如躍,名曰漁梁。時有三五老翁垂釣其上,得魚掬水而烹,佐酒怡然自得,樂極而歌,此唱彼和,一派恬淡情韻,大似桃花源中世界。前人詩云:“舴艋乘風掛揖輕,虬龍蟄穴浪花平。一聲欸乃千山靜,萬里滄浪試濯纓!
詩詞選登:
七絕·蓬萊遠眺
李祚忠
人間仙境是蓬萊?遠道而來景自開。
碧海平明無幻影,丹崖山外起樓臺!
歷史名人
民族英雄戚繼光
戚繼光(1528-1588),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明代杰出的軍事家、民族英雄。
清末名將宋慶
宋慶(1820-1902),字祝三,蓬萊市南王街道辦事處泊子宋家村人,清末將領。
晚清名醫(yī)張伯龍
張伯龍,清光緒時太醫(yī)院御醫(yī),原名張士讓,蓬萊城里人。
一代梟雄吳佩孚
吳佩孚(1874-1939),字子玉,蓬萊城里人。北洋軍閥首領。
愛國將領于學忠
于學忠(1890-1964),字孝侯,蓬萊市小門家鎮(zhèn)于家莊村人。國民黨愛國將領。
教育家楊振聲
楊振聲(1890-1956),字今甫,亦作金甫,筆名希聲,蓬萊市水城村人。現代著名教育家、作家。
著名作家楊朔
楊朔(1910-1968),原名楊毓(王+晉),字瑩叔,蓬萊城里人。當代著名作家。
戰(zhàn)斗英雄夏侯蘇民
夏侯蘇民(1919-1946),原名張培禮,蓬萊市大辛店鎮(zhèn)夏侯村(原名興村)人。膠東戰(zhàn)斗英雄。
儒將慕湘
慕湘(1916-1988),原名慕顯松,又名慕松君、渤霖、白琳、白松;蓬萊城里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
同盟會員孫丹林
孫丹林(1886-1971),字漢塵,蓬萊城里人。
墨子學家欒調甫
欒調甫(1889-1972),蓬萊城里人。少時從師學習國文和英文,成績卓著。
早期革命家于眉
于眉(1914-1980),原名于經海,蓬萊市劉家溝鎮(zhèn)安香于家村人。蓬萊人民抗日武裝起義主要領導人,中共蓬萊縣委第一任書記。
抗日英雄汪雅臣
汪雅臣(1911-1941),別名王景龍,蓬萊市人。
代表景點
西苑景區(qū)
蓬萊閣西苑旅游景區(qū),位于山東蓬萊閣以西1公里的龍首山區(qū)。龍首山以山巔酷似龍首、山脊起伏盤蜒、形同巨龍騰動而得名、龍首山海拔115米,山區(qū)北麓面面積100公頃,他北依渤海、與長山島隔海相望。林木青蔥、花草極盛,;从撵o,空氣清新,海產品豐富、野生鳥群盤旋鳴唱,是一方理想的旅游度假之地。
登州鎮(zhèn)西莊村從全市旅游發(fā)展形勢需要出發(fā),在市旅游部門的大力協(xié)助和支持下,對龍首山區(qū)進行全面的開發(fā)建設。95年以來,加大投入,依山勢先后建起了狩獵谷、水簾洞、動物園、漁人村、蒙古包、垂釣臺、動物表演場、烏語林等景點景區(qū),使這片寶地初步形成了人文景觀與自然風光和諧統(tǒng)一的蓬萊閣西苑旅游景區(qū),主要景點有漁人村、動物園、水簾洞 、垂釣臺、蒙古包、鳥語林、獰措谷和動物表演場。
景區(qū)街道
蓬萊閣街道位于山東半島的最北端,北與大連、旅順僅隔66海里,東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是輻射東北市場和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門戶,亦是各國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的大門,地理位置十分優(yōu)越,區(qū)域優(yōu)勢十分明顯,總面積1430公頃,耕地面積218公頃,人口2萬人。2006年實現經濟總收入9.6億元,人均收入6850元。
“蓬萊”一名源于漢武帝至此望海中仙山而得。古為登州,唐神龍3年(公元707年)置縣。因有海市之勝,歷史上曾是秦、漢之君巡幸的地方;之后,“八仙過!钡膫髡f又長久的依附在這里,逐被歷代文人墨客視為仙境,蓬萊閣即源此而建,始于宋嘉佑6年(1061年),被譽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
旅游信息
蓬萊閣現行門票價格:單人140元/張(2013年7月),團體100元/張 索道50一張。蓬萊閣建于北宋嘉佑年間,經過明朝重建和清代重建,更加顯得宏偉壯觀。閣前松柏蒼翠,繁花似錦,青綠之中隱隱現出丹增碧瓦,令人心曠神怡。蓬萊閣建筑面積約32.000平方米,包括呂祖殿、三清殿、蓬萊閣、天后宮、龍王宮和彌陀寺共六大建筑,亭臺樓閣高低錯落,有韻有致,構成了一個布局巧妙,風格獨具而渾然天成的古建筑群。
蓬萊港碼頭:位于市區(qū)田橫山下的海港路北首,有發(fā)往長島和旅順的客輪。 每天6:30-17:30,基本每隔40、50分鐘就有船出海前往長島,航程40分鐘 ,要是趕上快船,只需25分鐘就到達。票價:25元/人。
蓬萊與旅順之間每天對開兩班車客渡船,蓬萊開船時間12:00、20:00,旅順返船時間14:00、20:00,航程5小時。蓬萊港碼頭不通公交車,從汽車站打的到蓬萊港,7元就夠了。
蓬萊新港:位于市區(qū)東面的經濟開發(fā)區(qū)港河口,每天有三班豪華車客渡輪發(fā)往大連灣港務公司客運站。內部交通 公交車 市區(qū)(登州鎮(zhèn))內有6條公交線路,既不通碼頭,又不到蓬萊閣,班次間隔時間長,對旅游者作用不大。
有蓬萊閣主閣,水師府,古船博物館,黃渤海分界線,登州博物館,戚繼光故里。
2007年5月8日,煙臺市蓬萊閣旅游區(qū)經國家旅游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煙臺市自2009年5月1日起,對蓬萊閣門票價格進行調整如下: 由現行蓬萊閣門票價格65元/人調整為85元/人; 蓬萊閣門票價格通票(蓬萊閣景區(qū)、戚繼光故里景區(qū))70元/人調整為100元/人;
蓬萊到煙臺,每天6:00-18:00,15分鐘一班,票價18.5元。
蓬萊到青島,每天5:10-16:00,半小時一班,票價63元。
蓬萊到濰坊,每天6:00-17:00,每小時一班,票價60元。
蓬萊到濟南,每天有8個班次,大宇票價76元,依維柯票價56元。
蓬萊直達威海的班車,每天3班,票價24元。
所獲榮譽
榮譽名稱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
全國創(chuàng)建文明行業(yè)先進單位
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全國旅游行業(yè)最佳誠信單位
全國首批5A級旅游景區(qū)
全國文明單位
中國馳名商標
山東省質量管理工作先進單位
山東省服務標準化示范單位
全國青年文明號
全國巾幗文明示范崗
景區(qū)申遺
2012年10月9日從南昌市滕王閣管理處證實,滕王閣(南昌)、岳陽樓(岳陽)、黃鶴樓(武漢)、鸛雀樓(山西永濟)、蓬萊閣(山東蓬萊)、大觀樓(昆明)、閱江樓(南京)、天心閣(長沙)、鐘鼓樓(西安)、天一閣(寧波)等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樓聯(lián)合申報聯(lián)合國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