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齊國(周朝諸侯國)簡介

    2021-10-03    淄博   

    齊國(前1044年-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被周天子封為侯爵,分為姜姓呂氏齊國和田齊兩個時代,疆域為今山東省大部。

    其自太公望封國建邦以來,煮鹽墾田,富甲一方,傳至齊桓公時,成為春秋五霸之首,后為田氏取代,仍沿用齊國名號,世稱“田齊”,于前221年為秦所滅。

    齊國

    國號

    北齊的國號本是“”,起源于高洋的爵位名。高洋所建的北齊,原來是屬于齊地,代魏稱帝后,便以“齊”作為國號。又因為北齊,地處北方,有與“南朝齊”同名,為區(qū)別“南朝齊”,故稱“北齊”。同時還有后齊高齊的稱呼。

    歷史

    主條目:姜齊和田齊

    齊國周朝諸侯國
    國君之姓姜姓→媯姓
    國君之氏呂氏(呂齊)→田氏(田齊)
    爵位侯爵前323年稱王
    國都臨淄
    始封此國者周武王
    創(chuàng)始年前1044年
    始祖呂尚、田和
    滅亡年前221年

    亡國之君齊康公、齊王建

    滅亡原因田氏代齊、為秦國所滅

    史書記載《史記·齊太公世家》、《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歷程

    呂尚受封

    齊國早在西周時期已出現(xiàn),當時周武王為了酬謝周朝的功臣和宗室,大行分封制度,首封身為師父的功臣呂尚于營丘(后改稱臨淄),國名為齊。因國君為姜姓,故又稱為姜姓齊國。太公東去就國,近鄰的萊子率軍與太公爭奪營丘。太公至營丘后,因應當?shù)仫L俗,簡化禮節(jié)而修政。發(fā)展工商業(yè),利用當?shù)佤~鹽之利,人口大增,使齊國成為大國。

    早期歷史

    齊國在諸侯中地位崇高,周成王曾在三監(jiān)之亂后,使召康公命姜太公曰:“東至海, 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征之!饼R國由此得到征伐之權,成為大國,建都于營丘。

    周康王時期,周康王分以珍寶之器分給齊丁公呂伋、衛(wèi)國第二代君主衛(wèi)康伯及晉國第二代君主晉侯燮和周公旦之子魯公伯禽。

    齊丁公三傳至哀公,因受紀侯在周夷王前進讒言被懿王烹殺。哀公死后,他的異母弟呂靜被立為齊君,是為齊胡公。前866年,齊胡公為防紀國暗算,從營丘遷都至薄姑(臨淄西北五十里)。此舉令齊人震動及有怨言,齊哀公同母弟公子山與私黨率營丘人殺死胡公,將胡公之子驅(qū)逐出境,又把首都從薄姑遷到臨淄,是為齊獻公。獻公兩傳至其孫厲公,厲公昏憒暴虐,國民痛恨他,遂聯(lián)絡齊胡公之子入齊國攻殺厲公。胡公之子皆戰(zhàn)死,齊人擁立厲公之子呂赤為國君,是為齊文公。齊文公把參與殺厲公的七十人全部處死,結束長達四十余年的宮廷內(nèi)亂。

    僖公小霸

    文公三傳至僖公。齊僖公先后與鄭莊公及魯隱公結盟,得到兩國幫助,在其后十數(shù)年間齊僖公先后主持與多國會盟,平定宋、衛(wèi)與鄭三國之間的斗爭。齊國與盟國鄭、魯以宋殤公不向周天子朝覲而討伐宋國,以郕國不聽從周天子之命令而討伐郕國,平定許國逼使許莊公出走,立其弟許桓公為國君,平定宋國華督之亂。前706年,齊僖公又在鄭國公子忽幫助下打敗狄戎,但是因贈送禮物給各盟國時,魯、鄭交惡。于前702年,齊國在鄭國要求下聯(lián)鄭伐魯。前699年,又應宋國要求,聯(lián)合宋、衛(wèi)、燕三國討伐鄭國,齊國遂形成一個小霸之局面。到了僖公之子襄公在位時,國力更強。在前690年,降服紀國。前686年,齊國又與魯國討伐郕國,郕國降齊。

