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梁實秋
梁實秋,原名梁治華,字實秋,1903年1月6日出生于北京,浙江杭縣(今杭州)人。筆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國著名的現(xiàn)當代散文家、學者、文學批評家、翻譯家,國內第一個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曾與魯迅等左翼作家筆戰(zhàn)不斷。一生給中國文壇留下了兩千多萬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創(chuàng)造了中國現(xiàn)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紀錄。代表作《莎士比亞全集》(譯作)等。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臺北,享年84歲。
14、王洛賓
王洛賓(1913年12月28日-1996年3月14日),名榮庭,字洛賓,曾用名艾依尼丁,漢族人,出生北京,中國民族音樂家。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畢業(yè)于國立北平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音樂系。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王洛賓在蘭州改編了新疆民歌《達坂城的姑娘》,之后便與西部民歌結下了不解之緣,并將一生都獻給了西部民歌的創(chuàng)作和傳播事業(yè),有“西北民歌之父”、“西部歌王”之稱。
13、啟功
啟功(1912――2005),自稱“姓啟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號苑北居士,北京市滿人。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孫。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教育家、古典文獻學家、鑒定家、紅學家、詩人,國學大師。曾任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教授,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博士研究生導師、九三學社顧問、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世界華人書畫家聯(lián)合會創(chuàng)會主席,中國佛教協(xié)會、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顧問,西泠印社社長。
12、王光美
王光美(1921年9月26日――2006年10月13日),女,曾名董樸,祖籍天津,劉少奇之妻。1921年9月出生于北京,20世紀40年代初求學并任教于北平輔仁大學。曾任全國婦聯(lián)第三屆執(zhí)行委員、中共十二大代表、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第六、七屆全國政協(xié)常委。
11、侯耀文
侯耀文(1948年7月17日-2007年6月23日),出生于北京,中國著名相聲作家、表演藝術家、相聲大師、國家一級演員。曾任中國曲藝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鐵路文工團黨委委員、副總團長兼說唱團團長。1985年成為“全國十大笑星”之一,1993年獲美國華美藝術學會頒發(fā)的 “國際藝術成就證書”,1996年榮獲文化部“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等多項榮譽。2007年6月23日,因突發(fā)心源性心臟病于北京昌平區(qū)玫瑰園別墅家中病逝,享年59歲。
10、郭啟儒
郭啟儒(1900年-1969年),出生于北京市,相聲表演藝術家。他的表演捧逗俱佳,臺風瀟灑,沉著穩(wěn)健,趣味文雅。代表節(jié)目有《熬柿子》(單口)、《關公戰(zhàn)秦瓊》、《夜行記》、《戲劇與方言》、《改行》、《打電話》等。后輩相聲演員馬季尊崇他為“捧哏巨匠”。在具體捧哏技巧的運用上,郭啟儒除很好地繼承了遞火點鞭、烘云托月、火上澆油、穿針引線等傳統(tǒng)技法外,還創(chuàng)造了畫龍點睛、錦上添花等新技法,豐富了捧哏藝術的表現(xiàn)手段。
9、楊絳
楊絳(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yōu)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fā)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chuàng)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2016年5月25日,楊絳逝世,享年105歲。
8、文懷沙
文懷沙(1910年1月15日―2018年6月23日),生于北京,祖籍湖南。齋名燕堂,號燕叟。筆名王耳,司空無忌。著名國學大師、紅學家、書畫家、金石家、中醫(yī)學家、吟詠大師、新中國楚辭研究第一人。“2015中華文化人物”。曾任燕堂詩社社長、上海大學文學院名譽院長、西北大學“唐文化國際研究中心”名譽主席、中國詩書畫研究院名譽院長、黽學院名譽院長等。
7、劉寶瑞
劉寶瑞(1915年-1968年10月6日),北京人,中國相聲第六代演員,師從張壽臣。劉寶瑞的相聲作品借鑒吸收了獨角戲、評話、電影、戲劇等姐妹藝術的優(yōu)點,大膽革新創(chuàng)造,形成了聲、容、情、神兼?zhèn)涞莫毺厮囆g風格。尤以單口相聲見長,被譽為“單口大王”。劉寶瑞對新相聲的創(chuàng)作、傳統(tǒng)相聲的挖掘整理、單口相聲表演藝術的發(fā)展與提高均作出了重要貢獻。
6、馬連良
馬連良(1901年2月28日-1966年12月16日),生于北京,字溫如,中國著名京劇藝術家。老生行當?shù)拇硇匀宋镏,“馬派”藝術創(chuàng)始人,京劇“四大須生”之首,民國時期京劇三大家之一,扶風社的招牌人物。代表劇目有《借東風》、《甘露寺》、《清風亭》、《四進士》、《失空斬》等。
5、梁簌溟
梁漱溟(1893.10.18-1988.6.23),蒙古族,原名煥鼎,字壽銘。曾用筆名壽名、瘦民、漱溟,后以漱溟行世。原籍廣西桂林,生于北京。因系出元室梁王,故入籍河南開封。中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國學大師、愛國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問題和社會問題,現(xiàn)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國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稱。
4、程硯秋
程硯秋(1904年1月1日-1958年3月9日),男,原名承麟,滿族索綽羅氏,滿洲正黃旗人。北京人,后改為漢姓程,初名程菊儂,后改艷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硯秋,改字御霜。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著名京劇旦角,著名京劇藝術大師,著名京劇演員,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藝術的創(chuàng)始人。
3、梅蘭芳
梅蘭芳,1894年-1961年,名瀾,又名鶴鳴,乳名裙姊,字畹華,別署綴玉軒主人,藝名蘭芳。祖籍江蘇泰州,清光緒二十年出生在北京的一個梨園世家,是中國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藝術家,舉世聞名的中國戲曲藝術大師。梅蘭芳是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員,“四大名旦”之首;同時也是享有國際盛譽的表演藝術大師,其表演被推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代表戲京劇有《貴妃醉酒》《霸王別姬》等;昆曲有《游園驚夢》《斷橋》等。所著論文編為《梅蘭芳文集》,演出劇目編為《梅蘭芳演出劇本選集》。
2、老舍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慶春,另有筆名藉青、鴻來、非我等,字舍予。因為老舍生于陰歷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上學后,自己更名為舒舍予,含有“舍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滿族正紅旗人。中國現(xiàn)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
1、清廢帝:愛新覺羅·溥儀(宣統(tǒng))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皇帝。字耀之,號浩然。也稱清廢帝或宣統(tǒng)帝。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統(tǒng)治結束。九·一八事變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滿洲國的傀儡皇帝,年號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稱“康德皇帝”。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腎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先葬于八寶山,后遷于清西陵內崇陵(光緒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