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灣懷舊
“一灣溪水綠,兩岸荔枝紅”道出了廣州荔枝灣的風光美色。無疑,經過市政府和廣州人民的努力整治,今日的荔枝灣比過去更美了,河水更清綠,兩岸更秀麗。有領導曾賦詩一首:“重來不識荔枝灣,風情遠勝古西關,宛如清明上河景,游人忘卻把家還。”確實是今天對荔枝灣的美好寫照。
既然有“古”就容易懷舊,也就說些荔枝灣的舊事。
“當我品嘗著荔枝的時候,就想到蘇東波的詩句,想到紅線女的《荔枝頌》,更想到跟我小時候有著密切關系的荔枝灣。
記得孩提時,我和同學們在鄰近學校的荔枝灣捉蟛蜞,捉兵賊(孩子捉迷藏的一種游戲)。那年考試前,我們幾個同學就在荔枝樹上復習功課,殷紅的荔枝誘得我們垂涎三尺,忍不住摘了起來。吃罷,又搖著垂水的枝椏上竄下跳,活象花果山上的猴兒。
‘死馬騮(猴子)偷荔枝,抓住他!抓住他!’我隨著喊聲透過樹縫看去,一個老農正追了過來!班!嗵!嗵!”我們已分頭跳進了河涌游過對岸,沿著荔枝基溜走了,氣得老農直跺腳……那,已經是二十六年前的事了!边@里寫出了荔灣涌的自然景色。
荔灣湖“這里給我的印象好象無不跟“綠”有關似的,人們還特意點綴一個“翠”字。我喜愛綠色,這是因為它給人以養(yǎng)眼安神,生機勃勃之感。全國解放之初,十年浩劫之后,人民需要休養(yǎng)生息,國家應當繁榮昌盛啊!”這里說出了荔灣湖的綠中美。
“還在五十年代時期,是數以萬計的人民群眾,在醫(yī)治舊社會遺留下來的創(chuàng)傷中,一面生產建設,一面義務勞動,用自己的雙手把荔灣湖連同廣州的幾個大湖一起開發(fā)出來的。我為我曾以學生的身份參加過人工湖的開發(fā)而感到寬慰,更為廣州人民具有社會主義當家作主精神而感到驕傲!边@里寫了涌邊荔灣湖的開發(fā)。
在荔灣湖里,“往西去,有條別具一格的涌邊葵蔭道。走進遮天蔽日的高大葵林,就仿佛進入了新會葵湖。我忽然想到,葵湖有葵,荔灣湖有荔枝,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我為還沒有看到荔枝樹而若有所失。我向西南方眺望著,追憶著,思索著:那一帶,不正是我當年捉過蟛蜞,捉過兵賊,偷摘荔枝被老農追趕過的地方?。∧抢镆芽床灰姰斈甑年愛E了,早已成為水上居民宿舍區(qū)和汽車總站了。那條原來貫穿荔枝灣的荔灣涌,五十年代還穿梭著這里特有的游艇——洋舨、螳蟲尾 ,艇家竟相接送游客往西郊、紅樓,往珠江游河。槳木堯 飛舞,水花四濺的熱鬧場面還瀝瀝在目。也許在更早以前,公園一帶確是洋舨、螳蟲尾 泛湖戲水,河湖交錯荔枝滿基的名符其實的荔枝灣吧,但在苦難深重的舊中國,這個避暑圣地,享受的只能是些老爺太太、哥兒小姐,勞苦大眾又那能到此閑情取樂?那時美麗的荔枝灣也只能日漸荒廢。解放后,荔枝灣經歷過不到十年的發(fā)展興旺以后,又遭到極‘左’路線的摧殘,僅有的荔枝樹被砍光了,特有的游艇也匿跡了,熱鬧的場面更消失了。”這里寫出了那時的新舊對比。
“然而,歷史教訓了我們,人民終于覺醒了,又覺醒了。荔枝灣變了,人民也變了,整個中國都變了,而且變得更美麗,更聰明,更偉大了。我想,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企圖把整個世界都搞成千篇一律的“制服式”世界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也許應該還荔枝灣以特色,使它真正成為名符其實的荔枝灣。過失應寬容,教訓要記取。讓我們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同心同德,把各行各業(yè)搞得更有特色,更有成就,把荔枝灣公園,把社會主義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更加富強!边@里道出了作者對荔灣湖、荔灣涌的感嘆。
這篇文章,描述了荔枝灣的過去。荔枝灣,座落廣州西關,由今天的荔灣涌和荔灣湖組成,西靠泮塘,泮塘有五秀,蓮藕、茭筍、菱角、馬蹄(荸薺)、慈菇。