    桓公即位

    前685年齊大夫連稱、管至父弒殺齊襄公,立其堂弟公孫無知即位。齊大夫鮑叔牙早有預感齊國將發(fā)生大亂,在襄公在位期間就保護公子小白逃到莒國(今山東莒縣),另一大夫管仲則協(xié)助公子糾逃奔魯國。前685年,齊大臣雍廩殺國君無知與太夫連稱,國內(nèi)無君,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相回國,魯國派管仲帶兵堵截住莒國到齊國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帶鉤。小白咬舌吐血假裝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魯國報捷。這時小白已兼程趕回齊國,高傒迎公子小白回到臨淄即位,是為桓公。

    齊桓公即位后,發(fā)兵迎擊魯國,在干時(今山東淄博市桓臺縣)大戰(zhàn),魯軍敗走。鮑叔牙給魯莊公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公子糾是齊君的兄弟,不忍殺他,請魯國自己殺他。公子糾的老師召忽、管仲是仇人,請魯國把他們送來,剁成肉泥。如不從命,將要出兵討伐魯國!濒斎撕ε拢瑲⒐蛹m,召忽自殺,管仲被囚禁;腹獨⒐苤,鮑叔牙勸說:“臣幸運地跟從了君上,君上現(xiàn)成為了國君。如果君上只想讓齊國成為強國,那么有叔牙和高傒就夠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業(yè),那么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能強盛,不可以失去他!被腹爮乃慕ㄗh,假裝要殺仇人,把管仲接到齊國;腹凸苤僬務摪酝踔g,大喜過望,以其為大夫,委以政事。

    齊國稱霸

    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腹谇679年在甄(今山東菏澤市鄄城縣境內(nèi))召集宋、陳等四國諸侯會盟,齊桓公是歷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后宋國違背盟約,齊桓公以周天子的名義,率幾國諸侯伐宋,迫使宋國求和,此即為“九合諸侯”的第一次。另外,齊桓公還滅了譚、遂、鄣等小國。當時中原華夏各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擊,于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桓公成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將齊國的霸業(yè)推至高峰。

    諸子爭位

    桓公晚年昏庸,重用佞臣公子開方、易牙、豎刁等人,當賢臣管仲、隰朋及鮑叔牙等相繼去逝,齊國開始走下坡路。

    齊桓公和管仲立公子昭為太子,并囑托宋襄公予以照應;腹氖(前643年),齊桓公重病,五公子(公子無虧、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黨羽爭位。冬十月,齊桓公餓死。五公子互相攻打,齊國一片混亂;腹w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尸蟲都從窗子里爬了出來,“身死不葬,蟲流出戶”。后來易牙、豎刁等人擁立的齊君無虧才把桓公收殮。公子昭逃奔宋國。前642年春,宋襄公聯(lián)合曹國、衛(wèi)國、邾國領兵攻齊,以助公子昭歸國爭位。三月,迫于諸侯軍隊的壓力,齊眾大夫在國氏、高氏兩家的率領下誘殺豎刁、無虧,迎立太子昭。但其余四公子的追隨者興兵攻打已入齊境的太子昭,迫使其逃回宋國。同年五月,宋襄公再度發(fā)兵,擊敗齊眾公子于甗(今山東濟南附近),太子昭遂得以入齊都臨淄即位。此次動亂之后,齊國國力衰落,齊桓公霸業(yè)告終。

    孝公死后,其子被公子開方殺死,公子潘奪位,是為昭公。昭公死后,其子舍在位僅五個月,就被公子商人弒殺自立,是為懿公。四年后,懿公被弒,齊人恨懿公驕恣,廢其子而迎公子元于衛(wèi)。公子元即位,是為齊惠公。一連串的爭位至此結束,但齊國因此國力衰落,只能跟隨晉國與楚國爭霸。

    霸業(yè)崩潰

    惠公死后,齊國國勢日蹙。頃公在位時(前589年),齊軍在鞍之戰(zhàn)中被晉軍打敗。靈公在位時(前555年),齊國因背盟討伐魯國。晉國帥魯、宋、衛(wèi)、鄭、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共十二家諸侯興師伐齊,齊靈公親自率師御敵,在平陰被聯(lián)軍大敗,自此無力稱霸。

