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領(lǐng)導、本溪實驗中學的各位老師及同學們大家好!
正如我們的張校長所言,任何的文化都要有根,我們中國文化的根就是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我們的國學?鬃邮侨A夏文化的代言人之一,孔子作為教育家穿越了兩千多年的時空來到了今天,來到了我們本溪市實驗中學。作為我,一個學校文化的設(shè)計者來講,我想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詮釋。我們都知道,學校文化有三個要素,第一個要素就是專屬性,我們實驗中學學校文化的專屬那就是我們的幸福文化。對于幸福的解釋有很多,我們的張校長提出了“享受幸福教育,分享教育幸!钡霓k學理念,正因為這樣一個理念的召喚以及我與實驗師生互動的結(jié)果,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我們在校園無論是室外還是室內(nèi),無論是我們的浮雕墻《杏壇講學》還是我們的視覺中心《對話》,這些作品的呈現(xiàn)應(yīng)該都是我們共同互動交流的一種結(jié)果。我們談到幸福的時候,談到教育、談到民生的時候,我們經(jīng)常聽到的一個詞就是從娃娃抓起,我們知道幸福不是一個人的事,幸福不是一個人哭和樂的事,它應(yīng)該是大家的事。所以說我非常欣賞張校長所提出的“享受幸福教育,分享教育幸!保驗橄硎苁墙逃囊粋過程,分享是教育的一個成果,享受是一個人的事,分享是大家的事。
今天我站在浮雕墻前面非常的感慨,因為大家所看到的畫面是我剛才講的,其實是我和我們的張校長以及我們的學校領(lǐng)導及老師互動溝通的一個結(jié)果。那么從它的含義上講它的精神主旨有兩個,第一個我們張校長已經(jīng)講了,它有一個“知之孔子”,還有一個“行之孔子”就是知行合一的意識;第二個含義就是虛位以待,那么這副畫面就有虛位以待的意識。這種創(chuàng)意需要尋找,過一會我給大家分別地講一下。從畫面的順序上看,我們中間的位置是孔夫子在杏壇講學的場景,在這樣的場景里面我們大家看到了這樣一種狀態(tài),有一個關(guān)鍵詞就是“和”,這個“和”就是其樂融融?鬃釉凇罢摰馈保茏釉凇皢柕馈,一個求道、問道和論道這樣一個過程,也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既然道是存在的就有聞道而來者,所以我們大家看到了畫面的最左側(cè)有三個策馬奔馳而來的人。孔子講“三人行必有我?guī),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這三人行的寓意其實是聞道者,聞道有先后,他們?nèi)齻你追我趕正在向杏壇疾馳而來,這是一種求知的狀態(tài)。中間再往前一點我們會看到宮闕,當然我們看到的是它的元素,中間虛掉了。宮闕代表的一種架構(gòu),如果沒有知識的話,任何一種架構(gòu),無論你是江山社稷,你還是一個團隊,最終如果是無知的情況下,我們看是什么啊,是浮云,中間是一塊云彩。這里我有一個小小的創(chuàng)意,就是當一切的架構(gòu)如果沒有知識和智慧作為一種依托,作為一種基礎(chǔ)那么一切都是空中樓閣。我們畫面再往前進一些,我們就到了中心畫面。在中心畫面里圍坐在孔子周圍的是孔子的弟子,通過弟子的裝束就可以看出他的弟子是三教九流的。這里面有諸侯王,我們可以看到這個裝束顯然他就是一個王侯,我們看到他的冠就知道。我們再看這個,這個書記官其實是一個布衣,整個的裝束就是一個布衣。再往下看這個就是大夫,再往這邊看雖然他們的裝束不同大家都是一個姿勢,這個姿勢是非常恭敬的圍坐,這種狀態(tài)是對施道的一種尊重。但是我們也能看到他們的姿態(tài)也有不一樣。以這個為例,他手里面拿的是一個竹簡。他在低頭在看,他仿佛在對照,仿佛在求證,孔夫子講的他看到和學到的是否有不同,他在求證。我們再看看這個,他的臉是沖著我們大家的,一臉的困惑一臉的無奈,就是在求知的過程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正因為無知我們才求知,正因為求知我們才得智慧,所以他的臉沖著我們大家一臉的困惑與無奈,手非常恭敬的放在這里。再往上看有大夫有布衣,大家的向心力呢,都在孔夫子即畫面的中心位置,這個孔子我叫他知之孔子,他在傳道、授業(yè)、解惑是師之孔子和知之孔子。
