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教務處組織的今年新來的青年教師第二次校本培訓。第一次是八月下旬,由朱世光老師主講備課諸環(huán)節(jié)和各自緒論課的試教和點評。
第二次培訓請各教研組長分別點評各自學科新教師上課環(huán)節(jié)中的一個亮點一個好的細節(jié)。我設計這樣活動的本意是讓每個新教師感受自己的成功。
教研組長點評后我發(fā)表講話。
我先解釋了為什么舉辦這樣的活動:其一是對每節(jié)課進行評分的話,從課堂教學諸環(huán)節(jié)逐一打分,中軸線均記為0分,則最好的5分和最差的-5分,那么每個人的每節(jié)課評分曲線都會是一根曲線,沒有全5分也不會有全-5分。我們就要從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處、成功之處,尤其是新教師;其二,通過這種“點”上的交流借鑒,引起新教師的有意注意,從而在自己的教學中予以重視。
第一是教學觀念對于教學的重要性。可能我們目前還不能形成教學觀念,但是我們一定會有教學觀點。舉例有二,制作PPT是是否想到后排的學生能看清楚嗎?還是滿足于自己電腦屏幕上的五彩繽紛。這其實就是以生為本觀念的體現(xiàn)。另外,聽的15節(jié)課有8節(jié)或多或少的拖堂。教師是認為10分鐘就是學生的權利,45分鐘是教師的權利,還是認為多講點學生多聽點總是好的?
第二是預設和生成的關系。比較極端地看,作為本科以上學歷的教師,備課過程中的能力應該是沒有什么問題,備課過程主要的是態(tài)度,是反復推敲精益求精還是差不多的態(tài)度,將決定一節(jié)課預設的精致程度;當我們進入課堂之后,就是生成的過程。而生成過程主要的是觀察能力、應變能力等的體現(xiàn)。要學會控制班級,不光是課堂秩序的控制,更是學生行為的控制(引導),突發(fā)情況的應變和隨堂即時反饋。即便提問,如果不是課堂即興的,也應該事先備好,是問成績好的同學還是成績差的同學?上臺板演,是請書寫好的同學還是粗心馬虎的同學?等等。
第三是模擬評課以評促教。聽評課一般是這樣六個方面:教學目標、教學思路、課堂結構、教學方法和手段、基本功和學生反應。從評課者的角度來審視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也許可以使得自己的課更加完美。
將近半個小時的講話,不知道有何反響有何效果。后面還有培訓,再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