    晏嬰相齊

    齊國一向由天子二守的國氏、高氏兩公族輔政,其后有鮑氏(鮑叔牙之后)、崔氏(齊丁公嫡子季子之后)、慶氏(公子無虧之子慶克之后)、晏氏(晏弱之后)、高氏(惠公子公子祁之后)、欒氏(惠公子公子堅之后)等卿大夫掌政,卿大夫勢力日大,互相兼并,更開始廢立齊國國君。崔杼迎立莊公光即位,殺太傅高厚,獨掌朝政。后來因莊公與崔杼妻棠姜有染,崔杼大怒,聯(lián)合棠無咎弒君,另立莊公弟公子杵臼為君,即齊景公。前546年,左相慶封(慶克之子)攻滅崔氏,崔杼自殺。前545年,鮑氏、高氏、欒氏攻滅慶氏,慶封逃到吳國。此后,齊國由上大夫晏嬰主持國政。晏嬰生活節(jié)儉,謙恭下士。對內(nèi)匡輔國政,屢次勸諫景公,拔擢賢才司馬穰苴、越石父等;對外出使別國,機敏善辯,不辱使命,使齊國名揚諸侯。

    田氏專權

    田氏為陳厲公媯佗后代,始祖為田完,因在陳國內(nèi)被排斥,流亡至齊國,被齊桓公任命為工正。田完傳五世至田桓子田無宇,田氏施惠于民,民心向歸田氏,田氏因而強大。田氏的支系子孫田穰苴因打敗晉、燕兩軍被任命為大司馬,因田氏勢力擴大而警惕的高張、國夏對齊景公說穰苴的壞話,司馬穰苴被免官。田僖子田乞立志要除掉高氏和國氏。

    前532年,惠公后代的欒氏被鮑氏、田氏(陳氏)聯(lián)合所滅,欒施和高強奔魯,齊國公族勢力大大減弱。晏嬰曾暗地里對叔向說:“齊國之政卒歸于田氏矣”。前500年,晏嬰去世,由高、國兩家把持朝政。前489年,景公病重,遺命國夏、高張扶立少子公子荼為太子,驅(qū)逐群公子,遷他們至東萊。不久,田乞發(fā)動宮廷政變,滅高、國兩家,高張被殺、國夏奔莒、晏圉奔魯。田乞弒殺安孺子,與鮑牧及諸大夫另立年齡較長的公子陽生為國君,是為悼公。前485年,田成子田恒唆使大夫鮑息弒殺齊悼公,立公子壬為國君,是為簡公。前481年,田恒發(fā)動政變,殺死了闞止和簡公,擁立簡公弟弟公子驁為國君,是為平公。自此之后,田恒獨攬齊國大權,盡誅鮑、晏諸族。田氏家族專權于齊平公、宣公、康公三代。

    田齊

    田氏代齊

    前391年,齊康公被田和放逐于臨海的海島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為國君,是為齊太公。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為諸侯,姜姓齊國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稱侯,仍沿用齊國名號、世稱“田齊”以顯示別于姜姓齊國,史稱“田氏代齊”,成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前379年,齊康公死,田氏并其食邑,姜太公至此絕祀。

    戰(zhàn)國稱王

    太公三傳至其孫威王時,威王任用鄒忌為相改革政治,任用田忌、孫臏為將,齊國遂變得強大。前353年,齊國大敗魏國于桂陵(今山東菏澤境內(nèi))。前341年,齊又大敗魏軍于馬陵。前334年,威王與魏惠王“會徐州相王”,正式稱王。威王晚年,國相鄒忌與將軍田忌爭政。前322年,田忌中了反間計攻打臨淄、謀取鄒忌,戰(zhàn)敗后逃亡至楚國。直至宣王即位后,才召他回國恢復舊職。

    秦齊稱帝

    前314年,燕國發(fā)生“子之之亂”。在孟軻勸說下,齊宣王命匡章率 “五都之兵”“北地之眾”大敗燕國。前301年,齊聯(lián)合韓、魏國攻楚,大敗楚國。前298年-前296年,齊聯(lián)合韓、魏連年攻秦,攻入函谷關,迫秦求和。前288年十月,秦王稱西帝,遣使立齊湣王為東帝,欲約與共伐趙。蘇代勸說湣王后,湣王稱帝二日后而復歸王號。同年十二月,呂禮自齊入秦,秦王亦去帝復稱為王。前286年,湣王滅宋國,南侵楚國,西侵三晉,齊國勢到達巔峰。湣王意欲吞并二周,成為天子。

