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道路到底應該如何走?
有的人滿足于一輩子打工,有的人則熱衷于創(chuàng)業(yè),兩者之間的觀念不同往往決定著命運的不同。
一段時間來,全國各地有不少人來我們藍哥智洋機構(gòu)接受創(chuàng)業(yè)指導或有關(guān)創(chuàng)業(yè)專題培訓,在來之前,他們或多或少都會碰到許多困惑,有的甚至遭遇了挫折,面臨瓶頸,還有的往往憑著一股激情一腔熱血就開始了義無反顧似的執(zhí)著,碰到問題了,還自我安慰,認為堅持就是勝利,以至于跌進別人設下的迷魂陣和陷阱還全然不知道,這里面許多人其實都很盲目,創(chuàng)業(yè)的方向都沒搞清楚,你再怎么拼搏努力、辛苦,又有什么意義呢?還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嗎?所幸的是,他們慕名找到了我們機構(gòu),希望我作為創(chuàng)業(yè)導師能給予指點迷津,以避免把有限的時間白白花在無奈的摸索中,說老實話,大老遠跑一趟不容易,他們期待的眼神讓我有責任幫助他們盡快找準方向、找好方式、找對方法,讓他們回去后能輕裝上陣。
幾年來,我積極撰文著說,在全社會倡導創(chuàng)業(yè)和鼓勵創(chuàng)業(yè),但時至今日,我發(fā)現(xiàn)仍有許多人想創(chuàng)業(yè)但畏首畏尾,因害怕?lián)鷳n而徘徊不前,這使我不僅想起在報上看到的一則故事。
講述這段故事的是一個叫李勇的打工漢。二十多年前,他和潘石屹在深圳相識,一起挑過紅磚、抬過預制板,同吃過一份盒飯、喝過一瓶礦泉水。如今,李勇仍然輾轉(zhuǎn)各地打工,潘石屹卻成了身價億萬的SOHO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
潘石屹曾經(jīng)是盲流
李勇是四川綿陽涪城區(qū)楊家鎮(zhèn)人,1987年2月,21歲的他懷著碰碰運氣的想法來到深圳打工。在這里,他認識另一個同樣也想去深圳的年輕人。
李勇知道了同路人叫潘石屹,比他大兩歲,甘肅天水人,是從國家石油部管道經(jīng)濟改革研究室辭職來闖深圳的。李勇吃驚地說:“你放著好好的鐵飯碗不干,來深圳干嗎?”潘石屹說:“深圳發(fā)展那么快,我肯定能闖出一片天地來!”
在深圳市布吉鎮(zhèn),李勇和潘石屹白天四處找工作,晚上就擠在3元錢一晚的的招待所里。
第二天,他們在布吉鎮(zhèn)一家工地上找了個挑磚頭的活兒,每天10元。一個月后,兩人各領了350元的工資,潘石屹對李勇說:“老弟,現(xiàn)在我們可以出去尋找更好的機會了!崩钣掠行┎簧幔骸拔覀兙驮谶@里把工程干完吧,一年可以存好幾千塊呢!”潘石屹說:“只要我們找到更好的機會,不要說幾千元,就是幾萬元也不值一提!”最后,李勇跟他一到辭了工。
1987年11月,他們應聘為深圳市福田區(qū)正泰貿(mào)易公司的業(yè)務員。公司主要銷售電話機,底薪200元,再按業(yè)績提成。潘石屹點子多,他們很快就打開了銷售局面,月收入從200元漲到500元。但潘石屹并不滿足,一天,他興奮地對李勇說:“老弟,報紙上說海南建省,成了我國最大的經(jīng)濟特區(qū)。我們一起闖海南吧!”李勇大吃一驚:“潘哥,去海南人身地不熟的,每月能掙這么多錢嗎?”潘石屹笑道:“你放心吧,海南剛剛建省,機會多得是。我們?nèi),一定不會錯!”就這樣,1988年5月底,兩人各自帶著1000多元積蓄闖到了海口。
潘石屹就是喜歡折騰
然而在海口,兩個月過去了,他們?nèi)詻]找到工作。眼看帶的錢快要花光了,潘石屹還每天買報紙看,李勇心急如焚:“我們飯都沒錢買了,你還看報紙?看報能賺到錢嗎?”潘石屹說:“我們不怕吃苦,還有什么可怕的?萬一沒錢吃飯,就去賣苦力唄!”
那年8月26日,李勇和潘石屹手中只剩6元錢了。中午,潘石屹拿著5元錢去買了一份盒飯,兩人分吃后,頂著太陽繼續(xù)走在大街上,渴得嗓子都冒煙了。潘石屹拿著最后1元錢買了瓶礦泉水,兩人你一口我一口,很快把一瓶水喝得一滴不剩。潘石屹擦了擦嘴巴,提議說:“這里到處辦磚廠,去磚廠打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