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何仙姑廟
何仙姑家廟是增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評為新八景之一,名為“小樓仙源。相傳八仙之一的何仙姑姓何名瓊,是增城小樓人,家廟為祀奉何仙姑而建。廟宇始建于明代,清咸豐八年( 1858 )重修。正堂供奉樟木雕塑的何仙姑像,左邊墻壁有一幅八仙浮雕,右側(cè)有一口天花井,名“仙姑井”。廟正堂右側(cè)的瓦脊上有棵桃樹,人稱“仙桃”。
9、五仙觀
五仙觀位于廣州市越秀區(qū)惠福西路233號,F(xiàn)寺觀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是一座祭祖五仙的谷神廟。該觀屬道教,坐向南,門上大匾上有清兩廣總督瑞麟書寫的“五仙古觀”四個大字。五仙觀依山而建,現(xiàn)存有頭門、后殿、東齋與西齋。五仙觀為綠琉璃瓦重檐歇山頂,木構(gòu)架保存完好,玲瓏新巧。后殿東側(cè)裸露的一塊紅砂巖,上有巨大的腳印凹穴,古人一向認為這是“仙人拇跡”,重點保護下來。明清兩代,這里分別以“穗石洞天”和“五仙霞洞”列入羊城八景。
8、都城隍廟
廣州城隍廟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是明清時期嶺南地區(qū)較大、較雄偉的城隍廟。城隍作為古代中國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碉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據(jù)歷史記載,廣州府的城隍由于是受省級長官拜謁,地位比本省其他府城城隍高,到了清雍正年間,廣州府城隍升格為管轄全省的都城隍,廣州府城隍廟升格為都城隍廟。原城隍廟有儀門、中門、拜亭、大殿等,拜亭左右有齋宿所,曾被評為清代“羊城八景”之一。1920年拆廟建街時,拆去拜亭前的建筑,鋪成了一條長達280米的大街,城隍廟也拆剩大殿和拜亭。
7、仁威祖廟
仁威廟坐落于廣州龍津西路仁威廟前街,舊泮塘鄉(xiāng)內(nèi),占地2200平方米,是一座專門供奉道教真武帝的神廟。它是當時泮塘恩洲十八鄉(xiāng)較古老、較大的廟宇。史籍記載:仁威廟始建于宋朝皇釣四年(1052年)。明朝天啟二年(1622年)、清朝乾隆年間(1736~1795年)和同治年間(1862~1874年)都進行過規(guī)模較大的修建。清朝乾隆年間重修的,該廟只有中路和西序的前三進房舍,重建時增設(shè)了后二進建筑和東序。
6、廣州市南沙天后宮
南沙天后宮,緊臨珠江出?诹尕暄,坐落于大角山東南麓,依山傍水,其建筑依山勢層疊而上,殿宇輝煌,樓閣雄偉,在天后廣場正中就是石雕天后圣像,是為紀念海上女神林默而建,建筑特點是集北京故宮的風格和南京中山陵的氣勢于一體,其規(guī)模是現(xiàn)今世界同類建筑之最,被譽為“天下天后第一宮”,也是東南亞最大的媽祖廟。天后圣像高達14.5 米,屹立在天后宮廣場正中。
5、廣州市廣東圓玄道觀
廣東圓玄道觀”位于花都區(qū)西面的畢村附近,由香港圓玄學院出資興建,1998年首期工程落成開放。經(jīng)過近幾年的擴建,規(guī)模越來越大,占地面積有近百畝,形成廣東道教活動的中心。廣東圓玄道觀坐落于廣州市花都區(qū)秀全街九潭村,距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洪秀全故居”僅1公里,東臨廣清高速,經(jīng)主干道迎賓大道可直達道觀。廣東圓玄道觀是經(jīng)國家宗教部門批準,由香港圓玄學院出資,香港道教聯(lián)合會主席,圓玄學院董事局主席趙鎮(zhèn)東先生一手創(chuàng)建。
4、廣州市南海神廟景區(qū)
南海神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古廟坐落在廣州市黃埔區(qū)廟頭,始建于隋開皇十四年(公元594年), 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歷代皇帝祭海的地方。南海神廟是中國四大海神廟中保存下來的規(guī)模較大、較完整的海神廟,在對外交通貿(mào)易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對外貿(mào)易交往的歷史見證和重要史跡,也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發(fā)祥地之一。古廟地處珠江出?冢型夂4鋈霃V州按例都要到廟中祭拜南海神,祈求出入平安,一帆風順。自隋唐以來,歷代皇帝都派官員到南海神廟舉行祭典,留下了不少珍貴的碑刻,有“南方碑林”之稱。
3、三元宮(廣東省廣州市)
廣州三元宮道教著名宮觀。在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山南麓。始建于東晉元帝大興二年(319),初名越崗院,為南海太守鮑靚之女鮑姑修道行醫(yī)之所,因地處市北,后人又稱“北廟”。是嶺南現(xiàn)存歷史較長、規(guī)模較大的道教建筑。據(jù)史書記載為東晉時南海太守鮑靚所建,明代萬歷年間重修時始稱三元宮。三元宮坐北朝南,在越秀山南麓,依山而建,漸次升高,現(xiàn)存各殿堂建筑總面積約2000平方米,布局以正對山門的三元殿為中心,殿前拜廊,東西連鐘鼓樓。大殿后為老群殿,大殿兩側(cè)自南向北,東側(cè)為客堂、齋堂、舊祖堂、呂祖殿;西側(cè)缽堂、新祖堂、鮑姑殿等建筑。 1989年12月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2、純陽觀
純陽觀是廣州市較大的道教宮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純陽觀位于海珠區(qū)漱珠崗,純陽觀為清代嶺南高道李明徹祖師始建于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據(jù)地質(zhì)學家考證,漱珠崗是二億年前火山噴發(fā)出的熔巖堆積而成。漢代楊孚、宋代崔菊坡、清代嶺南畫派鼻祖居廉等名人都在這里設(shè)帳講學。純陽觀為清代嶺南高道李明徹祖師在道光四年所建。自從1987年歸還道教管理后,我們在2003年重新對純陽觀進行修復,工程歷時7年,至今還在完善之中。
1、黃大仙祠
黃大仙祠位于廣東省廣州市芳村的花地村。當年神廟的正門,當街有一座樓,石柱、門樓頂均有花紋圖案裝飾。陳濟棠主粵時,舊黃大仙廟被改作孤兒院?箲(zhàn)時期,廣州淪陷,舊黃大仙廟充作日本憲兵司令部。解放后還可見廢碉堡和被害者遺骨。復建后的黃大仙祠坐落在芳村區(qū)的古祠路1號。黃大仙祠是一個集傳統(tǒng)風俗、文化、藝術(shù)和旅游為一體的旅游寺廟景觀,以環(huán)保為主,總體設(shè)計上采用升高主建筑的方式,整個平臺向南傾斜10度而建,下雨時屋頂及平臺的水從龍頭口流入魚池,用作灌溉花草和儲存作救火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