    樂毅破齊

    前284年,燕昭王以樂毅為上將軍,合燕、秦、韓、趙、魏攻齊,攻入臨淄,連下七十三城,齊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湣王逃入莒,被淖齒殺死。王孫賈與莒人殺淖齒,立湣王子法章為齊襄王。

    田單復國

    燕軍引兵東圍即墨,城中推舉田單為將。雙方相持達五年。前279年,燕昭王逝世,燕惠王繼位,田單使用反間計,使得樂毅被廢除職務,燕惠王改派騎劫代替樂毅為將領,樂毅被迫出奔趙國。田單組織反攻,以“火牛陣”大敗燕軍,收復失地。齊雖復國,但元氣大傷,無力再與秦抗衡。

    秦滅齊國

    前265年,齊襄王死后由其子田建即位,由母親君王后輔政。前249年,君王后逝世后,王后的族弟后勝執(zhí)政。后勝為人貪婪,在秦國不斷賄賂之下,齊王建聽信了后勝的主張,對其余五國袖手旁觀,也不加強戰(zhàn)備。終于到五國滅亡后,齊王才頓感到秦國的威脅,慌忙將軍隊集結到西部邊境,準備抵御秦軍的進攻。前221年,秦王在滅亡韓、趙、魏、楚、燕之后,以齊拒絕秦使者訪齊為由,命王賁率領秦軍伐齊,齊王建令齊軍主力40萬慌忙集結于西部,秦軍避開了齊軍西部主力,由原來的燕國南部南下直奔齊都臨淄。齊軍面對秦軍突然從北面來攻,措手不及,土崩瓦解。齊王建出城投降,齊國滅亡。秦國統(tǒng)一天下,在齊地設置齊郡和瑯邪郡。

    疆域

    北齊繼承了東魏所控制的地盤,占有黃河下游流域的河北、河南、山東、山西以及蘇北、皖北的廣闊地區(qū)。同時與其并存的王朝有西魏、南梁、南陳等。

    北齊天保三年(552年)以后,東逐契丹、西平山胡(屬匈奴族)、北破柔然與庫莫奚、南取淮南,將疆域延伸至長江邊,北齊的國力達到鼎盛。

    海洋經(jīng)濟

    春秋時期齊國和吳國在今青島市東南部海域爆發(fā)了迄今為止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海戰(zhàn),不過當時兩國都是千余人的小股部隊,當時吳國比較注重水師的發(fā)展,約有8000多海軍,齊國也有4,5千海軍,東北的燕國在戰(zhàn)國后期樂毅組織下有一支2萬余人的水師,在今山東濱州一帶登陸。儒家安土重遷、重農(nóng)抑商不止反對科技還反對民眾自組織,導致北方民眾遇到漠北騎兵不能和當?shù)厥剀妳f(xié)防,儒家的華夷、防民立場反對民眾學習漠北的自組織與騎射。與魯國儒家相反,道家卻提出了《六韜·六守》 :“太公曰:u2018大農(nóng)、大工、大商謂之三寶。u2019”此以農(nóng)、工、商為國之三寶。早在春秋時期,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下,大力發(fā)展與鄰國及周邊地區(qū)的貿(mào)易,“天下之商賈歸齊若流水”,“齊冠帶衣履天下”,齊國豐富的絲綢類資源,是當時對外貿(mào)易的主要商品。戰(zhàn)國時期成書的《管子》提到,齊國與朝鮮做生意,進口朝鮮的“文皮(有花紋的獸皮,多指虎豹皮)、毤服(即皮衣)”。齊國還開辟了從山東半島沿海起航,東通朝鮮半島的“海上絲綢之路”,開創(chuàng)了政府倡導和組織海外貿(mào)易的先河?脊刨Y料證實,來自齊國的物品主要發(fā)現(xiàn)于朝鮮半島南部的韓國境內(nèi),而在朝鮮半島北部見到的則主要是來自燕國和趙國的物品,這說明戰(zhàn)國時期燕、趙、齊三國與朝鮮半島交往所走路線是不同的。燕國和趙國多走陸路,從北部進入朝鮮半島;而齊國走的是海路,多經(jīng)廟島群島,循海岸線從朝鮮半島南部西海岸進入今韓國境內(nèi),這是一條相對安全又便捷的航路。漢代著名文學家司馬相如在《子虛賦》中也曾提到:“齊東陼巨海,……秋田乎青丘,彷徨乎海外”(《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2299頁)。這也說明齊國在春秋戰(zhàn)國時海上交往已經(jīng)非常便利了。