據老人回憶,五十年代時,荔灣涌(涌,名詞,讀ch ong陰平聲,廣東人稱小河為“涌” )上游穿恩寧路經恩寧橋至荔灣橋全被封閉,見水的自荔灣橋起,即廣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前柔濟醫(yī)院,今廣醫(yī)三院)旁,醫(yī)院對岸有個批發(fā)蔬菜的菜欄,連結醫(yī)院菜欄的就是這座荔灣橋。水從這里起,在龍津路與接南岸公路路段(今黃沙大道西北段)之間,流經泮塘,出西郊泳場東南側注入珠江。涌水流經之處,一大片開闊地帶,水網交叉,到處種滿荔枝樹,有“荔枝滿基”之稱,荔灣涌因而得名!盎,指基圍,是河涌兩岸高起的坭堤,可行人。
那時,尤其是夏秋之時,荔灣橋是游覽的起點,游客熙熙嚷嚷。菜欄一側,今荔枝灣路,?恐魃瓮В尉x擇。情侶或兩三個人的,坐螳蟲尾 (音同“尾”w e i 上聲) 。螳蟲尾是頭尖尾尖狹窄的小游艇,橫坐只能坐一人,伸手就可澆水,艇家坐前排倒劃槳,槳一伸展,小游艇就像螳蟲尾 似的破浪滑翔。螳蟲尾 是廣東人對蜻蜓的另一種叫法。
親戚朋友七八個人的,就選擇乘坐洋舨。洋舨頭尖尾平,比螳蟲尾大得多,艇舷伸手不到水,游客坐艇艙,艇家在前頭向前劃槳,船篷呈弧形,篷垂和門拱有寬20厘米不等的,刻有花草人像的木雕裝飾,視線很開闊。
還有大舟廳 (音同“廳”t i n g 陰平聲),六人以下的,也可選擇。大舟廳 的大小在洋舨、螳蟲尾 之間,頭平尾平,艇家在后艙劃槳,劃得比洋舨快,但不如螳蟲尾 。
游客按自己的需要乘坐不同的游艇,有到泮塘就嘗“五秀”的,有去西郊泳場游泳的,有過海去海角紅樓的!斑^!笔菑V州人的習慣說法,相傳廣州城外的珠江是一片大海,今天過江仍沿用“過海”之說。更有人隨游艇在珠江河面暢游,下水游游又上艇,消暑散熱。江面上有粥艇劃來劃去,再買它幾碗艇仔粥品嘗品嘗,十分愜意,這叫做游河。西郊泳場和紅樓泳場都是天然的“海”邊游泳場,海角紅樓全漆紅色,以其紅色海角的特點吸引著大量游客。據說有年“賽龍奪錦”在此一帶舉行,熱鬧得踩蹋半邊紅樓。兩個游泳場,都用天然江水,泳池深淺分級,每個用杉木樁圍蔽,池邊有高高的小亭子,救生員在亭子里瞭望,發(fā)現泳客危急,即縱入水中施救,十分安全。
盡興之后,大多游客仍乘坐游艇回歸,再品味荔枝灣的兩岸風光。此時,荔灣涌更是熱鬧非凡,游艇穿梳往返,槳木堯 飛舞,水花四濺,荔樹倒垂,涼風陣陣,游客有如畫中暢游,眉飛色舞。后來艇家說及謀生,還津津樂道他們的“棹(意‘劃’)紅樓那年”。
今天,老人小時候生活過的地方已經完全不同。現在多寶路的西南段,即荔灣橋往江邊的一段,過去叫時敏路,這里的荔灣中學成了現在的荔灣區(qū)教育局,中學拼入了二十九中,今復名的培英中學。那所小學是時敏新一街小學,現在是立賢學校小學部。筆者也曾在這兩所中學和小學讀書。時敏路口東側是9路公交車總站,東行路叫爛馬路,西行接南岸公路,今天兩條道路已經建成立體壯觀的黃沙大道和南岸路。隨著廣州經濟的發(fā)展,荔枝灣的開闊地帶,早已建成一座美麗的荔灣湖公園。不過,湖邊的荔灣涌卻淪落成“一灣污水濁,何年荔枝紅”的敗景。經過整治,如今已大大不同了,荔枝灣內的荔灣湖公園,園內有座荔灣博物館,可探求廣州風情的來龍去脈。那邊有個仁威廟,善男信女可去參神許愿。這邊有家聞名中外的泮溪酒家,又可品嘗高級點心、美味佳肴,觀賞荔灣涌風光。余閑雅致,更可漫步兩岸,過過小橋,上上文塔,或乘艇觀光,親親流水,洗洗帶汗的臉。不僅如此,還能邊游覽邊品嘗西關小食,什么艇仔粥、云吞面、布拉腸之類,買點五秀特產。今時,荔枝灣經過多次的整治、復原、修筑、培育,已經建成為集旅游、飲食、商業(yè)于一身的圣地?梢哉f上一句:“不游荔枝灣,枉到廣州行!薄
說了很多,既是懷舊,就有對比,有對比,就自然看到美中不足。所謂美之不足,就嫌五秀已經為少,荔枝樹也不多見,游艇已不同舊貌,感慨之余,步南山竹翁其韻,和《憶江南》二首:
憶江南·荔枝灣懷舊一
灣水處,覓五秀芳蹤。螳蟲尾穿梳洋舨過,蓮荷皎潔荔枝紅。坐艇沐香風。
憶江南·荔枝灣懷舊二
洋舨異,螳蟲尾杳無蹤。今日雖逢溪水綠,何年得見荔枝紅?畤@荔灣涌。
附: 南山竹翁 憶江南·荔枝灣懷舊
囂塵起,驚鳥遁形蹤。喜見一灣溪水綠,悵無兩岸荔枝紅。舊韻已隨風。
周 彥 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