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男孩,他從小父母雙亡,靠著祖母住在偏遠的鄉(xiāng)下生活。
他家很窮,從來沒有上過什么安親班、珠算班、才藝班、鋼琴班,更沒有上過什么游泳課、英文班……
一天,班上女老師說要來家庭訪問,這孩子有“千萬個不愿意”,因為他家很臟、很。豢墒,不管這孩子怎么推辭,這女老師還是堅持,一定要前往孩子的家。
后來,這孩子沒辦法,只好硬著頭皮,帶老師回家做家庭訪問。
一到了破舊“土角厝”的家,老師用臺語和祖母聊天,然后又大聲地說:“阿嬤,妳這個孫仔阿明,很乖、很聰明,他以后……一定可以做一個了不起的人哦!”
這句話在孩子的心中,深深種下了“信念”,也不斷地鼓勵他;后來他不斷唸書、進修,也當(dāng)了小學(xué)老師、主任,多年后更當(dāng)上國中校長。
這位國中校長說,不管孩子家里多遠、多窮,老師都要到孩子的家里做“家庭訪問”;只要老師對家長和孩子多說些“正面激勵的話”,都會種下深深的“信念”,鼓舞著孩子走向光明之路!
(文:戴晨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