    至秦代,徐福之行拓展了東方海上絲綢之路!妒酚洝酚涊d,徐福兩次率大規(guī)模船隊東渡,不僅帶了許多童男童女,還有大量的水手和勤雜人員及管理看護人員,包括懂各種技藝的工匠和五谷種子等等。近年來,中韓日三國學者從考古學、歷史學、航海學、民俗學等多學科對徐福船隊的去向進行了全面的探索,其從山東半島啟航到朝鮮半島,再由朝鮮半島南下至日本列島的東渡路線已成為學者們的共識。今韓國南部一帶和濟州島有許多關于徐福尋仙求藥的傳說,日本自古以來也有許多徐福的傳說,我國南北朝時期及唐代的許多史料也都提到徐福到了日本。徐福的船隊沿著春秋時期開辟的東方海上絲綢之路,沿途傳播當時的先進生產(chǎn)技術,不僅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向海外的一次大傳播,也為此后更大規(guī)模的人員往來和文化交流拓寬了航路。

    政治

    統(tǒng)治黑暗

    北齊前后共二十八年,凡六帝,特立獨行的統(tǒng)治者們,除了高歡以外,沒有人能活過四十歲。從暴政兇狠淫亂而言,素有禽獸王朝之稱。其中北齊統(tǒng)治有一半的時間無法可依,全憑個人喜惡或當天的心情判案,叫你死就犯死刑,叫你活就殺人無罪。大量派遣奴仆擔任縣長,而不是因為有能或有才。

    在北齊六帝之中,只有孝昭帝高演稱得上是德才兼?zhèn),可惜他在位時間不長,即位翌年,高演便因墜馬事故重傷而死,在位僅兩年,年僅27歲。

    北齊律

    北齊王朝留給后世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殘暴的皇帝以及著名的《北齊律》。高洋一向喜怒無常,荒淫殘暴,對于法律似乎興趣很大,在他執(zhí)政期間制定了著名的《北齊律》。

    高洋的大哥高澄在東魏掌權時,曾經(jīng)主持東魏法典《麟趾格》的修撰。高洋稱帝后,認為《麟趾格》為“未精”,命令群臣討論制定齊律。在編寫齊律過程中,高洋重用了冀州封氏家族著名律學家封述以及崔暹、李洋、魏收等數(shù)人,讓他們?nèi)婵偨Y了漢魏以來歷代王朝的立法經(jīng)驗,簡化法典結構、提煉篇名,銳意創(chuàng)新,最后制定了《北齊律》12篇,949條。北齊律篇目依次為:名例、禁衛(wèi)、婚戶、擅興、違制、詐偽、斗訟、賊盜、捕斷、毀損、廄牧、雜律等篇。

    《北齊律》在中國法制史上實現(xiàn)了多個創(chuàng)新:首先是將法典結構科學化,將《刑名》和《法例》合并為《名例》,放在律典第一篇作為總則。其次是確立了“重罪十條”,成為后世“十惡”的起源;再次規(guī)范了刑罰,確定了死、流、徒、杖、鞭等五刑體系,細化了其中的執(zhí)行標準。這是一部承上啟下的重要法典,以“法令明審,科條簡要”著稱;它吸收了前代的立法成就,是隋唐律典的藍本。

    這部由高洋主導制定的法典,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立法成就最高的一部法律,對后世中華法系的形成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北齊律

    1.正式改廷尉為大理寺。

    2.“重罪十條”入律

    (1)反逆

    1(隋唐)謀反:謂謀危社稷,指謀害皇帝、危害國家的行為;

    (2)大逆

    2(隋唐)謀大逆:指圖謀破壞國家宗廟、皇帝陵寢以及宮殿的行為;

    (3)叛

    3(隋唐)謀叛:謂背國從偽,指背叛本朝、投奔敵國的行為;

    (4)降

    ―――――――

    (5)惡逆

    4(隋唐)惡逆:指毆打或謀殺祖父母、父母等尊親屬的行為;

    (6)不道

    5(隋唐)不道:指殺一家非死罪三人及肢解人的行為;

    (7)不敬

    6(隋唐)大不敬:指盜竊皇帝祭祀物品或皇帝御用物、偽造或盜竊皇帝印璽、調(diào)配御藥誤違原方、御膳誤犯食禁以及指斥皇帝、無人臣之禮等損害皇帝尊嚴的行為;