剛才我講到有一個虛位以待,大家有的人可能也能看到在這個位置,在這個困惑的人后面有一張桌子是空的,有一張席子是空的。我們可以看到在右側(cè)有一個母親和一個孩子,我們都知道孟母擇鄰的故事,我這里要講的這里不是孟母,他也不是孟子。但是其實它也寓意著孟子,因為我們的家長都希望自己是孟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孟子,這個母親和自己的孩子仿佛在說什么,你看到這個位置了嗎?這個位置你通過努力的學習,將自己的學識升華,最終有一天與圣人對話,與先賢比肩,與英才比肩。這個位置其實也是給我們每個學生的,通過我們的努力,努力就有回報。這個又有一個虛位以待和我們剛才《對話》雕塑看到的虛位以待是異曲同工,因為這個孔子相對是離我們比較遙遠的孔子,這個場景是兩千五百年前的場景。而福柳樹下的那個孔子是“我們的孔子”,他走進了我們的校園坐下來與我們在一起,而且那邊有兩個蒲團,那兩個蒲團與這個虛位以待一樣,下一個席位是你是我也可能是他。當然最好是大家,因為這樣才叫分享。因為這個畫面下面的花的遮擋,有一些畫面包括后面的同學可能會看不見,但是因為這個浮雕墻屬于大家的,我們儀式之后大家可以看。我們在這個畫面下面看有兩只老虎,老虎這種動物勇猛,甚至有一些暴力,那么這兩只老虎它們是非常的溫順,為什么啊因為它們在聞道,聞道之后的老虎多了一份可愛,少了一份暴力。再往右邊走一下,我們會看到有五個石器,這些石器為什么是五個呢,其實它代表了五音,五音是天籟,五音又代表五德,這五德就是仁義禮智信,五音和五德和才是和諧,才是我們的幸福。再往這邊走,我們看到有一個龜,龜在古代是一種吉祥的象征,靈龜就指它,它是一個靈獸,它寓意長久,所以說和要長久,求知要長久,那么幸福當然是更要長久。再往右側(cè)走就到了我們的“行之孔子”,這個孔子呢,我和張校長一起聊的時候,就是開了個玩笑,因為這個孔子恰好被我們的銀杏樹遮擋,這個遮擋是由于地理位置造就的,也是我們有意而為。我們的“行之孔子”是需要去尋找的,正如求知的過程,這個孔子是要我們尋找的,我們的樹越長越大,我們的孔子會被藏在后面,所以說“行之孔子”要去尋找,正如求知的過程,所謂“行之孔子”,何為行呢?我們知道求知必恭于行?鬃釉趦汕灏倌昵熬吞岢隽肆嚕@六藝分別是禮、樂、射、御、書、數(shù)!岸Y”我們知道中國人是禮儀之邦,但是“禮”又不可以僅僅解釋為禮貌,因為一個人只有有德才能有“禮”,這是做人的一個基本!皹贰辈粌H僅是代表音樂,它其實還代表人的興趣,它首先代表音樂,因為五音和五德和才是幸福!吧洹彼诠糯硎旧浼,這里解釋為體育運動,也是一種興趣。再往前走是“御”,“御”解釋為駕車,但是這里的“御”我認為是一種對全局的掌控能力,對自我的認識能力,掌握自己的內(nèi)心才可以將自己的能量做到通達無礙。而且我們這個“御”,車和六藝它們是結(jié)合的,這里的“御”是駕馭六藝!皶蔽覀兛梢越忉尀闀、書寫、記錄,當然也可以解釋成知識的積累,一種閱讀好學的習慣。接下來就是“數(shù)”,在古代指的是數(shù)學,我覺得數(shù)的解釋可以更寬泛一些。
我們同學可以查閱一些資料,因為六藝的解釋它的彈性很大,放到今天我們可以理解為孔夫子在兩千多年前提出的一種素質(zhì)教育和綜合教育的能力體現(xiàn)。因為只有知行合一,這個人才可以不僅僅是立于世,而且是益于世做到通達無礙。每個人我相信經(jīng)過這種知行的歷練,經(jīng)過這種學習最終成為我們國家有用的棟梁之才。在整個孔子六藝畫面的設(shè)計的時候我就想到孔子是大家的孔子,如何讓它成為實驗中學的孔子,這個不是一幅畫可以解決的,這個需要畫面與大家互動,我們的雕塑與大家互動,因為沒有互動這個墻是空的,只有有了互動才能認識到我們雕塑和浮雕墻的文化含義,才可以讓我們快樂學習,幸福的學習。
我們本溪實驗中學,我們的校園文化不論是我們的;盏轿覀兊耐だ纫约暗轿覀兊牡袼埽墙(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里我認為我也在分享著這種幸福,這種分享是我這個雕塑的設(shè)計師和我們校長的分享,也是與我們老師及我們同學的分享。今天又有幸的站在這里與各位領(lǐng)導來賓分享,希望大家能夠?qū)ξ覀儗嶒炛袑W關(guān)注的更多一些,希望各位領(lǐng)導在原有對我們實驗中學這種關(guān)注和指導,而且在今天這種參與熱情的基礎(chǔ)上,大家一起來分享幸福教育,分享這種過程,因為只有過程才是構(gòu)成我們生命的重要部分。
謝謝大家!
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