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xiàn)。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每個公民的義務,是最起碼的道德要求;也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jīng)地義的美德,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所以古代有“百善孝為先”的說法! 」芎靡率匙⌒芯褪钦嬲男⒕戳藛?當然不是,管好衣食住行只是孝敬父母的一個方面。另外,最更要的是關心父母的內(nèi)心世界,讓老人快樂順心地生活。這是一個子女對父母最重要的禮儀。
(1)要孝敬父母。
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報答對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是做兒女的天職。孝敬父母不僅指物質上、生活上的扶助和照料,還包括精神上的慰籍。
首先要尊敬孝順。每一個人都是父母從小拉扯大的,都傾注了父母的大量心血,父母到了晚年,做兒女不僅要有物質上的贍養(yǎng),還要有精神上的安慰。
(2)要理解父母。
父母較子女一般有著更多的社會知識和閱歷,不愿子女干涉自己的生活和事業(yè),作為子女不要干涉父母自身的事。切忌越俎代庖,尤其是失去配偶的父母再婚時,應給予理解、支持和幫助。
(3)要尊重父母。
父母在長期的生活和工作中,建立起了自己的尊嚴和名譽,這是任何人不能玷污的,包括自己的子女。子女的言行,特別是在社會上的言行,要維護父母的尊嚴和名譽,不能給父母臉上抹黑,否則會極大地傷害父母的自尊。
(4)尊重父母的生活習慣。
要尊重他們的生活習慣,理解他們的精神要求,營造和睦友愛的家庭氛圍。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護,子女或者其他親屬不得干涉老年人離婚、再婚及婚后的生活。
(5)關心父母
父母養(yǎng)育子女,并不是為了將來子女如何報答自己。但是,和其他人一樣,父母也需要關心,尤其需要子女的關心。誰都有衰老的一天,誰都有需要子女關心的日子。人一輩子有兩件大事:生兒育女,養(yǎng)老送終。這是社會的規(guī)律,誰都不應該回避。
關心體貼父母,尤其要留心老人的健康狀況,這是對父母最大的關心。疾病是老年人最大的麻煩,越是身體不好的人,越需要子女的關心。對有病的父母,一定要悉心照料他們的衣食起居,隨時噓寒問暖,給予老人更多的關心。成年的子女,除了完成自己的工作外,還要主動挑起家庭的重擔,為父母分憂,盡量減輕父母的負擔,讓辛苦了大半輩子的父母享受一下清閑。
(6)體諒父母
父母為了事業(yè)和家庭,為了子女而辛勤地工作。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會逐漸衰老,可能就沒有過多精力關注自身的穿著修飾,或許還會產(chǎn)生某些不良的生活習慣。作為晚輩,要設身處地地替他們考慮,充分理解和體諒父母,時時注意關心父母的健康和生活。
另外,不要干涉父母的私事。父母有自己的社會、人情、利益開支,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子女應為父母的幸福著想,支持理解他們。
(7)贍養(yǎng)父母
對父母盡贍養(yǎng)義務,在平時生活中關心照料和體貼老年人。對無經(jīng)濟收入或者收入低微的單獨居住的老年人,贍養(yǎng)人應按月給付贍養(yǎng)費。對經(jīng)濟收入較富裕的老年人,子女不能任意索取。對患病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贍養(yǎng)人應承擔護理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