    (8)不孝

    7(隋唐)不孝:指控告祖父母、父母,未經(jīng)祖父母、父母同意私立門戶、分異財產(chǎn),對祖父母、父母供養(yǎng)有缺,為父母尊長服喪不如禮等不孝行為;

    ――――――

    8(隋唐)不睦:指謀殺或賣五服(緦麻)以內(nèi)親屬,毆打或控告丈夫大功以上尊長等行為;

    (9)不義

    9(隋唐)不義:指殺本管上司、授業(yè)師及夫喪違禮的行為;

    (10)內(nèi)亂

    10(隋唐)內(nèi)亂:指奸小功以上親屬等亂倫行為。

    ◎《北齊律》規(guī)定:“其犯此十者,不在八議論贖之限!

    ◎唐律承襲隋制,將“十惡”列入名例律之中;凡犯十惡者“十惡不赦”。

    3.《北齊律》12篇,《北齊律》將刑名與法例律合為名例律一篇,充實了刑法總則,分則11篇。

      《北齊律》在起著承先啟后的作用,對后世立法影響深遠。

    軍事

    東魏和齊初創(chuàng)之際,兵制繼承北魏,兵民分離,鮮卑人為兵。在齊文宣帝時改革,軍人出現(xiàn)漢人勇夫,但沒有改變兵民、漢胡之分。

    后在河清三年(564年),出現(xiàn)一種新的兵制,將當兵與種田結合起來,成為隋文帝改革府兵制的模板。

    經(jīng)濟

    北齊最早脫離軍鎮(zhèn)制度,實現(xiàn)了兵農(nóng)分離,而北周則比北齊晚了十年。北齊實行均田制,但實際執(zhí)行情況很不好,士族地主占地廣,并占有大量奴婢。577年北齊亡于北周時,北周得五十五州、一百六十二郡、三百八十五縣、3302528戶、20006886人,學者考慮到逃避沉重賦役的人口而認為北齊河清三年(564年)人口峰值達2200多萬,后因北齊后主的殘暴統(tǒng)治及齊末戰(zhàn)亂,齊亡時人口銳減回兩千萬。

    北齊的農(nóng)業(yè)、鹽鐵業(yè)、瓷器制造業(yè)都相當發(fā)達,是同陳、北周鼎立的三個國家中最富庶的。北齊繼續(xù)推行均田制,大體上與北魏相同,但也略有變化。例如,北齊取消了受倍田的規(guī)定,不過一夫一婦的實際受田數(shù)仍相當于倍田,北魏對奴婢受田沒有限制。北齊則按官品限制在300人至60人之間。另外還規(guī)定了賦稅。

    北齊時期還出現(xiàn)了“禁燒”保護草原和地表植被的規(guī)定!侗饼R書·文宣帝紀》記載,北齊天保九年(558年)春,皇帝高洋下詔規(guī)定:“限仲冬一月燎原,不得他時行火,損昆蟲草木!敝荒茉谥俣ㄊ辉拢┮粋月內(nèi)燒荒,其它季節(jié)一律禁止。

    北齊特別是其后期的統(tǒng)治者,自皇帝至各級官吏,多昏庸殘暴,狗馬鷹亦得加封官號,賦斂日重,徭役日繁,造成人力竭盡,府庫空虛。階級矛盾日趨尖銳,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矛盾更加表面化。

    教育

    南北朝時期,開學時間相對統(tǒng)一,“冬季入學”成為主流,《北齊書·李鉉傳》中便有“春夏務農(nóng),冬入學”的說法,一個名叫李鉉的神童,當年便是冬天上學。

    藝術

    佛教及印度、中亞、西亞文化在本時期持續(xù)對藝術產(chǎn)生重大影響。部分中國史上最精致的佛像坐落于北齊的佛寺洞窟寺,這些佛像說明當時制作佛雕的工藝,以及北魏以來藝術風格的快速進展。一些大型陶雕源自北齊。北齊的陶器的特色包括雙色以上的釉色,白胎陶器亦于此時期發(fā)展。此時期繪畫品質(zhì)極高,由太原的婁睿墓壁畫可見一斑。此外,魏收撰此時編寫了魏書。

    石窟

    北齊時期佛教石窟以響堂山石窟為代表,北響堂山石窟開鑿于邯鄲峰峰鼓山西麓,南響堂山石窟開鑿于邯鄲峰峰鼓山南麓,與元寶山隔河(河北滏陽河)相望。兩座石窟現(xiàn)存洞窟眾多,有很多石刻雕像、彩繪壁畫,具有非常高的藝術研究價值。除了響堂山石窟,北齊文宣帝高洋還修建了媧皇宮,作為往來北齊都城鄴城與晉陽的休憩行宮,位于邯鄲涉縣中皇山上,分山下與山上兩部分建筑群,山上部分俗稱“吊廟”,修建在懸崖峭壁之上,宛如鑲嵌于山體峭壁之上。

    建筑

    天津薊縣“野長城”有一個烽火臺樣式很奇特,里面壘放的是巖石,外面則是青磚,內(nèi)外兩層不是一個朝代修建的!初步判定該烽火臺為明代長城包裹原北齊古長城而建。北齊古長城。這段古長城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比薊縣黃崖關的明代長城早800多年,也是天津市內(nèi)歷史最久的長城。北齊古長城在薊縣境內(nèi)全長達40余公里,全部隨山就勢,連綿起伏,陡峭險絕。當年建造時就地取材,用塊石壘砌,中間不加漿灰,戚繼光在原北齊長城的基礎上再筑城磚、敵樓等建筑,形成了北齊與明長城共存的現(xiàn)象。因這些烽火臺所處的位置非常險要,全部在懸崖峭壁之上,一般人很難攀登到此。已知的"混搭"烽火臺共有5座。

    瓷器

    北齊的陶瓷器包括單色瓷,雙色釉白胎陶器亦在當時得到迅猛發(fā)展,雖然瓷器傳世、出土、館藏不多,卻少而精。一般釉色較好,存世的大部分是青瓷,青白瓷數(shù)量少,幾乎未見完整器皿。河南洛陽一帶出土的北齊相州窯青瓷牛,被藏界奉為北方青瓷的瓷祖。

    社會

    北齊皇室已非一夫一妻制,幾乎不斷上演奪妻通奸。

    北齊神武皇帝高歡先后納取爾朱榮之女(魏莊帝之皇后)、爾朱兆之女(建明帝之皇后)、鄭大車(魏廣平王妃)、馮氏(任城王妃)、李氏(城陽王妃),這些都是魏朝的宗室王妃,高歡照單全收。

    北齊文襄皇帝高澄先逼取元氏(薛寘之妻)、后強奪高慎之妻,再納元玉儀(孫騰之妓)、元靜儀(玉儀之姊,崔括之妻),又私通鄭大車(原魏廣平王妃、后為高歡之妃,高歡為高澄之父。),最后又娶蠕蠕公主(高歡之妻,高澄應稱事為母)而共生一女。

    北齊文宣皇帝高洋篡位后,奸淫元氏(高澄之皇后,高洋為高澄之弟),仍因高澄曾經(jīng)奸淫高洋之妻。高洋又強奪王氏(崔修之妻)、薛氏姊妹(歌舞戲曲的倡女)。另外則是以人妻為賞賜,如高洋派劉郁捷殺永安王高浚,即賞賜高浚之妻;派馮文洛殺上黨王高渙,即賞賜高渙之妻,高浚及高渙還是高洋的親弟。其它高氏婦女,不論親疏,皆被高洋左右奉旨奸淫。高洋還有暴露身體的習慣,不在乎當朝文武大臣。

    北齊武成皇帝高湛逼奸李氏(高洋之皇后,高湛為高洋之弟)若不依從,則揚言殺害李氏之子高紹德,結果李氏被迫懷孕而生一女,高湛后來還是是當著李氏之面殘殺高紹德,并剝光李氏的衣裳而鞭撻出氣。后來又納李氏(魏靜帝之嬪妃)、王氏(高洋之嬪妃)、彭樂女及任祥女(皆高洋未冊立之妃),皆立為夫人。

    高歡生前,其妻鄭大車,即已私通高洋,父子可通妻;高歡死后,其妻蠕蠕公主,被高澄所奸,也是父子可通妻。

    高澄之皇后又被高洋所污,兄弟可通妻;高洋之皇后又被高湛所污,亦為兄弟可通妻。

    高湛之皇后胡氏,先狎通閹人,后與大臣和士開奸淫,再通奸沙門曇獻,最后改嫁再續(xù)淫穢。

    北齊后主高緯之皇后斛律氏在北齊亡國后,先被逼為尼,被被改嫁元仁為妻;高緯之兄南陽王綽紀鄭氏,亦被周武帝所污;高緯之姨儼妃李氏,被迫改嫁。高歡之子華山王高凝之妃王氏,與奴仆通奸,高凝雖知而不能禁。

    古代雖為一夫多妻,但非奪人之妻而行淫亂,而不分人倫輩分。父子通妻、兄弟通妻、北齊屢屢可見,甚至于父子兄弟俱存而同行奸淫。

    高氏家族向來智高英俊,頭腦非常聰明,面貌非?∶馈咎m陵王高長恭(高澄之子)還因長得過于貌美而必須戴面具上戰(zhàn)場】,但是對女子的獸行,共妻奸淫等穢亂,高氏家族父子卻不落人后。

    齊國君主列表

    姜齊君主列表

    主條目:姜齊君主世系圖

    謚號國君姓名在位年份在位年數(shù)
    齊太公呂尚,字子牙前1046—?
    齊丁公呂伋(一說名及)
    齊乙公呂得
    齊癸公呂慈母
    齊哀公呂不辰(一說名不臣)?-前893年
    齊胡公呂靜前892年-前860年在位5年
    齊獻公呂山前859年-前851年在位9年
    齊武公呂壽前850年-前825年在位26年
    齊厲公呂無忌前824年-前816年在位9年
    齊文公呂赤前815年-前804年在位12年
    齊成公呂脫 (一說名說)前803年-前795年在位9年
    齊莊公呂購前794年-前731年在位64年
    齊僖公呂祿甫前730年-前698年在位33年
    齊襄公呂諸兒前697年-前686年在位12年
    齊前廢公呂無知(公孫無知)前686年在位2月
    齊桓公呂小白前685年-前643年在位43年
    齊孝公呂昭前642年-前633年在位10年
    齊昭公呂潘前632年-前613年在位20年
    齊后廢公呂舍前613年在位5月
    齊懿公呂商人前612年-前609年在位4年
    齊惠公呂元前608年-前599年在位10年
    齊頃公呂無野前598年-前582年在位17年
    齊靈公呂環(huán)前581年-前554年在位28年
    齊莊公呂光前553年-前548年在位6年
    齊景公呂杵臼前547年-前490年在位58年
    (晏孺子)呂荼前489年在位10月
    齊悼公呂陽生前488年-前485年在位4年
    齊簡公呂壬前484年-前481年在位4年
    齊平公呂驁前480年-前456年在位25年
    齊宣公呂積前455年-前405年在位51年
    齊康公呂貸前404年-前386年在位19年

    田齊君主列表

    主條目:田齊君主世系圖

    田氏領袖

    稱號領袖姓名在位年數(shù)在位年份關系
    田敬仲陳完陳厲公之子
    田孟夷田稚陳完之子
    田孟莊田愍田稚之子
    田文子田須無?─前545年以后田愍之子
    田桓子田無宇?─前532年以后田須無之子
    田武子田開?─前516年田無宇之子
    田僖子田乞?─前484年以后田無宇之子、田開之弟
    田成子田恒《史記》避諱改作田常?─前468年以后田乞之子
    田襄子田盤田恒之子
    田莊子田白?─前411年田盤之子
    田悼子6前410年─前405年疑為田白之子
    齊君18前404—前387前391年自立為王,放逐齊康公

    田齊君主

    稱號國君姓名在位年份在位年數(shù)
    齊太公田和前386年-前384年在位3年
    齊廢公田剡前383年-前375年在位9年
    齊桓公田午前374年-前357年在位18年
    齊威王田因齊前356年-前320年在位37年
    齊宣王田辟疆前319年-前301年在位19年
    齊閔王田地前300年-前284年在位17年
    齊襄王田法章前283年-前265年在位19年
    齊廢王田建前264年-前221年在位44年
    (秦治13年)
    齊王儋田儋前209年九月—前208年六月九個月
    齊王假田假前208年七月—前208年八月一個月
    齊王巿田市前208年六月—前206年六月2
    齊王都田都前206年二月—前206年五月三個月
    齊王榮田榮前206年六月—前205年正月五個月
    齊王假田假前205年二月—前205年三月一個月
    齊王廣田廣前205年三月—前204年十一月1年八個月
    齊王橫田橫前204年十一月—前202年六月2
    相關文章
    熱點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